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44065|回复: 0

江苏“兴化文学现象”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昭阳千垛 于 2020-7-3 12:30 编辑

[转载]  江苏“兴化文学现象”初探
                                     文  残阳

        水乡兴化作为里下河地区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特别是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创作实力非常强的作家、评论家。仅2005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兴化籍作家不约而同推出了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毕飞宇的《平原》、朱辉的《白驹》、庞余亮的《薄荷》、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在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个县级市的地域范围内,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一下子出现了六部以当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兴化这一小说作家群体的崛起,被人惊叹为“兴化文学现象”。

一、兴化文学现象的历史渊源

       古城兴化,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上出现了93位进士、262名举人。兴化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外,其它三部都与兴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众所周知,《水浒》的作者施耐庵是兴化人,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则是施耐庵的学生;《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曾得到兴化人宰相状元李春芳的指点和资助。陆西星、李清分别与《封神演义》、《明珠缘》的成书关系密切,有可能就是作者。特别元末明初兴化人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兴化被学术界许多人士称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祥地、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
       在小说之外,明代以来兴化人在诗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斐的成就。文学家宗臣才华横溢,诗文主张复古,与王世贞、李攀龙等人志趣相投,成为明代“嘉靖七子”之一,著有《宗子相集》。他的《报刘一丈书》揭露官场的黑暗与潜规则,大胆直率,入木三分,被收入《古文观止》,解放以后又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古今学人共同的范文。被誉为“东海贤人”的哲学家、泰州学派传人韩乐吾,著有《韩乐吾集》。李鱓(shàn) 、郑板桥不仅书画成就突出,诗文也颇有特色。文学家、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刘熙载在理论探索之外,也长于诗词,诗词和其他文章、论述一起收入《古桐书屋六种》之中。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清代政治家魏源等著名历史人物也曾在兴化为官。近代女作家刘韵琴1915年发表的白话小说《大公子》,早于鲁迅1918年写成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

二、当代兴化文学现象概述

        当代兴化文学现象的产生来自两大合力,一是曾经在兴化生活过,如今在外地工作的作家,一是目前仍在兴化本土生活的作家,这两股合力里外呼应,共同扬起了今天兴化文学的碧波新浪。

