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4286|回复: 1

萧湖之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5 19: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河下看景


IMG_20211005_192357.jpg

mmexport1633437609308.jpg
mmexport1633437605139.jpg mmexport1633437602500.jpg
IMG_20211005_192410.jpg

IMG_20211005_191650.jpg

IMG_20211005_191657.jpg

mmexport1633437211959.jpg



河下古街雨中行


    2014年8月11—13日,暑期中的笔者,有幸随著名作家、“当代徐霞客”、“中国休闲30人”、广东省文化旅游协会会长李存修,山东省作协会员李连科,中国当代摄影家理事王宝林,热心文化事业、产业的王永金先生再是司机小王等,围绕崮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研究,组团赴省内的蒙阴、山亭及江苏淮安等地,马不停蹄地进行观光考察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座谈活动。

    生于1942年的李存修教授,是我们安丘人的骄傲。老人家有着许多的成就、荣誉及学衔与曾经的厅官职务,可谓声名赫赫、光环熠熠。此行也是应邀南行,仰仗李教授声望、影响,我们所到之处,备受欢迎、尊重。3天的朝夕相处,深为李教授时时的睿智与风采所折服,现采撷于淮安活动中的一些花絮呈献给各位读者。


    应该是笔者的妄加揣度,因为《行走大运河》(李存修著)的缘故,年轻的淮安籍作家赵日超成了李教授的一位好文友、忘年交,当然,他们都是文人,更是惺惺惜惺惺。进入江苏地界,李教授即开始与赵日超的联络和及时通报行程,并守着我们一再评价他是“一个纯粹、纯正的文化人”。赵日超,笔名谭明珠,散见于省级以上媒体的佳作连连,获高层次文学的奖项多多,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旅游文化网站总策划、主编,楚州报社经济部副主任、文艺主编。我们下榻于“古镇河下”牌坊附近的御馨宾馆后,日超即匆匆来见,携其3月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窗外风景》相赠每人,袁鹰、王宗仁、曹业慧三位散文大家分别作序,其交友的层次、文学成就与影响可见之高。

    事先对淮安有些知晓,至少是“外出旅游必备”的需要。6000多年前,淮安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淮安于春秋战国时曾先后属吴、越、楚国,公元前41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淮安城,引长江水直通淮河,后人称其为末口。隋炀帝在邗沟的基础上,开凿大运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立36郡县,淮阴置县,东晋时建山阳郡,淮安设为山阳县,隋代改山阳郡为楚州,南宋时改楚州为淮安军,元代改称淮安路,明清时期均为淮安府,而治所都在山阳县。淮安府管辖范围甚广,曾下辖九县两州,包括了苏北的大部及安徽的一部分。因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淮安地处运河之中段,朝廷在这里又设立了漕运总督部院,使淮安成为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民国时期,改为淮安县。1945年,淮安第一次解放,设淮安县和淮城市,1986年12月,淮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撤县建市,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称淮安市,县级淮安市改为楚州区。

    历代科举考试中,淮安人会试不乏魁首,且三鼎甲齐全,淮安府先后出了2000多名进士,仅山阳一县就出过一文一武两状元(均在河下),榜眼4名,进士210名。而“天下第一进士镇”——河下,则有进士67名,两状元,一榜眼,一探花,且有五世巍科,一门六进士,有兄弟同科中进士,父子同为博学鸿词。著名的河下古镇坊上有许嘉璐先生题写的楹联,是为点睛之评。

    读赵日超先生的《窗外风景》,对淮安及楚州,就更是有了一个简洁明快、过目不忘的最为符号性印记,他是“梦里依稀看淮安”,淮安历史之古、人文底蕴之厚,故事传奇之多,被他浓缩为了“一部书,一府衙,一古刹,一座桥,一条街,一棵树”。一部书,是家喻户晓的吴承恩《西游记》。一古刹,是河下古镇几度兴废的闻思寺。一座桥位于淮安城里、乃与韩信有关的“胯下之辱”典语出处。一棵树,是周恩来总理故居中的一品腊梅。时间与使命关系,天公亦不作美,我们只能去一条街和一府衙,惜时如金和“永远在路上”的李教授,只给我们整个行程定了3天时间,街和衙两个景点要浓笔重墨,要急着入他的大运河研究新著。笔力不逮,但任务使然,笔者还是重点挑了些河下古镇的街景,多是在雨中所拍,难得见好。所写,也写不过智慧的淮安人,几乎所有的河下风情百度尽可看到。
二   
    只有8月13日的今晨,是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刻意而为地早醒,早起,早早地喊醒服务员开门走出御馨宾馆,于风摇雨斜中去寻觅梦萦魂牵的祖上生活过的“西湖嘴”。  

