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9677|回复: 0

蒋森度:斜晖脉脉水悠悠(大运河征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6 20:0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39577bde0e3ec10d87879b17cdfa401c_1635253700485.jpeg      “洛社”这个地名源自何处?本地文史工作者曾多年潜心探究,一时众说纷纭。细究其理,总觉得其中多为牵强附会之说。
       然而不管怎样,在我心中,“洛社”两个字的构造,是从“水”开始,到“土”结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洛社两个字,好啊!
       中华文明的版图上有著名的洛水,从陕西到河南,滋润着古老的中原大地;中华文化的卷册上有名垂青史的《洛神赋》,还有被誉为“宇宙之内第一尤物”的《洛神赋图》——看官注意了,这幅名画的作者顾恺之正是无锡人呐。如果沿着这个“洛”字一路追根寻源,“洛社”或许真是诞生于历史深处那一片有故事、有深意的茫茫烟水呢。
      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外谋生一辈子,进入晚境后多了怀乡之情,他准备回到故乡,在江南的几个古镇转转。老人家知道我懂点人文地理,特别是熟悉无锡常州交界一带的风土人情,某日专门电话与我打探,他提到了洛社。我说,现在交通方便了,你回来,飞机、高铁,啥都行,交通工具任你选。
       我的一番话重点是在后面:入了无锡境,如果你想看看洛社,我建议你不走寻常路,让亲友弄条船——从贴着无锡城边的梅泾村出发,到西边临近常州地界的绿化村上岸,35里水路,不长不短,正好,都是在大运河中行走。大运河水清波荡漾,坐船的人不疾不徐,依窗而坐,可品茗,可闲话,也可以起身振衣,立于船尾船头,玉树临风,或近观两岸,或举目远眺,从东到西这一路,洛社似乎会旋转着身子,让你看个够。
      这位亲戚猛夸我会说话,我说哪里哪里,你在外面多风光,不过离家太久了,不熟悉罢了,我嘛,活80岁,一直都住在家乡的运河边上,对这方水土更熟悉,也更有感情罢了。你不知道呢,我见到许多洛社人,他们都为自己生活在古老的运河边上自豪。他们说运河的好,说运河两岸的美,激动起来还会夸张地来一句:大运河嘛,就像我们洛社的内河。哈哈,有意思得很。
的确,洛社人自豪是有道理的。
      京杭大运河在苏南一段,无锡占了三分之一,洛社又占了无锡的三分之一。古运河在家乡地面上畅流了千年,沿河两岸的村巷向南向北纵深展开。河岸南面称下塘,北岸称上塘。上塘下塘的人,每每喜欢在运河边看顺风顺水的船,在“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中陶醉。
     我出生在大运河上塘的梅泾村,和洛社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同一方水土,同一种习俗,对运河的感受自然也是同样的亲切。记得小时候,见到河就高兴。河中游泳、岸上割草是我们童年的乐趣。长大了,还是离不开这条河,在运河的塘岸上向北跨一步,就是我们生产队连片的稻田——从微微春寒时节落谷,看稻种出芽,由丝丝芽黄而生出绿意,再起秧、栽秧,禾苗茁壮,夏日晚风里沙沙作响,然后是扬花灌浆,直到秋日垂下金黄的稻穗,一季水稻种下来,我们庄户人偷得片刻空闲,总会在河堤上背着手走走看看。有时候实在累了,也会在岸边草地上躺下来,把草帽往头上一盖,小憩片刻。运河水,浪打浪,涛声入耳,乡下人的一颗心,也会在稻花香中被带向远方。
      洛社是无锡的近郊,现在人称卫星镇,由于一条大运河,这河水另一头连着的就是大城市,所以这里的农民脑筋也像运河水那样容易活络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虽然还是计划经济的氛围,但国家政策略有放松,允许集体可以酌情种菜,进城卖菜。脑子灵活的生产队长们心里盘算开了:队里种点早稻,早稻收割后,抢住种麦前的一个月时间可以种上一季青菜,细账一算,窍门大开,一亩青菜能卖300块钱啊,种稻麦,一年忙到头,收入也超不出一千块。于是,大家种起菜来比种稻麦还来劲。一到卖菜时光,全队男女老少都忙起来,起菜、运菜、装船一条龙。那时,洛社、东北塘卖菜的农民,每到傍晚,就会解缆开船,摇着橹咿咿呀呀,一路朝着东南方向的无锡城出发。
      记得那时的我,也是卖菜队伍中的一员,作为年轻人,我总是记住母亲的教诲,不能偷懒,于是开船那会儿,我总会抢在长辈们前面,使劲摇上一段水路。待到长辈们抽完了烟,扯够了老空,提出要换我休息一下,我就不再推辞,喝口水,顾不得累,走到船头上,到处张望,看看远处的风景和民居,或是听运河水击打着船帮,年轻的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也许,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心里有个“远方”吧。
      卖菜的船上,有见过世面的长辈,他们总会说起老祖宗开挖大运河的故事,从隋炀帝到康熙乾隆,从江南市镇的形成,说到米码头丝码头布码头的繁华,当然,最感慨的还是一条大运河造福百姓、惠泽世代,你看,到了我辈,碧波清流依然浩浩荡荡,来往的船只依然满载繁华。
      我听着听着,心情格外兴奋,不知哪里来的劲道,摇呀摇,还情不自禁地哼起山歌来。
      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乡亲们不仅种菜、卖菜,大家还带着各种土特产品和乡镇企业的新产品进城做起了更大的生意。乡下人,摇着橹、撑着船,满怀希望上城去,发家致富的梦从此越做越大了。这一条水路,见证了一段历史。见过大世面的干部们说运河是一条黄金水道,而村巷里的老人们只会说:大运河,是我们交好运、行大运的河呐。
      说到大运河,我记忆里的往事也是过电影一样多多。如果说大运河是一棵大树的主干,那么连着运河河浜的众多小河则是她的子子孙孙。水路相通,从运河旁边的沟河港汊转进去或许就是一个大村,梅泾浜,摇头浜口,吕口桥,贝沙桥,直湖港口……我记忆里就有十几条河浜口。五六十年前,来来往往的船帮和散户,船行至洛社,看到连着运河的条条小河,会慢下来,选上一条河口,循河进浜,找一个无碍事的河岸抛锚系缆,生火做饭,过夜,有的还会走上岸去和沿河村巷上的人交谈,就像当年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行走在湘水、沅水、辰河上,留下一串串写在水上和岸边的故事。

