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18514|回复: 0

《无锡专家在2020年已初步论证洛社运河及其镇名产生的年代早于东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0 1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LIAN 于 2022-1-25 14:57 编辑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王羲之宅第遗址”探访三记(副标题)
      2021年6月20日,是笔者第一次到访无锡洛社王羲之宅第遗址(今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所在地)。
      笔者随大家一起参观回来后,深有感触,随即就开始了《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的写作,希冀能以此文参加“洛社羲之杯散文大赛”。6月底就是大赛交稿的截止日期了,而需查阅的资料还很多,心中的遐思尚有存疑之处,可时间紧迫,只能分步进行了。遂改标题为《大运河边的书圣第宅初探》(详见注解1)(后来才知规范叫法是称“宅第”,而“初探”是文史类学术性论文的标题),先投稿发出;同时进一步请教和学习洛社镇及其江南古运河历史,尤其是了解洛社镇地名产生的主要因素即洛社古运河段的产生年代,及继续推想洛社地名的由来。
       202110月,有无锡水利局的人士说古运河洛社段可能在三国到隋唐时期就有了。
       有老师建议笔者去听20211027日的“‘历史大视野下的无锡运河文化’江苏方志大讲堂无锡运河文化访谈专题”节目,在大公桥下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二楼会场,笔者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无锡市惠山区书圣洗砚池文化协会的顾问、无锡市著名的文保专家夏刚草老先生等研究古运河的本地文史专家们。
       夏老特地解释笔者在之前看到的《大运河无锡段历史悠久,特色缤纷》(详见注解2)是他多年前的老文章了。笔者就又在网上看到了夏老在之后又发表的文章《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的走向及其变迁》(详见注解3),夏老更特别强调:“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并不是城中运河被填没后才抱城而过的。而是明嘉靖三十三年无锡知县王其勤带领无锡军民筑城抗倭,收紧了大运河进城出城的南、北水关,遂将大运河的主航道改从城外(包括城东、城西)的护城河经过。于是,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便由原来的穿城而过变成为既穿城而过又抱城(或叫环城)而过的独特风貌。城中运河是1958年才被填没的。”
        笔者更在2020年第2期的《无锡古运河研究》杂志上读到了夏老又发表的专题文章《运河古镇洛社的形成年代及其镇名的由来》(详见注解4),文章在一开始就提到了民间最流行的一种传说,清代乾隆帝在洛社将集市的‘六弄’误听成‘六龙’,便龙颜大怒,立即命令改名为‘六蛇’,当地人就把本地话的‘六蛇’演变成了同音的‘洛社’镇名。作者明确指出这明显是编造的,接着就针对文章标题中提出的两大问题进行了推论。
       全篇文章的大意是,根据史料,无锡实际上曾有过宋代以前的更早的无锡地方志,可惜已经失传,故只能依据现存的史料得出初步的论证:
第一、从史志中留存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洛社镇在隋朝之前就有了。
根据元、宋的地方志(详见注解5)记载,隋朝时就在王右军庄(右军别墅)旧址即当时宋朝的开利寺设立了镇一级的集市。“因鬼神喧闹如市声,而立市”之说不可信,但确实在那时已很热闹,有贸易和集市了。
第二,洛社运河段的产生年代,极可能在三国时期。
东吴国开国皇帝孙权效法曹操大兴军垦民屯之策,特派毗陵典农校尉陈勋同时管辖锡常二地,大大地推进了江南该地区的水利和农业的迅速发展。陈勋的屯垦区中心(指挥管理中心)就设在锡常交界处的地方,因此,他不仅在江南的其他地方,在洛社也继续开辟或疏浚江南古运河了,河道的向阳面(北岸)就有了一座小镇。
第二、洛社地名和洛阳有关,作者肯定和引用了范雁青推论的王旷的生平和行踪。
王旷(王羲之父亲)的母亲与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的母亲是亲姐妹,官至侍中(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旷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就颇有远见地主动要求到江南地区收缴田税,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当权者的同意和圣旨后,就于永康元年(300年)通过江北古运河(邗沟、山阳渎)南下,渡过长江,再沿上述的江南古运河来到了毗陵郡的无锡县。善于笼络人心的王旷得到了当地的豪族地主顾荣等人的支持,才收税成功。并在郡守及县令的帮助下,在原屯垦区中心的江南古运河北岸边的小镇上新建“王氏庄园”,期间把他曾参与过活动的位于洛阳东北郊的一处隐居者所居的场所“白社“(又称“洛阳社”,也简称“洛社”)之名移植过来,确立了“洛社”的地名。那时,江南很多地名都是从北方移植过来的,比如“南徐州”“南兰陵”等等。
第三,王羲之极可能出生在洛社,但也可能出生在南京(详见注解4)。
作者肯定了范雁青的王旷将自己的妻子夏侯夫人及大儿子王籍之先安置到无锡乡下的“王氏庄园”再到建邺(今南京)上任的推论,并认为王羲之极可能在303年出生在无锡;但也可能出生在父亲任丹阳太守的建邺(今南京),因为羲之母亲也会去丈夫的官邸探望并居住。王羲之就在无锡洛社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有时也会去南京。