    完全可用探祖寻宗来喻我们随李教授此行的目的。受祖上重文好学浸洇、传承、影响,安丘藁街王在明代出过两个颇有政声廉名的祖孙进士。王姓是安丘的第二大姓,据其来源、族系情况,可分为汶阳圈子王、寿山王、藳街王等数十支王氏。藳街王氏家族中的祖孙进士,即其五世祖印台公王嘉谟及王嘉谟的孙子七世祖济川公王应楫,再是在清代,还出了安丘汶阳道院(三教堂)的创始人王清心。

    据《藁街王氏族谱》记载,藳街王氏始祖王伯农,原籍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西湖嘴上,元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妻儿迁来安丘,后入军籍守卫山西大同,立功后回安丘,因在藳街定居,史称藳街王。藳街王氏五百年来,经繁衍、迁徙,现已遍居安丘境内外。林卫城先生的《安丘古代名门望族族引歌》云:“藁街王,居城中。元末南,出自淮阳。始祖军籍大同,归来占籍东南坊。五世家业显,七世起大观。东安泰,西峰山,南边寿阳王氏显,这边王氏三分天。首创汶阳三教堂,清心道人成神仙”,其中的“五世家业显,七世起大观”句指的就是王嘉谟与其孙王应楫。

    安丘解放以前的老城区牌坊众多,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曾有23座,其中的“两世宪臣”坊,即为旌表王嘉谟与其孙王应揖而建。石坊在安丘县署西藳街(即藳市,古时买卖秫楷、芦苇等类商品的场所)东首,建于大明天启五年。族谱中的石坊正面图示文字为:两世宪臣,嘉靖戊戌进士湖广分巡下湖南道王嘉谟;万历甲辰进士河南分巡河南道按察使王应楫。背面图示:累朝恩宠,敕赠户部主事王孜加赠河南按察使王嘉谟;累赠知县郎中知府副使河南按察使王学省。

    王嘉谟生来即聪慧而有异才,博学能文、落笔惊人,因而能早取功名、位列先要。他二十四岁即登嘉靖丁酉经魁,嘉靖十七年戊戍成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因很能称职而转任本部员外郎中,曾经奉命出使辽东,查阅边事。依照往例,任此官差可获二十万金,但王嘉谟复命之日,尽管囊无长物,也一直没去支取这笔报酬,连出差的食宿费用还是靠借贷来解决的。他后来升任长沙府兵备佥事,军民额手称庆,为是他这样的人来做官而高兴,他在任数年,可谓政平讼理,老百姓爱之如慈父母焉。

    王嘉谟日常生活中,是个内敛自持、不事招摇之人,从不以富贵之身,张扬于乡里乡亲中。初升湖广佥事的过路中,有老乡为他招待筵席时,他总是布衣韦带、从不摆谱、只身往来,就像平平常常的儒生学士一样。有一天,王嘉谟没带随从赴请,回来的很晚。守卫城门的人,远处黑影里看不清他,态度很差,再三诘问,但王不温不怒,轻手轻脚到他跟前,凑近耳跟说:“不用怕我王某,是因非常要好的亲戚一再挽留才回来晚的”,守城者于是叹服而去。

    王嘉谟居官清正,为政以廉,除了俸禄之外一无所取,当了数年的官,于田园宅舍一无增饰,乡里传为盛事。他天性廉让,故能化民成俗;勇于任事,而积劳成疾,不到三十四岁就去世了,世人深为公惜。

    他的晚辈、同乡、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进士马文炜,在后来的《为印台公事功传》中写道:王嘉谟,讳字仲陈,号印台,少聪敏,中嘉靖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湖广佥事,卒于官,性和易,与人无町畦,所至清谨,人多称之,载邑志。

