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4143|回复: 1

白来勤散文集《乡愁扯不断》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3 19:4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来勤散文集《乡愁扯不断》出版
mmexport1661296036936.jpg

陕西作家白来勤第三本散文集《乡愁扯不断》近日已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散文精品近百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感人的亲情、浓郁的乡情、洋溢的激情、感恩的真情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普通民众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反映出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喜人成果和美好愿景,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多彩的生活画卷,诠释着作家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行文风格震撼、感染着读者,弘扬着人文精神、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是陕西金融作协和出版单位精心打造的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文学精品工程项目之一,被文学界文化圈誉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上淳厚质朴的风情,新浐灞渭河交汇处绵甜劲爽的世相,十三朝古都近畿区历久弥香的老酒,十四运盛会举办地沁人心脾的新酿”。

本书分血浓于水、村人印象、村事拾珠、草木情深、神州屐痕、乡村美食、年俗记忆、红白喜事八辑,以感人的亲情、浓郁的乡情、洋溢的激情、感恩的真情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多彩的生活画卷,诠释着作家对乡愁的怀念和追溯、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对真善美的讴歌和礼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文田耘勤来书香

——白来勤散文集《乡愁扯不断》序

文/李子白

散文作为当前语境下自由度极高的文体,虽留情记叙,虚构与纪实兼济,却无疑是作家本人言行举止,思想维度的留迹。无论是写景壮物,寄情山水的游记“物在”,还是触景生情,谈天说地的叙议“我在”,皆可在相对自由的语境中就自己的切身体悟行笔。同题同景前,写出自己别样的感受,找到自己的句子,从而表达作者此情此境,此时此刻所思所想高度、深度、维度的抵达。

此处的自由,不是随意的同义词,而是少有其他文体的规制羁绊。这种自由度给了作家更多的写心空间。往事追忆、当下呈现、以及未来寄予,古今中外,纵横陌阡,均在散文的视域。简而言之,散文的题材和视野无上限无禁区。

一棵老树、一间老屋、一出家乡戏,或是一泓碧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根脉、灵魂和风韵,每个地方的人也有着独特的“乡愁”记忆。白来勤先生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冠名《乡愁扯不断》,注定了其文本叙事怀旧与回溯的题材路线,挈携显著的地域与身边人身边事特质。果然,通览文集,浐灞渭大地乃至关中道的风土人情、民俗俚语多收笔底。尤其是围绕作者自己少小际遇与成长的记忆,故土故人淳厚、质朴,以及对故乡养育之恩的眷念,多有书写。特别是《大姐》《黑姑姑》两篇,令我印象深刻,甚而可说泪目。两位女性在一个先天缺失母爱的孩子心目中,维护的岂止是为人的尊严?她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无私不求回报,人之所以为人的大爱与至善,是一个成长者早期接受的启蒙教育。说实话,大姐与黑姑姑做人的细节是戳心的,刻骨铭心的。每一个个我的成长经历有别,但从无知到有智的历练几乎一致。一个好的周边环境对成长者的未来、价值趋向是重要的绝对的。孟母三迁、地域民风足以验证一切。从这个角度说,来勤是幸运的,他生长在一个民风淳厚的村落。这滋养和成就了他的早年。特别是《大姐》一篇的蕴含,在来勤幼年丧母后,大姐毅然辍学,剪辫子、卖血、织布换钱,在艰苦的岁月里,与父亲支撑起家计,维护着他们姐弟四人的生计和尊严。这是对母性慈爱的讴歌!这三个细节——也可说生活截面的撷取,完全可以印证来勤先生作为一名作家的眼光。此外,《墙缝芦苇》一篇对生命不屈的礼赞;《倒栽槐》一篇对违背自然,迎合市场审美的批判;《老树》一篇所指代的痼疾,导致周边新生事物无法机变,万马齐喑,万木萧条,创新扼止。此篇颇含哲理,具有寓言的特质;而《小村,那一缕缕甘甜的乳汁》,更是突显出作者“曾食百家饭,曾着百衲衣”的少小困境,同时也将西王村为无娘幼儿奉献乳汁的妇女群像推到了读者眼前。感人的平凡,母性的大爱高光闪现……

