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13483|回复: 1

纪念周恩来周志逝世44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归来吧,大鸾
——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44周年
金志庚



沿着驸马巷长长的石板路,
仰望星空将你声声呼唤,
大鸾,大鸾,归来吧,大鸾!
这里是你起飞的地方,
这里是你振翅的故土,
镇淮楼回荡着思念的钟鼓,
蓝天上有你放飞的白鸽。
文渠水荡漾着乡愁的清波,
渠水里有你逐浪的小船,
这里还深埋着你亲人的遗骨,
这里还寄托着你对故乡的眷顾,
归来吧,大鸾。
我们仰望星空将你声声呼唤。



走进这座普普通通的院落,
仰望星空将你声声呼唤,
大鸾,大鸾,归来吧,大鸾!
这里是你出生的地方,
这里有你读书的书桌,
大榆树展开绿色的枝桠,
小院内有你嬉耍的伙伴,
井栏旁还摆放着你提水的木桶,
矮墙边还缠绕着你浇灌的绿萝,
这里正铸筑着你儿时的梦想,
这里已迈开腾飞的脚步,
归来吧,大鸾!
我们仰望星空将你声声呼唤,
呼唤——

伞的记忆
——深切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李卉

      记不清准确的时间,大约是10年之前,我在电视上看纪录片,看到这样一段并不很清晰的黑白影像:周恩来总理在视察农村时,站在一个缓坡上,面对群众,正在大声讲话。此时突然下起雨来,他并未理会。旁边的工作人员可能是看见雨越下越大,就拿过一把伞站在后面给总理打开。过了不到几秒钟,总理突然很快地转过身,愤怒地抢下工作人员手中的雨伞,收拢丢在地下,转过身,继续对群众讲起话来。
      这前后不到1分钟的画面,像刀刻一样印在我的记忆里。就是当时我也受到巨大的冲击,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涌出了泪水,以致模糊了视线。
      估计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纪录片并没有录下周总理对群众讲话的声音。后来我一直在想,看了这段录影为什么内心受到这样大的震撼呢?
      这个画面,表现了周总理作为一个国家总理,心里总装着人民的伟大情怀。他看到面前群众是站在雨里,他就不能自己站在雨伞下。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这个时候拿了一批而不是一把雨伞来,总理肯定叫发给面前的群众,直到所有的群众都举起了雨伞,他到最后才会拿上雨伞自己打开。
      这个画面,表现了周总理作为人民的好总理,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面对群众时,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而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他没有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不像是在对群众讲话,而是向一群人汇报工作,谈自己的想法,因此不能容忍下雨的时候自己有人打伞,而群众站在雨里。他果断而迅疾的动作,表明他一刻也不能容忍把自己放到群众对立面的做法,尽管这不过是偶然情况下一个突发事件,工作人员也是出于爱护他的本能动作。他这个出于自然的夺下雨伞的动作,是他在讲话过程中一个不经意的行动,恰恰是这个偶然的行动,把总理高大的形象表露无遗。
      这个画面,表现了周总理践行群众路线,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共产党员不搞任何特殊的忠诚誓言。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保证执政地位、不脱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共产党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靠的是一大批共产党员在党旗下举了手,就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人民群众才能坚定信心跟党走。党的政策,不仅仅是印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要记在心上,变成行动。而党的高级干部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又是全党践行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不在雨中打伞,是周总理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一员,在群众头上没有雨伞的时候坚决不打,坚决不搞特殊化,用行动做出、胜过千言万语的誓言。
     这个画面,是表现敬爱的周总理和人民心连着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最好实证。我们常说,一滴水中见太阳,一件小事见人心。周总理不打雨伞,是表明共产党与人民共同面对风雨,不把自己和群众分离开来,是对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的最好诠释。
      一直到现在,我经常在想,那些下基层检查怕湿了鞋,叫人背着的官;那些自己坐在凉篷下,检阅面前站在毒日头中群众的领导;那些坐在小车里,向站在风雨中欢迎的小学生招手的上级,在观看这段周总理的纪录片时,有何感想?
     周总理在群众面前收起了雨伞,却是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撑起了一片蓝天。他把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永远镌刻在全国人民的心间。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故事
潘春华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
    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整洁、挺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严控建造楼堂馆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想兴建大的楼堂馆所,对此周恩来总是迟迟不批。他常对秘书们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
     1962年6月,周恩来顺道去鞍山市视察,当时鞍山市刚建好一座新宾馆,当地负责人准备让周恩来住到那里去,可周恩来到宾馆一看坚决不住。周恩来说:“宾馆为何要盖得这样好?要知道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困难哩,我不能住在这里!”
     在视察中,周恩来又发现鞍山市还在新建的一个大礼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的样子,于是周恩来当即说:“什么?你们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啦!”然后马上指示:“这个礼堂不能用!”