mmexport7b5a3c2d696a35d79456192180fba949_1635252880711.jpeg
      水边有故事,水边也会有事故,这样的故事和事故里,透出的是洛社人的善良和淳朴民风。千百年来,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货船数不胜数,行船走马三分险,每当险情发生,河边村巷的洛社人家都会出力相助,积善积德的乡风,传为美谈。记得一次,安徽巢湖来的一条船急急靠岸,船上有人得了急病,向沿河的村民求救,心善的村民们马上合计,出动几个年轻人赶紧帮着送往医院抢救,终于转危为安。巢湖船民逢凶化吉,含着热泪千恩万谢。还有一次苏北有条船运生石灰北上回家,河边靠岸不慎搁浅,船底出现裂缝,渗水进仓,生石灰遇水冒烟,眼看着财富即将化为泡影,船户急得脚脚跳,千钧一发之际,正在运河边干活的村民,急忙去村上叫来十几个强劳力帮着抢险,卸货堵漏,一场船毁财破的飞来横祸避免了。那个苏北船民从此记住了洛社,记住了命中遇到的好人。

      洛社出好人,洛社还出名人。那些名人大家,当年也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然后从运河岸边上船,满怀依依惜别之情,望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挥一挥衣袖,奔赴他乡与远方。在众多的名人中,我觉得最有故事的一个洛社人叫李金镛。我从洛社镇天授村戴李巷李金镛故居的资料里了解到他的故事。儿童时代的李金镛,读着“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洛社少年,常在运河边奔跑,他玩着玩着累了,就在河岸上找个地方坐下来,然后托着腮帮抬头想着远方。运河水流向了哪里?远方是个什么样子?据说长大成人后的李金镛,身体剽悍,体力过人,家乡父老夸他“坌田赛如帆船”。随父亲去上海做生意,继而进人仕途。李金镛被李鸿章派往北疆当官,治边建功,清廷感于李金镛戍边有方,特别是在漠河开发金矿,体现了一个江南人的精明与足智多谋,多次嘉奖。他还在吉林长春创办第一所官校“养正书院”,担任长春厅通判时,广施德政,百姓口碑甚佳。于是,清廷准于在黑龙江漠河、吉林长春和原籍无锡洛社立祠。光绪帝还亲笔题写:“鞠躬尽瘁,性行纯良,才能称职,名垂青史”。李金镛身在北国,常念家乡,回洛社看到大运河好中也有“不足”,一条河把乡村一分为二,乡邻们过河仅是一座小木桥,心里不是味道。清光绪九年,李金镛捐出官奉积蓄七万两白银,独资建造宏大的石拱桥,规模堪比无锡城内的清名桥,把洛社因河分开的上塘下塘连为一体。一个游子的绵绵乡情,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一段佳话,至今仍被后世美谈。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名垂千古的诗句,写的是翘首盼望归人的殷殷之情。如果站在运河的岸边回望历史,我们也会想起无数从这里走出去的众多洛社儿女,他们奋斗在他乡,或是生活于异国,不管岁月经年、人世沧桑,这些洛社人,他们的梦里梦外一定会有家乡大运河的身影,他们的枕边肯定会有运河水的涛声。当时间来到了今天,这条古老的河流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也一定会因此而为家乡的这条河流骄傲,毕竟,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儿时喝过的运河水啊。
      “斜晖脉脉水悠悠”。悠悠,是一条古老运河的历史;脉脉,是埋藏在洛社人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
       end
      《斜晖脉脉水悠悠》获“羲之杯”《大运河畔的赞歌》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

      作者简介:
      蒋森度,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出生,无锡市洛社镇梅泾村人。大学学历,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风从哪里来》。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太湖》《苏州日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篇,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现为洛社镇大运河文化代言人。
      获奖感言:
      “羲之杯”《大运河畔的赞歌》散文大赛在洛社镇成功举行,是洛社镇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衷心感谢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党政领导对这次活动的鼎力支持,也为洛社镇的全体参赛人员写出歌颂家乡、歌颂大运河的优秀文章表示祝贺。
mmexport1635251362431.jpg
       蒋森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5 14:18 , Processed in 0.0458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