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83722|回复: 5

江苏作家抗击疫情文学作品选载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7 1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阴影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心头,江苏作家也日夜忧虑着疫情变化,拿起手中的笔,歌唱逆行而上的医务工作者,希望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惟愿时艰共克,灾情早除……

江苏作家协会推荐

我们一直在一起
——江苏公安作协抗疫作品专辑


还您一个幸福的拥抱
——献给抗疫一线民警和他们的家人

许丽睛

       引子:无锡女警张玮兰,一家三警察。她原准备春节假期和新婚丈夫出国度蜜月,却遭遇突然降临的新冠疫情。夫妻俩果断放弃计划,投入防控工作。2月3日上午,刚刚在辖区内第五人民医院(无锡市唯一定止收治新寇肺炎患者医院)巡访检查结束的她,顺路回家看孤身一人在家的母亲,因怕身上沾有病菌,只能坐在门口的鞋柜上,吃下妈妈递出家门的一碗面……

这个喜庆祥和的春节
骤然被新型冠状病毒骚扰
甜蜜的假期竟成奢望
妈妈做的美味年夜饭被取消
无数警笛不惧严寒,直奔前哨

疫情就是命令
汉江见证全民抗疫围剿
用我们炽热的胸怀
用我们警民合作并肩携手通力协调
考量寒风下的忠诚,信念和情操

奔赴一线,军令山倒
警魂,在生死状上闪耀
查控病毒,布下天罗地网
警察,社区和白衣天使联手
架起绿色生命的通道

阵地前看不见战火硝烟
夜巡值守,追杀病毒
每个人都在全力和时间赛跑
24小时警徽不间断闪亮
坚固防线,由风雨中的铁血忠诚铸造
不忘初心,就得拧紧发条
人们向内,我们向外
逆风而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阔别家人
在手机里与孩子亲吻
在夜梦中接受亲人的拥抱

妈妈的这碗面
是思念中家的味道
更是隔不断的亲情依靠
“妈妈呀妈妈,
待到春暖花开凯旋时
我再还您一个大大的拥抱!”

mmexport1582788954068.jpg
透过玻璃凝视你
王向明


       若是一切安好,年过完初五,城市便开始热闹起来。返乡的回来了,喜庆的红灯笼还没摘下,到了中午或是晚上,路边的饭馆里三五成群,酒杯你来我往,欢声笑语中告诉人们,年还没有彻底结束。
       今年,却截然不同,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让一切热闹和美好戛然而止。时间已经是正月初七,原本复工开业的日子,手机上的日历上依然显示是“休假”。大街上车很少,人也不多,零零散散的,绝大多数人通过电视、网络,以及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的宣传,知道了疫情的严重,乖乖地躲在家里避风头。也有胆子大的,不但照常出去晃悠,甚至连口罩都不戴,总觉得电视里说的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都是人家的事,轮不到自己头上。
       人都闷在家里,纠*纷少了,案件也少了,在派出所负责侦查破案的朱波却比以往更忙了。疫情确诊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防控工作成了公安机关的重中之重。白天社区巡查,晚上轮班在重点疫区执勤,粗算下来,他有十几天没回家了。说没回家,也不太确切,因为他昨天刚回去一趟。不过,这家回得跟当特工一样,他把手拎袋放在家门口,门开个缝,里面的人把袋子拎进去,然后把一个大碗放在门口。袋子里是近一个礼拜的脏衣服,碗里盛的是刚出锅的羊肉汤。
       疫情发生之前,对朱波来说,虽然值班加班是家常便饭,但不管忙到多晚,家都是要回的。他最享受的,就是累了一天,回到家洗过热水澡往床上一躺,那个舒服劲儿,说不上来,反正就是美。现在有家不敢回,不是因为和老婆闹矛盾,用朱波自己的话说:我那个老婆,对我工作那个支持,没话说,家里大事小情都替我忙的好好的,别管我几点回去,都热汤热饭等着。可能是怕我不信,随手把办公桌上的两个小瓶子扒拉到我面前:这个是维C,增强免疫力的;这瓶是护肝的,最近疫情防控白天黑夜连轴转,熬夜对肝不好,老婆专门买的。
      说起老婆识大局,朱波既满足又得意:结婚前我就把预防针打好了,我是个警察,你选择嫁给我,就选择嫁给我的职业。结婚这几年,妻子做得确实不错,就拿这次疫情防控来说,他这边没日没夜的在一线忙活,家里十几天看不见人,妻子不但没有半句埋怨,天天还三叮咛五嘱咐的,让他好好工作,做好防护。
       朱波引起我兴趣的,不是工作的辛苦,也不是他妻子的不易。干警察的,哪个不辛苦;当警嫂的,哪个又容易?我专门找到他,是因为一张照片。照片里,朱波站在窗户外面,妻子抱着儿子站在窗户里面,一层玻璃把他们隔开,他在外面看着儿子,五个月大的小家伙在里面望着父亲。
      朱波所在的派出所,地处城郊结合部,有农民自建房,也有拆迁安置房和商业开发小区,居住人员也比较复杂,有地道的老扬州,也有租住在这的外来打工者,人员流动一大,管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农村人喜欢聚堆,张家长李家短,随便一扯就是一上午。疫情发生以来,刚开始人们还能按照政府的响应,安安稳稳呆在家里,时间一长,有的人就不耐烦了,开始是一个两个往外跑,后来是三五个。尤其是这几天,天清气朗,不少人跃跃欲试,有的索性在门口支起桌子打起了扑克。个别心存侥幸的棋牌室老板,为了多挣几个钱,偷偷摸摸开门营业。
      这样的事,都要派出所管,该宣传的宣传,该警告的警告。每天要接触多少人,他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潜在的病毒携带者,他也不知道。他说:疫情比抓人危险,嫌疑人手里有没有家伙,眼睛能判断个**不离十,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它在哪儿,警棍、手铐、辣椒水,虽然都在腰里别着,但都用不上,唯一的防护装备就是一副口罩。这场仗不好打,但必须打,警察要是都往后退,谁还敢往前冲!
      朱波不敢回家,也是因为这场疫情。
      前几天,辖区一名有武汉旅居史的居民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周边的居民一下子紧张起来,同样紧张的,还有朱波。政府根据患者的活动轨迹寻找密切接触者,朱波一看,前几天巡查、处警,患者去过的好几个地方自己都去过。虽然每次都戴着口罩,也没有直接跟患者近距离接触,他心里还是有点慌。他说,我自己怎么着都行,孩子才那么点,万一把病毒带回家……
      朱波不敢想。打这以后,他开始把自己跟家人隔离。换洗的衣服不够了,就让妻子把衣服放在门口,隔着窗户玻璃跟家里人说几句话。这一次回来,丈母娘心疼女婿,专门熬了一锅羊肉汤,想让这半个儿子增强点抵抗力。天有点冷,羊肉汤热气腾腾,朱波在门外吃,妻子抱着孩子在家里看得想掉泪。
      朱波家住一楼,临走的时候,妻子拿着儿子的手跟他说再见,他走了几步,又折返回来,趴在玻璃外面做鬼脸逗小家伙开心。他做一个,小家伙笑一下;连续做几个,儿子能咯咯咯笑一串。要是没有这场疫情,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老婆手里把孩子抢过来,胡子扎的小家伙笑成一串铜铃,就算是回去的晚儿子睡着了,也要握着孩子的手看上半天。
      岳父老董对外孙子稀罕得不行,没事就喜欢拍张照片录段小视频,看见女婿和外孙子隔着窗户说话,“咔嚓”一声记录下了这个瞬间。朱波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后,被朋友传到网上,画面虽然有点模糊,还是看哭了很多人,我是众多落泪网友中的一个。
       对很多人来说,病毒有十四天潜伏期,过了这十四天,就安全了。但对警察来说,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每一天,都是一个十四天的开始。但朱波和他的战友坚信,总有一天,疫情会过去,挡在他和亲人间的那层玻璃可以安全打开,重新享受一家人的团聚,重新开始一场青山绿水的远行!

