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返回首页

陈运和的个人空间 http://www.dflywh.com/?127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跟贺敬之家交径轶事

已有 316 次阅读2012-3-27 08:54

陈运和:读柯岩老师的赠书,读贺部长家的和谐(原创)
    分类: 散文

     从南方到北京,难得有机会在贺敬之家坐一坐.贺老陪同我聊天,谈歌剧《白毛女》的喜儿介绍,谈长诗《十年颂歌》的佳句引见,谈上世纪60年代前期在白岭中学任教的艰苦生活,谈40多个春秋来保存贺老几封书信跟一册赠书《放声歌唱》的曲折故事......继续扯到家父在南昌省厅被划为“**”,牵连家庭和子女......贺老关切地轻声问:“后来改正了没有?”我回答:“改正了。”妻子毛红梅让我同贺老多讲些话,随便选镜头拍照,还在屋内稍微走动看了看......贺老又问我哪年结婚,又说毛红梅“还年轻嘛”。骤然想起什么,我对贺老解释说:“你那位柳秘书工作很负责,我昨天下午在李瑛部长总政住处玩到四个多小时,又去参观“鸟巢”、“水立方”。自己没带手机,回宾馆才知柳秘书打了好几次电话给自己仨的宾馆。晚9时才彼此联系上,安排好今天上午9时跟贺部长会面。”贺老笑了笑没哼声,我又继续补讲:“从‘鸟巢’回前门住的地方,看公交车次,都是8、900多次,天色已暗淡,牌子的站名也看不清。心里有些紧张,我和妻子在站台公交牌上拼命找前门站。 

    终找到有一趟公交终点在南站,就上了。到了南站,又转20路才返回前门。”听到此,贺老说了一句笑话:“你们俩真不简单,要是我都找不回来。”接着,贺老问我:“带没带名片?”我说:“没带,回去寄给你。”贺老在仔细看过上世纪60年代前中期给我寄的赠书《放声歌唱》和一些当时给我的信封(信没带,怕弄坏)说:“保存真不容易呀!信,能不能复印一份给我?”我忙应道:

   “可以,可以!”

    话题常转换。闲扯间,柯岩老师突然从屋外直接走进她的书房。贺敬之眼明手快地忙站起走了几步,绕到我背后朝柯岩所在方向加重语气喊道:“柯岩同志,柯岩同志!陈运和来啦,陈运和来啦!”当时我一楞,心想在家还称“同志”,准几十年叫惯了。于是,柯岩便走到客厅门边与我打了个招呼,我也上前叫了声“柯岩老师”,她笑了笑表示了欢迎。柯岩快80岁了,年轻时模样大方漂亮。此刻重病缠身,仍显得不老,似只有6、70岁。柯岩跟贺敬之一样,系当代中国著名诗人、作家,专著50余部,担任过《诗刊》和《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柯岩可能由医院回家,毛红梅发现她正坐在书房盯着药瓶签细看用药说明。一会儿,柯岩拿来两部专著《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癌症=/=死亡》,再次迈入客厅,言语干练地对贺敬之说:“前面你写。”贺敬之接过书连声应道“好!我写,我写!”柯岩又退出客厅返回自己书房。贺老告诉我,其实我也知晓,柯岩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前不久差点失明。贺老把柯岩著的两本书放在双膝上,问清了毛红梅的名字,一笔一笔写上:“陈运和  毛红梅同志惠存》,柯岩名字当然是她自己题的。然后,贺老又觉得代写的字迹不清晰,又换过一支笔描了描。此书,两位中国文艺界大名人合题写的,珍贵!

    非常珍贵的,更有文学的衷情、朋友的关爱。据自己大致的了解,上世纪50年代,贺家在北京和平里居住。然后搬迁煤渣胡同,现在则在三里河:人生下游。而我则由三里河追忆煤渣胡同,再寻思和平里:逆流而上。中间一段被“文革”截止于煤渣胡同,不好燃烧不好打听到。细读柯岩著的《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品味此书中的《名字,并不重要》、《我的朋友马明文》两篇,两位小人物:齐大爷和马明文被柯岩老师写得栩栩如生,形象久久不忘。女性的眼光,诗人的笔尖,柯岩领我走进煤渣胡同去了解那远去的峥嵘岁月、动荡不安的现实生活以及两位知名诗人作家组成的一个家庭。直至今天仍不知名字的齐大爷,为人公道,大门传达室留下柯岩描述的精彩侧影---

    比如:当时大院里常丢牛奶,齐大爷就在黑板上写:“......从前本院绝无此事,‘革命的战友’们,请不要用别人的牛奶,增加自己的营养。”

    当有的住户忘记送回奶瓶时,齐大爷则又出告示曰:“同志们,喝牛奶时请不要连奶瓶也一并喝掉。”

    一次,一位马大哈住户---其实就是我,晒帐子时被风吹落,而始终忘了寻找时,齐大爷又张贴顺口溜一则:“谦虚物主,帐子常存我处。冬天你不想它,夏日必定受苦......”

