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17038|回复: 0

沈裕慎:岳阳天下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9 20: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岳阳天下楼 | 沈裕慎


mmexport1594298245730.jpg

岳阳天下楼


作者 /沈裕慎

岳阳楼,是我国优秀的古建筑,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可谓是天下之名楼。主楼才三层,并不高大,范围也不宽广,可它是三座名楼中惟一保持原貌的一座古代建筑,是自然和人文合一的万世杰作。我多次去湖南开会,总是来去匆匆,虽然到过岳阳,却没有领略岳阳楼的风采。这次,总算在岳阳停留半天之机,游了岳阳楼。


现存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岳阳西城墙上,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由于其造型庄严、厚实、凝重而大气,这才镇住了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我至西门,见青石匾上三个大字“岳阳楼”,笔力遒劲厚重,系清朝岳阳知府黄凝道手书。此楼踏洞庭波涛,同君山遥遥相对。远远望去,霞光楼影,金辉熠熠,巍峨峥嵘,风姿万千。楼与湖浑然一体,岳阳楼仿佛是洞庭湖上的天然楼宇。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三国年代。鲁肃擅长水战,为西御关羽,北防曹操,在洞庭湖入长江的咽喉之地,修筑了一座阅军楼,此乃岳阳楼之前身,时称“巴陵城楼”,也不过是一个观水、听涛、吟诗、会友之地。南朝诗人颜延之最早登楼吟诗。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曾名岳州,即今岳阳)扩建阅军楼,易名为岳阳楼。这山水之胜赢得诗人骚客纷至踏来,曾留下不少名篇。


不过,真正使岳阳楼实现为一种文化象征的转机,则无疑源自北宋。宋庆历五年,滕子京贬守巴陵郡,治理得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为重修岳阳楼创造了条件。司马光《涑水记闻》曰:“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但榜有民间有宿债不肯尝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緍……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岳阳楼修后,他在《与范经略求记书》中说,“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重建岳阳楼,耗尽了滕子京与工匠们的大量心血,增其旧制,又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他还央人画了幅“洞庭晚秋图”,将图及书札送至邓州(今延安),请范仲淹为楼作记。

岳阳楼名传万代,不是建筑者的手艺,而是范仲淹的文章。范仲淹是北宋名相和大文学家,他与滕子京相交相知,已30年了。二人同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又均为幼年丧父,苦读入仕;二人又都做过朝廷的言官,耿直不阿,嫉恶如仇,率性任侠;范公是四进朝堂四次被贬,滕子京三进朝堂三次被贬。朝野尽知,“范讽”被贬,子京遭殃;子京被贬,“范讽”无常;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虽未到过岳阳,但从图中领悟其妙,他家就在太湖边,不就是借水抒怀吗,信手沾来。因水之壮美,水之灵性的鼓舞,好的句子也就如浪花飞——好水浇活了美文。他一挥而就,一气哈成,一流千古!于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文学史上,就产生了《岳阳楼记》这样一篇闪耀着思想光芒的篇章。星斗转移,岁月沧桑,文学,只有文学才是不朽的。


至于为什么称之岳阳楼,这恐怕要归功于李白了。公元759年,李白到了岳阳,与好友夏十二一起登了岳阳楼,和诗一首,起名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这是迄今为止明确以岳阳楼入诗入文的最早纪录了。

岳阳楼是名副其实的名胜古迹,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楼址始终不变,且演绎了许许多多传神的故事。

诗圣杜甫穷愁潦倒登此楼,回顾生平,感慨万千,留下了五言绝笔,不多天后溘然长逝。“亲朋无一家,老病有孤舟”,世态炎凉,令人唏嘘。范仲淹登此楼,开一代仁人志士报国的先河,几百年来不知激励了多少炎黄精英。清朝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岳阳楼记》成为此楼珍宝,后来,一个县官用伪作调包,离任窃宝而去。谁知天意难违,即遇大风,12块真迹雕屏和该县官同沉江底,使今天楼中真假雕屏展现的故事,更有了警世意义。

据说,在明代,重修岳阳楼挖地基时,发现了一边石板上有纹路,酷似一枝枯梅,遂奉为仙迹,在左旁建亭以纪,名曰“仙梅亭”。又传道家祖师吕洞宾曾“三醉岳阳楼”。并作诗一绝: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因而,楼右又建有“三醉亭”。二亭宛若两位侍女,把岳阳楼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岳阳楼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我看了后,可以概括为:“纯木结构,飞檐盔顶”,闩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楼平面矩型,正面三间,四周围廊,三层三檐,通高20米,中间以8根楠木柱从地面到楼顶,承荷着全楼主力,再用12根柱作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32根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三楼楼顶,玲珑剔透,状如蜂窝,恰似古代将军的头盔,称之为“盔顶”,而承接楼顶,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如意斗拱。这些都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极为罕见的。再看飞檐,可见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者为凤凰;第二层则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是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雄伟中透着精细,秀美中显现庄严。


总之,岳阳楼重檐螯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整个建筑,没用一根铁钉,没有一道巨梁,工艺精巧,结构严谨,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等方面有着惊人的创造,“岳阳天下楼”算是名至实归。