生命的高度
夏红胜

       昨晚独处,泪目,因为一档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讲述的两个故事。我中越边境排雷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匍匐草丛的分分秒秒,扣人心弦。四十三年五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69岁老人夏伯渝 ,不放弃梦想,终于创造中国首例无腿登珠峰记录,完成了属于他的最壮阔的老人与山的人生巨著。草丛的“低”和山峰的“高”,因为他们,彰显的都是生命的高度!
       两个故事,都是挑战自我,昭示一切皆有可能,而实现这种可能在于奋斗和拼搏!在于细致和极致!在于坚持和坚守!联想到当下全民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非常时期,排雷战士和登峰老人的壮举,无疑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人生启迪。特别是夏伯渝老人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为了实现登峰梦想,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强、乐观、执着,勇做生命的强者,令人震撼!
       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在众多抗击疫情“战士”中,让我魂牵梦萦的有这样一些群体,他们是包括军人在内的医护人员和人民警察。人民是山,人民是天。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保护人民,是人民警察的天职。当新冠病毒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之危急关头,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天职”,把责任和义务融于生命的奉献,赴汤蹈火无所惧。有的12小时没法喝一滴水忙碌在重症病区,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有的多日因戴口罩穿防护服,脸部伤痕累累,手脚肿大;有的身患渐冻症仍然在组织救治病人;有的因救治患者感染牺牲,有的因昼夜奋战因公殉职,倒下的是生命,树起的是丰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在于过程,即一个人在生命消耗过程中所发的光和热多少。有人说,看对人类是否有贡献。有人说,生命是赞歌,是洗礼,是凤凰涅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同志以短暂的生命书写了壮美的史诗般的长卷。生命的长短不仅仅是年龄寿命,而是“光和热”的绽放,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因而生命有高度,比泰山重比珠峰高。同样,那些坚守着岗位、默默无闻、忠诚履职的“抗疫战士”,用爱民行动在升华生命的高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首《自由与爱情》激励了多少热血儿女。我们面对疫情,看不见的是狡猾的病毒,看得见的是史诗般的一幕幕抗击疫情壮举以及动情感人场面;看不见的是往日的喧嚣热闹,看得见的是无数市民众志成城援手相济;还有许多“看不见”,许多“看得见”,许多“听不到”,许多“听得到”,媒体的助力,信息的传播,科技的发达,可以让“看不见”、“听不见”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无论“看不见”还是“看得见”,“听不到”还是“听得到”,在全民共同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终将看见听见抗击疫情的胜利,终将看见拯救生命、热爱生命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因勇敢挑战、攻坚克难而处处绽放生命的高度!


我在寒风里,等待花盛开
李沐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
如果不是寒风乍起,
庚子春光,或许已悄然临近。
如果不是大疫突降,
今日你我,又会在何处相遇。
一切来的太突然。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
怎么突然就天旋地转变风景?
交通管制!口罩断货!百业关停!
怎么陡然间人人自危气氛紧?

每天猩红上跳的确诊数字,
让人刺痛了眼、揪紧了心。
不断扩张的疫情地图,
压迫着全社会的敏感神经

愤怒、恐慌、责难、轻信!
只因为我们爱的人太多,感到自己太无力
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感染者是谁
但肯定也是一个挣扎求生的同胞,
一条不甘沉沦的性命!

