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5953|回复: 0

毛洪彪:话说淮河入海水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8 1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淮河入海水道
  毛洪彪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了。

  站在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水上枢纽塔楼之上极目远眺,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似两条银光闪烁的绸带;翠绿的意杨林逶迤绵长,随风摇曳,忠诚地守护着高大的堤防;京杭大运河上,一个个长长的船队或北上或南下,汽笛悠扬,川流不息。

  一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渎者,有独立入海通道之大河也。它从河南省桐柏山流出后,经安徽流入我省,与秦岭共同构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历史上,淮河在我省境内大致走向是自盱眙向东北,流经淮阴区杨庄后向东,在清江浦区钵池一带向东南到淮安区河下古镇后,沿着今翔宇大道一线向东,在山阳街道大湾村折向西北,到今之涟水后再向东于响水县云梯关入海。在我区境内的这段河道如同倒S形,古称山阳湾。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连通清江浦与涟水城西黄(淮)河的草湾河开通后,黄(淮)河水不再走山阳湾,山阳湾逐渐淤废。

  淮河,本是一条温顺的河流,千百年间一直像一个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一样泽被两岸,为豫皖苏三省人民提供着灌溉、排洪、航运之利,流域内沃野千里、物阜民丰。因此,自古即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面对疾驰而来的金兵铁骑,宋高宗赵构命东京(今之河南开封)留守官杜充决黄河,企图以滚滚黄水阻止金兵南下。谁知此举不但没有挡住金兵南侵的步伐,反而使黄河由北入渤海的水道转而向南,抢夺泗水、淮河水道,由江苏入了黄海,从而揭开了700余年的“黄河夺淮”的灾难史。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后一路南下,侵占了淮阳以下淮河河道,致淮河下游水系愈加紊乱。自明中叶以来,“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因淮河失去了入海口,上游来水除部分排泄入江外,均在今盱眙、洪泽、泗洪、泗阳地区蓄积。该地区原有的破釜塘、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遂连接成洪泽湖。历代封建王朝为保证大运河这一漕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除对运河本身进行治理外,还对洪泽湖东岸堤坝年年加高加固,洪泽湖成了高置于里下河地区人民头上的“悬湖”。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泽湖三河口的礼坝被洪水冲坏,淮河洪水从决口处沿入江水道经高宝湖、邵伯湖至江都三江营流入长江,三河以下入江水道遂成为淮河新的尾闾,淮河成了一条入江河流。

  黄河夺淮后,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的性格彻底改变了。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明朝后期到1950年的400多年间,淮河洪水给苏北里下河地区人民带来的灾害达50余次。其中,尤以1931年8月26日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洪灾。当年,因淮河上游大量洪水涌入,洪泽湖被迫利用入江水道泄洪,高邮县境内的车逻坝溃决。顿时,苏北里下河地区陷入一片汪洋之中,低洼地区平均积水达1.5米以上,一直到3个多月之后才逐渐退去。此次淮河洪水致14万人直接被淹死。无数田地、房屋被淹,活下来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更多的人死于洪灾之后的饥荒与疾病,死亡人数达370多万。

  历史上,许多能人志士都曾为治理淮河绞尽脑汁,提出过种种治淮方略,终因历史的种种局限而收效甚微。还入海通道于淮河,让淮河重新造福人类,一直是历代帝王和亿万民众心中的一个梦想。

  二

  雄鸡一唱天下白。淮河的命运因中国共产党而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使淮河在新中国获得了新生。

  1949年夏,苏北泗、沂、沭地区发生了大洪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电告中共苏北委员会和苏北行政公署:我们党对在革命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苏北人民所遭受的水灾苦难,负有拯救的严重责任。要求“全力组织人民生产自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以消除历史遗留的祸患。”当年冬天,苏北人民政府组织建成了新沂河,治淮工程顺利地打响了第一枪。

  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了千年未遇之特大洪水。苏北里下河地区洪水汹涌,十数里不见边际,近河的村庄全部被淹,仅见树梢。皖北有27个县受淹,被淹田亩3100余万亩,占皖北全区二分之一。房屋被冲倒或淹塌80余万间,不少是全村沉没。许多群众未及转移逃走,或从树上失足坠水而亡,或于树上被毒蛇咬死,或因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计489人,受灾人口990余万人,为皖北地区人口之半。毛泽东主席从报告上看到这些情况后,为人民所受灾难伤心落泪。他当即发出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要求周恩来总理责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

  1950年8月25日至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治淮会议,作出了兼顾上中下游利益的“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决定淮河上游以蓄洪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水道。

  1950年9月,国家水利部、华东水利部和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组织入海水道查勘团一行40人进行淮河入海水道线路测量。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查勘和征集地方意见,编写了《淮河入海水道查勘报告》,提出了淮河入海水道治水方案。入海水道拟挖南北两槽,三堤两河,行洪8000立方米每秒,南北堤距宽4000米。工程总经费折合大米10.065亿公斤。后因客观条件不成熟,确定先把治淮重点放在入江水道疏浚、培修洪泽湖大堤上。

