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745|回复: 0

车延高:水滴让我开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水滴让我开悟

  车延高

mmexport1fa49ed9af94cb74d0f45c47e60c7be9_1753811320152.jpeg
  车延高,山东莱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理事,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自1970年开启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作品陆续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著有诗集《日子就是江山》《把黎明惊醒》《向往温暖》《车延高自选集》《灵感狭路相逢》《诗眼看武汉》《车延高诗选》《回到七岁》等,散文集《醉眼看李白》《微言心录》等。曾获《十月》年度优秀诗歌奖、《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诗选刊》年度优秀诗人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等。


  在珠江源,我发现水滴不高尚


  但有坚定的追求


  在大藤峡库区


  我领略了具有战略思维的韬光养晦和蓄势待发


  知道水的能量,有时在等待中汇集


  在入海口我才知道


  无我,是一滴水追求的至高境界


  从此,脱离渺小


  远 眺


  从凤凰山远眺


  沅水和酉水在沅陵汇成一条长河


  这里没有戈壁,九百条溪写不出大漠孤烟


  晚霞起处


  圆圆落日,只能一口咬住连绵起伏的


  群山


  矜 持


  无须穿越,走进荆紫关


  思维已测定遗址和符号的矜持度


  铺面、戏楼、古庙像蹲守的眼睛


  是历史最舍不得的节点和片段


  空荡,也许是正在酝酿的图谋


  时间有点不懂事儿,还在删减


  知道茕茕孑立的陈旧和破败非记忆所能收容


  就像石板上的脚印,神都无法捡起


  所以一声长叹


  穿堂风就过去,丢下一句听不清的唱词


  感觉我在梦里,被西皮流水的响板扶着走


  演了一辈子戏,穿梭于古今


  谢幕后


  一直不敢卸妆


  其实清楚,脸谱可以画


  但一颗慈悲心是画不出来的


  黛 湖


  水太过清澈


  人坐在湖边心都会变得干净


  谁把李商隐的诗句刻在石头上


  刻得太深,石头一定喊过疼


  否则不会有这么重的泪滴


  一尾鱼跳出水面


  不知想看岸上的人


  还是让岸上的人看溅起的水花


  涟漪一圈圈放大


  有人看见了渐渐懂事的行为艺术


  有人看见了水的想象力


  我看见一个不明真相的酒窝对人间一笑


  又潜到干净的水里去了


  把一种使命加持给自己


  最清脆的歌声,**净的浪花儿驮着


  在三江五湖集结


  让怀疑过云层的天空找到自己的镜子


  行走,是终身奔命


  出没于崇山峻岭,在鱼和飞鸟谋生的民间游走


  太多的牵肠挂肚,太多的藕断丝连


  有时想想,水的远行也是背井离乡


  告别和离别的痛其实一个滋味儿


  能把落魄的乡愁交给两岸的菖蒲、芦花


  也算是一种寄托


  从马雄山到珠江,一脉脉水系


  在竞走中建立秩序


  跋涉的行迹链接出水立方铺设的丝绸之路


  一头在远古,一头锚定五洲四洋


  压咸补淡如果是最后一搏


  八门入海走向未来


  完全省略融入后的排异


  坚信自己的本质是一滴水


  在涅槃中转换,在转换中涅槃


  把一种使命加持给自己


  当渺小进化成自信


  海潮就是前赴后继的将士


  被滔天巨浪撞醒的礁石不断向天发问


  若问英雄出处


  谁能说出大海的祖籍


  告诉你


  如果十八条溪齐唱小河淌水


  好奇的耳朵会去推窗


  准备闭眼的灯光,也会彻夜不眠


  试着加一点分贝,再掺杂一些抱怨声


  不管岸边生活的人是不是装糊涂


  洱海若心如明镜,就不忍心装下去


  几千年来


  这里的弓鱼熟悉了水草和慌慌张张的网


  现在有了不断入侵的污物、污水和新物种


  捧着一池碧水的大理哦!