我们会抓紧你,不让你沉下去!  
我们要夺回你,不让你沉下去!

前线的医护人员正拼尽全力
医药专家日以继夜埋在实验室里
路口的交警强撑着疲惫的身躯
火神山医院十天内奇迹般地被建起
我们的国家没有停摆,
而是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被动员起来。
在那些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岗位上
还有很多人高度透支着体力精力,
只为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军人、军医、军资急驰入武汉
各省的援鄂团队相继开拔
一张张请战书、自愿者申请如雪飘来
年老的拾荒者捐出自己的多年积蓄
我们用行动宣告:
只有被隔离的城,没有被阻断的爱。
即便是上不了防疫一线,
都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心意。
那些可能从未门面的同胞们,
我们的心紧紧在一起。

98年抗洪水,03年战非典,08年救地震
我们经历过太多大灾大难
历练出了最顽强的生命力
不畏牺牲,不信天命,
精诚团结,自强不息。
这是我们人民的韧劲!
这是我们民族的心气!
这是我们七十年里顶重压,战万难的动力!
这是我们千百年来压不服、打不垮的秘密!

这个冬天或许很长,
但终压不住春天的气息。
无数双手呵护下,
倔强的生命在萌芽。
虽然现在站在寒风里,
但遍地花开已可期。


我们一直在一起
——侧记疫情下的交警一大队
袁杰

(一)
       年初十了,要是往年,南通这个城市已经又繁忙起来了。可是疫情的警报一拉,就都不同了。南通的街道现在依旧像寂寞的孩子,这条街望着那条街,空落落。
      人少是好事,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早高峰,一大队交警尤明有点不适应。他骑着警用摩托车,带着医用防护口罩,想在辖区转转,看看有没有人员聚集等情况。
       在人民路环城西路的药店门口,有几个人在排队。尤明知道,昨天有消息政府定点投放口罩,年纪大一点的都赶早想买点回去。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了防止人员聚集,已经改成了网络预售了。老人的消息总会滞后一点。
       虽是交警,尤明停下摩托车,紧了紧戴着的医用口罩,走向了人群。“大家回去吧,不要聚集。口罩都在网上排了。”尤明的话下去就像倒入油锅的水。大伙有点生气,围着尤明问为什么。
       解释这样的事情比处理交通违法简单多了。尤明说特殊时期,就是要防止聚集,赶紧回去吧。
       是啊,特殊时期,排队的人也是紧张的,没的买,还是听警察的回家吧。
       在路口抬头,妻子工作的大楼的招牌很大——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妻子是附属医院血液科的护士。昨天晚上他还和尤明商量,医院组织去武汉医疗增援,她想去。
      其实尤明是不愿意的,家里有孩子,有老人。夫妻俩个已经在南通抗疫的一线了。说出口的,却是哦好的。他知道如果他的父亲还在,肯定会很喜欢这个儿媳妇的。
       他的父亲是尤建华,公安部二级英模,五十出头的时候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尤明不知道今天妻子医院的决定,想问问,手机摸出来几次,又都放下了。妻子这时候哪能腾出时间看手机呢。
      戴上口罩,继续巡逻,晚上还有守卡的特殊任务。

(二)
       口罩是大队年三十配发的。配发的时候大队内勤贾宁再三叮嘱,使用要合理,处置要妥当。其实,话里的话是当前大队口罩储备不多,省着点用。可他又怕这话出去,一线的民警就反复使用了,平添了感染的风险,左右都是不舍得。
  大队长谢杨的爱人是个生意人,嗅觉总灵敏些。疫情趋紧的消息才来南通,她便开始四处购买口罩、橡胶手套了。她跑遍了如皋的大小药房。本草药房的店员几次看见她来,直接是不耐烦的挥手,没有了没有了。眼神里都是鄙视,仿佛瞳孔里见到的是个准备**的傻女人。
  80副医用手套,680副一次性医用口罩,再也买不到了,她把两个塑料袋扔给谢杨:“喏,给你那些兄弟们。”谢杨想热烈的抱抱眼前这个女人,可有感觉老夫老妻,两个孩子又都在身边,抱抱就变成了谢谢。
  说出口,谢杨感觉这谢谢没有力量,上去握着妻子的手,郑重其事又说了一遍谢谢。妻子觉得他小题大做了,嘟囔了一句神经。
  神经归神经,在物资通道还没有正常的年初,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谢杨把手套、口罩带到大队,交给内勤贾宁的时候,贾宁说:“还是领导厉害。”当知道这是嫂子筹集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妻子。
  贾宁妻子回家的时候,贾宁在门口拿喷壶给她来点酒精消消毒。其实妻子挺烦他这样的,告诉他多少次了,出医院的时候,这些洗消工作已经做完了,处置发热门诊的时候,也是全副武装的,不要过分紧张。贾宁是一大队内勤,他觉得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极致。
  单位的执勤车辆回来,他第一时间洗消。单位上卡同志手套口罩,夜宵早饭,每天他都亲自安排。如山的数据报表,他亲手核实上报。抗疫是一场战役,前方的兄弟在一线铸成城市的铜墙铁壁,在后方的保障就是撑脚。
  贾宁几次问医院工作的妻子有没有口罩了。妻子总是一脚踢上来,医院的紧缺物资,你别打什么坏主意了。