    王应楫,字用甫,号济川,他自幼在兄弟中,才气特别出众,且能笃志力学,二十五岁时,即中万历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成进士,初授山西榆次知县,即显突出理政才能,勤政善政,境内大治,取户部主事,转本部员外郎中,又历任汝宁府知府,潼关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时大明朝已近末季,社会矛盾重重,阉党作乱,政治昏暗,朝纲已紊,政繁赋重,政以贿成,闾阖疾苦。王应楫此时为官,所到之处,却能特立独行,淡泊自甘,洁身自好,连饮食衣服都一如未仕之时;兢兢业业,执法不阿,其治内民庆更生,吏治肃然。族谱记载,王应楫在某府任内时,有犯人罪当死,想求救于他而不敢直见,辗转数千里来到他的老家,想贿求其弟为之说情解免,遭王家兄弟的严词拒绝,犯人大哭而去。王应楫的不会徇私枉法,可见一斑。
    王应楫尤为当朝士林所重、天下后世所法的卓卓大节,是在于拒绝魏党一事。阉党魏忠贤长期把持朝政、权倾天下一时,趋附者莫不靡然从风、争先恐后,王应楫独以节操自持,誓言“若见魏党,休唱喏”决不同流合污、媚顺权贵,终因不与魏阉交往而在崇祯即位后能远害以保全身,其之识与量,诚有大过人者。
    《安丘古代名门望族族引歌》中“首创汶阳三教堂,清心道人成神仙”句,指的就是藁街王十三世祖王清心,林卫城先生对此句的注释是:王训之《清羽客王公事略》记载,其父居王家楼。其字密藏,生而颖悟,性渊默,寡言笑,读书辄了,过目不忘,幼与至亲秭夫曹贞吉及伊之昆弟同学,均顾不及,众以致力功名,而其独不屑。惟远游登莱诸峰,探山水名胜,归里未几,即私诣昌乐县塔山庙中尊道人傅太全为师,道号“清心”。
    《藁街王氏族谱》卷十五《庙记》载,王清心出家灵山后于汶北创立汶阳道院,带大地十五亩。族谱卷十《先影》中有静坐幽境的王清心的画像,并有《清心子画像赞》:这个老儿饶有丰致,性爱林泉,不求名利,吟松风钓芦雨,金石啸志,达人之观,如斯而已。王清心创立汶阳道院,供奉儒释道三教鼻祖,即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故又名三教堂。随着时间的流逝,汶阳道院以西立村,名三教堂,今属新安街道。
    关于“清心道人成神仙”林先生的注释是,王训云:其(父王清心)死之日,天降玉棺,坐而殓焉,面如生然。观者塞途,玉棺几不能前行。自日侧发,引至墓前而日没。忽而天色大明,光亮如白昼,司烛者未及履事而如电光闪闪,烛影荧荧,遂藉以终穴事。其葬次年有从海上归者,见其东去。其逝后数年,又使人送到庙中成化瓷器百余件,事近怪然,遂有长生之说。庖人徙众取舍之,忽逢盛暑,碗盛食物,在房中数月而色味如初。

    12号下午大家来过,自己因为回单位长长的电话、短信而耽误了,只好这样在13日晨于4、5点钟时冒雨出来找补。惜时如金和“永远在路上”的李存修教授,只给此行定了3天,每天都是缜密地既定好了每一活动事项。今天亦不例外,到淮安市旅游局的座谈定在10点,这之前是早餐后还要看漕运总督府、淮安府署。午后返程途中还要走洪泽湖高家堰的一个景点。环环相扣的哪一个时间节点都“窝工”不得。
    觅得程公桥,知是河下古街北之始。躲进桥畔亭檐下横竖硬拍,没带闪光灯的“无敌兔”总是不能好使,可见来时之早。雨中洗浴着的程公桥,其路面、石阶、扶栏格外地新色,它曾是古河下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千年古镇的繁华鼎盛,今为楚州旅游业的繁荣昌盛再立新功。
    过桥南行直至老街入口,到全是当年大盐商程公(本殿)船队用压舱石铺就的光洁滑润的石板街时才放慢步履,我要看、要感觉的是历史。石板石条快快片片相连,万千时光与万印足迹打磨出的路面,中间稍显凹凸不平。踹着浅浅的道道湾湾清水,浸湿了的鞋袜,传来丝丝惬意,酷暑时节真可叫爽。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家家店铺,我一手举伞,一手还要时而举起沉甸甸的相机,要看地、看天,看前面、看两侧,生怕漏掉哪一处景点,真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窄巷蜿蜒、楼阁齐天、灯笼高挂,巨幅的华夏酒器馆牌匾映入眼帘。馆主人钱从顺先生平生与酒无缘,闻酒作厌,喝酒过敏,但却与瓶、壶、杯酒器深结不解之缘,别人醉酒他醉瓶。自1960年爱上酒器起,到2006年就已集藏了古今中外精品酒器4000多种,藏品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世界20多个国家,随后兴办起了淮安市第一家民营酒器馆——艺术酒器珍藏馆。2010年底,他的藏馆迁至古老而美丽的河下古镇,更名为华夏酒器馆,并免费对外试开放。雨中的今晨,天明尚早,所有的店家都紧闭其门,自己只好尽兴地拍些外景,聊以填补不能入内的遗憾了。
    明清时期的河下镇是淮安的重要商埠,全国各地客商多聚居于此,商铺林立,人居稠密,因而防御火灾非常重要。河下消防机构即水龙局,多为民间自行建立。淮安今有2处水龙局保留,花巷水龙局就位于河下古镇,这个自然要拍下。


