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4149|回复: 0

郑立行:于无声处听春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7 21: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无声处听春雷
——一个纪实文学家的使命
郑立行
mmexport1640612137743.jpg
世界变迁在瞬息之间,人类历史的脚步似乎越走越快。我们身在其中,文学家亦身在其中。
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的生动性往往比虚构的故事更加精彩。在如今信息交流分秒必争的时代,读者可能来不及等待小说家的想象。而反映速变的现实,遂成为了纪实文学家的一个使命。
如果简单地把文字写作分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那么纪实文学属于非虚构一类,而小说属于虚构。形象地说,小说是在创造,无中生有的想象;而纪实文学是在塑造,给予事实第二次鲜活的生命。
撰写纪实文学须经三大关键步骤:选题、采访和写作。简而言之,选题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事实,作者要有思想、有视角、不庸俗。采访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写作是作者发挥文学灵性和写作技巧的时刻。
1968年出生的李春雷是中国当下最优秀的纪实文学家。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用了十年时间从事新闻和散文写作,练就了敏锐的“鹰眼”和妙美的文笔。十年磨成利剑之后,他大踏步地走向纪实文学的新天地,至今又20余年,发表和出版作品300多(部)篇。下面,我对他的作品和采访活动做一粗略的归纳,由此来领略他的精彩的写作生涯。
采访人物是纪实文学家的基本功。而能以敏感的“嗅觉”选材,以热忱的亲和力和从不同视角去采访各阶层人物,那就不容易了。李春雷采访的人物从学生、农民、农村基层干部直到省委书记。他的《摇着轮椅上北大》讲述了一个河北女孩身残志坚,在轮椅上从小学坚持自学,最终成为北大建校百年来第一位残疾人女性博士的经历。他尤其寄笔锋于许多农村基层干部,2020年问世的《秀儿》一书讲述了一位广西百色的农村女性干部为改变农村贫穷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全书没有煽情词汇,朴实的对话描写无不令人动容。他在2019年的《县委书记》一书中通过传神精妙的语言,雕刻出一位在大浪淘沙时代敢担当、有情义的县领导的形象,让读者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横扫了沉渣泛起引发的忡忡忧心。
李春雷的代表作之一是2008年的《木棉花开》,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曲折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他精选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冲破思想、体制上的重重阻力,坚持改革开放的六个往事。这本书在当时不要说在社会上引发思考和争议,就是在各省级领导层中亦引起巨大的反响。可以设想,如果作者没有对中国现状的客观认识,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信心,作者是不会也不敢写出这样激荡人心的文章的。
他来自河北农村,与土地有着难舍难分的情感,他尤其惦记着中国穷山沟里的农民。他去过广西百色、甘肃黄土高原、塞北,太行山等许多地方,写下了《党参沟纪事》(2014年)、《妮妮下乡》(2016年)、《金银滩》(2019年)等许多动人篇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可一旦摆脱桎梏,农民内在的潜能将迸发出智慧、勇气和罕见的吃苦耐劳。在李春雷的笔下没有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和对上级的颂扬,而是真实地记录村民们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脱贫。例如在《党参沟记事》中,作者采访了目不识丁的农民夫妻,了解每一个细节。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黄土高原形成的历史、降雨量的统计资料,清朝至今的灾情和治理。文章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将这些丰富的史料与这个穷山沟人为的活动有机地、文学地结合在一起,在为中华民族复兴写下并不轻松的一章的同时,潜在地给读者以探索精神的启示。难怪人民日报总编辑对这篇文章给与了最高的评价:“这是到人民日报几个月来审稿中读到的最好的报告文学,细细想来,也是多年来读到的最好一篇。”
除了着眼农村之外,他还有全局的高度。20世纪末中国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邯郸钢铁厂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李春雷主动请缨,在邯郸钢铁厂一待就是两年。除了在现场考察和采访之外,他还买来了几十本炼钢和工业管理的书来阅读,以弥补自己工业知识的不足。不仅在车间遇到几次危险,就是在写作阶段他也度过了相当艰难的时光。他紧盯屏幕的双眼曾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肉赘,那是他太过疲劳、又高度紧张造成的。但他坚持下来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一部震撼人心的长篇纪实文学终于在2002年问世,立时引起全国文坛轰动。接着他又去宝钢,完成了《宝山》一书,反思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进程,被誉为“堪称当代纪实文学的一部史诗性佳作”。
近20年后,他转向了化学工业。远在天边的钾肥生产基地吸引住了他。中国缺少鉀盐,中国钾肥受制于人。可是发现特大钾盐矿的地方在新疆罗布泊,一个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为了让世界钾肥市场有中国的声音,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公司总裁带领职工踏进了这块荒蛮不毛之地。经过十年的数不清的艰辛,“罗钾航母”终于大规模投产。这样的大好消息应该让全中国知道,李春雷的《中国钾》于2020年发表。他挥动的笔就像挥舞的旗帜,读者猛然看到当年大庆油田的王铁人回来了,东北大庆精神回来了。这才是最振奋人心的。
在大灾大难的时刻,李春雷更是不忘纪实文学家的使命。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他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写下了当代纪实文学名篇《夜宿棚花村》,后来选入《大学语文》课本。他从夜宿这一个视角,看到防震棚中的烛光与生命的朝气交相辉映,迎接着明天的朝阳。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后,他又在第一时间爬上了海拔4500米的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头痛欲裂、无法入眠。不过他若是能熟睡,对于在平原长大的人来说更危险,由于缺氧,很可能永远醒不过来了。就这样,在极度的煎熬中,他完成了《索南的高原》等4篇纪实文章。
最让人揪心的是2020年2月。正值疫鬼肆虐,死神扫街的时刻,他奔赴武汉!那时,偌大的武汉三镇到处弥漫着恐慌和紧张,旅馆房间摆放的是消毒水,竟忘记给旅客准备饮用水。又渴又饿的李春雷一口喝下去,幸亏及时吐了出来。有了这样的体验,他更觉得担子的沉重。他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根据地,在35天的时间里日夜采访那些已经成为白衣战士的白衣天使,写出了18篇报告文学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后来,这些作品结集出版成一本书《武汉纪事》,实在是武汉抗疫的真实的文学记录。
作为一名真正的纪实文学家是不容易的。一篇纪实报导的诞生,从始至终充满着思索、辛苦、挑战,甚至危险。李春雷做到了。因为在他的信念里,用生命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他的历史使命。
(郑立行:著名旅美华人作家,《中国日报》副刊“洛城文苑”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5 16:09 , Processed in 0.0473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