(三)
      郭昱彤是羡慕这些妻子都在身边的同事的。他的爱人在无锡,是深圳航空的空姐。平时就是聚少离多,而他们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沈阳。年前,他们已经商量好,今年回沈阳,过一个有暖气的年,南方的冷总被这两个年轻的北方人调侃。
  除夕的前一天,丫头把陪着睡觉的娃娃都放进了自己的行李。她跟平时带她的奶奶撒娇,奶奶你辛苦了,过年了你可以休息休息了。小郭和爱人的电话就这时候前后撵着打到了奶奶的电话——不回去了!简单干脆。奶奶身边的丫头泪水糊了一脸。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复杂,交警一大队承担起竹行收费站售卡任务,筑起南通第一道防疫屏障。党员先锋队的旗帜已经在入城要道竖起,郭昱彤觉得他这个党员在“特殊战场”“特殊时期”必须要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了。爱人的通知是疫情紧急,空中防控加紧,假期取消。
  在凌晨守卡的夜里,小郭觉得自己身担重责。每一辆从高速上进入南通的车辆和人员都必须登记,配合卫健委的测量体温。新年的夜,道路都是寂寞的。有疫情的新年,弥漫着战斗的气焰,零星的烟花,仿佛战斗的注脚。车辆很少,大家都在家。责任很大,不能有漏检。一夜的检查,让小郭疲惫,未知的风险,让小郭担心着每天面对几百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的妻子。妻子已经处置了几位发热病人了,每一次的飞行都是一次战斗。
  初四,妻子参与组织协调班机护送139位江苏省医疗工作队和10吨物资的工作任务。告诉小郭的时候,妻子的口气满是自豪。小郭说我们都像冲锋陷阵的战士。妻子纠正的很快,我们都不是,那些白衣才是真正的战士。
  这几天,小郭和妻子交流就是相互提醒了。口罩戴好,勤洗手,工作的时候注意自身防护,注意休息。妻子问起在南通的丫头怎么样,没情绪吧。郭昱彤说,挺好的,很乖很听话。
  其实才出门去值守的时候,丫头还哭哭啼啼说大人都是骗人的。郭昱彤抱了她挺长时间,才安慰好她。临走,丫头还泪汪汪说,爸爸外面有细菌,戴口罩。郭昱彤觉得,疫情在前,警察不退这句前线的口号,在出自己家门的时候分外温情,分外有力了。
  妻子在微信上给小郭说,你在地上守卡,我在空中把关,我们就像卡尔维诺《一对夫妻的故事》里的一对夫妻一样,或不能见面,或擦身而过。

(四)
       都在南通也不能见面。一大队窗口缪鹏已经和妻子快二十天没有见面了。
  疫情的影响下,违法处理窗口推迟开启。看着路面民警已经坚守很长时间了,窗口民警主动要求要上一线去,上最需要的地方去。
  缪鹏把两个孩子送回了海安老家,叮嘱孩子不要出门。六岁的丫头问爸爸:“妈妈没回来,你又要去哪里。”缪鹏想想,说,给你们买糖去。天真烂漫的丫头说,我蛀牙,你赶紧把妈妈接回来吧,我想她了。缪鹏说,好的。
  铁铮铮的汉子湿了眼眶。
     回南通,他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家,空落落的。
  妻子在启东,是村支书。疫情中的村支书应该是天底下最大的官了。启东是有确诊病例的,严防死守是妻子接到的命令!做起来就是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压上了。小小的村部是宣传部门、防疫部门、处置部门……
  大部门村民对这个女支书是很敬重很配合的,但总有耐不住寂寞的。农村嘛总以为都是熟人,不怕。实在无聊聚一起就打一把牌。
  一个女人,带着村里干部、志愿者,天天在村里奔走,和大爷、大妈、大汉说疫情。大多数的时候迎接她的是大惊小怪的眼神。防范的话题叨了十多天了,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坚强的女人偷偷抹眼泪。
  视频里妻子有点憔悴,缪鹏有些心疼,想安慰下。妻子总把话题引向了抗疫。交警队的压力大不大,防护好不好,自己注意。缪鹏不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莫名其妙说了句:“我们一直在一起。”
  那边,眼泪再也绷不住了。

(五)
      尤明的妻子最终没能去武汉,附院报名的人太多了,况且她不是呼吸科的。尤明知道自己自私了,因为他暗暗高兴了好久,连守卡的心情都是轻松得意的。
  交警一大队负责的卡点在南通竹行收费站。党旗猎猎,冲锋队的旗帜是民警战斗的指引,锥桶林立,铺成防控体系的坚强道路。夜空之下,警灯、医护灯刺破暗黑的苍穹,照亮着每一副口罩后面坚毅的双眼。临时搭建的帐篷在初春的寒冷中发出被风击打的凄厉哀嚎。帐篷是放物资的地方,说是物资,里面就是简单的几桶方便面、八宝粥。
  本来想准备点能够休息用的桌椅,后来发现想多了,根本没时间。
  尤明其实还不是党员,他是自己主动要求上的卡点。这话他没敢和妻子说,妻子说想去武汉之后,他就更不敢说了。
  年初二的时候,交警一大队的党员先锋队在这里,在庄严的党旗下,在祖国的蓝天下,握紧了右手的拳头。
  “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恪尽职守忠诚担当,我们义无反顾不负人民。我们守住阵地,不让危险隐患从我这里进入南通城。”在谢杨、朱源源的带领下,一大队的党员在这里扎根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尤明觉得自己也责无旁贷。
  登记、询问、测温、核查,卡点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精诚团结。一套手续下来,配合的人如果报以一个微笑,道一声辛苦,守卡的人们那全身的疲惫便瞬间烟消云散了。
  不配合的也挺多的。全国甚至世界的卫生紧急事件,到哪肯定都是严阵以待,情绪这东西,点了几次,难免会着火。这时候,安抚又成了民警的工作,从大讲形势,从小讲道理,将心比心,大部分也都配合。怕的是明明从重点疫区来,却担心被隔离谎报的。
  尤明遇过。但是谎言总还是谎言,在警察细致的盘查,在大数据的查询加持下终会现行。当人员被卫健委带往隔离点的时候,尤明很想跟他说一句:“放心,别怕,国家永远和你在一起。”
  这是肺腑之言。
  疫情下的一大队拧成了一股绳,只瓦片砖,筑起坚固城墙,个人绵力,汇聚洪荒之力。甚至一大队下的每一个家庭,都在这场疫情的狙击战里成了一个个坚强的堡垒。有了这么一群人,南通群众的生命健康便有了保障,有了这么一群人,疫情只会是中华奋进中的一点波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南通交警一大队的警察披星戴月,誓将全力拼搏,和天地作一场斗争,打赢这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卫战。
  晨曦微露,临下班的时候,尤明发现高速护栏下的树上,一株小小的蓓蕾正在努力。也许明天,也可能后天,它就要用最美的姿态和这个世界对话了。
       温暖和希望,从来都在!