    先人修出湖嘴,行船得以驻足小憩,日久天长造就了这爿小巷古往今来的昌盛、繁华。我于濛濛细雨中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一路前行,尽情地欣赏着各色大家写就的楹联匾牌大书法,感觉就是穿行在一座历史文化长廊中。沿街两侧,像挂以文楼、河下诗词大院、海慕霖老店(名医鞠贯通题写牌匾)、怡石轩、陈秉环艺术馆等牌匾标志的古风今韵有多处,足见古河下当年的商贾云集之盛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就挑几处介绍一下吧。
    台湾著名画家陈秉环艺术馆,由廖静文女士题写馆名,1936年生人的陈秉环女士也是河下古镇人,12岁离家,现任台湾《中国美术》杂志社社长、台湾“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其创作的仕女画线条遒劲飘逸、韵律流畅,曾在美国及台湾等地举办画展。近年来,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陈秉环女士不顾年高劳顿,奔走于家乡和台湾之间,为两地文化交流做着重要贡献。

    位于湖嘴大街的、由我们老王家创办的王兴懋酱园可有不短的历史,始于乾隆十年,现今是河下古街为数不多的特色传统作坊,这种前店后坊、住宅一体的家庭作坊格局,成了湖嘴大街的独特一景。王家酱菜酱香浓郁绵长,质地脆嫩咸甜可口,鲜味突出,卤汁澄清呈黛色,具有酱香和菜香之特色,还兼具开胃之功效而深得中医先生们的喜食、推介,知名度因之不断扩大。酱园店解放后参与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独立经营、推陈出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该“老字号”采用传统酿造工艺,选用优质黄豆作原料,所产的酱油、陈醋和腌制的老卤大头菜等酱菜,常年供不应求。

    中国古代名医、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先生,诞生在河下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其所著《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据此配制的中成药,在抗击非典的年月曾起过特殊、特效的作用。楚州区政府投入过千万资金,对吴氏故里古宅院进行全面修复和布展,建成了集观赏、休闲、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吴鞠通中医馆,并于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江苏省的首批“中医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一路急行、一路狂拍,不觉到了标有湖嘴街1号的郭记馒头铺,于是拾阶而上,竟是出了河下古街,上到了高高的坝顶路。此时天已放晴,远处路人点点,坝下岸边京杭御码头的风雨亭里,已有几位老者在垂钓,似是凝滞的乌蒙蒙的一湾水面上,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

    曾有三位皇帝参拜、斑斓艳丽、气势雄伟、庭院广场宽敞靓丽的闻思寺就在近前。眼前不由一亮,心里也顿时暖和、激灵起来。河下古街的地势太矮,老气横秋似的建筑太挤,古韵太重,长时间地穿行在淅淅沥沥雨中的窄街小巷,没见一家人家开门,没遇见一位行人,难免心生隐隐的凉意,徒增些许的孤独和压抑。

    闻思寺始于唐末,成于宋初,原名“大悲庵”,后由清帝钦赐今名和题匾。该寺院规模宏大,香火极盛,法名远扬,一度成为区域性佛教活动中心。历史的原因数度兴废并彻底坍毁于建国前,解放后曾沦为酱菜园的厂址。2005年起,旅港僧人济平法师为弘扬佛法,接受家乡政府的礼请重建了闻思寺,一期复建工程于2008年9月竣工,现为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寺院。
                         (文 王宝林 王宝祥)


IMG_20211005_192346.jpg
mmexport1633437613419.jpg
发表于 2022-3-26 2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萧湖,美丽的夜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8:51 , Processed in 0.0631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