   “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间老屋,陈旧、阴暗、潮湿,到夏季时青砖地上常泛出一层白色的碱花,这无疑会损害周恩来的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但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秘书又以维修保护文物为名向周恩来建议维修西花厅,这次周恩来终于松了口,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不久,周恩来外出视察,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维修工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了地板,并撤走了发霉的旧地毯换上新的,封严漏风的窗户,挂上了比较厚的呢窗帘,此外还搬来两把沙发,同时把房梁重新油漆了一遍。之后秘书一算账,觉得应该符合周恩来“尽量节约”的要求。
      不料,周恩来一回来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他站在门口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这样铺张!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
       秘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周恩来气愤地反问:“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之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道:“把那些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不进!”说完扭头就走。见此状,其他人忙追上去劝他,只听他大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沙发、窗帘等能够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恢复原来的旧貌,周恩来这才回到了西花厅。为了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多次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多付钱使下级不再送礼


     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因为思念老领导周恩来,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了一筐桔子,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知道此事后,周恩来当即说:“我不要!”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就劝他道:“既然已经送来了,不能再送回去。”周恩来想了想便问桔子多少钱一筐,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他马上吩咐秘书给龙飞虎寄去50元。
    据了解,周恩来经常会收到一些老部下馈赠的土特产,对此他一概推辞,实在推不掉的总是按市价付钱,这次却超出一倍,对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不解,于是周恩来解释说:“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果然,自此以后龙飞虎再也不送东西给周恩来了。


超越时空的回应
贺同越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板报大赛,操场的墙面就是战场,每个班级一小块黑板,谁班有啥变动一目了然。当时我负责我们班的板报,想了很久,确定了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板报大赛延续时间长,所以每天上学我都拿着几只彩色的粉笔,去描描这几个字,风雨无阻。
      每次踮着脚,伸长胳膊使劲往上够,脑袋里总会想起周总理的模样,便莫名地多了些动力,下笔也更有力了。
      现在仔细回想起来,那时候也并不了解周总理,只知道是一个眉毛浓浓的,笑起来有酒窝的伯伯,可是那么小的时候,我便也知道,相似年纪的一个少年,已经知道为国家民众而读书了。
      读周恩来的故事,不会感觉到气势逼人,高不可攀,反而觉得他慈祥得如同自己家的长辈,他对待下属没架子,不搞特权;对待手上满是尘灰的工人主动地上去握手;对灾区事物亲历亲为,这一切,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因为他就是这样的好先生、好长辈、好领导。最喜欢读的故事是他的外交轶事,面对大国强国,面对不怀好意的提问,他是如何不卑不亢而又幽默化解难题,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使我在遇到更为优秀的朋友,或者咄咄逼人的对手时,会更为从容,不自卑,而且更愿意用机智的方式解决矛盾,甚至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尊重。有这样一个偶像,总是会引导着我眼光更加长远一点。当我面临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时,总觉得有巨大压力向我涌来,压得我上不来气,这个时候我会想到那个在变动的、混乱的浪潮中毅然决然发动南昌起义的周恩来,那个29岁的年轻人在这场决定着中国命运的战争前会不会曾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那个曾经在舞台上演出过女子的美男子是从哪里得到的勇气拿起刀枪,来对抗这个世界的不公?而作为他的后辈人,我却在这个小小的决定面前犹豫不决,不敢遵从自己的内心,害怕失败,相比之下,我渺小得如同蝼蚁。
     当那些爱情童话破灭的时候,很多的网友大呼不相信爱情了。可是周恩来同夫人邓颖超的爱情仍然树立在那个时空。两个年轻人在书信中互诉相思之情,讲述中国形势,谈论文学艺术,他们定情的约定并非是海誓山盟,而是“希望一起上断头台”。两个人在种满海棠的小院中生活着,就像是许许多多的平凡的夫妻一样。邓颖超回忆说,“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他们之间的爱情,会让我羡慕,也会让我思考,教会我相信爱情。


发表于 2020-1-15 1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9 11:58 , Processed in 0.0827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