二月十五日,见梅花
胡弦

小雨刚过,
你花蕊里的睫毛挂着水珠。
花瓣,是被风抚摸后的柔软。
只有树干,又黑又硬,
说着你在冬天的寒冷遭遇。

天黑了,夜像一个巨大的摇篮,
你用香息摇着它,
给黑暗以安慰。而在
被管制的人间,在戴口罩的人
不断走过的时候,
你又悄悄开了几瓣。
你没有恐慌,柔弱花苞,试图
为我们被攥紧的心脏解围。
——最纯粹的希望,
首先救出了悲伤的枝条。
你寻找着我们,用你
消解过空气中荒寂的笑容。
你美丽的面孔
正是我们等待已久的面孔。
在你薄薄的碎影,和脚印里,
山冈,像在重新出生。

古心静典评论      

      “疫情”正紧,抗“疫”的诗歌也如火如荼,但真正能有诗学意义的文本有多少?
        读到胡弦这首《二月十五日,见梅花》,眼睛与内心,皆忽然一亮。
        这是一首“踏雨寻梅”的诗,依然是胡弦的风格,在“及物”的过程中,把内心的婉曲一一寄寓。
        “小雨刚过,/你花蕊里的睫毛挂着水珠。/花瓣,是被风抚摸后的柔软。/只有树干,又黑又硬,/说着你在冬天的寒冷遭遇”,首节就营造了一种隐忍不发的情绪,这里的“水珠”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泪珠,但诗人克制住了可能产生的矫情,这是冷静。“花瓣”与“树干”,仿佛是两个季节的“对抗”,这时候,适合响起那首童安格的“花瓣雨”,用一种感伤的抒情,来缓解“冬天的寒冷遭遇”,这遭遇是梅花的,也是人类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窠臼,所以诗人对于“香”做了一个“处理”:“天黑了,夜像一个巨大的摇篮,/你用香息摇着它,/给黑暗以安慰。而在”,这时候的梅花,仿佛桂花,有一种隐约的柔弱里的某种强,不强烈,却有韧性。
         如果说第一节是诗人对于一种氛围的整体感知的把控,到了第二节是调动了嗅觉的力量来助推文本的前进,依然是安静的,甚至是不动声色的,但潜伏的力还是透过“香息”弥漫开来,这让黑暗有了温暖的元素。而到了第三节,用的是拟人手段:“你又悄悄开了几瓣”这是一种无言的“体恤”,那些口罩下荒凉的眼睛,也一定由此有了一种“放松”,“我们攥紧心脏”被“解了围”。

       “解围”之后,一种“最纯粹的希望”就生发了出来,“你”开始“寻找我们”,我们渐渐就有了放松之后的“笑容”,尽管是荒寂的,但这样的疫情之下,是多么的珍贵,这种珍贵来自于你“美丽的面孔”。从第二节的“香息”到第四段的“美丽的面孔”,梅花已经“三弄”。
        “正是我们等待已经的面孔”,这个面孔,在疫情之下,焦虑,恐惧,如此种种,而“你的美丽的面孔”,有一个“对应”,也是“呼应”,至此,梅花“薄薄的碎影”,却有着“伟大的使命”,它将是一种讯号,将改变大地,改变山冈,改变我们人类的“困境”,一定将如凤凰,浴火重生。

由抗疫文艺带来的一些审思
沙克

       自新冠病毒疫情确认以来,防控疫情、抵抗病毒成为全社会的要务。借助全媒体包括自媒体收发讯息的共时便利,关注疫情势态的文艺作品应时而生,产生了巨量的摄影、诗歌、书法、歌曲、绘画、曲艺等短频快之制,姑且称之为抗疫文艺作品,说这是一种风潮也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通过各种媒体、自媒体发布的抗疫文艺作品数以百万计,江苏省有组织创作发布的摄影、诗歌、散文、小小说、书法、歌曲、绘画、曲艺、戏曲、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就数以万计,江苏省淮安一市包括各县区有组织创作发布的各类抗疫文艺作品便数量过千。对此抗疫文艺风潮,可予以社会学和文艺学的双重体认,从社会学而言它是生存处境的客观投影,从文艺学而言它是一种心理情绪的外化呈现,总体来说是积极的、有益的,丰富了防控疫情信息的传播形式,适应了精神层面的正当需求,对灾情、疫情之类灾难题材的文艺本身,也具有实践和检验的促进作用。


