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3844|回复: 0

冯继忠:红色摇篮井冈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9 19:0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688085549489.jpg

红色摇篮井冈山
冯继忠

   在井冈山市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我们穿上红军服,戴着红军帽,挎着红军包,吃住在一起,仿佛成了一支当年红军的主力部队。几天来,我们着装统一、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以当年工农红军的姿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追忆那光辉的峥嵘岁月。旨在让广大党员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领悟革命精神,牢记革命职责,让如火如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在北京西站乘坐直通江西吉安的绿皮火车,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第二天上午10点多就到达了终点,然后乘大巴车直接入住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并领取红军包。包里装有红军时期的帽子、腰带、腿套以及培训教材等。下午举办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并听取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顾问、原井冈山市政协主席罗锦清,以“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讲座。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罗锦清,个头不高,不大不小的双眼神光闪烁,冒着精气,讲起话来铿锵有力,思路非常清晰,情到浓处,还要挥舞起手臂,具有高级首长的风范,一点儿不像80岁的老人。他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那个曾经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过程。早期井冈山革命斗争,巩固扩大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催生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的形成,推动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使我们更加怀念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并将永远传承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基因。罗锦清老人的讲座,情景交融,生动感人,理论联系实际,更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小盆地的井冈山,是当年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心地带,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革命战争,就是发生在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保卫战。这里居高临下,扼居山上,地势险峻,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被称为井冈山一带的摩天岭。恰好,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黄洋界。开班仪式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景区内的专车,上到半山腰的停车场,再沿着密林中狭窄陡峭的山路,攀登到一处悬崖峭壁的平台上,当年黄洋界哨口的战斗工事及战士们制造的各种杀敌武器依稀可见,特别是那门锈迹斑斑的大铁炮,仍斜对着远处的山峦,仿佛仍处在随之发射的战斗状态,这就是当年具有传奇色彩的那门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迫击炮,红军战士就是用这门炮将仅剩下的一枚炮弹击中了远方的敌军指挥部,让敌军误以为遇到革命军的主力部队而仓皇逃窜。站在炮台上放眼四望,远处一会儿是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的绿色山脉,一会儿又是白云翻腾,气象万千,一望无际的茫茫云海,顿时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望着这门现在看来不起眼的迫击炮,仿佛当年的隆隆炮声又响彻在我们耳畔。1928年8月下旬的一天,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这里打响,英勇善战的中国工农革命军仅以3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4个团的疯狂进攻,创造了革命军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革命军战士还利用竹钉、竹篱笆、礌石、滚木、壕沟等构筑了多道坚不可摧的战斗防线,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直至最后那精准的又是仅有的一枚炮弹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赢得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高度赞扬。为此,毛泽东还在欣喜之余,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以特殊的方式颂扬了这次光辉战斗的胜利。“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在中学课本上早就读过的毛泽东诗词至今我仍耳熟能详。

   望着那妖娆翻滚的云雾,呈现出群山奔腾,白云填壑的壮观景象,使我内心更加感慨万千。正因为如此,黄洋界还有汪洋界和望洋界的美称。在黄洋界哨口工事山顶纪念广场,一座高12米、底长4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字样,背面是毛泽东书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狂草字样;在另一座高6、96米、底长10、94米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书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全文,背面镌刻着朱德书写的“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在山上有限的空间里,还兴建了平整的水泥地面和安全护栏,供游客们举行纪念活动。提起黄洋界,还带有神秘的色彩。据说,在黄洋界附近曾多次出现过胜似佛光的彩色光环,这种光环外红内紫,穿过浓密的云雾,会出现人影折射在光环中的迷人现象,当人走时光环也走,人跳动时景也随之跳动。这种自然现象有时瞬间即逝,有时会持续好长时间。据科学家考证,这是因为东南方向是一条深邃的大峡谷,湿度相对较大,形成浓密的云雾后,在清晨或傍晚遇到太阳低度角斜射,光线透过无数小水滴的衍射就形成了彩色光环。此时,观测者又恰好处在面对光环,背朝太阳的角度,光从背后将人影投射在云幕上,便出现了这一怪异的奇观。

