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19435|回复: 3

周红莉:“里下河散文”和中国散文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8 2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里下河散文”和中国散文传统
□周红莉

     之所以从中国散文传统进入“里下河散文”研究,是因为我们发现,关于“里下河散文”的所有言说、论述、演绎都离不开汪曾祺与中国散文传统观。无论是1986年《汪曾祺自选集》还是1988年的《蒲桥集》,汪曾祺先生在自序中都明确提到:“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有些篇可以看出张岱和龚定庵的痕迹。”“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的传统,事情很糟糕,不接受民族传统,简直就写不好一篇散文。”汪曾祺言说的“传统”,有评论家区分为“旧传统”和“新传统”,认为汪曾祺以自己的方式、于“断裂”之处“联系”了“文学遗产”。那么,汪曾祺散文继承的“旧传统”和“新传统”到底是什么传统?汪曾祺散文传统的双重面影暗合了什么散文范式?这种散文范式又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乃至覆盖了当下“里下河散文”创作?这些疑难,需要我们作家和评论者作出必要的评估与判断。

      确切地说,中国散文从先秦诸子、到两汉史传到明清散文,一直沿着两条路径前进。一条是“文以载道”的散文传统,这是中国古典散文的主流,“立意为宗”“忧患意识”“家国情怀”构成了散文传统的要义,也确认了社会功用在中国传统散文中的精神价值。另一条是追求个性和言志的抒情散文,强调散文的感情性和心灵性,指向中国散文内在的审美感知。汪曾祺散文继承的“旧传统”,从时间上指向明清,对象上锁定了张岱和龚定庵,而张岱和龚定庵又分别代表了两种文风状态和人格品质。陈平原在《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著作中分析过张岱的为人与为文,以为“闲适”不只是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审美抒情的意绪。张岱散文承接着晚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着以“闲适风”为特征的士大夫人格。而龚定庵作为中国改良主义的先驱,深刻介入与批判着清王朝现实,从政治功利性方面完成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表达。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定论过,“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可以看作是龚定庵散文“载道论”的精神确认。换句话说,理论上,汪曾祺散文继承的“旧传统”高度吻合了中国散文传统的抒情闲适与载道功用。

     而中国现代文学,因为个体“人”的发现和“人”的本体矛盾,“五四散文”彰显了多元复杂的审美形态。周作人散文既有冲淡平和的“隐士”闲话,也有浮躁凌厉的“叛徒”批判;鲁迅散文既有《野草》的“独语体”,也有《朝花夕拾》的“闲话风”,更有杂文的“载道论”。汪曾祺说大概继承了“五四散文”的传统,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理论上大概承继了闲话风、独语体、载道论这三种散文范式,但在散文创作的实践现场,我们更多读到的是士大夫文人抒情传统的闲适,而这些士大夫文人的闲适风也成为“里下河散文”创作的主流形态与艺术范式。

      许多作家、评论家、学者从里下河“地理”层面对汪曾祺、汪曾祺散文及其抒情范式做过言说。毕飞宇认为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和士大夫气,毫无疑问也是里下河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所拥有的;徐可认为里下河文学的“恬淡、内敛、温和、中庸”特征和里下河地区的地理特征及人群性格密切相关;费振钟、刘仁前、庞余亮、周卫彬等“土生土长”的里下河人对里下河共生性体验的表达,既包涵着社会人文的地理,也是经验的累积和感觉的留存。某种意义上,汪曾祺开创了“里下河散文”抒情传统并由他自己走向了成熟,他的散文创作范式几乎投射在大部分“里下河散文”作家作品中,对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如费振钟、夏坚勇、王干、徐可、汪政、刘仁前、庞余亮、刘春龙、贾梦玮、王尧、毕飞宇、李明官、陈社、姚正安、阙雅萍、何洪、周荣池、吴光辉、赵日超、苏宁、徐霞、王三宝、杨守松、海马等,今年颁布的“文学名家散文”16部、获省级以上重要散文奖项作品10部、具有里下河风格特点及有较大影响作品21部,可以看作是我们“里下河散文”研究的重要视窗。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另一个重要现象。中国散文传统不只有抒情传统,“文以载道”的知识分子传统也是重要一脉。以思想争锋见长,深刻介入时代现场,对时代痼疾做批判与反省,对被遮蔽的真实做理性诉求与自我审视等等,这一脉文风,汪曾祺先生“旧传统”“新传统”理论版中都有强调,但在先生的创作中被有意无意淡化了,我们新时代的里下河新生力量们,是否可以在传承“汪派遗风”的基础上,为我们“里下河散文”开辟新的疆域。

      当然,我们讨论“里下河散文”与中国传统散文的关系,不是一定要把“里下河散文”强塞入中国传统散文的二元模式并进行等量切割。我们是希望通过“追本溯源”的思考,能够更优化地稳定和拓展“里下河散文”地域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的文学空间,能给在时代行进中不断求新、求进的“里下河散文”一点思想的整理和可能的建议。在批量制造文学的新世纪时代,读什么早不是一个问题,什么能让人沉潜着去读才是问题。我们相信,那些后来被称为经典的篇章,终是因着某种恒定的精神,而穿过了时间的浩淼。
发表于 2023-6-23 2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曾祺说大概继承了“五四散文”的传统,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理论上大概承继了闲话风、独语体、载道论这三种散文范式,但在散文创作的实践现场,我们更多读到的是士大夫文人抒情传统的闲适,而这些士大夫文人的闲适风也成为“里下河散文”创作的主流形态与艺术范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3 09: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8 18:0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相信,那些后来被称为经典的篇章,终是因着某种恒定的精神,而穿过了时间的浩淼。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7 07:50 , Processed in 0.04560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