       文艺终究是文艺,无论什么题材包括灾难题材,不唯以“重大和时新”为全部价值,而以对生存处境的深刻揭示和对普遍心理情感的代言性、真理性传达为崇高价值,并且不能有违人类共则和审美原则。文艺是带有客观性的精神事物,源于对真实生活的反映,文艺审美却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如何反映真实生活,如何维护文艺审美的价值性,向来都是复杂的创作认识问题和基础理论课题,它们取决于文艺创作者和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感悟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抗疫文艺创作既需要具有足够的价值追求,也必须遵从人类共则和审美原则,否则就缺少或没有文艺性;如果是以疫情为调侃和娱乐,显弄文艺手艺,甚至弄出歧视疫区、有辱人格的诗歌和摄影,以写作损害抗疫的包括羞辱、迷信的东西,拍摄疫情下的极端消极的镜头为能事,便沦为一种丑恶,再有表现技巧也是无价值或反价值的存在。
       人的尊严在极端苦难的环境状态下,更需要敬重和维护。常识告诉我们,文艺作品是包含审丑功能的,可以表现生命的衰老佝偻以揭示时光无情,可以描绘生态的恶劣以揭示灾难之源,也可以挖掘人性的丑陋以揭示人间祸根;吴敬之、李伯元、鲁迅和波德莱尔、里尔克、卡夫卡具有高度的理性觉悟和艺术手段,才创作出不朽于人世的审丑类作品,凸显了作家基于文学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完全符合美学创造的对应精神。审丑不是唯丑,不是以丑为美,而是以丑托美。二战末期,当苏军、盟军经过与守城德军的鏖战后攻占柏林;假如此时有一个摄影者不顾其他场景,专门去拍摄遍布街区的士兵或男女老少居民的尸体,把一个个死者残缺的躯体、扭曲的五官都特写出来,而不去思考战争的残酷本质,揭示和平的珍贵代价,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与抓着相机的验尸行为有何区别?另一位摄影者,在扫描街区的惨景和堆积的尸体后,专注于拍摄躲在防空洞里的一群恐惧眼神和一瓶缺叶掉瓣的鲜花,前后两者相较,那一种拍摄更符合人性内涵的考量和美学价值的指归,不辩自明。
       基于起码的素养、责任和良知,文艺家应有所为,有所拒绝。倡导什么,杜绝什么,显得十分重要。疫情蔓延,形势严峻,抗击病毒,人人有责。倡导真情实感的文艺创作,关注疫情下的生存处境,揭示人性的顽强与尊严,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杜绝表面化的假大空的滥抒情。假大空的滥抒情貌似高大上,堆砌大词状语,实际上脚不沾地,流于浅薄、无良和作秀,是对患者与抗疫者的不敬,是对文艺精神的轻慢,是与冷漠一样恶劣的病毒秀。文艺家抵抗病毒,须有高度的醒悟,从精神深处做起。众心自觉,必战胜病毒。
       面对残酷的疫情、灾难的题材,触及文艺创作时需要慎之又慎。染病的和艰难中的人们,防控疫情、参与救援和治疗病患的人们,那么紧张、劳累和危险,身负重压而抱持着必胜的希望行进着。在这个时候,如果浮浅地想到什么,就草率地动手去摄什么、写什么、画什么、唱什么,进行空洞、矫情的呐喊,可能会事与愿违,或许会像往苦痛的伤口撒盐,或许会像触碰做手术的医生的手臂。比如唱歌,唱深情而有力的歌,可以给前线的士兵鼓舞士气,但要是对正在持枪瞄准的战士唱一嗓子,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所谓民族不幸诗人幸,或者所谓苦难造就艺术,与闻风而动、跟风而上的抢题材、抢风头是两码事。这不是思想敏锐、行动敏捷,可能是受了运动式的投机病毒的深度感染。安史之乱的不幸,造就了杜甫的诗歌艺术,佛罗伦萨的瘟疫,造就了薄伽丘的《十日谈》,俄罗斯的苦难,造就了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艺术,法兰西民族的动荡,造就了罗丹的雕塑艺术《加莱义民》和《思想者》;这些造就,并不是因为文艺家抓住了什么重大热点题材,而是由于他们自身亲受了苦难不幸,至少感同身受了苦难不幸,继而把他们的作品建立在审视世事规律、洞悉事物本质、超越现世认知的基础上,而且需要作出不被凡俗好恶所左右、可能背离现时功利的自我牺牲。如此,才有了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梵高和他的《向日葵》,海子和他的《太阳·七部书》。
       没有内核和容量的文艺制作,往往也缺乏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的表现形式;没有显明的风格形式,诗与非诗、艺术与非艺术就没有了界限,那么无能谁都可以认为自己制作的东西是诗、是艺术,甚而认为自己制作的东西是好诗、好艺术。从根本上说,独立人格、深刻思想和创造能力,是造就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三点,何以奢谈文艺创作。
       对于新冠病毒,每一个民众都有义务去抵御,去防范;自爱而爱人,尽己所能去做些有益的具体事情。就文艺创作而言,如果不是自己所长,没有真正的走心,酝酿得不够成熟,没有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何必抢风头似地去制作肤浅做作的东西,为外部世界和自己作粉饰,成为无病**的噪音干扰;这样做,首先对不起冲进疫区为抗击病毒做出牺牲的人们,进而对不起全社会的实实在在的抗疫努力,最终对不起人性良知和现代文明人的称谓。当前,管理层面在着力反对各种**,文艺领域也不会被排除在外。
      也许有一些自以为精神境界高于他人性命安危的文艺人士,持一副对疫情无动于衷、不屑于动口动手的样子,不能不说是黯淡自鄙的消极表现,这种“微妙的”冷漠正是一种病毒秀。
      无论是什么时代,当它遭遇疫情、灾情之类的苦难,对摆脱苦难的愿望和抗争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对文艺家有什么期待,那就是拿出深刻、动人的作品,给人以感动、警醒和力量。与许多省份一样,江苏面临防控疫情的重要使命,深厚的文艺底蕴和人文素质,使得江苏出现不少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目前主要体现在短频快的摄影、诗歌、歌曲和微电影等方面,比如丁昕春的乐曲《用爱支撑生命》,王学芯的诗歌《站在高楼窗口》,张正甜的艺术设计《武汉有我》,富于真情实感,含有道义之善,文艺之美;还出现了文学评论家汪政那样深度思辩的文艺批评《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助人解惑,利于纠偏。但从总体来考量,优秀的抗疫作品的比例不占多数,也许长篇小说、电影、戏剧那样的巨制,需要较多理性的思考积淀和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对此我们予以耐心的殷切的期待。
      抗疫之下,群情敏感,人心向善而我为人人,进而人人为我,自然会产生新的文艺思考,可能会呈现新的价值形式和内容,会有许多的好作品出现。当我们向创作抗疫好作品的文艺创作者致敬,便是对勇于实践、不懈接近文艺本质的前行精神的首肯鼓劲。                        