  告诉你,我太爱洱海的月


  最怕水里的月亮像一粒药片


  所以祈祷那些无良的医院倒闭


  大自然的痛


  病入膏肓的医院不会知道


  可悲的是,山知道,水知道


  连没有思维的鱼也知道


  他 们


  苍天在上,允许白云自由


  一根丹江就拴不住离家出走的时间


  其实人和水都有选择,是一先一后背井离乡


  当沉沉一线穿南北


  根懂得捍卫水滴


  润泽无私,开始陈列生机勃勃的万物


  土地,就是岁月取之不尽的盘缠


  异地他乡,述说乡愁已延续成习惯


  清明时节的悼念就格外沉重


  偶尔翻看老照片


  会记起那些跋涉中倒下的人


  他们是平凡的


  但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交 汇


  从直升机上俯瞰


  3450米长的双筒隧洞是高明的隐者


  人工河不动声色,穿越了古老的黄河


  这是水对南北的贯通


  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汇


  两条河各自行走


  一部水的《诗经》开始在南北采风


  可以理解为科技主导的一次会师


  也可以演绎成水立方自导自演的量子纠缠


  我只相信眼睛


  知道沉博有力的动脉和活力四射的生命


  是什么关系


  水,生生不息,人和草木


  就生生不息


  依依不舍的泪


  这一脉水源下游,茂密的庄稼


  没有思维


  不理解南水北调的沉重含义


  依水而居的城市


  特别是那些在土地上劳作的人


  知道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水是生命之源


  一个最容易引起饮水思源的话题


  在淅川和丹江口


  很多知恩图报的眼睛


  都在寻找汉水、丹江的源头


  这种时候


  我脑海里常常出现移民脸颊上那两行


  依依不舍的泪


  邕 江


  如果逆江而上


  或者赋予水流简单的思想


  邕江会知道


  马雄山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三江五湖是流水早期繁衍的一个部落


  是水和鱼类的民间,藏着


  最古老的乡愁


  站在这里回首


  身后铸建了一道道水坝


  拦不住水流,就像任何人都拦不住时间


  前面也有一道道高坝和闸口


  是流水的驿站


  可以蓄势待发,养精蓄锐


  是水流修身养性的辟谷之地


  从此不再任性和放纵,开始静心反省


  把原始的能量转化为执拗


  沅水不停地流淌


  多像揣摩不透的时间,很长很长


  又很短,很短


  我知道,无论这辈子如何努力


  都无法将它抻长或缩短


  它多像一根肠子,与沅陵


  牵肠挂肚


  它也像沅陵本体上的一截儿脐带


  任谁都无法剪断


  静 默


  就这么坐在河涨洲头


  如一块卵石,静默


  看沅水滔滔,写一首自传体的长诗


  不关心多福寺为何隐居


  有龙吟塔在身后站着,就能想象


  建安风古为什么气宇轩昂


  此刻有风在吟唱


  我无须发声,唯一忌惮的是时间


  两岸青山越绿,人越怕白头


  就像这条江,越是源远流长


  活着的人


  就越悲叹时日苦短


  不是逝者如斯


  而是斯者如逝


  地 标


  有景致,审美意识就是自由的


  就像龙吟、凤鸣、鹿鸣三座塔是不是地标


  各有说辞


  刻石勒功也好,祈福镇邪也罢


  塔在历史空间里的刻度,用目光


  无法丈量


  在激扬文字的鸿儒、骚客眼里


  塔是用来登高望远的


  是托举思想和境界的一节风骨


  百姓,最怕它无限风光,却徒有虚名


  我站在塔下,身躯就卑微


  登临塔尖儿,风动胸襟


  刹那间放开的


  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气度和眼界


  可我清醒,知道领略不等于拥有


  还是回到塔下


  过日子要脚踏实地,走路的脚


  更要接地气


  (插图来自网络)


  选自《北方文学》2025年6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31 18:43 , Processed in 0.06850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