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76355|回复: 1

梁长峨:读张秀云《一袖新月一袖风》散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0 22: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日,阳光洒满天空大地,我不由打开二楼朝东的窗户,光线像流水一样倾泻进来。望着眼前装祯精美的《一袖新月一袖风》,带着怡悦的心情读了起来,书中的篇章如普照身上的秋日暖阳,如轻轻拂来的春日柔风,引领我观赏不可言喻的美景。就这样,从上午一直读到下午,读到人约黄昏后,读到月上柳梢头,读到这座城市都进入了梦乡,我仍然不忍释手,还兴致勃勃,亢奋不已。——写在前面的话

神性之手的触摸
——读张秀云《一袖新月一袖风》散札
梁长峨


     “立了秋,几场雨后,凉意就来了。晨起下楼,感觉露在外面的半截胳膊,就像浸在水里一样,沁沁的凉。”
      “路边的树还是绿的,没有一点凋零的迹象,只是那一团一团的绿,就显得格外深幽,格外阴湿寒凉……秋水也不一样了,不知从哪天开始变得深邃了,俯在桥栏上往下望,粼粼的波弘凉意飕的波弘凉意飕,……”
      “……晴好的时候,中午还有一点点热,近乎温暖的热,等太阳往西一斜,凉意便生出来了。晚上,庭院里流动着薄薄的一层凉,……”
     “如果是雨天,凉意就更深一层,席子早就铺不得了,躺在上面,夜半时分,会觉得凉意浸骨,……”
      “这刚洗净暑气的新凉,浅浅的,到达皮肤便停下了,如柔滑细腻的丝绸绸,滋润、体贴,懂得人心似的,凉得恰到好处。”
      这是张秀云这部散文集开篇《秋乍凉》里的句子。休怪引用这么多,我太喜欢这样的文字了,低声慢语,雅致,恬静,细腻,温润。她通过“刚洗净暑气的新凉”,“浅浅的,到达皮肤便停下了”的浅凉,“沁沁的凉”,“湿答答的凉”、“飕飕的凉”,“阴湿湿的凉”,“薄薄的一层凉”,“萧萧的凉”、“夜凉如水”、“凉意浸骨”,再配以白日天的高蓝,云的白洁,宇空的澄澈,夜晚天幕的辽远,月亮的皎洁,星星的闪烁,还有桂花飘香,秋扇见弃的寓喻,一层层扩展,一层层深入,多角度、多层次的写尽了秋凉。我想能对立秋过后,特别是下了几场雨后的“乍凉”捕捉得如此全面、准确,并表达的如此生动、形象,除去作者观察得秋毫之细外,就是神性附于笔端所致。
      像《秋乍凉》中的这些神来之笔,在《一袖新月一袖风》中触目皆是。蜻蜓、蝴蝶、蛛网、蟋蟀、笔、墨、纸、砚、韭菜、豌豆、丝瓜、石榴、桂花、红棉、银杏、花椒、杏花、桃花、梨花……秀云似天人一般,万事万物,既便很微小的只要她信手拈来,便妙笔生花,雕成一件天然般艺术品。
      那些语言似从天堂的字典里随便地拣来,轻柔地抽出美丽而纤细、精致而湿润的光。我能想象出,秀云在平常的日子里,沉醉在她文字构造的小院中,是怎样安安静静地纺织着汉语文字的经纬,在打磨汉语文字之光中又是怎样恬静安然地思考着、观察着、生活着。
      就散文说,我喜欢写得苍凉、壮绝、雄强、古拙、质朴、沉郁、深邃的,那视通万里的穿刺力,那拔地千仞的突兀性,那敢推泰山以填东海的雄浑气魄,那敢向死而生,伏剑而死的精神,让我热血沸腾,甚至终生难忘。如稽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左拉的《我控诉》,……这样的散文,中国古代多,外国也常见,而现在于中国已近绝迹了。
      但是,我也同样喜欢汉字从作家笔下流出,如纯蓝高渺的天空飘着的白云,柔和,妩媚,随着情感的流动,文字时而透着明灿灿的鲜亮,时而散发蓝幽幽的光晕。读这样的文字,如品香茗,让人清新,如饮佳酿,让人沉醉,如沐春风,感到温润,如遇美食,感到甜美,又不失高雅、洁净、淑婉。秀云就是这样的散文作家,她写出的就是这样的文字。我读她的散文,感到有无边无际的空灵感,能听到鸟  和花瓣散落的忧伤和柔情,就好像有一种如醉的深情的旋律滑过耳际,那些如煨着的慢火似的语言,带着淡淡的忧伤,缱绻的柔情,直达我的心底。可这之于我则望尘莫及焉。
