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威海之春
乌沙堤畔
川北古民居
“大地文心”征文活动落幕
与鸟为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沙堤畔

 

◆赵日超

“你看,干渠护砌工程不仅改善了水利灌排条件,青绿色的生态砖也美化了河堤环境,‘亲水楼梯’可见河底的鱼虾,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走在前面,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水利局的一名朋友引领着,带我们一行人沿乌沙干渠一路前行。

乌沙干渠是渠北地区最长的一条输水河道,也是渠北灌溉面积最大的一条河道。自从水利骨干排灌工程的富民政策在农村落实后,全区河堤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鱼池镶嵌在田野村头。一汪汪明镜似的水面倒映出蓝天、白云、青杨、绿柳和人们喜悦的笑容。

饮水思源,见贤思齐。上世纪70年代初,居住在乌沙堤畔手脚勤快的双井村农民,用滴滴汗水换来丰收的果实。夏收时节,几场大雨,让即将到手的麦子遭了殃。又一年秋季,稻禾抽了穗扬了花,农民们眼瞅着丰收在即,谁知狂风骤雨连续侵袭,因这里防排设施不到位,饱满的谷穗浸在雨水中发了霉、生了芽。庄稼人坐在田头,伤心地落下了泪水。

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大寨河应运而生,成了渠北片高水汇集之地,通过茭陵抽水站抽排入海,同时配合苏北入海水道,解决了渠北防洪排涝问题。可经多年运行,渠北片水利灌排条件还是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发展的需要。

2014年11月,一个重大工程在渠北吹响了进军号。人们开始疏浚6条沟渠长94公里,护砌渠道2条长33公里,新建泵站、涵闸、节制闸上百座,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引水灌溉不再是梦想,农田不再是望天收,渠北的农民们终于盼来了充满希望的季节。

漫步乌沙河堤,堤岸机声轰鸣,载着丰收的乐曲。远处稻香四溢,近处蜻蜓点水,天高云淡、鱼儿跃水……沿线乡镇依托水资源,全力推进科学种田,淘汰低产稻种,更换优质品种,打造优质米品牌。曾经在稻田里流过汗、落过泪的农民,脸上流露出甜蜜的笑容。

苏嘴湾生态园,位于乌沙干渠下游,园区里分布着高效苗木种植区、珍贵水果种植区、休闲垂钓区、亲水游乐区。倘若有一支鱼竿,坐在鱼塘的一角尽兴垂钓,怡然自得、好不快活。

沿河而行,我从田边拔起一穗,双手使劲一搓,珍珠似的米粒,圆润、饱满、晶莹。农民们高兴地说:“今年的稻穗又长又大,像狗尾巴样粗壮。”回忆儿时,每年开春,家人将从集体谷场上分运回来的稻草一把把扒开,寻找一个个躺卧在稻草中的瘦小谷穗,一把把将它抹下来,作为家庭生活补贴。眼下这凝结着农民智慧和汗水的稻香,离不开丰沛的水资源,离不开大自然殷实的馈赠。

傍晚,我极目远眺,渠北地区田野一片金黄。那不是稻田,是金黄的大海。我想起30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跟着家人点着火把,沿着田埂照长鱼捉虾的情景。壮丽的秋色令人陶醉,使人鼓舞,沿着一望无垠的乌沙堤伸展开去,绵绵稻田,似金色的缎带,镶着一条素帛,悠然飘落在淮安的田野上。稻谷清新如洗,河水明洁如镜。落日的霞光中,稻田泛起金波,流水闪着银光,相互映照,满野生辉。

乌沙河水流淌的田野里,满眼都是丰收富足的景象。它连接了乡村,沟通了城市,使农村由落后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乌沙河堤岸的一些村庄,因城市水文化的兴盛做起生态旅游。未来,还将有哪些令人振奋的变化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