    一下子,齐大爷的幽默,柯岩的直爽,全表露得令人可爱。

再说马明文,一位没文化的妇女,家庭出身不太好,年龄比柯岩大十几岁。两度在贺敬之家当保姆,20年左右,又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主人跟帮工之间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贺敬之当部长在外挺忙,柯岩又有单位事又要搞创作,家务不行就放权。马明文十分会做人,聪明又能干,似乎成了主人家的一把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戏称她为“马政委”,柯岩也左一个右一个亲热叫“马姨”。“马姨”也称贺敬之为“贺同志”,称柯岩为“柯同志”,贺家人缘关系好,客人又很多,“马姨”知道什么样的来客该怎样接待。一度,贺家是文艺界知名的大众食堂,粮食超支许多,弄得柯岩为难不好说。《我的朋友马明文》中是这样记叙的---

    一天,周明同志又来和我谈稿子,他那会儿也是我家的常客,大众食堂的名字还是他起的。他忽然想起说:“小柯,客人这么多,你们粮票一定不够吧?”我还没说话,马明文从过道里一步就跨进来说:“可不......”我瞪了她一眼,她把话缩回去了,拿了一把掏帚在屋里扫地。周明说:“要不我们交点儿粮票吧?”说着就掏出一叠粮票放在茶几上:“其实我们粮票多着呢,就是有时想不到。”我刚开口说:“不用,不用......”话还没完,谁也没想到马阿姨忽然一个箭步蹿了过来,一把把粮票抓在手里并立即装进自己的口袋说:“周明呀,你的贡献很大嘛!”大家先是一愣,接着都哈哈大笑起来。从此,这还真成了我们的经典节目---《马明文抢粮票》。多会儿想起来多会儿说一回、表演一番。马阿姨不但不恼,跟着笑,有时还纠正一下表演者的台词或动作...... 

     现在的保姆难请跟婆媳难处属不易处理好的两项家务事,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有的保姆“做不长”,有的保姆“惹不起”,好的当然有,不免碰着似像“保姆太太”或“保姆小姐”的人存在。但在当年贺敬之家却不一样,年轻的让她一边做家务一边读财会中专,为别人长远着想;岁大的对她当长辈称“姨”叫“姐”,放手让人家干活。有柯岩回忆短文作证---

     她对我好,对我的朋友好,可以想像,对我的孩子自是更好。我只要一批评他们,她就抢过来护着,赶在我的气头儿上,我就连她一块儿嚷。这时她多半不顶我,而是推着孩子走:“你妈还不是为你好!要是外人还真不屑得说呢!都是至理名言,还不快回屋想想去......

     类似这样一句至理名言的规劝,说得孩子往往笑跑了,大人又往往气消了......柯岩的两个孩子自小被马明文带过,都知道马姨真心诚意地爱他俩,不但有时跟她撒撒娇,不敢跟爸妈说的话,还常走她的后门儿。马明文对待孩子有松有紧,孩子开始工作了,她就坚持每月该交伙食费20元。柯岩说算了也不行......后来还是柯岩坚持不下去,才宣布自动取消。多少年之后,柯岩在《我的朋友马明文》中承认儿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习,至今追悔莫及。马明文去世已久,柯岩仍思念往事---

    她不但活像我婆婆似的处处护着我......我们家客人多,她从来不烦,来了生人先倒茶,见了熟人第一句就是:“吃了吗?没吃现做......因为我的不善料理家务,马明文常常两眼睁睁望着我叹气。有时我洒了汤、糊了锅或是砸了仨盆两碗,她就会絮絮叨叨地说......太厉害时,我就会生气地嚷道:“你倒是有完没完?我婆婆都不说我,你又不是我婆婆!”每当这时,她会立即打住,带些歉意地嘟嚷道:“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有时仍不免意犹未尽地叹道:“唉!这共产党的女干部什么都好,一个赛着一个的能干。可怎么......就不学学干家务呢?”日子就这么相安无事、忙忙乱乱又快快乐乐地过着......当然,马明文并不是真正的圣人,她也有她的不少毛病。。。

    马明文偶而会借领导名义办些私事,如亲属住院、迁移户口等,而领导先前并不知晓。柯岩开始不太高兴,转身想想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文中写得挺有趣、挺有人情味---

    一想自从老贺当了这么个破官儿之后,除了真该落实政策的同志外,多少认识不认识的人,甚至整过他的人、早已绝交多年的“朋友”,一口一个“部长”地叫着,来找他要官、要职、要钱、要介绍信......的还少吗?说的那可怕的托词多了去了。而她这事儿不但确实属于落实政策的范畴,还认真地从没称过他的“官衔儿”,自始至终仍是一口一个“贺同志”地叫着,也就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此刻,离开和谐的贺家,再读老师的著作,有不尽的联想,有不尽的共呜。我感受到的贺敬之家,柯岩确是可爱的“马大哈”、“小迷糊阿姨”;马明文配做负责的“马政委”、“我的朋友”。正确处理好创作与家务两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家庭中各种矛盾的存生,柯岩老师真是和谐之家的主角。

    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中国文艺界著名夫妇俩,就这样迈入二十一世纪初,迈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片灿烂明媚阳光。一次互通长途电话中,自己讯问贺老的身体近况,回答是头有时晕,并笑着告诉说:“过几天和柯岩去北戴河疗养,到这年纪也该搞点‘活命哲学了’。”贺老还提醒我一点,去北戴河期间此电话没法用,有事可打秘书手机......又一次,快过春节了,我打电话问贺老怎么过?他回话的第一句:“保姆走掉了!”我一楞,真为这两位尊敬的老人家着急.接上一句,贺老又说:“这样的情况北京多着呢!......”

    众多的家庭和谐,才有一个和谐国家。

 

                                              2009。11。6--11。8

 

                                (编入陈运和散文集《与散文同行》)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9 06:27 , Processed in 0.0440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