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叶梅:神农气息

2016-12-9 10:20| 发布者: 赵日超| 查看: 766| 评论: 0

摘要: 神农气息作家简介:叶梅,曾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评委。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神农架在我 ...
神农气息 

作家简介:叶梅,曾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评委。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叶梅

神农架在我心里已相知多年

小时候我住在巴东县城外婆的木楼里,外婆常指着长江对岸的神农架,说那里有“野人嘎嘎”,说娃娃要是不听话,野人嘎嘎就会来到屋跟前的杉树林里,一不小心就把娃娃抱走了,抱到很远很远的山洞里。

外婆讲野人故事时,我才几岁,那时神农架发现野人的说法还远远没有轰动,这说明大山里早就有过关于野人的传说。

1983年的秋天,我第一次走进神农架。山路弯弯,只见路侧的河沟里躺满了被砍伐的树料,等着山洪来时冲到长江边,然后再由那里的人扎成木排,一直放到长江下游一带的大小城市。穿蓝色工作服的林业工人在山上拉动电锯,放倒一棵棵松柏冷杉,秃下一片片山头。那些没树的山坡种着些玉米,瘦小的秆子有气无力,一阵风便吹倒了。我对原始森林的向往大为失望,此后我一直心存忧虑,神农架森林还能留存多久?

历史上,神农架因为沟谷深切,高低落差,既有3000多米高的“华中屋脊”,也有100多米的低谷平地。这里气温悬殊、四季花开,早在19世纪便因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而在世界上赢得了“园林之母”的称号。一位爱尔兰籍的英国人奥古斯丁·亨利最早注意到神农架的植物,他1881年来华,担任英国驻宜昌海关的医务官。显然,他是一位兴趣广泛的人,不仅学会了汉语,还在三峡、神农架一带采集了大量的植物。之后他将500多种样本带回英国,送给了大英帝国有名的基尤花园。其中的许多珍稀物种经过培育,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植物。

这位医务官一生的辉煌不是在医术上,而是因为在中国的惊人发现而名声大噪。他在英国《皇家亚洲社会》期刊上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植物物种名单的论文,宣称自己在遥远的中国内地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地方”,那是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他所指的惊人地方就是神农架。

医务官的论文很快吸引了科学家们的注意,英国当时最为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便于1899年开始了他的中国西部之行。

当时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里,车马根本无法通行,人的攀爬都极为艰难。但这位执着的科学家吃尽了苦头,先后4次深入到神农架的莽莽森林里,冒着随时都可能受到野兽伤害的危险,前后收集了4700多种植物,6.5万多份植物标本。其中,有人们最为喜爱的“鸽子花”——珙桐,以及中华猕猴桃的种子。威尔逊雇佣了20多个当地人,用三峡人的大背篓将这些数不清的植物背出了神农架,又运到了英国。

后来,中华猕猴桃在这位英国植物学家的改良培育下,成为苏格兰最重要的出口水果,这是后话。而在当时的1913年,他很快发表了《威尔逊植物志》,其中有4个新属,382个新种,323个变型的木本种。这些大多来自中国西部的植种立刻在世界上声名远播。神农架再一次造就了一位科学家的辉煌,威尔逊不久应聘担任了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并于1926年在美国出版了激动人心的著作《中国——园林之母》。

觉醒之后的改变

毋庸讳言,“园林之母”在其后的岁月里曾经遭受过几次大的重创,但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终于苏醒。神农架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彻底意识到该说“不”,他们放下电锯和猎枪,林业工人由伐木人变为守林人,狩猎者变成了动物保护者。

眼前的事实是,由木鱼镇到大九湖、华中第一峰,当年所有那些光秃秃的山头已然是绿树葱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十分醒目的清雅挺拔的冷杉林,还有倔强蓬勃的映山红、粉白杜鹃、灯笼花,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藤萝野草。

而人们能走进的这些地方只是神农架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还有大部山峦和森林都在被封闭保护之中,被科学家们认定为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面对那些未曾开发,难以逾越的由森林覆盖的山峦,我想除了科学家以外,普通人宁可多一些敬畏,允许无尽的猜测和想像,而少一些人进入。或许,野人嘎嘎就藏在那些人迹罕至的林子里?

