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王中海:浅谈《仓颉造字圣人猜还要倪宽移出来》

2018-10-30 14:33| 发布者: 赵日超| 查看: 314| 评论: 0

摘要: 浅谈《仓颉造字圣人猜还要倪宽移出来》王中海 从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讲传说:仓颉造字圣人猜还要倪宽移出来之说。但说归说,很多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一个朝代的人。 经过查证,他们三人都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仓颉是 ...
浅谈《仓颉造字圣人猜还要倪宽移出来》
王中海

      从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讲传说:仓颉造字圣人猜还要倪宽移出来之说。但说归说,很多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一个朝代的人。
      经过查证,他们三人都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仓颉是黄帝时期;孔子是春秋时期;倪宽是西汉时期。但只要有传说,就不是空穴来风,看你怎样理解。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主管记录黄帝政务等各方面的书写工作,相当于现在国家首脑的秘书之职。那时记录没有文房四宝,没有书写文字,靠用草绳打结、画符号等记录各种事物。时间一长,自己也很难辨认和知道记录的什么事情。为了方便记忆,仓颉就苦思冥想,创造出能书写、记忆、易记,既通用又统一的文字。
       我到山东寿光仓圣故里考查,就是现在寿光市仓圣公园仓圣庙里,见仓圣造字过程图。他看到太阳,就画一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点上一点,代表日;看到月亮,就画一像月的图形,代表月;看到鸟,就画一像鸟样的图形,代表鸟;看到马,就画一像马一样的图形;人的衣服的“衣”就是根据当时人们用树叶做成的跟裙子一样的服装,你看“衣”字多像一个人穿着裙子啊。那时造的字,多数是象形字。
      就这样,记录事情就好办了,如果看到记录的是有人有马,再加上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大概那时的文字与出土的甲骨文或金文有关。历史是前进的,发展的,仓颉造字,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前期,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孔子在原有字的基础上,重新规模整理,新增、新造字无数,形成了文字词语,书写竹简书。孔子周游列国,收了很多学生,中华文化发展很快,传遍华夏。
       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在继承孔子文化的同时,推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四书五经类圣书。有人说:仓颉造字,孔子留书。此话不假,为我国文化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孔孟之道之精华方面,是不可磨灭的。人们把孔子排在圣人的第一位:“至圣先师”。就是至高无上的老师,导师之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各行各业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做到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各方面在全国统一。
       我们见的一般小篆就是在秦朝时期,丞相李斯主持下编写的全国统一文字。所以史称秦篆。
      倪宽,西汉,千乘人(今广饶),曾任御史大夫八年(相当于宰相之职),参与汉武帝泰山封禅做主持人,与司马迁等共同主持编写修定《太初史》;就是我们现在见到并且使用的农历早期版本,或曰阴历、夏历、古历;曾任过廷尉文学卒史之职。史书上虽没有写明著有字典类书籍,但是,从他的职务来看,他所管理的方面,也包括文学、文字、书籍等范畴。看来,倪宽对文字方面的贡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也有移出来之意了。
      东汉时期,许慎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是根据历朝历代文字方面的书籍,编写加总结,形成一部巨著。
       许慎,东**,字叔重。从小就聪明过人,8岁上学,读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扬雄《训纂篇》,史游《急就篇》,识字5000多,少年读《论语》《孝经》等《四书五经》。成年后能背诵《五经》,默写9000个字。经过考查,被举为孝廉,经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
      《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分6类进行编写,汉代称《六书》,《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第一部字典之书,这在中国历史上语言学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开创我国字典书的先河,学习古文是离不开《说文解字》的。
      综上所述,民谣的流传大体是准确的,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进去。所以,我把民谣一改,加上许慎《说文解字》句,就圆满了。
    仓颉造字,
    圣人留书,
    倪宽传启,
     流芳千古,
    许慎说文,
    字典鼻祖。
    王中海,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国际诗词协会理事。首次在《淮安区报》发表作品。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9:03 , Processed in 0.0462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