第五、八十年代确定洗砚池为市文保单位,2020年考证司马墩墓主(详见注解4)。
30多年前,作者带队下乡和当地文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一起在洛社寻访和勘查相关遗迹,确定地名并将“王右军洗砚池旧址”申报为无锡市的文物保护单位;30年后,又初步考证了洛社的司马墩及西侧曾出现过的高规格古墓就是王旷的堂兄、东晋开国功臣第一任宰相王导的重孙王华和王琨堂兄弟俩的坟墓。所以,洛阳来的晋代精英们确实都在洛社定居生活过,他们更带来了文字和洛河文化。
       看到这最后一段,笔者才惊喜地发现,在前几年就获悉并一直想去探访的王羲之留下的洗砚池古迹,原来就是大功臣夏老牵头申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王羲之洗砚池旧址”。在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库中可以查到“王羲之洗砚池”,旧址就在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初级中学内。夏老说: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名人故居宅第,规范的叫法是称“宅第”。石牌坊外侧的柱联是现代人新刻的,其中的“第宅”两字也不规范,应为“宅第”。“第”是宏大的房屋建筑,有府第、门第、宅第等名称。对联的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字,而“第”是仄声字,所以从对联的平仄声格律看,“第”也应放在后面。
所以洛社古运河的产生,洛社镇及其地名的产生,以及后来隋朝时洛社集市的创立和兴旺,都和三国时期的孙权、陈勋及当地的顾氏等大族有关,和洛阳来的精英们等等都有关。年逾八旬的无锡老一代文保专家夏刚草先生至今仍在作进一步的考察和探究,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准备再正式发表到上一级的专业刊物上。
       令人鼓舞的是,也果真如笔者想象的,且在笔者推想之前,无锡的文保专家就已经作出了更明确的初步推论,已将洛社古运河及其镇名出现的时间,推论到了比笔者之前看到的网上的百科知识上介绍的南宋咸淳毗陵志记载的南宋年代更早。也就是在隋朝之前,至少在西晋末年就有洛社地名了,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而古运河洛社段则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2022年元月,笔者又网查到洛社还有个顾氏宗祠总祠,其族谱简介中提到的顾雍(顾荣的祖父)就是东吴国孙权重用的丞相,苏州吴县人,他及后代们对洛社乃至无锡和江南的贡献巨大。期待能看到专家们更严谨详实的论证登载在更专业的刊物上。
       笔者也开始学读无锡地方志(详见注解5),从元、宋地方志中的相关条目中学习关于王羲之宅第及其洛社镇的历史记录。还看到搜狐新闻报道《无锡一村庄(洛社镇保健村)拆迁发现三块清代石碑 刻有皇帝圣旨》(详见注解6),所以笔者又推想,也许清帝真的到过洛社。难怪这里曾有民间传说:乾隆帝把手下禀报的洛社集市的“六弄”误听成了“六龙”,再演变为“六蛇”,最后就同音成了当地话的“洛社”之地名,和普通话的发音不同。
      无锡水利局的人士又说:扬州以北部分,大都是春秋时期人工开挖的;长江以南大部分,本来就有古河道,三国隋唐时期陆续重新疏凿和拓宽。现在运河沿线城市都建有运河文化馆,这是在扬州馆看来的,苏州也有,淮安也有。
       而互联网上也早就有夏刚草老先生的大作《运河无锡段历史较扬州邗沟至少早一年》(详见注解7)。
       所以,笔者也很高兴地看到,甲骨文等汉字果真隐涵着某个地名由来的信息和该地区的发展史。真是心有灵犀,笔者在看到夏老的后几篇文章之前,就依据相关的文字资料,尝试着对“洛社地名的涵义、由来及其产生年代”所作的初步推想,也能大致成立,即“洛社之名是指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王羲之洗砚池旧址所在地,在古运河北岸颇具规模的向阳社镇,在战国到隋朝之间就有了镇名。”(详见注解8)。因为笔者对照过有关的研究文章中介绍的商汤时期的甲骨卜辞中的“洛”和“洛師”,极可能表示这里是師之所驻的有宫殿类建筑的有一定规模的商朝都城。所以江南古运河边的这个洛社小镇在隋代时不仅有了集市,也很可能还有较大规模的社庙、宫殿般的高档住宅群和驻扎军队等等。甚至在三国之前或更早的年代,因为已经有古河道,就可能还有更早的其它古地名,比如吴泰伯或其后世的吴王或某个后朝的皇帝等,早就带来了文字与水利、农耕、建筑等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惠山区的安阳山,据说还是安阳侯(周章少子周赟)的安葬地。所以,也或许在洛社及附近,还真的能挖掘出甲骨片、青铜器或其它文物,则无锡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真的可以再向前大大地推进。
      再看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详见注解9),张士明老师专门列出了洛社周边地区的考古结果,也推想洛社的历史可能更长,大概也是建议再考古吧。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洛”,是指水道的交汇之处,也是各种新老研究成果及民间言论交流的集中之地。笔者也在猜想“无锡”地名之“无”,可能是专家们分析的后人取的同音或谐音,是古越语中的“语气词”或是“吴墟”之“吴”字,但都可能不是“没有”的意思,却很可能有“无穷无尽”之意。无锡没有“锡山”,却有金山银山,无锡乃至江南人杰地灵,才会逐步地成长为长久的文明富庶之地。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笔记及再请教,笔者也深切地感受到文保及运河专家们的不易,他们不能在论文中随意地推想,而必须用词精准、推论合理。冀盼专家们用更确凿的史料和更科学的考古作进一步的实事求是的更专业的推论和考证,把洛社的历史更向前推进。