万物生活的世外桃源

汉代的绝世美女王昭君,当年从她的家乡——从神农架流下的香溪河远赴京城长安,从春走到了夏。回眸一望,桃花水已成满溪清荷,山高路远,昭君从此再也没有能够回家。而如今的千里之遥只在几个小时之间,现代化给这个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的地方带来无数变化。

科学用另一种语言证实着大自然的变与不变。1983年,出席国际地质学会的法国、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和中国的23位学者对神农架地质进行了考察,认为此地完好地保存着前寒武纪的地质结构。原来如此,神农架的顶天立地浩然之气,有着自亘古而来的巍然不变,它俯瞰华中大地、长江东去,养育着万千生物。

神农架的大龙潭周围,愉快地生活着伴随人类从远古走来的金丝猴群。目前全世界的金丝猴已所存不多,但神农架的猴儿有增无减,与善待它们的人相处甚欢。这些聪明的猴子善解人意,当并无恶意的人走近时,它们会毫不戒备,成群结伙地或蹲或跳。喂猴人站在它们中间,一把把抛撒玉米,猴儿们也不争抢,绅士般地捡起来不慌不忙地塞到嘴里。身材高大的猴王面目威严又颇自得地蹲在高处,小猴儿在母猴身上拱着吃奶,一些调皮的猴子在树上嗖嗖地跳来跳去,一片太平景象。

人与猴的亲密相处

那天我们来到大龙潭,经过猴群时,一只皮毛光滑的大猴突然就跳到了散文家丹增身边的木栏上,按住了他的肩膀。丹增曾在西藏和云南工作多年,对动物和植物都自有一番心情,他马上笑着说:“你好哇!”猴点头,似已会意。丹增再开口,用了藏语,我们听不懂,猴却听得入神。我走过去为他们拍照,猴也不怯生,只是与丹增对视着,像是有万语千言。好一阵,猴都将手搭在丹增身上,不愿意放下。人们催促再三,丹增对猴儿说:“我走了,有机会再来看你。”猴嚅动着嘴唇,再次点头。

丹增与大家走出老远,那猴还一直动也不动地蹲在原处相望。人们无不称奇。

第二日晚在与当地朋友座谈时,丹增感慨道:“那猴子或许是我的祖先,又或许是我前世的恋人。”语惊四座,却是话出有因。在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中,有一段“猕猴变人”的传说记载。相传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命其猕猴徒弟,由南海到雪域的西藏来修行。为了度化西藏,猕猴与当地的女子结合,生下6只小猴。小猴长大后,又生下了500只小猴,如此越生越多,眼看树林间的果子渐渐稀少。观世音菩萨便命老猴到须弥山中取来天生五谷种子,撒向西藏大地,这才长出了各种谷物。猴子改吃五谷,尾巴渐渐缩短,逐渐进化成人形,这便是藏族的祖先。

在西藏有一处名为“泽当”的地方,“泽当”在藏语里即是“猴子玩耍之地”。就在泽当东方的贡布山上,传说还留有当年猴子们栖息的“猴子洞”,而离泽当不远的撒拉林,正是传说中老猴撒过谷的地方,有“藏族第一块田地”之称。至今每逢春耕时节,藏人们仍要到这里抓一把“神土”,以保佑丰收。

金丝猴与丹增的亲密相处,使大家增添了对猴儿们的珍惜怜爱,也增添了对那些曾精心呵护猴儿的神农架人的敬意。在过去一些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一位工程师身背一只金丝猴,那猴儿趴着的样子就像一个撒娇的孩儿;还有一位中学校长拿着奶瓶给小金丝猴喂奶,他盯着猴儿的目光慈祥得就像一个老爸爸。这位名叫廖明尧的校长,后来做了多年的文化宣传工作,目前是神农架旅游集团的老总。几番接触下来,廖先生山里人的性格毕现,每当说起那些猴儿,还有神农架的一草一木时,他都如数家珍,语言鲜活,带足了感情,他爱它们 。

我们为神农架的猴群庆幸。那些珍贵的猴群在神农架的山林里逐渐增多,且自由自在,温饱无忧,相比之下,世界上还有不少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和虐待濒临灭绝。21世纪的生态问题日渐严重,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片净土之上,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呼唤人类对植物、动物的保护,对天空河流山川的敬畏。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2:10 , Processed in 0.0400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