无一例外,乡愁是作家和客居异乡游子的共情,故乡是每一个人的来处与母地。读来勤先生的散文,我的心中既有共鸣又有缺憾。为其如大姐这样的朴茂素材,只是简单化地原汁原味地铺陈为散文,没有拓展提炼升华为小说颇感惋惜。由此可见,来勤先生的散文多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的往事追忆,是鲜活生动的生活底色与“干货”,且及衍生出的自己人生节点的审视与嬗变。他的散文,语言朴实,文韵质朴,人物朴素,文风纯朴。《大姐》文尾那句“她(指大姐)是上苍安排给我的‘妈妈’!”此言无关伦理,应该说把“长姐为母”的意韵表达到了极致;还有《又一次失约老父亲》中的感慨“……爸爸,若果有来生,我绝不再做你的儿子,因为我不愿你再为我受尽苦难,我要你做我的儿子,我要把您对我的付出加倍偿还!”子欲养而父不待的感伤可谓写到了极限。这两句话我会记得。

与来勤先生相识于金融作协的文学活动上,互动虽说不多,却也旁观了其谦和。也许是对“勤”字的应和,他是我微信群中见到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这就名符其实了。当然,微信群中还不时见到他的独具个性的隶书作品展示。期待他有更好的作品面世。

在《乡愁扯不断》出版之际,遵其嘱。

是为序。

    2021年6月25日于泓谷斋

(作者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mmexportea10988ea142c83ca63b3c44344ff2c8_1661269277702.jpeg

生命对于土地和村庄的律动

文/峻里

白来勤的散文集《乡愁扯不断》是一部饱含着白来勤血肉情感与深沉哲思的散文著作。这部书诱使我深陷于对其的阅读之中,我感到来勤的这一批散文作品似乎可以与某些大家的作品乡媲美。这一次白来勤把“自己”写进去了。他写童年、写家庭、写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写那种并不清晰的懵懂之爱欲。他写的童年是一切人的童年,他笔下的姐妹们如母亲般温馨着他和这个世界,他表达的爱欲与许多人高度相似。这样说来,他所倾情描绘的这个世界便具有了普遍而永恒的意义。

来勤的这一批散文作品,令人读来有浸透心脾、撕心揪肺的真实感。许多镌刻般的生活情节和细节,使人久久难以忘记,显示着作家白来勤的功力。他是以怎样深情的笔触区描写自己的姐妹们啊!“有多少次,我看见大姐用皂角和芝麻叶儿搓洗她那如瀑布般的长发啊!”“大姐”自学织布,最终成为村里“鹤立鸡群”的”把式”,显示着一个善良女人的刚强与尊严。然而当大姐用自己卖血得来的钱给我买来了新帽子、新书包、本子和铅笔,我的童稚的喜悦里便反衬出生活的残酷而沉重的面目。他写“三姐”:“三姐原本有着自己美好的童年与梦想,但随着我的降生,她所有的童年的欢乐便宣告结束了。”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照护我的生活,三姐辍学了。烧火、做饭、洗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许多年以后,当我明白三姐是因为我而成为文盲,内疚之情揪心裂肺,却已不能回报于万一了”。他写“二姐”:她有幸成为我们中唯一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做过多年的民办教师,却因为性格刚直为单位领导所不容,愤而辞职,“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走自己的路,悲伤而又决绝,却也终归宿命般的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的生活……