徐崇先诗两首
疫情急

武汉金雷炸,
神州战马飞。
八方甘露降,
四海爱心祈。
天佑华人梦,
鬼离春日辉。
和谐山水远,
日月伴星归。

有感医护人员剪长发

黑发飘然心久倾,
忍刀两断赴征程。
曾经男士定睛处,
正是木兰飞马行。

最初的仪式,最后的告别
修白/文

      穿白色棉袄的年轻姑娘,追赶着殡仪馆的车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妈妈,妈妈啊-----在医院工作的鲁院同学惟诚告诉我:“这女儿的妈妈因为死在疫区,怕传染,要马上烧掉,一天也不能存留。”我相信,很多关注武汉肺炎的人看过这个视频,但凡有同理心的人,看了都要心酸,伤悲。
      人总有一死,亲人之间,有各种形式的告别。一个日本的年轻女孩去瑞士安乐死。她的姐姐护送,全程陪伴,温馨的泪水,相拥,吻别。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之前,她们有充分的交流和思想准备。现场有医生,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104岁的澳洲科学家古多尔,获得过澳大利亚荣誉勋章,他担任过30个生态系统杂志的主编。2018年的5月,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去瑞士接受安乐死,5月9日那天,他穿着“衰老不体面”字样的衣服,在全世界媒体的镜头前,高声歌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歌声中,很多人哭了。这是一场想了十几年的告别,这样的自主的告别,在一揽亲友的陪伴下,是欢喜的告别。
      台湾主持人曾宝仪在现场采访古多尔。柔软的宝仪,扭过身体,那样深沉的满怀敬意地拥抱轮椅里的老人。她在告诉我们,她对一个衰老生命的怜惜与不舍,她对生命自主意识的尊重。自主生命,多么美好!
       中外一些有趣的老头,在自己健在的时候,安排自己的葬礼仪式,预演一场自己的葬礼,煞有介事地躺在棺材中,听同道,亲友的悼辞,追思。
        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们母女在梅西百货溜达,接到电话,94岁的姑妈已到弥留之际。家人安排了一场最后的视频告别。梅西百货到处都是新年购物的人,嘈杂一片。我们想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无奈建筑物内到处是人。离开大楼,进入最近的一家咖啡店,正在装修,没有暖气,残垣断壁。出门换一家店铺,一条街的面店都挂上装修隔离帘。消防车、警车横在大路上,警笛萦绕。交通阻断。纽约的冬天真冷,大风能把人吹跌倒。只能在咖啡店微弱灯光的角落和姑妈视频,又怕打劫的进来,外面人车混乱,里面失魂落魄。倒是姑妈从容淡定,一如她平时的可亲。我心里的感觉是昏天黑地,她脸上的线条是世事安详。总算有了一丝安慰,一场告别。
      三年前的初夏,93岁的父亲离开我们,也有告别的场景。母亲,弟弟,我,仨人,站在殡仪馆车子后面,眼看着车门关上,汽车启动,汽车拐出院子,上大路的时候,有些伤感:此别永恒。追了几步,理性上升,人生如此,终有离别,逐止步。只是追了几步而止,没有恸哭。我知道,父亲渴望离开,他没有牵挂,走的义无反顾。
      一家人,仨,不多,也不少,默默站在院子里,目送父亲独自离开。每个人都是独自离开。只是送别的人有多有少。这些区别,离别的人,全然无知。告别的人,在心里思量。过两天,更多的亲友会在殡仪馆和父亲告别。我还有一次再见他的机会。这是大多数民间的告别仪式。
      作为女儿,我要给父亲的一生做一个总结,站在女儿的角度,站在他生命的长度。过去,是他高大的身躯在俯视我,给我下定语。现在,这个话语权流落到我手上,有些小确幸。
      去殡仪馆告别的那天,满大厅送别的亲友,按照既定的仪式,我穿着黑色的严丝合缝的礼服,终于站到话筒前。我回忆父亲的一生,他曾经的叙述,姑妈们曾经的叙述,祖母曾经的叙述,堂兄的叙述,表姐的叙述-----我亲眼见证的几十年。组成了父亲的一生。父亲的一生纵横万象,他能平安渡过,有他的生命哲学。我不哭泣,像做函数一样老实,逻辑,让每个听众感受一场父女间的布道。
       父亲静默无语。他安静地躺在我身边,确切地说,是幕布后面。我眼睛的余光注意到他的身体,他穿着咖啡色唐装,菊花簇拥,他从来没有穿过唐装,也从来不曾那样假笑,有些奇幻。需要工作人员掀开他的瓜皮帽,露出他的鬓角,头颅,我再次确认他。然后,开始念悼辞。
      念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我听到父亲轻微的气息,感受到他心脏平稳的律动。他听到了我的词语。有种呼应相生,喉管有咸湿的液体涌上来,声调里沁润了节制的悲怆。年轻的女眷们泪流满面。我没有流泪,我在这里惜泪,一如少时父亲教我的高数,连次序都有模式。父亲不希望我在这里流泪,如果,他能看见,他一定希望这是一场约定好的告别,完美的仪式。甚至来点俏皮的幽默,嗨,那个谁,那个二货从拐角冒出来,找出他旧日的手风琴,拉一支轻快的俄罗斯民间舞曲。我知道他的。甚至像那些幽默滑稽的中外老头,妙趣横生。当我宣布葬礼结束,他从棺材爬起来,跟我们一起回家。
      相比视频里的姑娘,她的告别是多么楸心!她还那么年轻,毫无准备,她穿着白色的俏丽的棉袄,该是放学后抑或下班,拱进妈妈怀抱撒娇的年纪。她的父母,更年长的祖父母,多数人在世间会有的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人组成的一堵墙,站在墙边,约定好的告别,一一走过,教导她,生命就是这样,一场接一场的告别。
      凛冽的寒风,肆意摧残她柔弱的腰肢,没有亲缘的支撑,一下子就从少女成长成女子。像植物没有经过生长的过程,被拔出泥土,再埋进去。看上去,长高了,根须却脱离了泥土的咬合,孤单,无助。多么痛苦的成长。谁能听见根须剥离泥土的呓语,挣扎。
      每次看女孩追赶亡母的视频,看她哭泣的背影,她的绝望,呼喊。一次次,攫住我的心;一次次,咽下咸湿的液体。
      这是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民间的一对母女告别的场景。没有仪式,没有陪伴。只有孤独,丧失。武汉肺炎的爆发,使得我们都在家中自我隔离。自我反省。
       “作为忠实的证人,他必须首先纪录的是人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传闻。当他恨不得直接向千百个**着的鼠疫患者吐露心声时,他会想到自己的痛苦无一例外都同时是别人的痛苦,在一个往往由自己独自承担痛苦的世界,这种患难同当的情况已经很了不起了”——加缪《鼠疫》