  1951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治理淮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当年7月26日,周恩来总理又一次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听取治理淮河工作的汇报。当时正值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中央财政和物资的紧张可想而知。因而会议上,对提交讨论的治淮方案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时争执不下。周总理最后拍板说:“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洪水给你放下海,它够资格蓄点水嘛!我们应该支持他们……河南上游,以蓄为主;安徽中游,泄蓄兼施;江苏下游,以泄为主,蓄为辅。”他指示说:“今天晚上就批准灌溉总渠,你们要像搞新沂河那样搞好这条河。”周总理当即批给大米1亿斤,支持苏北灌溉总渠的兴建。就是这次会议,根据对淮河洪水总量的测算,认为:“入海水道可以不再开辟,改自洪泽湖至黄海修筑一条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洪的干渠,分泄流量700立方米每秒。”这样,淮河入海水道就由苏北灌溉总渠代替了。之所以以苏北灌溉总渠代替入海水道,是因为当时水文资料不全,对淮河洪水量计算偏小,又没有考虑到淮河洪水与长江洪水、泗沂沭洪水遭遇并涨问题。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

  三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全面开工。这一工程西自洪泽湖高良涧,向东流经洪泽、淮阴、淮安、阜宁、建湖、射阳、滨海等,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其中,淮安县段60公里。

  战幕拉开后,来自淮阴(今淮安市、宿迁市)、盐城、扬州(今扬州市、泰州市)、南通等专区数18个县的72万名民工,昂首阔步,开进工地。这是翻身解放后的农民在新政权的领导下,第一次组成大兵团向大自然宣战。一时之间,西到洪泽湖畔,东至黄海之滨,全长168公里的工地上,红旗招展,一片欢腾。在群情振奋的誓师大会上,在雪片般的倡议书、挑战书、决心书上,民工们喊出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强音:“我们如今翻了身,也要让淮河翻个身!”“万里长城是人修的,灌溉总渠是人挑的!”参战民工在常人难以料想的困难境地中,在基本没有施工机械,主要依赖人工锹挖、车推、肩挑的情况下,以史无前例的热情和干劲,斗严寒,战砂礓,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夜以继日除积雪、破冻土、开龙沟、排积水,奋战不息。不少人冻伤了手脚仍坚持上工。有的生了病也不住院,坚持在工地。淮安县盐北区华亭乡三村(现河下街道乌沙村赵庄组)青年妇女徐桂英,放下6岁的女儿,主动报名参加苏北灌溉总渠工程,与村里10多名女民工组成妇女河工小组并任组长。在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和本县治淮劳动模范许寿永、梁秀英先进事迹的激励下,她们与男民工进行劳动竞赛。在零下近20度雪厚达0.3米的严寒天气中,她们“早上工,迟收工,小雨大干、大雨拚命干,夜里连着干”,同男民工完成了同样劳动量。

  1952年春节刚过,各路民工开展了保、夺红旗的劳动竞赛,先进工段、劳动模范不断涌现。淮安县工地出现“红旗插在淮安段,眼光放在全专区,保夺红旗不相让,争先完成当模范”的动人场面。当河床下层挖到砂礓土和坚硬的砂礓盘,影响工效和进度时,民工们在志愿军英勇事迹鼓舞下,提出“要以志愿军为榜样,战胜砂礓和砂礓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快了施工进度。

  苏北灌溉总渠建设期间,就像解放战争中车轮滚滚支援前线一样,后方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也都心往工地想、力往工地出。工地沿线许多工厂的工人,夜以继日地为工地赶制劳动工具;一支支医疗队深入工地,送医送药,确保民工身体健康;18000多名宣传员在工地上宣传鼓动,邮电、商业等系统纷纷到工地开展服务。为保证民工生活,各地县先后组织了10多万人的运输大军,给工地运送粮草等。真正形成了水利建设的人民战争,凝聚了向大自然作斗争的坚无不摧的强大力量。苏北行署主任、苏北灌溉总渠总指挥惠浴宇等领导多次莅临工地慰问视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民工们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工程进度不断加快。

  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奋斗,1952年5月10日,一条宽140米、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如巨龙般横亘于广阔的苏北平原的大地上。从开工至竣工,仅用了82个晴天,共上工119万人次,共做工4070.08万工日,完成土方6321.9万立方米,工程总经费2147.5万元。工程中,淮安县出动民工5.07万人,完成土方582.26万立方米。主体工程建成的同时,在渠首兴建的泄洪量每秒1000立方米的洪泽湖控制工程——高良涧进水闸、淮安城南大运河东侧兴建的总渠第二级控制工程——泄洪量为每秒850立方米的运东分水闸等配套工程也于当年7月全面竣工。

  苏北灌溉总渠的开凿,是贯彻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综合整治淮河的一项特大型工程。是一项以水利为主、兼顾交通的综合性水利基础设施。它在用涓涓清流滋润着两岸广袤田野的同时,也为苏北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东西航向的航道、一条东西方向的陆上交通干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它让淮河开始变害为利,服务人类,造福社会。