      1、兴化文学的名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化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体,毕飞宇、费振钟、王干、顾保孜、朱辉、庞余亮、顾坚、刘仁前以及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创造了文学领域的“兴化现象”。
       毕飞宇,1964年1月年生于江苏兴化大营乡陆王村,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五年。著名作家。现供职于南京《雨花》杂志社,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以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中篇小说《玉米》而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他创作了长、中、短篇小说多部,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等。其《上海往事》、《青衣》等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
       王干,著名文学评论家。1960年8月出生于兴化市茅山镇。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曾任《文艺报》记者、《钟山》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东方文化周刊》执行主编,现任《中华文学选刊》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王干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尖锐犀利的当代文学评论名噪文坛,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讫今,先后出版评论专著《世纪末的突围》、《苦涩的世界》、《迷人的语言风景》(与楚尘合著)、《揭开朦胧之迷》,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南方的文体》、《边缘与暧昧》、《王干文学对话录》、《赵薇的大眼睛》、《灌水时代》,散文集《静夜思》、《另一种心情》、《青春忧郁》等。王干是我国“新写实”、“新状态”等文学思潮的倡导者之一,策划过《钟山》、《大家》等多种文学刊物,主编有“新状态小说文库”、“突围丛书”、“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等。
       费振钟,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1958年1月出生于兴化顾庄。1986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雨花》杂志社理论编辑、江苏省作协创作研究室副主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费振钟1983年开始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发表理论作品二百余万字。上世纪90年代后转入中国文化和思想史研究,兼写作随笔散文,作品被选入多种选本。主要著述有:专著《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散文随笔集《堕落时代》、《悬壶外谈》、《黑白江南》、《古典的阳光》及《为什么需要狐狸》等。曾获得江苏文学研究奖、江苏省社会科学奖,以及第一、二届紫金山文学奖等。
       顾保孜,1957年生于兴化,1986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政教系。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主要作品:《红墙里的瞬间》获1992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94年第三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一等奖。《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获1995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铁血N4A》获1996年“中国图书奖”、首届解放军图书奖。((我的父亲朱德》获1996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红镜头》(上、下册)获1998年辽宁省优秀图书特等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还著有《生死两极的追问》《实话实说红舞台》《伟人凡影》《知情者说》《中南海人物春秋》等文学专著。
       朱辉,1963年生于江苏兴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首届签约作家。1985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留校工作;现任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一级作家、副编审,文艺学硕士生导师。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牛角梳》、《白驹》《天知道》,小说集《红口白牙》、《我离你一箭之遥》等,近200万字。曾获第一、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精短小说奖”。
       庞余亮,1967年出生于兴化,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做过十多年乡村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江苏省靖江市政协副主席。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诗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近300万字。获过1991年童话金翅奖、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等奖项,2002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40多个奖项。参加过《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2004年作为江苏青年作家代表参加鲁迅文学院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著有诗集《开始》、《比目鱼》,童话集《银镯子的秘密》,长篇小说《薄荷》、《丑孩》。
       顾坚,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兴化大顾庄,1991年弃教从商,移居扬州市,他是兴化作家群里的第一个靠网络走红的作家。2005年《元红》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很快风靡全国。2009年顾坚参加了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作为《元红》姊妹篇的新长篇小说《青果》,年内将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仁前,1961年1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1年7月毕业于高邮师范学校。泰州市作协副主席,兼任作协秘书长。2007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泰州日报社副社长。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年度散文一等奖、泰州市文艺奖等多种奖项。出版了《香河风情》《眷恋故土》《楚水风物》等多部小说散文集。长篇小说《香河》影响广泛,被著名作家赵本夫誉为“里下河兴化版的《边城》”。
       军旅作家:梅国云和罗国明,均为江苏兴化人。梅国云主要作品有:著作《影响他人的45种方法》,诗集《送你一枚金戒指》、《想你依偎》,与人合著长篇小说《大钟无声》(2007年获“昆仑文艺奖”,是近年最有影响力的军旅小说之一)。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梅国云议论式传奇长篇小说《若水》。罗国明,1956生于江苏兴化。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成都市委宣传部干部。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以一部《中国大剿匪纪实》轰动文坛。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菩提树下的诱惑》,中篇小说《当你活着的时候》,人物传记《黄埔军校大传》。
       楚尘,1969年生于江苏兴化。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11月辞去广州《岭南文化时报》职务,重新回到南京。1997年1月正式开始写作,先后在《作家》、《钟山》、《大家》、《小说家》、《今天》、《江南》《时代文学》等国内外各种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曾任职于南京《东方文化》周刊,现居北京。
       以上所述的这些作家、评论家,他们都曾经在兴化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后来又离开了这片故土,他们用笔下的文字抒写故乡的灵魂,他们也成了故乡兴化在外地的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2、兴化文学的坚守力量
     说到兴化文学现象,不能不提到一批至今仍然生活在兴化本土的作家,他们大都是些立足本职工作的业余作家。这批人甘于寂寞,坚守故土,笔耕不辍,以不菲的创作成果显示了“兴化作家”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目前,兴化本土作家中省作协会员就有20名。近10年间,我市作家出版的文学类图书已达50多本。其中长篇小说、小说集就有:沈光宇的《水性杨花》,刘春龙的《深爱至痛》,王兰的《其实你救不了我》,钱国怀的《水流千转》,王锐的《别让阳光照到我》、《我爱“吸血鬼”》,戴中明的《酷的故事》,顾维萍的《雨季校园》,周飞的《沧浪之城》,夏峰的《爱情制造故事》,吴岳华的《东西》《双刃剑》,王凤祥的《海兵风云录》;诗歌散文集有:金倜《倾诉》,葛玉莹的《明月清风》,张学诗的《第四十九个年轮》、《在炊烟和牧歌里》,王桦苍的《北窗临美》,杨玉贵的《生活的路上》,陈德生的《为你喝彩》,李松筠的《垛上杂谈》,王桂国的《乡村肖像》,金鸿美的《流年碎影》等。其中,刘春龙的小说《深爱至痛》、王桦苍的诗集《北窗临美》获泰州市2007年度“五个一工程”奖。据初步统计,本地作者中,目前有6人手上有长篇小说等待出版。
      目前在兴化的本土作家中,有宿将,有新锐,也有刚刚破土的新秀,可谓群芳尽放,姹紫嫣红了。这样一个老中青结合的文学创作阵势,在全国县级市中是极为少见的。

三、“兴化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共同的地域性养育了具有较多共同特质的作家,他们之间天然地具有一种亲和力,“兴化文学现象”的形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兴化文学现象”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奠定了兴化文学的坚实根基。兴化已有定论的最早的文化遗址是位于林湖乡戴家舍的南荡文化遗址,迄今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兴化地区的文化内涵逐渐充实,形式日趋多样。唐、宋以后,兴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日益发展,文化逐渐发达,南宋出现了兴化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明清时期兴化境内种植业、渔业、盐业都有长足发展,文化空前繁荣,达官贵人、文人学者层出不穷。兴化历史上有名姓可查的93位进士中绝大多数出现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现象争奇斗艳。晚清以后,随着新的社会因素的渗入,兴化文化步入了转型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兴化文化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兴化文化中,明清文人文化十分引人注目,其他各种文化现象与文人文化相伴而生,互相促进,互为表里。
        