   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省际交界的罗霄山脉中部的井冈山,虽然海拔不高,但地势雄伟,山幽壑深,延绵起伏500里的奇峰峻岭,为早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先辈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夺取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了黄洋界,我们来到了全面记录中国工农革命军整个斗争过程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由朱德亲笔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筑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00多平方米,馆藏各种文物30000余件,宣传展示功能区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我们按照参观的顺序缓步前行,聚精会神地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红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片滚烫的热土上,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感觉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脚步也由此变得沉重而缓慢。1927年9月至1930年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坚持一边指挥部队战斗,一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成功之路。我们赤手空拳,沿着黄洋界哨口悬崖下面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先下后上,来回不足800米的路程,就已经让我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更何况在那个年代朱毛红军挑着粮食要走100多里的山路,这就是见证领袖与士兵同甘共苦、井冈山著名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海拔仅有1300多米的井冈山,与中国有名的“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它经历了革命斗争的血雨腥风到建设发展的欣欣向荣,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革命力量—井冈山精神。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这次井冈山红色之旅,我感觉就是一次“不忘初心”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牢记使命”的补钙之行。几天来,走遍井冈山,到处都传颂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再次闯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几岁时就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当女儿养,长大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开展革命活动,并很快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在一次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她不幸被捕入狱,受尽了严刑拷打和威逼。她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所特有的崇高革命气节。她还在狱中写下了“毛泽东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诚。次年她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24岁的毛泽建用短暂的生命为革命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她是毛泽东家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第一位亲人。伍若兰,朱德的第四任妻子,早年与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班读书,较早就信仰共产主义,积极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革命军部队参加井冈山斗争。伍若兰本来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然而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和领导才能,具有“双枪女侠”和“女游击队长”的革命雅号,赢得朱德总司令的钦佩和爱慕。不幸的是,在一次掩护革命军首长突围的时候,她被敌人抓捕,遭受敌人用绳子吊、杠子压、灌辣椒水等酷刑拷打,逼问首长的去向。她临危不惧,始终坚持革命信念毫不动摇。她斩钉截铁地说“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赣江水倒着流!革命一定成功!你们一定灭亡!”铮铮话语,气壮山河,弄得敌人目瞪口呆。就这样,年仅26岁的伍若兰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更可恨的是,凶恶残忍的敌人还把她的首级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她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的信仰。在井冈山数日,我们还全面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上的传奇人物袁文才和王佐,这两位带有历史悲剧色彩的革命功臣,竟然是当时的有关领导层背着毛泽东、欺瞒彭德怀而遭遇错杀的天大冤案的受害者,造成了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终生遗憾和内疚。

   走进八角楼景区,我们争先恐后坐在毛泽东曾经的办公桌前、读书石上,并驻足粗壮高大的常青树下,仿佛有着与伟人 “零”距离接触的感觉。室内陈列的那盏小油灯看来轻便而简朴,可当年毛泽东就是凭借着小油灯微弱的灯光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阐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思想,为夺取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井冈山龙江河畔名垂千古的“朱毛会师”纪念广场,高高耸立的毛泽东、朱德二位伟人的握手铜像,栩栩如生,展现了“朱毛”当年那气宇轩昂和镇定自如的革命风采,更显现了俩人之间誓死不渝的亲密关系,直至为解放全中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1928年春,毛泽东在长期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中,还总结制定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根据部队实际情况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反映,又进一步充实修改完善,特别是在当时部队政治部秘书长程坦整理编写下,最后形成了我军历史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再后来又经过集体多次填词修改,作为我军的胜利法宝——红色经典歌曲一直沿用至今,为加强我军的部队建设和改善军民关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难怪著名的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无比严格的部队铁的纪律。我在海军部队200潜艇服役时,经常和全艇官兵参加部队歌咏比赛,其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海军向前进》和《团结就是力量》作为我们的保留曲目,在支队比赛夺得冠军之后,又唱响整个基地,最后一直唱到舰队。我们以丝毫不能松懈的严谨作风和独特的演唱技巧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200潜艇官兵的战斗风貌。

   我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四年,深感遵守部队纪律的重要性。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每天都沉浸在井冈山革命老前辈那动人的斗争故事里,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德始终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荡涤着我们的思想。当年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浴血奋战,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使我们再次接受了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为我们有限的宝贵生命又增添了一抹鲜红的印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9 10:21 , Processed in 0.0458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