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岳强:他在道观中写出诺奖诗作

发布者: 江山 | 发布时间: 2022-6-20 09:28| 查看数: 8058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 文摘报 》( 2022年06月01日   05 版)

    圣-琼·佩斯

  有一位法国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与北京的西山有关。这个人名叫阿列克西·圣-莱热·莱热,笔名圣-琼·佩斯,其身份是法国诗人和外交官。1916年,圣-琼·佩斯被派到中国,担任法国公使馆三等秘书。在此后的五年中,他广为游历,足迹遍及林海雪原与沙漠戈壁,并在北京西山的一座小庙里创作完成了长诗《阿纳巴斯》(中文译名《远征》)。1960年,“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瑞典文学院颁奖辞),圣-琼·佩斯一举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而在他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创作于北京西山的《远征》为主要代表作。

  远行归来写《远征》

  1920年,在北京法国公使馆工作的圣-琼·佩斯曾经远行。他从京城出发,经居庸关到张家口,一直到达库伦(今乌兰巴托),穿越戈壁沙漠,探寻古代丝绸之路。同行的还有他的两位法国朋友,一位是法国公使馆医生、东交民巷法国医院院长贝熙业,另一位是研究蒙古和西藏问题的古斯塔夫-查尔斯·图森特。这段长途旅程是他谋划已久的,一路行来,果然收获颇丰。

  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圣-琼·佩斯说:“这是一次有意义,并且激动人心的远行,旅程几乎是完美的,我至今兴奋不已,这种记忆永远不会被磨灭。我们到达的地方很远,而那些地方使我的心灵走得更远……”

  从远方回到北京不久,圣-琼·佩斯便住进了好友贝熙业为他安排的西山桃源寺,开始了长诗《远征》的创作。在这首长诗中,辽阔无垠的草原和神秘莫测的沙漠成了一种充满诱惑力的意象,为此,圣-琼·佩斯的内心激荡着既无限敬畏又渴望征服的复杂情感。他把那次远行当作了远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征战的艰辛、到达目的地后的欢愉以及踏上新征程的紧迫。后来,圣-琼·佩斯回答读者有关《远征》的提问时说,那是一种超越于历史和地理之上的抽象的征战,确切地说,是内心的、精神上的征战。正是通过对这种抽象征战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的认知和信念。

  1921年,圣-琼·佩斯携《远征》手稿奉调回国。次年,《远征》发表于《新法兰西评论》。当时,鉴于他的外交官身份,不便用本名发表文学作品,便使用了“圣-琼·佩斯”这个笔名。那是他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此后再未更改。1924年,《远征》单行本问世时,发行量并不理想。然而,在为数不多的读者中,却有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艾略特等赫赫有名的大诗人。

  寺院与方亭

  当年,圣-琼·佩斯创作《远征》的小庙有三个名称:桃源寺、桃源观和桃峪观,坐落在京西阳台山下一个海拔二百多米的山岗上,依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隶属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

  当时,那座小庙建在一个七八米高的长方形平台上,院落南北宽约10米,东西长约20米,周围是石砌的矮墙。圣-琼·佩斯居住的房屋位于院落东侧,为三间带拐角廊子的殿堂,朱漆门窗,椽檩彩绘。管家岭的村民都知道,桃源寺住了一个外国人。在那里,圣-琼·佩斯创作完成了他的长诗《远征》。

  1921年,圣-琼·佩斯奉调回国后,桃源寺改建成了兰荷海的私人别墅。时任中法大学教授的兰荷海是圣-琼·佩斯的好朋友,他也是一个有文学情结的人,还收藏有圣-琼·佩斯的签名赠书。新中国成立后,在桃源寺居住的是管家岭村村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桃源寺毁于一次失火。

  在距离桃源寺不远的山岗上,曾有一座圣-琼·佩斯心仪的方亭,那是他休闲散心和登高远眺的地方。《首都文史精粹·海淀卷》里有一张照片,那上面的圣-琼·佩斯悠然自得地躺在方亭旁边的柴草堆上,文字说明为“1920年合成照片,在北京西山道观构思《远征》”。就是说,那张照片并非现场拍摄,而是圣-琼·佩斯在暗房里合成的。他通过后期制作,将自己与方亭放在了一起。也许由于拍摄条件所限,无法实现他想要的情境,不得不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加工,而经过加工的照片恰好表现出他对北京西山的情愫。

  2010年,管家岭村在村边的制高点上修建了一座欧式景观亭,取名中法友谊亭,以纪念圣-琼·佩斯以及他在此间创作的长诗《远征》。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桃源寺得以复建,并将这座圣-琼·佩斯故居确定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百多年前的桃源寺以及近在咫尺的方亭,构成了圣-琼·佩斯的文学领地。他曾经动情地说,在这里,我心情舒畅,内心世界具有无法比拟的宽松。远离城市的喧嚣后,仿佛可以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而时光在中国似乎消逝得格外缓慢。这是个神奇的国家,我心存感激。

  乡土民情提供了创作灵感

  从使馆的外交事务中脱身后,圣-琼·佩斯骑着阿仓(他的马)走了一天,风尘仆仆地赶到西山桃源寺,开始了长诗《远征》的创作。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大西山的旖旎风光和乡土民情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

  在《远征》第一章中,圣-琼·佩斯激情澎湃地写道:“没有巴旦杏的土地,被交付给我们的马匹。”这里的巴旦杏,指玉巴达杏,是管家岭一带的特产。成熟的玉巴达底色黄白,向阳的地方有娇艳的红晕;果肉细腻,柔软多汁,甜中带酸,口感极佳;半离核,果仁微甜。明清时期,这种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玉巴达杏一直是皇家贡品。1990年出版的《北京果树志》,专门介绍了杏中极品——玉巴达。我在阳台山一带游历时,曾看到不少果园门口竖立着图文并茂的标识牌,从牌上的文字介绍可以得知,2013年10月,玉巴达杏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玉巴达杏,也滋养了圣-琼·佩斯丰沛的诗情。

  在《远征》中,圣-琼·佩斯还津津乐道于“蜜饯的玫瑰酱”。翻过桃源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种植高山玫瑰和盛产玫瑰酱的地方——妙峰山。那里的万亩玫瑰园,被誉为“华北一绝”。由于妙峰山的高山玫瑰没有污染,观赏以外,还可以食用,包括泡茶和制作玫瑰酱。据说,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两种美食都与妙峰山玫瑰有关。一是玫瑰酱,御膳房用鲜嫩花瓣加糖制作的玫瑰花酱抹在面食上,味美无比。那情形有如往三明治上抹果酱,所以有人打趣说,慈禧才是三明治的真正发明人。二是精选玫瑰花瓣,挂上蛋糊油炸。那种貌似龙虾片的小吃,是慈禧心爱的零食。

  那时,圣-琼·佩斯居住的桃源寺坐落在妙峰山古香道的中北道旁边,贩卖玫瑰花与玫瑰酱的小贩不时从他门前经过。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玫瑰,其色紫润,甜香可人,闺阁多爱之。(农历)四月花开时,沿街唤卖,其韵悠扬。晨起听之,最为有味。”在山村古寺听到花农的叫卖声,也许与闹市不同,散淡中夹杂着温暖而亲切的人间烟火气息。
  (《北京晚报》5.17 岳强)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9 21:19 , Processed in 0.0344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