进入楼内,使我如入对联与诗词歌赋的世界。木刻的对联,悬于四壁,各有千秋,其中长的有102字,短的仅8个字。古代很多著名诗人如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刘锡禹、白居易、李商稳等游览岳阳楼时,都写下了不少诗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先后由米芾、祝枝山、董其昌、张照等书法家,各尽其妙。最合我口味者,当推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与窦兰泉撰、何兆基书写的岳阳楼对联。在楼头购得张照手书《岳阳楼》印拓本与岳阳楼书画诗文图集,令我欣喜不已。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作岳阳楼记,千百年来,引得多少名流贤达,趋之若鹜,虔诚朝圣,又使多少文人骚客,吟诗作画,尽显风流。杜甫千古名篇《登岳阳楼》,诗中“吴楚东南折,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刘长卿的“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岳阳楼中望洞庭湖》),为咏写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景色的三大名联。但孟浩然、刘长卿两诗于此气力用尽,而杜诗下文仍绰有余力。高立云宵,纵怀身世,胸襻气象,一等相称,故古人至推杜甫《登岳阳楼》诗,为“盛唐第一”(胡应麟《诗薮》)。李白曾手书了一副妙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摹写可称绝矣,依我之见,还是难抵杜甫的诗亲切感人。

楼以文胜,地以人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篇只有368个字,却写得如此摇曳多姿,端是了得!这是一篇借题发挥的千年绝唱,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世人传诵,随名楼誉满天下,成为人们心中一种圣洁的情怀和永恒的憧憬,也是一个古老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国文人不朽人格和至高境界的标志,是对天下昌盛不息的祈祝。可是,吃苦在人前,享乐在人后,这个世界真能履行者,实属凤毛麟角也。
mmexport1594298254162.jpg

中国文化史上有一种所谓“贬官文化”,我觉得岳阳楼也属于这一类。尽管范仲淹当时远在邓州,但他因倡导变革被贬的遭际,凄凉的境遇中也给人带来不乏美感和愉悦的文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系天下,感时抚世,这种先忧后乐的忧患意识和宽阔的胸襟,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跃然纸上,见心明志。全文流泻出的文人风范和品格精神,就像一面高高悬着那永远不会蒙尘的镜子,映照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下,胸襟的大小,令人敬仰。


岳阳楼景区的民本广场上,一幅“政通人和”浮雕再现当年的兴盛与繁荣,沿湖140余尊麻石的石碑上,刻着从古至今诗人们题咏洞庭的华彩诗篇,仿若一册册打开的诗卷铺陈在眼前,让人们在随意漫步中,一路品读、欣赏着古雅幽美的清香,悠远而浑厚。似乎诗人们并没离去,那镌刻着的诗行里,还隐隐飘出他们身上的缕缕气息。我抬头放眼江天,便是一泻千里碧波万倾的湖水。人们在这样抒情诗意的文化氛围和情景中濡染,朝朝晚晚,天长日久,不可能不滋生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穿越时空,摆脱庸俗,超越寻常的憬悟和启示。我借用圣严法师的话:“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概括了这一处景致的功用,我感之应是颇为恰切的。

岳阳楼历经沧桑,在元、明、清时,几遭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倾圮坍塌,仍被重建、修葺,有史可查的就有32次之多,这又是一个楼因文的绵延,演绎了民心所向,使之仍巍然耸立在洞庭湖畔。时至今日的变化,也是循着范仲淹、滕子京的文墨足迹,使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深入人们心中,成为永远的存在,并不断地延续、传承下去。

在岳阳楼,我凭栏远眺洞庭湖,晴雨皆宜,赏心悦目。上次我来岳阳,正值万里无云,洞庭湖水天一线,远处的君山,青碧如描,活脱脱刘禹锡的诗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番登楼,细雨霏霏,俯瞰湖水,胸襟为之顿开,心中有八面来风。细观楼下之碑廊、牌坊与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及名人蜡像馆、小乔墓,乃远方水中的君山,若隐若现,一直若朦胧裙裾映湘妃,道一声“斑竹一枝千滴泪”,情思绵绵,皆烘托出岳阳楼的气势非凡。


岳阳楼,华彩照人,气象万千,我这次来造访,深为它的从衰老而重返年轻所深深感动啊!我深信,岳阳楼不倒,《岳阳楼记》的思想光芒不灭,中华民族永远有复兴、崛起之希望,实现中国梦!
岳阳是个好地方,岳阳楼留给我们的何止《岳阳楼记》?!

作 者 简 介 mmexport1594298742787.jpg
沈裕慎,本名裕生,笔名袁亮、沈泂等,194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安亭,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百多万字,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著《风荷忆情》等十多本散文随笔集。其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心在山水间》散文集,被载入《2015年上海文化年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荷忆味》随笔集,获2018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散文集奖。散文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选》《当代游记散文大典》《中国散文大系》《全国作家散文精品集》及《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等书籍,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散文》杂志总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4:29 , Processed in 0.0477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