       2、崇文与包容、创新的传统,塑造了兴化人的行为定势。兴化设县取“兴盛教化”之义,寄托了人们开发、发展该地区文化的期望。历代官府均重视学校教育,刻意培育崇文的社会氛围,每年都在文庙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封建官府大张旗鼓地树碑立坊,表彰贤德有业绩人士。位于县府前东、西大街交汇处的四牌楼汇集了颂扬各界名流的匾额,其褒扬的也多数是在文化艺术、学术研究方面有成就的或具有文化艺术、学术、科举背景的官员等人物。兴化民间教育也十分发达,大姓人家均以书香门第相标榜。兴化境内书院、社学、私塾、蒙馆比比皆是,据载,早在明初,兴化“共设社学一百四十四所。”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的传人韩贞在偏僻乡村择农闲时节开展平民教育。兴化人崇尚科举,读书求仕氤氲成风。民间则保持着耕读并重的优良传统。这些无疑对兴化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崇文是兴化的重要传统。千百年文化的养育与熏陶使得兴化人表现出一种自然  而然的文化气质,一种对生活的群体性的敏感与冲动。
      
       3、水乡的生活环境,激发了兴化人的创作灵性。兴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水网密布,河湖众多,素有“无舟楫不行”、“自古昭阳好避兵”之称。兴化自明初至抗日战争五百多年间没有大的战乱,相对而言,粮食、水产较为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闲适,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发展。兴化处于盐城、泰州、高邮之间,被广大的农村所包围,腹地很大,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商品交换中心。兴化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兴化人民养成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性格,并把与水有关的各类日常生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在明代命名的昭阳十二景中,东皋雨霁、胜湖秋月、沧浪亭馆、南津烟树、龙舌春云、十里莲塘、两厢瓜圃等都与水有关,充分展示了兴化这座水乡古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水乡生活的艰巨性与多样性丰富了兴化作家的生活经历,也培养了人们对水的亲切之情,水的清澈,水的秀美,水的温柔与水的豪放交融在人们的灵魂里,在兴化籍作家的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兴化水乡的影子。《水浒传》中的梁山水泊就是个例子。正如赵本夫先生所言:“多水的兴化养育了兴化才子们出色的领悟力。他们在兴化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写作,兴化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为我们再造了一个文学的兴化,其实也是为我们再造了一个文学的中国。”
      
        4、领军人物的凸现,发挥了示范与带动作用。兴化文风昌盛,在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都出现了很多大家,如施耐庵、宗臣、李鱓、郑板桥、刘熙载等,可谓群星璀璨。在崇文的文化氛围里,当地文艺名家的出现发挥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毕飞宇、王干、费振钟、顾保孜、朱辉、楚尘、梅国云、庞余亮、顾坚、刘仁前等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与家乡的文学作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家乡文学作者者的提携、激励,这个作用也很大。一批工作在兴化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岗位上的作家在自己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学创作、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直接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热爱文学的人士参与文学创作,兴化的大地上涌动着一股文艺创作的热潮。
      
       5、富有生机的文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兴化作协主办的兴化市楚风文学院,以培养文学新人、指导文学创作为宗旨,积极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文学交流和文学出版服务。成立五年来,与上海《少年文艺》联合开办的小作家培训班已达18期,累计培训学员达2000人次;编印的《楚风月报》坚持每月一期,已达60期。创办的中国乡土文学网(论坛),目前注册会员15000多名,日发贴100个左右,其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所辖的楚风文学沙龙,先后举办了“里下河文学现象”、“茅山文化”、“诗歌创作”、“小说创作”、“让作品走出兴化”、“垛田文化及李松筠乡土散文”、“见证改革开放兴化公路三十年”等10多次研讨会。这一系列文学沙龙活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我市的文学创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增添了我市文联工作的蓬勃生机和不竭活力。兴化市文联主办的《楚风》、兴化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化兴化》,秉承传播先进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艺新人、服务三个文明的宗旨,挖掘和团结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们已经成为我市文艺家发表作品、展示风采、交流情况的重要平台。全市城乡中小学,几乎校校都有文学社,有自己的发表园地,中堡镇中心小学还以著名作家毕飞宇的名字成立了“飞宇文学社”。这一系列的组织建设,有力的推动了我市文艺创作水平的普及和提高。我们相信,在这些富有生机的文学活动中,在这样浓郁的文学氛围里,兴化的文学创作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这里,对“兴化文学现象”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肯定还有很多遗落的地方。最终的言说,还是靠更多的兴化作家写出更多的精品,靠时光去验证作品的真正价值。让每个喜欢文学的人穿越茂密的文字森林去窥探兴化文学的奥秘吧!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已经具备实力的兴化文学军团在大好的文学氛围里,更会用手中的笔奋力去敲击人类灵魂的牛皮鼓,在全国文坛奏响“兴化文学”的最强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5:04 , Processed in 0.0457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