白来勤本质上属于一位乡土作家。他出生于灞桥区灞河岸边的一个乡村。他至今从未离开过他的乡村。他的身上便深深地打上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烙印。他是将这片土地、将灞河及其两岸的村庄作为自己终生所描摹的对象的,他是这片土地的歌者和咏者。他抒写的父亲的故事与形象、抒写的寄托着自己少年或青年时期美好情愫的女性形象和曲折故事,便深深地蕴含着一种复杂幽怨伤怀苦难的乡土情绪。这一点非常可贵。拥有并熟稔一种童年记忆和乡土生活经验对于写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这种经验反嚼体验升华提炼为一种可称之为诗意的艺术的东西,是一切艺术家们所终其一生而为之努力争取完成的美好课题。在读来勤的散文时,令人感动萦怀的,最是他于字里行间弥散出来的悠悠乡愁,那般眷恋、悠长,甚至无以排解,刻骨铭心一如初恋或相思。乡愁是故乡的一根七扭八歪的败苇野蒿、 一口激活味蕾的粗茶淡饭 、一棵癍痕累累的老树遒枝、一群面孔迥异的父老乡亲、童年伙伴……每次吟读来勤描摹故乡的散文,总会勾起身处异乡的人心底挥之不去的那缕惆怅,来勤将浓郁的文化情结,融化于故乡的物事中,融化于熟稔的生活方式的记忆中,而这深切的怀念与记忆,最终总会由一片嫩芽新绿或者一句乡音俚语,引领我们走向温暖的归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于白来勤先生抱持一种更加宏远的期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研究馆员)

青山绿水蓝蓝的天,我的乡愁,在心间,在笔端


我的乡愁,透过历史的秦瓦汉砖,在与现实促膝交谈。


生命顽强的小草贱木,是我的乡愁,是我的初恋
mmexport1661296043747.jpg

饱蘸浓墨写乡愁

文/杨军

细品白来勤的乡愁,我明显地感到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生命的律动,内质细腻而不张扬,文风沉稳而不放纵,给读者带来一种别样的精神感受。



白来勤散文的最大特色在于“四朴”,即:“朴实的土韵乡情,质朴的人情世故,纯朴的民俗俚语,朴素的行文风格”。这些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是那么廪实丰赡又生动自然,篇篇扬溢着人文思辨的正能量。

在《乡愁扯不断》这部散文随笔集中,尽管大部分篇幅都不是很长,但却显示了白来勤难忘的故乡情绪与朴实的人文情怀,在质朴可亲的乡风民谣、俚语俗话乃至童年游戏中,展示了他在少儿时清苦但乐观、青春期艰苦却豁达以及中年后的练达持重沉稳。集子中涉及灞桥民俗民情、饮食习惯的介绍都在简约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中,把时至今日仍影响着人们生活习俗、待人、接物、品行性格以及传统的思维定势勾勒得入情入理,如在眼前。

运用憨厚朴实又活生生的个性语言,塑造性格鲜明的“小人物”,是其作品的又一特色,如对《黑姑姑》中“远房姑姑”先“惧而远之”后“敬而亲之”,《广福老汉》中的“广福”整治顽童的幽默方式、“父亲”最后对“广福老汉”后人办丧事的评价,《四姐娘》中的“远房叔母四姐娘”虽相貌不秀美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等。类似这样充满民间智慧、独特个性、说在老百姓口头上的机言俏语,在其文章中多处可见,且运用得贴切自然,适当得体,毫无硬山搁檩之嫌。真实入微、细腻的细节描写,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散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心灵表达,它与生命的个体性和自由性有着天然的契合。散文必须依赖于作者生命本体的感知与生命的独特感受,否则就难以达到一定的艺术品位。白来勤从小就有着文学梦,生活是本教科书,他表面平静甚至安祥,但内心世界无疑是丰富多彩且自由奔放的,他的散文就有一种生命的动感。在他的作品里面,你不时能品味到一种哲思的睿智、乡土的韵味和庄稼拔节生长的动感,更有一种质朴生活的味道。行文跌宕,发人深思。文学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就人的生命存在而言,实际上在两个层面存在着:一是物质性的现实存在;二是意识性的精神存在。散文是属于生命本体的文体,往往直逼心灵。虽然可以写静态,但是内在的节律是动荡的。白来勤的散文充分体现了生命的动感,体现了生命的本体,有血有肉,有精气神,更具有灵性。他的生命张扬有个前提,那就是爱的情怀和悲悯意识。清晰地认识自己周遭的社会和历史环境,解读合理的生存方式。动感来自于心灵感受,动感的强弱与作者的主体意识相关,主体意识越强,感知的东西越丰富。



