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6751|回复: 0

张世奇 |不再沉静的南运河(“中国作家运河行”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9 11:0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668827117160.jpg
      来源:自然资源文学


不再沉静的南运河
张世奇

接到去天津采访大运河的任务,我一时犯了难。大运河在天津流经7个区,全长195.5公里,我该从哪里落脚看,从何处着手写呢?有位好心的天津文友给我支招,去西青区杨柳青,那里知名度高,故事多,有东西写。确实如此,正好我的手中也有西青区编写的《“寻根大运河”活动纪实》《西青大运河诗抄》。可是,一头扎进天津大运河的资料堆里之后,我猛然发现,在静海陈官屯镇,建有天津市第一家大运河博物馆,竟然是京杭大运河全线唯一的乡镇级博物馆,这里必定与大运河有着特殊的渊源。进一步查资料显示,早在东汉建安十一年,曹操北伐乌桓,为便于运粮,开挖了泉州渠、平虏渠、利漕渠等系列运输渠道,其中平虏渠大体相当于大运河从河北省青县到天津市静海独流之间的一段,都在如今南运河之内,静海境内长达49公里。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事物越来越喜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天津的南运河,投向静海的陈官屯。

虽已立秋,秋后之“伏”也如虎。来到陈官屯镇时,华北平原上的热气流好像因为没有落差,不知道流向何处,呆呆地围在我们周围。树上的蝉在此起彼伏地高喊着“毒了,毒了。”静海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的文友元绍伟体恤衫湿透了后背,在等待陪我参观陈官屯运河博物馆。

陈官屯运河博物馆在平地起建,看起来谈不上宏伟甚至有点卑微,但展厅设计创意毫不逊色。全馆分序厅、千年古韵、运河流翠、两岸风俗、古城崛起、跨越发展、奔向未来7个部分,展出的文物有1500余件,或兵器,或陶瓷,或丝麻绸锦,或古玩贡品,它们依然蒙着商州秦汉的泥土,传来阵阵隋唐的气味;260多幅不同时期的图片,50尊雕塑,160多平方米墙面浮雕,从平面到立体,诉说着一个地域曾经发生的故事和孕育的文明。这一切无一不是以运河为主线,取自两岸广阔的原野,还有数千年袅袅不绝的烟火。

陈官屯与洛阳、扬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力无疑相去太远,陈官屯运河博物馆的外观、规模、声光电科技、展品数量和档次,也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洛阳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都是沉浸式体验,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清代古建筑山陕会馆而建,是一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展品上也有着古代帝都的气势。扬州是隋炀帝的心爱之地,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以靠近长江的地利优势,在展品上以造船文化和水乡古镇特色见长。

陈官屯运河博物馆在设计上匠心独运,充分利用了展厅长廊地面,将南运河与村庄模型置于脚下,南运河天津段从静海唐官屯镇的梁官屯村开始,流经唐官屯、陈官屯、双塘、静海、良王庄、独流6个乡镇,从独流镇十一堡节制闸出静海,在天津市海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相接。静海段南运河沿途村庄像一条蓝带上串起的113颗珍珠,其中陈官屯镇24个村子就有23个镶嵌其上,它们因运河而光彩闪耀。我走在玻璃地板上,看着地下的蓝色运河“流”过绿色的村庄,看着墙壁上一块块高低起伏的雕塑,便觉得完成了一次沿河的游览,同时也完成了一次时空的穿越,在场景的瞬息变化中,快速实现信息的组合整理,像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一进展厅,我就为这一天才的其实也是最本原的设计所震撼,也为自己正确的选择而庆幸。