张士明提供《洛社羲之文化》杂志》

张士明提供《洛社羲之文化》杂志》
(《洛社羲之文化》由无锡市惠山区书圣洗砚池文化协会张士明先生提供)

2021.06.20各地散文作者及文艺爱好者在洛社初级中学大门前合影

2021.06.20各地散文作者及文艺爱好者在洛社初级中学大门前合影
(2021年06月20日全国的散文作者们在洛社初级中学大门前合影由惠山文心微信公众号提供)

王右军宅遗址处的古今牌坊,有两个古石柱是原开利寺该址留下的遗物

王右军宅遗址处的古今牌坊,有两个古石柱是原开利寺该址留下的遗物
(惠山区书圣洗砚池文化园区入口处的古牌坊照片由“惠山文心”微信公众号提供)

王右军宅遗址处的古今牌坊,有两个古石柱是原开利寺该址留下的遗物

王右军宅遗址处的古今牌坊,有两个古石柱是原开利寺该址留下的遗物
(惠山区书圣洗砚池文化园区入口处的古牌坊照片由无锡知青研究会孙振兴提供)

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王羲之洗砚池

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王羲之洗砚池

(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中的“王羲之洗砚池”条目,由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金久宁研究员提供,衷心地感谢各界对无锡洛社羲之文化的热心关注和支持。)  

--------------------------------------------
注解1
本人的拙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大运河边洛社书圣故里初探》,在笔者懂事后,母亲就常说笔者和三月三有缘,更说无锡是最好的鱼米之乡。直到笔者自己也做了母亲,笔者还不信。 2010年,笔者终于在北京幸遇了神交一年的京洛著名书画 ...-散 文≡ 文学选稿区 ≡东方旅游文化网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dflyw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563&extra=