白来勤以自己的本体生命直面大自然的启悟,独自去获得大自然的灵性。在他的散文中,人被还原到应有的位置,与万物朝夕相处,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愉快。

白来勤的散文创作是一种有责任感的写作,他能够主动选择那些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类的事物作为书写对象,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同点。他的散文题材涉及的范围很广,我尤其喜欢那些和大自然对话的散文,如《桐花开在春风里》《春风送来榆钱香》《那是父亲栽下的树》《赏槐品蜜洪庆山》等,以小见大抒写生态之美,尤其是《在白鹿原的情愫立徜徉》,穿越的时空,恣肆汪洋,将人文历史、民间传说、生态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关照,读后不由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白鹿原心驰神往;而《楼观竹摇风送爽》则将楼观台千姿百态的翠竹对世人的启迪、楼观竹海的历史及作者行走在楼观台竹海的所见所思艺术化的呈现给读者。

叙述和描写是散文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二者之间有明显区别。叙述着重交待过程,描写则着重形象的细节刻画。好的散文作品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这也是散文创作的难点之一。从艺术上分析,白来勤的散文创作的重要特点是将叙述与描写结合得很自然,既有宏大场面的叙述,也有感人的细节描写,既是抒发情感的,也是表达哲思的。他的散文总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事物,且不仅仅描写自然,更多是对现实生活和历史的思索,将生活体验上升到生命的体验,留下了许多生动的哲思隽语。如《落叶,春的叹息》中“落叶,不是生命的极致而是新生命的孕育!”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像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总也吃不够,无论多久,那种味道在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想到都很美好。所以有人说乡愁是记忆里妈妈的一碗手擀面,是家乡小摊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在《乡愁扯不断》的《乡村美食》一辑中,白来勤就如数家珍地将家乡灞渭三角洲一带美食的特色、历史渊源和轶闻趣事介绍给了大家,其中《那碗令人垂涎的红肉煮馍》《浆水鱼鱼儿今昔味》《难忘童年的荠菜饺子》写的妙趣横生。《灞桥臊子面的前世今生》《好吃不过饺子》《咥一碗羊肉泡馍心倍儿爽》把源远流长的关中美食写得有声有色有型有味有故事有传承,令人垂涎。这就是最接地气的乡愁,是离读者最近的乡愁。最简单的东西,却也只有在故乡才能吃得出那种味道,那是只有在故乡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感,那是故乡独有的特色。乡愁,是对故乡最深的眷恋和牵挂,无可替代,无人能比。乡愁是什么,就是看到就会喜欢,喜欢就不想离开,离开就会永远牵挂。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云:“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对于普通人而言,乡愁或许是妈妈的唠叨、儿时的玩伴、房前的小河、嘴里的零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乡愁就是散落在秦砖汉瓦里的一搓泥土、神州飞船划过太空的那一抹痕迹,所有炎黄子孙的踪迹,都是中华儿女牵挂的乡愁。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爱祖国就是从爱家乡开始。白来勤对家乡怀着赤子之情,感恩之意。他把朴实的民风,浓郁的乡情与可感的人物、事件交融在一起注入笔端,让回忆浮想联翩,使情感飞腾升华,也许就是这部集子的成功所在吧。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剧协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主席)
发表于 2022-8-28 14: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像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总也吃不够,无论多久,那种味道在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想到都很美好。所以有人说乡愁是记忆里妈妈的一碗手擀面,是家乡小摊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

祝贺大作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4 11:11 , Processed in 0.0501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