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返回首页

赵日超的个人空间 http://www.dflywh.com/?283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牛 年 说 牛

已有 1616 次阅读2009-2-17 14:17

     李乃祥

    牛年说牛,可算是历久常新的时髦话题。
  牛是反刍类哺乳动物,其体量很大,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龙,其它如马、羊、猪、兔、猴等还难有与其匹故敌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牛敢与虎斗,绝非等闲之辈。牛有水牛、黄牛,乳牛,牦牛之分,其毛色又有黄、黑、赤白、驳杂之别。南方以水牛为主,北方则以黄牛为甚。农耕时节,牛是农家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工具。人民公社时期,年报统计总有耕牛一栏。那时,不仅集体养牛,稍微殷实一点的农户也都养牛。过去曾流传一段顺口溜:“远看一片荒凉,近看牛屎糊墙,山芋干子当主粮”,便是贫穷年代农村生活的缩影。我们生产队曾宰杀过一头被淘汰的老牛。两眼充盈着苦涩的泪花。随着机械化的日益普及耕牛逐步被淘汰,耕牛及其辛勤劳作的情形只能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反映在文人笔下的字里行间或新闻媒体的银屏里。
  牛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牛溲马勃皆可入药,虽卑贱亦有用。这世界上,食有牛肉、牛舌饼,牛皮糖、红烧牛排;穿有牛仔裤、牛皮带、牛皮靴子;河里划的有牛皮筏子,药有牛黄解毒丸;用的有牛皮纸、牛头刨床;名画有《五牛图》,名著有《牛氓》,名人有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电影艺术家牛犇;河南豫剧著名丑角演员牛得草。名校有牛津大学。乡下人盼子女健康长寿起小名往往叫牛柱子、牛扣子、牛成子什么的。人们也习惯地把初胜叫牛刀小试,数量少叫九牛一毛,脾气犟叫九头牛也拉不回头,抓住要害叫牵“牛鼻子”。形容典籍浩繁为汗牛充栋,股市上扬称牛市,夸奖某人能力大为挺牛的。牛角挂书反映古代少年勤奋好学。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演绎了一段人间美好的爱情佳话。还有些颇具负面效应的牛话,例如:爱小题大做的称之为钻牛角尖子;自高自大而又不具备真才实学的叫吹牛皮;说某人品行不端叫牛里牛气,文革时期“牛鬼蛇神”成了黑五类的代名词。丁玲的散文《“牛棚”小品》反映了作家在动乱时代度过的一段艰难岁月。古罗马角斗场上演了一幕幕人与牛,牛与牛残酷搏斗的话剧。
  文学艺术世界里也少不了牛的影子。《三国演义》第102回细说了诸葛亮构造的木牛流马,活灵活现,上山下岭各得其便,帮助西蜀打败了北魏。木牛流马不愧是冷兵器时代的创举,可惜没有传承下来,其真伪也无法考证。《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故事妇孺皆知,流传甚广。吴承恩笔下的“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描绘了古运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唐诗中亦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名句。鲁迅先生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勉。战国时代齐王的远房亲戚田单发明了久负盛名的“火牛阵”。他挑选了一千多头牛,身上皆披着稀奇古怪花样的被子,牛角上绑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油的苇束,尾巴一点火,牛性大发,朝着燕军大营猛冲过去,齐军5000名“敢死队员”紧跟牛队冲杀上去,杀得燕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此乃我国战争史上以牛取胜的典型实例。
  岁月更替,鼠去牛来。牛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难怪许多事业有成人的案几上或某些城市的显要地段,置放着“拓荒牛”的雕象。牛年大吉,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崛起。不用扬鞭自奋蹄,让我们发扬“老黄牛”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复兴的征途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hitianjiao 2009-3-6 08:25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6 15:16 , Processed in 0.0419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