发表于 2020-3-18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警魂,在生死状上闪耀
查控病毒,布下天罗地网
警察,社区和白衣天使联手
架起绿色生命的通道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4 18: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许丽睛的诗!!!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14: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梦(组诗)
黄劲松

这一次     

这一次,他们将深入这场演出中
做一个主角。这一次,配角
退场,所有的人都高举着拳头
武汉,我们要为你加油
这一次所有的人都将为你唱响
胜利之歌。这一次
仆倒的人将重新站立,当听到
永远的生命之歌
这一次,举起的旗帜将更加鲜红
当人们的泪水被擦干的时候
这一次,他们的所爱的人
将重新团聚,当庄严和崇高成为主题
这一次,请他们继续坚强
在新的一天到来时
这一次,我们又会看到热烈的阳光

英雄梦     

我不怀疑,当你穿上防护服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侵略者将恐惧地退后
我不怀疑,当你守在午夜的卡口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归家的人在感激地点头
为了应允生命的一次约定
我不怀疑,当你在小区巡逻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那窗口闪烁的灯光
就是你眼中平安的叙述
我不怀疑,当你从一千里外驰骋到武汉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你的孩子正在书写自己的日记
我不怀疑,当你从人间离开
你就是我们的英雄,你的记忆里有一个倔强的人群
梦啊,请崛起英雄的故事吧
用星光写下爱与平安

我要接受      

我要接受你的诗篇,接受歌颂
至于激荡的岁月
我要接受你的单词,接受歌唱
至于性格的表达
我要接受你的眼神——从白衣里透出的天然
至于康复的呼唤
我要接受你的一行文字
至于祝福从心底放飞的鸽子
我要接受雨的洗刷、梦的自由
接受平凡的捐赠、抒情的问候
至于人间的抚慰
至于心灵被擦拭的光芒


动车上的陌生人     

在口罩的后面,有激动人心的呼吸
动车上的陌生人,你的思考
正通过一个国度疼痛的体征
你在奔驰,向着远方的地理之门
打开辽阔的法则之翼
你选择生,但并不畏惧死
在城市的站点到达前
你将想起一些名字
陌生人,病毒不能阻止高举的时代
你呼啸的过程
正是一个民族从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





简约      

请省去称呼,只说:喂
我们知道一切信任都有一个简洁的表达
譬如呼救,譬如赐予,譬如
我们从生的另一端突然抓住了另一双手
喂,简约的定律
让我们靠得更近。你将看到青春和单纯
看到流水到达时落叶逝去的无声
看到生长的植物
从身体里驱赶阴霾和风暴
喂,那些末日是病毒的
而我们正在康复,与整个国家在一起

      黄劲松,1968年8月生,江苏昆山人。曾在《诗刊》《人民日报》等发表作品。获得上海市民诗歌节创作一等奖、华亭诗歌奖、世界华语诗歌大赛银奖等奖项,公开出版诗歌专著11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江苏省昆山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昆山市作家协会主席。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23:3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最喜欢哪篇作品?欢迎网友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2:15 , Processed in 0.05906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