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958|回复: 0

周振华:京果香如故(行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果香如故(行天下)
mmexportf03c332b7074e5b5eaaa73af432d069a_1751771003732.jpeg
       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振华


  果农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处果园采摘苹果。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都知道北京地界儿文物古迹众多,其实果品产业也相当发达,其盛产的干鲜果品中外驰名。

  北京164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近一成是果园用地,就是说政府拿出了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供养果树,并借助强大的科技优势,实现了“春夏秋冬皆盛产,一年四季果飘香”的美好愿景。

  一

  北京果品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林果栽培文明,为当下果业规模向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东北为燕山山脉,西北为太行山余脉,它们汇成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北京的林果植被。这样的地形、地貌,加之优良的土壤和适中的气候非常适宜落叶果树生长,所以北京的果品种植和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就是这方宝地,发展了北京的林果业。

  北京地区传统果品大系包括桃、枣、梨、海棠、沙果、香果、苹果、葡萄、樱桃、杏子、李子、柿子、石榴、桑葚、山楂、红果、黑枣、核桃、板栗等。除这些“家生”果树,还有很多“野生”品种。像山杏、杜梨、酸枣、欧李、榛子等,这些山果无需过多呵护与管理,仅凭它们强大的基因,就可以在大自然中顽强地生长。有了它们的加持,北京的原野更加生机勃勃,葱茏无限。

  每年春天,京郊漫山遍野的果树,蓄势待发。一场春雨过后,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在蜜蜂的簇拥下,花朵争奇斗艳,轮番绽放。此时的北京,春风拂面,花事如潮,“蜂儿也许迷香处,疑是仙姝落树丫”。

  远郊各区的果品实现了交替上市,供应方式多种多样。市民第一时间可享受时令鲜果。

  二

  北京有些果品其种植栽培可追溯至古代。

  如板栗,是北京种植最早的果树。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史记》中有“燕秦千树栗”的描写,这表明2000多年前,北京作为燕国属地,已开始有目的性地种植板栗。

  北京密云区境内至今仍拥有三四百年以上的板栗树200余株,其中那棵800岁的“栗树王”,胸围约6米,树高15.6米。它可是北京板栗家族的老祖宗。

  核桃,也是北京种植历史最早的果树之一。据载,其人工种植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清时期,像北京平谷地区的核桃种植已达盛期。

  当然北京地区的核桃种植不只平谷一地,位于北京界内从东北至西南这条“山前暖带”上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的深浅山区均有分布。

  北京另一个早植品种,就是人们熟悉的樱桃。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在明清时期初见规模。

  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其实北京地区种植最广泛的果品恰恰就是樱桃。无论山场还是平原,到处可见樱桃园。它们有大有小,有的方方正正,有的依山地走势建成,小园子几十棵树,大园子成百上千棵。到了盛果期,分外抢眼,果实饱满,色泽艳丽,果肉清脆,酸甜适口。

  樱桃长相可人。它是北京每年最早应季上市的果品之一。待阳历5月中下旬,就会迎来一茬又一茬新鲜应季的各个品种。走进昌平、顺义、大兴、门头沟、通州等地,满眼可见樱桃园。

  “金丝小枣”是一种名贵的干果,中外驰名。我的老家北京西北部的西峰山一带就盛产金丝小枣。不知为什么,每年都要等枣儿熟透了,叶子都掉光了的时候才打枣。这时,枣儿已由深红变成了“黑腰枣儿”,糖度达到了极致。那时,枣秋的景象,格外迷人,放眼望去,方圆几里、几十里的高坡丘陵上的红枣树,呈现出大片大片的酱紫色,那才是大自然赐予的原生风景。

  北京大盖柿有“铁杆庄稼”之称,据《房山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房山一带就开始栽培磨盘柿子,这种柿子因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成为明成祖定都北京后的贡品。

  苹果人们都熟悉,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昌平,早在明代就有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如今昌平培育出多个品种的苹果,具有推广和市场价值的就有30多个。

  梨可谓大家族,包括京白梨、红肖梨、秋梨、雪梨、波梨、鸭梨、蜜梨、罐梨、杜梨等十几个品种。

  京白梨名气最大,属族系当家品种。自明代起即为皇家贡品,尤其在清乾隆年间,御梨园建立,京白梨成为皇家御用水果。

  桃子在北京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尤其是平谷大桃,自明清起便是皇家贡品。主要品种包括久保桃、庆丰桃等,都是上好品种,以个大、色艳、甜度高著称。

  葡萄,是一种古老果品。延怀河谷葡萄,主要种植在延庆区张山营、康庄等乡镇,拥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色泽艳丽、口感上好、香味浓郁,这一带主要栽培成熟期较晚的品种。

  三

  眼下,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到郊区踏青、郊游、采摘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娱乐休闲的重要形式。“果园芳菲春意浓,繁花似锦果盈枝。蜂蝶翩翩舞花间,笑语欢声摘果时。”

  新时代以来,京郊在优化传统果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温室大棚优势,增加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新品种,如草莓、蓝莓、香蕉、猕猴桃、圣女果、火龙果、番石榴等。科技让北京的果品无淡季,优化了果品结构,深受市民青睐。

  北京的果园、果树和果品,无论从种植历史,到种植规模;从果品引进,到果品改良;从内销,到外销;从干果,到鲜果;从果形,到果色;从口感,到甜度;从商标,到包装,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北京的果品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可增加果农收入,二是润泽生活。北京果品生产的全过程已融入了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元素。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文艺创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的地方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创作。近年反映果农生产生活的电视剧、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一大批生态文学艺术作品相继问世,文学味道、乡土气息十足,受到果农喜欢。

  以各种果品为创作主题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手工艺制作等,使整个果园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作家、艺术家和果农们一起敞开思路,大胆探索,推陈出新,根据不同果品的特点、品质和果形,在果品生长期通过相应的技术,为果造型,比如通过套模、黏贴,镂空、雕刻、印染等技术手段,创作出了福、禄、寿、喜和迎奥运、庆国庆、美丽中国等果品造型作品。经过艺术加工的果品,具有实用和欣赏功能。有些果品已形成了产业规模,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北京果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各区大作“果文章”,打“果文化”这张文旅牌,如延庆的“葡萄文化节”,平谷的“大桃文化节”,密云的“板栗文化节”,大兴的“桑葚文化节”,房山的“盖柿文化节”,门头沟的“樱桃文化节”,昌平的“苹果文化节”“草莓文化节”等。

  这些文化节汇聚了各种文化元素,以果为媒,经济唱戏,逐年的果品擂台赛,评出了“果树王”“仙桃王”“苹果王”,而后现场拍卖,氛围热烈,果园内外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京郊已变成了一个偌大的鲜果乐园。樱桃园、仙桃园、李子园、海棠园、苹果园、大枣园、香梨园、葡萄园、柿子园、板栗园、核桃园、草莓园等,这些果园,遍布京郊四野、山地平原。

  各区政府还将各种果园作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挂牌对外开放,为他们营造课外实践课堂。同时,将果园发展成旅游观光园,成为市民游客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7 00:20 , Processed in 0.0470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