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9259|回复: 0

葛会渠:闲话蒲儿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0 21:1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多年不见的大学好友从外地来看我。既到淮安,自是免不了带他下馆子尝尝正宗淮扬菜的美味。席间,同学对一道菜赞不绝口,问我菜名,我告之曰“蒲儿菜”,没想到他听后竟一脸茫然。我只好连说带比划,还掏出手机百度一番给他看,最后他总算弄明白了,笑着说:“兄弟,这不就是蒲菜嘛。”


     我亦哑然失笑。说实话,我也搞不清,为何家乡人要把蒲菜叫作“蒲儿菜”。但加了个“儿”字,从感官上讲,听起来确实柔和一些,吃起来也仿佛多了份嫩滑。


     蒲菜,即香蒲之根茎,生于沼泽、河湖中。各地对其称呼不一,有叫深蒲、蒲笋的,也有叫蒲芽、蒲白的,还有叫作水蜡烛的。诸多的淮扬菜佳肴里,蒲儿菜是比较特别的一道,谈及它,不免要提到巾帼英雄梁红玉。相传南宋年间,梁红玉随夫韩世忠驻扎淮安,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淮安当时遍地荆棵,内无粮草,外无军援。一次,外出寻找野菜充饥时,梁红玉发现几匹战马在湖畔啃食蒲茎。她想,马既可食,人也应该能吃吧,便挖起几株大蒲,剥去外层老皮,亲自尝食蒲芯,不但没有苦味,还清凉可口,于是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即从梁红玉始,蒲儿菜因此又被称作“抗金菜”。


    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假,已无从考辨。但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一道菜,能和民族气节相连,也可算是满满的正能量了。


     实际上,蒲菜入馔,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的诗句,足以佐证古人那时就已食用竹笋和蒲菜,并且把它们当作珍馐佳肴。仔细说来,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还是食疗良药。传统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凉,能清热利血、凉血,可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胃脘灼痛等症,久食有轻身耐老、固齿明目之功,生吃止消渴、补中气、和血脉。


     我们儿时吃蒲菜,是不用到集市上去买的。家居农村,沟渠纵横,水面多蒲。每年清明过后,水便暖了起来,蒲也长得壮实了,此时只需下河拔上一大捆,层层剥开,留下脆嫩的蒲茎,再买上两块豆腐,下锅齐烧,保管吃得满嘴生津。富裕点的人家有时也会买些肉圆,做上一顿蒲儿菜烧砣子(肉圆的别称),老远就能闻到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民以食为天,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贫苦的人们,也总是不忘从大自然中觅食美味。半碟毛豆,一盘莲藕,或是几根蒲菜,便能让日子鲜亮起来,苦中取乐,活得有滋有味。


     美食的灵魂,大抵正在于此。它比单纯的味道更加馥郁,在解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会让我们记住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段时光、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哪怕时隔多年,也无论走到哪里,始终难以割舍,历久弥新。


    这种味觉的思念,对于游子来说,体会尤甚。“一箸脆思蒲菜嫩,满河鲜忆鲤鱼香”,明代诗人顾达一生漂泊,常年在外为官,病榻中仍恋恋不忘故乡淮安蒲菜和鲤鱼的鲜美。浓酽如斯的乡愁,又岂是一两道菜肴所能言尽的!


     而今,沟渠汪塘中已鲜有大蒲,但菜市场里却随处可见蒲菜。什么时候想吃了,只需花点钱,就能买到。它们究竟长在哪儿的呢,是否也像我们童年那样,野生在碧水中?不得而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 20:32 , Processed in 0.0458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