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82662|回复: 2

罗唐生:《子归城》的历史文学意义及断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5 17: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归城》的历史文学意义及断想
罗唐生


    对于刘岸,我了解的不多,但他的长篇巨著《子归城》如此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读之让我为之振奋 为之热泪盈眶,四十多年来少见。
    1
    刘岸小说让我看到了文学振兴的希望和远大前景。我早在2005年在《时代作家》发表的《聆听诗歌的 声音及触摸它的疼痛》一文中,曾就当下中国文学无大师提出五点理由,重点谈到“写作的目的性和方向 性不明确,少有野心或少有倾心于大悲怜大情怀之作及更多地迷恋于世俗杂念的介入和功利性的侵入,而 少有揭示性与批判性”来研判。所以,当我看到刘岸的长篇巨构《子归城》时真的震惊而兴奋。它写的就 是我想要的。《子归城》有野心,用大悲悯、大情怀书写了一段惊心动魂的历史,小说的揭示和批判都在 隐喻之中。如此,在当今全球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语境下引发哲学思考,实现、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的理想,缔造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其历史文学意义。
    刘岸的出现,将其美学追求上升到“美学原则”。大师的修养和博学、网络“链接”的运用等在《子 归城》的写作中。这种传承、实践、创新、吸收中西方创作手法和科技创新手段,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审美展现出美好的远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岸巨著《子归城》弥足珍贵。如何带来“美学原则”的确 立,有可能将我们的文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审美时代。
    况且,刘岸默默地书写,六百万文字默默地承载母语的血与火的隐忍,用作品呈现和叙述,不是靠“ 名家”的“牛气冲天和傲慢”,亦不是“以权贵来强权话语”,让人折服。
    这部作品的宏大叙述还可有更多方面的解读,就像《红楼梦》一样。“道"不同,视而见的东西也不 一样。我写东西喜欢有个现场感,这样不至于让年老的大脑僵化。我写东西总是想到哪写到哪,就像我的 长诗《闽江》或长篇小说《穿越》,我不用大纲,天马行空让其“逍遥”,十几年边走边写,最终让它们 流入闽海。但刘岸的《子归城》与我的所有诗和小说,形不同,“道”相似。“道”同就能“相与谋”。 我似同其接过《闽江》之水,向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前行,视野更宽广,更辽远。
    刘岸 《子归城》这部小说在历史之航船下了“重舵”,或在磐石之上定了方向,在创作上,吸收“ 元叙事”等众多手法于一身,让读者在审美角度上产生愉悦心理,以波澜壮阔的史诗穿越时空,以血泪般 的民族负重闪烁在星光之上,让我动容。
    2
    我试图将刘岸的小说与卡夫卡笔下现代人的异化相比。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刘岸的小说承续“ 卡尔维诺深感异化的残酷,但卡尔维诺笔下的异化的现代人,己经走进了‘文明的城堡’,却依然不能实 现自己的价值,依然如此孤独,甚至怀疑起了自身的存在。‘城堡’成为逃不出的壁垒。”刘岸与卡尔维 诺一样试图将他的《子归城》走得更远。
    然而,继承卡尔维诺的刘岸,不仅在于否定,而更在于“重叙”与“构建”。通观刘岸作品,你会发 现他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大境界、大视野” 的追求和“大时空”的关照和转换。刘岸小说中的这种追求 、关照和转换结合了卡尔维诺秩序感对宇宙物理科学的好奇心,上升到对世界存在形态的认识论高度,升 华成了独有的时空观念,也由此形成了《子归城》叙事跨越百年时空的独特史诗风貌,可以看出刘岸对卡 尔维诺“眼中破碎化、复杂关联且相互指涉的世界关系”进行了有效整合和提升。
    从文学美学角度审视,《子归城》中同时呈现“生动立体的画面感”“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扣 人心弦的情节设置”的特点。小说通篇运用元叙事手法,将一段特定的恢宏历史有机地嵌入 “一带一路 ”的构想之中,从而达到以“光彩夺目之瑰丽”向世界乃至宇宙展示大场景、大视角的时代景象,在哲学 高度达到了个体写作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生发出更多的美学主张,从而将母体文化发扬光大,最终走向并 引导着大众的审美情趣。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大作,我从心底呼唤当下的作家能“深挖地道式地”发 掘出更多的此类“大悲悯、大情怀”精品,真正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需要。
    《子归城》情节的设置,是一种“经验与想象力的飞翔,是对叙事文本的扩展和延展,是对小说内涵 、人物形象与情节故事的大大丰富与张扬,从而让小说增加了一种艺术的张力。”如小说第二章“遭遇危 机:追杀”中,兵分三路去满城追杀刘天亮。“但出意外了。一匹蒙古马惊了!一个厦门人出现了!”这 个意外导致“天亮和追杀他的希卡们在空间上发生了南辕北辙。他们一个由西向东而来,一个由南朝北而 去。”曲折离奇的故事发展,让读者为天亮的命运担忧心急,体现着刘岸瑰丽奇诡的想象力,充满了小说 艺术的魅力。
     3