      阅读中,我深感秀云天性和灵魂里有一个胚子,即诗人和音乐家。所以我尤为细心地阅读了“音乐小辑”。果然,秀云喜欢并能演奏使用箫、二胡、古筝、萨克斯。她深情如醉的文字里渗透着一种旋律,穿过耳膜,直入我的心底。我沉浸在如水的文字旋律里,任思绪随之起伏飞扬。她的文字如乐器,前奏渐起,似有若无,袅袅的,缓缓的,柔美的委婉,似嫚妙的女子长袖飘飘从湖水上划过,轻扬,飘逸,漫溢出一圈一圈的涟漪。情深无边,深情如泣。这使我慢慢沉浸到古筝演奏到的《汉宫秋月》之中,那铮铮的乐声,弥撒空中,绕树漫水,隐约如天外之音,我迷醉不已。我又好似亲自听到用萨克斯演奏的《回家》,从那悠扬、苍凉的曲子中,我感受到一层淡淡的忧伤,与路人一样生出无家可归的迷惘。我又好像亲自见到艺人阿炳,见他在一把弓两根弦上把《二泉映月》拉得让人心碎神惊,柔肠寸断。特别是“箫声隔暮云”,秀云用真情妙语,让我浮想连翩,不能自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画面,不停地在眼前闪现;《化蝶》的凄咽,《枉凝眉》的悲音,不停地从箫孔里逶迤游出,弥漫我的身心;《苏武牧羊》那沉郁悲凉的古音,低回往复,透彻心肺的凄凉和无助,让我感慨万千。
      读完《音乐小辑》,我又读了书中的“相思醉”,这部分21篇文字,主要是秀云对古典诗词品读的结晶。这让我明白,平平淡淡的方块字,在一个作家手里能立马变得高妙无穷,或如电光闪射,或如花儿吐芳,或如蜂蝶飞舞,或如蜜汁润心,让眼前一亮,精神一颤,立即打通了身体经脉,有说不尽的舒坦,除了天赋神性之外,就是得益于作家的内在修养。读秀云的散文如饮新鲜乳汁,浸润每一根神经和血脉,如品经年陈酿,在唇边散发弥久不散的醇香,同她长期在音乐和诗词殿堂薰陶密切相关。这正好给我们作文提供了范例啊!
      读秀云的散文,我觉得她那些天人一般的带有神性的文字,除却深厚的修养之外,还得益于她有一颗善良柔软的心。晚年的杜甫,拖着饥寒交迫的病体,在风雨飘摇的乱世里潦倒地行走,天地茫茫,乡音杳杳,何时是个头,哪里是归宿。“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般人读来,可能会看到深秋里青衫单薄的清瘦诗人,在一丛菊花跟前叹息流连,木然地感到画面的风雅。可善良敏感的秀云却从诗句中读出诗人的内心之苦,从而在自己心中泛起阵阵悲酸。于是就有了《无关风雅》的动人之章。
      有一个叫福基的娇小的日本子女,李叔同相伴十一载的妻子。秀云看到她于早春二月的寒风里,在虎跑寺外长跪不起,哭着央求李叔同从寺门退出跟自己回家,心里是那般疼痛不已。她不忍听到福基绝望的哀哭,不忍看到福基“绝望的眼神和汹涌的眼泪”,她不忍福基飘零异国和孤灯独泣,她更忍受不了“正温热地缓缓流着”“情爱的河”,被“突然抽出刀来,齐刷刷地斩了下去。”于是,在她的笔下就有了《天心冷月照孤影》的感人佳作。
      散文是藏不了心灵的文体,什么样的心灵写什么样的文字,任谁也隐藏不了。一个恶俗之人,一定会同高尚善良之文绝缘;一个铁石心肠之人,一定出不了让人柔肠寸断之语。恶之花不会在善良柔软的土地里长出。善良柔软的心地更会有助于天赋神性之树的繁茂生长。“智者必怀仁”,怀仁助智生。
      城市的上元夜,秀云有时喜欢观看一下,不过她大都远远地立在暗处,立在闹市之外,远远地“看着一束束的焰火腾空而起,绽放出漫天花雨,又转瞬寂灭”。但天性敏感的她感慨:“烟花易冷,繁花易散,羡煞旁人的明丽之外,就是曲终人散的幽暗。怒放是给外人看的,高空的惊寒和温暖的疼痛,唯有自己明白。”
      秀云不喜欢这样的人生,她“更愿意安静地立在暗处”。如今谁还愿意当一池静水,不让风来吹皱呢?如有,也一定很少很少。许多作家都想让风把自己吹起,掀起涛天巨浪,吹得越高越好。他们也因此爆得大名。但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他们只是充气娃娃,一时的丰满光鲜而已。我喜欢秀云这样的作家,特别喜欢她立在暗处的姿式。我期待她立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一天。
mmexport1589281497052.jpg
      .梁长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家》副总编、《华夏散文》副主编、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手机:13855705171   

发表于 2020-5-12 08:5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江山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4 22:08 , Processed in 0.0559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