  1952年5月17日,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来我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的世界工联和各国工会代表一行24人,来到苏北灌溉总渠淮安运东分水闸工地参观访问。同年10月24日,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部分代表和国际新闻记者亦曾参观运东分水闸等治淮水利工程。参观后表达了同样的惊叹:“中国人了不起!”称赞“中国人的手真是铁打的。”有的国际友人激动地说:“《圣经》上说要修一条通往天堂之路,靠精神力量没修起来,如今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正在修一条幸福的天堂之路”。

  70年过去了,苏北灌溉总渠经受住了淮河流域一次又一次大洪水的严峻考验,为淮河、洪泽湖的安全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效益,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史册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四

  1954年5月,淮河流域洪水泛滥,损失巨大。当年7月,中央治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重新提出开辟淮河入海水道的意见。之后有关部门亦曾制订了工程规划和设计意见,但久议未决。1975年8月,淮河上游河南省境内发生“758”特大洪水。1991年,江淮地区又一次发生了特大洪水。这两次特大水灾,再次引起了中央对治淮问题的高度重视。1991年11月,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建设淮河入海水道。

  1994年,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院上报国家计委《淮河入海水道科研报告书》,提出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设计标准10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2270立方米每秒;远景设计标准30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7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7920立方米每秒。不采用占地30多万亩的“漫滩行洪”方案,而采用只征地6万多亩的“泓滩结合,南北偏泓、北泓南靠”方案,可减少拆迁14万人。该方案的实施,更方便沿线群众滩地生产,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

  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拉开了序幕。工程建设期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等先后来工地视察。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提前两年半完成,具备行洪条件,在盐城市滨海枢纽举行了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通水仪式。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全长163.5公里,自洪泽湖二河闸向东,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挖河筑堤,与总渠两河三堤并行入海。水道北堤为一级堤防,南堤为二级堤防。河底宽210米至324米,外堤脚距750米,深约4.5米。一期工程先挖南北两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借助滩地行洪。该工程静态投资41亿元,动态投资47亿元。工程完成后,主要作用是与现有的入江水道、灌溉总渠、分淮入沂等工程共同分泄洪泽湖以上淮河流域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并兼顾渠北地区1710平方公里,因总渠和废黄河两条高水行洪河道致该地区排水出路不畅,造成非自然因素涝灾的排涝。一期工程的竣工,使淮河洪泽湖以下地区的排洪布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一河入江(入江水道12000立方米每秒)、四河入海(分淮入新沂河的淮沭新河3000立方米每秒、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2270立方米每秒、苏北灌溉总渠及废黄河共1000立方米每秒)布局。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共征用耕地6.8万亩,拆迁房屋6.8万间,有6.3万居民异地安置,100多个企事业单位迁移。绿化面积1838公顷,栽植树木100多万株,形成“河成、堤成、林成、绿化成”的总体格局,江淮大地增加了一道巨龙般的绿色风景带,改善了渠北地区的水利生态条件。

  2003年6、7月间,淮河中上游连日暴雨,全流域遭遇大洪水。7月4日,国务院防总下达紧急命令,当夜必须启用入海水道。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刚刚完工6天就紧急启用。是日23时48分,入海水道二河新闸开闸行洪,最大行洪流量1870立方米每秒,连续泄洪33天,泄洪总量43.8亿立方米,洪泽湖周边200多万亩圩区没有滞洪,避免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0万人大转移,为抗洪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工程当年建成,当年就发挥巨大效益,减灾效益达27.68亿元。一次行洪效益就相当于收回工程总投资的三分之二。其后,2007年7月、2010年4月,淮河入海水道又曾两次行洪。

  2006年10月21日,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过了水利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竣工验收,后来入选了建国60周年百大经典工程。

  与上世纪一般的水利、交通工程不同的是,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163.5公里长河道1.36亿立方米土方工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施工。工地上没有了遍地红旗招展、到处人声鼎沸的盛况,代之而兴的是随处可闻的施工机械的马达轰鸣声。据统计,一期工程建设中最多时有4000多台套设备同时施工,整个工程只用工1.3万人。机械化施工避免了过去工程施工中的那种“人海战术”,极大地降低了施工人员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挑河工”这一在农村沿袭了几千年的历史现象永远消逝了!

  五

  2022年7月30日,总投资约438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动员会议召开,淮河治理之战掀开了新的一页。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2020年纳入国家加快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是新时代淮河治理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标志性项目,是确保河湖安澜、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也是稳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重大工程。该项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全长162.3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在一期工程基础之上,按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标准扩挖全线深槽、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扩建工程沿线5座枢纽。同时,结合航道建设,使淮安枢纽——滨海枢纽段航道满足二级航道要求。工程实施后,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减轻淮河中游防洪排涝压力,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启用,改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排涝条件,为今后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整创造条件。同时,其航运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水道拓宽挖深后,2000吨级的船舶可以从淮河进入通榆河然后入海,对促进沿线内陆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乃至推动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是从根本上治理淮河洪水隐患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来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彻底改变了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平原的局面,预示着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逐步形成,为淮河流域腹地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入海通道,从根本上变“水灾”为水利。工程全部建成后,古老的淮河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加重大的贡献!淮河,我们的母亲河,将谱写出新的造福人类的美好乐章,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30 20:56 , Processed in 0.0398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