    小说的引子从“离海最远的地方”开始,在古称西域的地方,有一条河横穿丝路北道,它后来消失了 ,这条河叫涅槃河。为小说的开篇“在历史之‘航船’下了‘重舵’。”我认为这“重舵”就是公元前 139年,张骞出使的‘西域’,从亚欧大通道沿线的“丝绸之路”就是“磐石”之上定了的方向。
    另一个故事是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海禁,“800个违反海禁令的戴罪刁民便踏上了西去的流放之 旅……传说800个罪犯到达博望渡时,恰巧与800个违反了军令的追剿兵相遇。两伙人在博望渡边上建起了 一座城,取名子归城。”这则打扮成历史逸闻的小说情节巧妙地架接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从民国初年写到改革开放,从内陆新疆写到东南沿海,从子归城繁华的边境贸易写到当下的“一带 一路”国家战略,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互贯穿,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然后作者面朝大海,坐在高楼向 世人讲述在丝路上探奥搜奇……
    此时,我在闽江之滨的风吹日晒中看云海,看人间万象。接着,汪洋恣肆,充满激情,洋洋洒洒的百 万字长篇小说从此展开。由一个真实的历史基点衍生出一段虚构的历史“子归城里的故事”,让我们走进 了历史烟云之中不能自拔。
    小说说到这个写作大纲一旦完成,作者就将“子归城遗址附近的三个‘驴友’中有两个我认识。他们 是厦门的林子非,新疆的谢琳娜”这三位生活在当下的活生生血肉之躯置身于作品之中,将创作过程和作 者的心路历程都呈现在小说文本之中,用小说独特的语言打通虚拟与现实的血脉,然后华丽转身,作者“ 就像一个老船长看航海图,越看越觉得再不出发,大海都会消失……”隐身而去,把剩下的故事交给小说 自己去言说,是秘境是迷局,让读者自己去深入其境探幽。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样的开局,总能让 人欲罢不能,而产生阅读的审美快感吧!
    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开篇的好坏相关。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幸福的家庭 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开篇都非常精彩。我想《子归城》 的开篇登上“绿岛”钟宅湾一幢高楼的26层“看在灯塔的闪光中忽隐忽现的夜航船沧海;看乌云披着霞光 风流聚散,看黄昏的太阳……” 却是前行中叙述,通过“一盏明灯”和“黄昏的太阳”穿越于茫茫人海 和迷茫的一段历史,高而辽远,气势开阔,也许就能“千古流长",驶向人类永恒闪耀的文明之光了。
    4
    小说创作中插入了大量的链接,充满了“叙事的魅力”,拓展和延伸了小说的维度,从而丰富了小说 的内涵。小说中对一些生僻知识的理解,也加一些注释,成为了小说叙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小说第五 章第二节“y”即“杨增青”的链接中写道:“我认为链接与注释不同,注释应该在词条首次出现时就跟 踵而至。但链接是叙事文本的一部分,应该是在词条成为关键词的时候出现。”如此等等。这种加入大量 链接,与新技术、新媒介时代的运用相吻合,成为小说文本的“链接”之物。加之“‘链接’的大量穿插 使用,更加有效地避免了行文的冗长与枯橾,让作家在故事空间内自如跳转,顺叙、直叙、回叙、倒叙, 时间前进倒退、缩短拉长,从而一层又一层地剥离开过去给我们留下的现象与假象,从故事的表层进入到 生活与人性的深处,把矛盾冲突推向了极致。”
    总览全书,《子归城》用丝路民谚“走进古城子,跌倒拾银子”渲染了新疆丝路的繁华,《子归城》 “借助于类似考古学里的‘发掘’或‘发现’,运用艺术想象与虚构力量来穿透历史文化与已经逝去久远 的时光,烛照一百多年前的子归古城,还原了辛亥革命前后那里新旧势力的明争暗斗、华人与洋人共存的 残酷博弈,叙写出了那个时候那里的天灾人祸、动荡不安、激烈商战、吏治腐败与危机四伏,发掘或发现 了一百多年前发生那里的‘黑沟煤窑暴动’、‘羊脂玉枕事件’、‘哥萨克激战’、‘典当活人’、‘名 妓奇案’和‘黑陶罐蜕变’,书写出了刘天亮、林拐子、钟爷、神拳杨、于文迪、驼二嫂、黑牡丹、艺人 ‘俏红’、云朵、迎儿等人物的忠烈、豪爽、仁义、诚信、担当与有情,以及撤拉尔、双喜、柳芭、契阔 夫等外国人的奇特命运,以及铁老鼠巴赫?铁尔森、知县金丁子、巡检何坨子、尕老汉等人的贪婪、嫉妒 、仇恨、狠毒、奸诈与投机取巧。” 这种“大场景、大视角”叙事,加上运用元小说、元叙事的手法, 足以让作品具有永恒魅力。
    小说的结尾,作者再一次出现,应当代诗人舒婷邀请到武夷山开诗会,然后,2016年的夏天,受伤的 我又回到“厦门海边的一幢高楼上,能看见钟宅湾的夜航船,还有海上的一轮明月……”登高望远,意味 深长、乡愁无尽。小说在诗意随想曲中随着圆月穿越时空。

mmexport1589552948229.jpg

       罗唐生,祖籍浙江庆元。2000年5月开始写作,在《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作品》《福建文学》《绿风诗刊》《山西文学》《福建日报》《海峡》双月刊、《美国新大陆》、《美国常青藤》、《中西诗歌》等三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300多篇(首)四十几万字。现为《国家诗歌地理》特约编辑。   



发表于 2020-6-10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城》震撼了我的心灵,读之振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0 0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0:54 , Processed in 0.05490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