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99210|回复: 0

孔维克写生天水文明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9 1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孔维克写生天水文明史


mmexport1719628397545.jpg
台湾书画家胡九蝉等九人观摩孔维克院长玉泉观写生

2024年6月18日至22日,民革甘肃省委会邀请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来天水参加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和“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同时到民革党员骨干培训班开展以”中国画与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孔维克院长在活动之余,带领民革甘肃书画院的画家们先后对天水境内的玉泉观、卦台山、麦积山、净土寺、南郭寺、李广墓、南北宅子、天水文庙等名胜古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写生、教学及文史考察活动。

6月21日上午,孔维克院长在民革甘肃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王安民、民革甘肃省委社会服务处张莹、陈新越,以及民革甘肃书画院副院长张巨鸿、姚四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玉泉观、卦台山进行写生。
mmexport1719632496844.jpg

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天靖山脚下,北迤青山,南俯州城。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甘甜清澈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

玉泉观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

孔维克院长不畏酷暑,在炎炎烈日下,画了玉泉观雷祖庙景点。

mmexport1719638689911.jpg
天水写生之一/卦台山伏羲庙

下午,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杨桦处长和王安民、陈新越等陪同孔维克院长前往卦台山写生。

卦台山又称伏羲画卦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西,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观天法地、演绎八卦、教化众生之地,因此而得名。其山突兀而起,状如倒扣之瓢,山顶为平台。卦台山北麓渭水环绕,河岸北正对九龙山,山下有龙马洞,渭水中有分姓石(又称分心石、龙石)。南倚白鹿山,中呈峰腰,东临三阳川盆地,三阳川在南北两山环抱中,渭河呈“S”形,由西向东穿过,如同太极图。

mmexport1719638692410.jpg
天水写生之二/卦台山下听秦腔

mmexport1719638694883.jpg
天水写生之三/伏羲一划开天的卦台山
mmexport1719638926085.jpg

天水写生之四/卦台山围城外看伏羲庙

天水纪信祠,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又名“天水城隍庙”,是祭祀西汉名将纪信的庙。始建于金代,经明、清、民国时期,多次维修扩建。主要有木牌楼、砖雕门楼、五凤楼及钟鼓楼、拜厅、献殿、大殿、寝宫等。该祠所存《城隍出巡图》是天水地区保存基本完整的一处宣扬道教教义的壁画遗存。天水纪信祠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艺术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mmexport1719638928182.jpg

天水写生之五/天水玉泉观
mmexport1719638930481.jpg

天水写生之六/汉忠烈纪将军祠


6月22日,由张莹、陈新越陪同,天水市卫健委魏胜锁做向导,孔维克院长带领张巨鸿、姚四有、漆军艺、焦仁及天水市文联李进忠在麦积山、净土寺、南郭寺、李广墓、南北宅子、天水文庙等写生。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mmexport1719628419553.jpg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mmexport1719628405413.jpg
孔维克院长带领张巨鸿、漆军艺、焦仁在麦积山写生并指导

天水净土寺亦称曼殊寺,位于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

在净土寺为民革党员书画家写生示范

mmexport1719638934119.jpg 天水写生之七/佛教圣地麦积山

mmexport1719638936341.jpg
天水写生之八/弘深清幽净土寺

mmexport1719638939916.jpg
天水写生之九/杜甫诗意南郭寺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二公里的慧音山坳,为陇右第一名刹,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此寺内植汉柏唐槐,更经诗人杜甫游览题咏,“南山古柏”自古就是秦州八景之一。

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曾游此寺,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免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的名诗。

mmexport1719628403155.jpg
孔维克院长在南郭寺写生

李广墓在天水市区南郊的文山山麓。李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生于天水,为西汉名将。其墓冢高约2米,周长26米,祭庭为3间悬山顶,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碑上镌有蒋中正题字“汉将军李广之墓”七个大字。据考证,此墓是李广的“衣冠冢”,葬宝剑衣物。墓前原有石兽石马,造型生动,故得石马坪之名。

mmexport1719638943676.jpg
天水写生之十/千秋叩祭李广墓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

mmexport1719638947112.jpg
天水写生之十一/诗书传家南北宅

天水文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中华西路,坐北朝南,为当地民众祭祀孔子的祠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mmexport1719638950642.jpg
天水写生之十二/文脉垂长圣人庙

孔维克院长自上午八点开始,一路马不停蹄,从麦积山到净土寺、南郭寺、李广墓、南北宅子、天水文庙,顶着炎炎烈日,连续走了六个景点。自麦积山写生毕,下午两点就近吃便餐后,紧锣密鼓,继续赶往下个写生点,抓紧点滴时间,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时文庙大门已关闭,还在夜灯下透过大门栅栏用二十五分钟完成了《文脉垂长圣人庙》写生作品。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40幅,参展作品是从台湾地区和大陆书画家选送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通过书画艺术交流,凝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华夏情怀。

孔维克院长作为孔子的嫡系裔孙,秉承先祖文脉,非常注重天水的文化历史及甘肃民革书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这次来到天水,为民革党员讲授传统书画的继承、创作及鉴赏,并通过短短的两天时间,遍寻天水地理人文古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娴熟的速写艺术手法展示天水历史文化风貌,表达其人文情怀。他认为,速写不仅仅是记录一个地方外在形貌的文本,而是以艺术的手法对写生对象的再创造,一件速写本身就是完整的艺术创作。他的速写不论从取景构图,还是运笔的点线面,乃至布白、浓淡虚实等,都体现了其高超的驾驭绘画的艺术技巧及学养,表达出高妙的意境及和文化思想,既有深度和厚度,又有高度和广度。我们可以从他本次天水的速写作品中略见一斑。
mmexport1719628417133.jpg
另外,孔维克院长在每幅作品上都有文字注解,把速写对象的历史沿革及人文知识都记录其上,使观者能够从作品中不自觉地进入到画面情景当中,体味其画中的艺术人文境界,而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孔维克院长用十余幅精心创作的写生作品再现了天水八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宣传、推介天水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表达了其对西部大地的热爱之情和对天水八千年文明的敬仰之心。
mmexport1719628414396.jpg
孔维克,1956年6月12日生于山东汶上,祖籍曲阜。为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原院长,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

(民革甘肃书画院供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3-19 05:12 , Processed in 0.06721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