注解2、夏刚草著:大运河无锡段历史悠久,特色缤纷--《江南论坛》201003

注解3夏刚草著:《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的走向及其变迁》

注解42020年第2期《无锡古运河研究》,夏刚草著《运河古镇洛社的形成年代及其镇名的由来》
30多年前(即在八十年代,正是文革后方兴未艾的时期,也是无锡市书法艺术专科学校新成立的时期),夏刚草先生就依据地方志的记载,带着几位年轻的文物工作者到洛社寻访和勘探过相关的遗迹,在当地文化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陪同指点下,他们在洛社初中的校园内看到了王羲之当年留下的洗砚池遗迹,还有后人在池边树立的已经残损了的石牌坊一座。后经洛社镇文化站和洛社初中的修缮整治后,于2003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名称确定为“王右军洗砚池旧址”。
然后再上报了,被登记到“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中的“王羲之洗砚池”条目。

注解5、无锡的地方志记录的洛社古镇和王羲之的王右军宅及右军别墅,及洛社镇原开利寺的遗留文物。
洛社古镇在兴福寺(后更名为开利寺)之前的王右军庄,是王羲之的乡下别墅。
元代王仁辅纂《无锡县志·卷三下》中记载:“晋王右军庄在今洛社市,去州三十五里。《风土记》云:其地隋时一夕,云气布集,喧闹如市声,人潜窥之,皆鬼神,后乃置市。”《咸淳毗陵志·卷十七·古迹》中也记载:“王右军庄,在县西北三十里洛社镇。《风土记》云:晋王右军别墅,一夕闻众喧哄如市声,潜窥之,状皆鬼神,因立镇市。今开利寺是。”
另一处王右军故宅遗址在无锡老城区中的崇安寺旧址,据说是王羲之的伯父加姨夫的东晋宰相王导赠与王羲之成亲的行辕。
元代王仁辅纂的《无锡县志·卷三下》中记载:“崇安寺在州城内,去州三百步。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始名“兴宁”。宋太平兴国初,赐今额……或云寺本王右军故宅。”《咸淳毗陵志·卷二十五·观寺》中也记载:“崇安寺,在县东三百步,晋兴宁初建。本王右军旧宅,太平兴国初改今额。建炎中毁,后重建。绍定间创千佛阁于东庑。”
洛社镇原开利寺的遗留文物

注解6无锡一村庄拆迁发现三块清代石碑 刻有皇帝圣旨-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40721/n402519307.shtml
中新网无锡721日电(孙权 李鸿生)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保健村在拆除一处观音堂时,意外地发现三块清代石碑和两尊古石像。记者21日从洛社镇政府获悉,上述3块石碑年代分别为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及乾隆三十三年四月,石碑上的内容涉及皇帝圣旨、运河治理、开凿泄洪等情况记载,目前石碑保存完好。

注解7、无锡文管专家:运河无锡段历史较扬州邗沟至少早一年-时政新闻-浙江在线

注解8、本人的拙作《洛社地名的涵义、由来及其古运河产生年代的初步推想》:洛社之名是指在惠山区古运河之北的颇具规模的向阳社镇,在战国到隋朝之间就有了镇名。

注解9、其他学者对王羲之及洛社历史的研究推论及推想
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先生在研究了晚清史官恽毓鼎所著《澄斋日记》后,考证认为王羲之确曾在洛社居住生活,并且直至清末,洛社犹存书圣故宅遗址。
无锡学者张士明:与洛社毗邻的玉祁,从郑家宕芦花荡发掘出土的蛤蜊壳层,经测定为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离洛社30公里左右的鸿山彭祖墩遗址,根据出土的陶器,被认定为距今6000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层;2013年,距洛社一箭之遥的钱桥赤敦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新石器遗址;即便是洛社西南10多公里的胡埭阖闾城遗址,也有2500多年历史;鸿山附近的梅村,根据泰伯奔吴的传说,则有3000多年历史……其实,笔者们不难想象,同是江南平原地区,海拔2.54.5米,洛社的先民们怎么可能落后于周边乡镇几千年?说不定几乎在同时,这里的先民也在捕鱼捉蟹、耕作野猎,只是没有相关的出土文物作证而已,说洛社有5000年的历史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4 06:01 , Processed in 0.0466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