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张志强:隰州行(三章〉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1-5-1 09:17| 查看数: 10672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野夫
梨花之美

mmexport1619831381201.jpg
      人间四月花飞进,梨园处处是美景。又是一年春来早,相约梨园,聚首话桑麻,这也许是文人雅士最唯美的邂逅了吧。友邻县—隰县号
      称“金梨之乡”,梨花节已举办多届,但每届都与我擦肩而过,今年隰县王哲士老先生多次提及,随携乡宁和大宁文友赴约梨园,愿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梨花浴。
mmexport1619831386638.jpg
     下车一头扎进万亩雪海中,塬面花似海,梯田花如云,吮吸阵阵花香,花不醉人,人也自然就陶醉了。人在花海移步,耳边除蜜蜂这精灵煽动羽翼发出“嗡嗡”声响之外,也就文友的窃窃私语声了。八十有七的李玉山老先生,童颜鹤发,思维敏捷,触景生情,随咏:玉树银花妙自裁,东风一夜雪飞来。琼楼连片阡陌远,云上人家大乐哉。李老的一首《赞梨花》,让阎玉明老师也来了诗兴,只见他移步一枝花前,右手一勾一拉捧在怀里,笑着也云:浩荡山风疏枝斜,浮光春韵新叶芽。一湾川水送残月,满塬春醉飞玉沙。古原银梨香溢处,掐花少女织彩霞。年年报赏今秋季,皆由小村热汗洒。梨园赏花,梨花冰清玉洁的美,勾起了文人的情怀,风情的诗意也就有了大观园里的妙趣。梨园闹春,妙音不断,耄耋之年的王哲士老先生也来助兴,随咏一首《三月三,喜客至》:胜日随心双焕彩,恰逢修禊紫川来。梨原入眼多诗赋,玉露芳华处处开。好一个“玉露芳华处处开”。此情此景,君心可鉴,情深意长。
mmexport1619830662426.jpg
     文人的雅兴,如同隰县阳头升乡梨花节的舞台,曲曲精彩,风雅而不俗。时光在不经意间溜走,藏身梨园,赏梨花之素雅,嗅梨花之清香,视野所触,脚步游弋,不过是梨乡的冰山一角,若想领略隰州三川七塬的壮丽盛景,还得以车代步更有视角上的冲击。
车在山塬穿行,犹如花海里的一帆孤舟,那一片、那一团、那一簇的雪浪翻滚着闪击你的眼球,山风隔窗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便有了“醉眼看花花自醉”的意境;山塬上,沟壑间,处处塞满了皎洁素雅的美,孤寂的山塬瞬间变得妩媚至极,深陷如此圣洁的美景,身心不爽也由不得你了。
      隰州梨花之美,美在淡雅,美在玉洁。梨园的风雅情调,因好事者的青睐就多了些许的情趣,因有了文人雅士的眷顾也就多了厚重的文化韵味。

农耕遗风

mmexport1619832639889.jpg
     天公作美,在午城镇阳德塬赏梨园风情,艳阳高照,暖风兮兮。午后去寨子乡峪里村观农耕非遗展馆,春阳时有时无耍起了小孩脾气。不过好心情与天气无关。

     峪里村位于县城东部,是玉露香密植梨园示范区,公路两旁密植梨园,树形紧凑,繁花似锦。一路高歌猛进,山塬,沟川处处洋溢着  梨花的秀美,隰县-----“金梨之乡”的称为实乃当之无愧。



mmexport1619831389542.jpg
     进入峪里村,沿通窄的石梯而上,就是农耕非遗展馆了。四合院的展馆占地面积不大,但却精致。砖木结构的展馆,犹如梨花的素雅,让人望上一眼,就忘不掉了。随行的隰县文友曹小虎曾在这里帮扶,导游讲解自然非他莫属。展馆里涵盖了许多曾经儿时的记忆,更透出农耕远古的文化气息。彩陶也称陶瓷绘画,是远古历史文化的“国粹”,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在盆、碗、瓶、罐、瓮等生活器具上的彩绘。随着制陶技艺的发展,古人不再满足生活器具的实用性,而是逐渐向着美观性方向发展,黑陶这种陶器艺术就在新石器时代诞生了,距今也有六千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展馆收藏有清朝嘉庆、道光、宣统、光绪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种买卖地契和土地证、房窑证,这些弥足珍贵的地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和民国时期土地和社会制度的变迁。展馆里还有许多儿时的风箱,铜汆壶、抿床、煤油灯、马灯等近百件的老物件,在峪里农耕非遗展馆能见到诸多熟悉的老物件,真有时光倒转的感觉,透过一件件的老物件,唤醒了儿时的记忆,风箱煽动,灶台茵氤,那些弥漫着温情的画面如幻影灯闪现,不免让人感念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的沧桑。

      展馆外有一排石面土窑洞,门窗装饰考究,清新淡雅不俗。窑洞门楣上方分别标识:石磨坊、石碾坊、织布坊、农耕石具等,如果有兴趣,大可卷起袖子,亲自体验一方农耕时代的用具,感受远古文明的生活气息,寓教于乐,不虚此行。
峪里,如此偏僻的山村,能营造出这般精致的非遗农耕展馆,隰县的文化底蕴确实不敢小瞧。


圣境之悟



mmexport1619831383853.jpg
      一座山,因东明法师的独具慧眼,才有了小西天的“宏寺传世”;隰州城因有了小西天,隰州才名扬天下;隰州城还因有了王哲士的大手笔,《小西天》才别有洞天。
      来隰县几乎都要去小西天。第一次出于好奇,走马观花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没啥感觉了。今天去小西天却与往日不同,多了一份虔诚之心,多了一份敬畏之意,更多了一份沧桑的历史厚重感。这份感觉源自王老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西天》。
      凭栏远眺,凤凰山欲展翅飞翔,那是东明法师慧眼识山的感觉,也是好山应有“宏寺传世”的因缘;小桥溪水,碧波涟漪,鱼肥柳绿,那是林凤娇仁心慈厚,四次慷慨布施的情怀,也是好山应有“佳话流芳”的妙语;拾阶而上,云梯高悬,穿洞入院,别有洞天。曲转而上,圣境大雄宝殿,那是三姓管独具慧心,妙笔生花的结晶,也是好山要得宏寺,也要得佳话,也好给隰州添上绝世一景的圣境。读罢《小西天》,故地重游,触物思情,更深了一层醒悟;王老作陪,解疑释惑,圣境之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mmexport1619831396791.jpg
      王老的长篇小说《小西天》以东明法师、苏州媚娘林凤娇、隰州匠人三姓管为主线,将成就小西天的的历史渊源以及36年间隰州历史演变生动再现,读来沧桑厚重,苍凉凄美;将佛教理念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贯彻于文本之中,读来幡然醒悟,顿悟开明;将隰州的民俗民风地方方言巧妙融贯其中,读来亲切明快,赏心悦目。书卷洋洋洒洒写尽小西天顺治十四年开山建寺,清顺治十三年竣工,历经3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熟读《小西天》,不能简单从小说角度去审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从研究隰州历史、佛教文化、民情民俗文化等方面探求其历史价值,这样才不会枉费王老的一片苦心。
但愿《小西天》这部文学奇葩,越走越远;更愿古寺圣境护佑人间。



mmexport1619832150959.jpg

     张志强,笔名野夫,男,1967年7月生,山西大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大宁县作协主席。《昕水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亲情树》《梧桐树》。散文、小说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7:20 , Processed in 0.050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