根据博物馆运河模型村落位置的提示,我们先来到了陈官屯镇的吕官屯。当一条数十米宽的小河出现在眼前时,我快步走到垂柳树荫里,竟感到一丝丝凉风沁入心肺,再看看北流的河水,水草飘逸,波光粼粼,真的就信了风因水起,随口吟出泰山上觅得的那句“四时清籁水饮风”的诗句,哦,水饮风,此处便是,真得太有诗意了!看到我惬意的表情,元绍伟这才告诉我,这就是大运河,也称南运河。我简直不能相信。在我的心目中,京杭大运河应当是一项宏伟壮观的工程,没想到梦中的格格在这里宛如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姑娘,村庄也是那样恬静安闲。

mmexport1668827119933.jpg

运河岸边,一排排砖瓦房依河而建,宽阔干净的街道两旁,绿化树修剪得有形有样,不知名字的小野花伏在地上静静地开着,高大的麦熟花簇拥着,红的、白的、粉红的争奇斗艳,呼应着沿街“文化墙”上船帆林立、水鸟翻飞的运河。元绍伟介绍说,吕官屯全村1800多口人,就有35个姓氏,其中王姓接近一千人,其余34个姓氏不足一千人,平均不到三十人,也就是八九户。你看村子被大运河、新老104国道共同守护,距离河北省交界仅仅6公里,水陆交通发达,再联想一下博物馆展览上说的外来姓氏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就可以判断这个村子的繁衍壮大,真的与运河有关,不少人就是从运河上运来的。移民和过往的官员、商贾、访客把外界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带进来,让这里的居民有了走出去见见世面、闯荡一番的传统,外出求学、经商、参军的人很多。听说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就出了四五十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六百多人,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现在搞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吕官屯也是把准了脉,行动快,把自己精致成“书香花园。”2013年以来吕官屯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天津市“千村美院”创建村等20多项荣誉。

坐享山的豪迈、水的空灵,人更容易滋生自然情怀,把自己的行居和梦想安放在自然的怀抱里,依赖大自然赐予的给养,生生不息。

 要说大自然赐予的给养,不能不说天津大白菜。运河水浇灌出的天津大白菜享誉全国,在青麻叶、白麻叶、青梢白等几个品种中,以青麻叶品种为佳,其菜质细嫩,菜梗较薄,菜叶肥厚,菜芯紧实,比较耐放,是天津人过冬常吃的蔬菜。在漳卫新河南岸的山东无棣,我在田野里见到过这种高挑细腰、叶子深绿的白菜,在农家的多个院子里也见到它的影子,人们用砖头铺庭院,春夏可以晒粮草,秋天就在砖缝里种上白菜,深绿色的白菜长起来,既绿化美化了院落,也有了过冬的主菜,一举多得,真是算计精细。我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品种吗?他们称这个品种为“天津青”,因为来自天津那边的陈官屯。

    在陈官屯,漫步在运河两岸的田野,随处可以看到成片的菜园。我们去的时候正是白菜出苗的时节,嫩绿的小苗五六棵一簇,密密麻麻,还没有间苗。人们往往对事物的质变或量的巨变充满好奇,而对于日复一日的单调的成长熟视无睹。你设想一下,五十多天的时间就可以从指甲盖大小长成八九斤的大白菜,你就会不由不赞叹生命的神奇,不能不感激大运河的恩泽。元绍伟介绍,陈官屯的大白菜少部分是农户冬储食用,一部分远销了,相当一部分做了“冬菜。”冬菜?就是冬天粗加工后装箱保鲜卖的白菜吗?我不解地问道。他笑了笑,简单说吧,冬菜是把白菜切成断,晒到半干再腌制发酵后的美食,主要用于佐料,是天津最著名的地方土特产之一。陈官屯就是天津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其实在静海,运河沿岸的农家都会制作,不为卖也为了方便自己吃。

    徒步走在运河大堤上,元绍伟颇为自豪地介绍着静海的名土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台头西瓜,还有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的独流老醋。这些,都是南运河水孕育的骄子。

    运河的两岸林木茂盛,笔挺的杨树、婀娜的垂柳、稳重的老榆,护卫着弯弯曲曲的河道,随波荡漾,为水草和鱼儿遮出半边阴凉。地势较高的河段,出现了浅浅的水洼,稀稀疏疏地生长着杂草,桥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一条道路的一段。只有身份高贵的桥是作为文物被保护的。

    说到桥,华北平原上广为人知的要数河北的赵州桥,李春在大石拱的两肩又设计了两个敞肩小拱,既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又减轻了桥的自重,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要说木桥,当然要看大运河上静海独流镇的木桥。

    南运河穿独流镇而过,位于镇区的河段长约1.5公里。然而,历史上很长时间内,镇区的运河上没有一座桥,两岸百姓往来出行非常不便。1938年,当地传出要建桥,运河沿岸的能工巧匠纷纷赶来,许多人是甘愿回乡为父老乡亲造福,不取分文工钱。桥的桥墩、支架、铺板、护栏全部用木头,榫卯结构,全无一钉,严丝合缝。因为是高架,桥孔可以容纳大型漕船通过。同时,在南侧迎水方向还设置了两个三角形的“分水箭”,在水流速较大时可以起到分流卸力保护桥体的作用,设计非常巧妙。木桥历经几十年的沧桑,表面的油漆已经斑驳,也一度列为危桥,但经过几次维修,依然屹立在运河上,已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桥头,偶遇一位满头银发带着老花眼镜的长者,是一位小学退休老师。他告诉我们,他与木桥同龄,小时候与伙伴们常在桥上玩耍,运河上往来的舟楫,交织的桅帆,云集的商贾,新奇的货物,是童年最美的风景。那时候,独流、唐官屯、静海、双塘等村镇,都是重要码头。在描写运河风景的古诗词中,他最喜欢“水禽飞傍客,河柳远迎船。”他说这是运河真实的写照,也是他最美好的回忆。可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水量减少,河道变窄,已无法通航了。

     知道了我们到此的意图,他特意告诉我们,他有个心愿,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希望再看到运河摆渡和浣衣女的形象,希望看到大运河恢复全程通航,即使漕运没必要了,起码小游船能够来去自如。临分别时,老人还不忘叮嘱我们,一定要关注被废弃的运河故道。

mmexport1668827122629.jpg

    南运河是幸运的,因为是“槽道”、“御道”,历史上多次疏浚整修,明永乐年间、清乾隆年间、光绪年间、民国时期多次治理,今尚存光绪十七年十一月李鸿章所立的《南运减河靳官屯碑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所立的《南运河下游疏委员会纪念碑》。1951—1953年,为承泄大清河和子牙河洪水,开挖了独流减河,将南运河截断。为维持南运河原输水系统,修建了十一堡节制闸,南运河上改道,引水入子牙河,又通过下改道,流回原道,在三岔河口与北运河汇入海河。十一堡节制闸同南部的九宣闸一样,建有水闸和船闸,在灌溉、泄洪和引黄济津输水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扩大治理独流减河后,独流减河南堤至独流镇段的南运河故道被废弃。

     由于时间紧张,很遗憾我们没能去现场,从网上的图片看,运河故道有些河段已成污水、垃圾、杂草的天下,高贵、优雅、千年沧桑的古河道,不见了往日迷人的风采,美人垂暮,令人唏嘘。

    南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千余年的刀光剑影风帆炊烟,孕育了沿岸世代居民的生命,滋润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彰显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与力量。日月穿梭,世事变迁,大运河的使命仍未完成,大运河的生命仍在延续。人类需要它苍老的身躯获得新生,人类也需要通过对大运河的关爱,实现自身知恩图报的救赎。

    这需要众多人的共鸣与共振,点醒大运河沿岸的万家灯火。

     启动了,“中国作家运河行”。静海南运河,不能再沉静。

 
mmexport1668827126650.png
    张世奇,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驻会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驻校作家。有散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8 07:25 , Processed in 0.06111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