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3970|回复: 0

抗战期间的淮安县(工)委书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16: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战期间的淮安县(工)委书记

邵景元

自1939年3月1日两淮沦陷至抗战胜利,淮安历任六位县级党委书记(前三任是工委书记,后

三位是县委书记。)紧紧依靠和深入发动群众,带领淮安人民在抗击日军侵华的历史舞台上

,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里,介绍其中四位书记的部分事迹。
做到“经手三分‘瘦’”的工委书记——郝渠
郝渠系曹甸人,当时的淮安中学高材生。在淮安运西工委宣传部长吴锡昌的推荐下,去皖东

北区党委青年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即到淮安北乡钦工、宋集一带,秘密地投入发展党员、

组织群众等抗日活动。1939年10月成立县运东工委,郝渠任委员、组织部长,次年5月担任工

委书记。1941年的一次战斗,郝渠在意外事故中饮弹牺牲,年仅19岁。
郝渠能文善武,身先士卒,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县委为纪念这位烈士,把钦工

区命名为郝渠区。
在郝渠身上曾发生过一件十分感人的事。1940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天蒙蒙亮,一支约30人的

队伍风尘仆仆地进入阜宁县管计沟。这支队伍是县工委组建的民兵训练班,带队的正是书记

郝渠。
那时,训练班每天也就只开两顿霉山芋干稀饭。下午两点多钟,随行的工委宣传部长许邦仪

开会回来,带了借来的面粉。可实在是僧多粥少,平均每人只二两五钱,那是16两制的份量

啊!这顿饭怎么做?怎么吃?郝渠有这方面的经验:做面糊疙瘩,有干有稀,便于分食。
分饭由郝渠书记掌勺。先分干的,每人小半碗,均匀后再加稀汤。分好后郝渠把自己的碗藏

到锅台后面,可这个动作被炊事员陈国库和王学礼看在眼中。当郝渠到外面看大家就餐时,

老王用筷子在那碗里一捞,不出所料,几乎全是稀汤。老王顺手耍了“调包计”,把自己的

碗换了过去。老陈深知郝渠的脾气,知道这样做是无用的。不如把两个小半碗疙瘩匀作三碗

。当郝渠端碗吃饭时,发现有了变化,问起怎么回事,无人应答,彼此心领神会,各自吃饭

。郝渠边吃边自言自语地说道:“革命同志的患难之交是黄金也买不到的啊!”
社会上常有“经手三分肥”的说法,也确有这种现象。可郝渠反其道而行之,把“肥”变成

了“瘦”。这一字之差,正是共产党人高尚心灵的闪光点啊!
甘与“革命虫”作伴的女县委书记——李风
李风出生于山东诸城的一个富裕家庭。卢沟桥的枪炮声打破了学校课堂的宁静,在山东大学

生物系读书的她毅然弃学从戎,到青岛郊区参加地方武装,后转入部队,随军南下。1940年

10月到淮安,任八路军淮安办事处主任。次年1月组建县委,任县委书记。
那时候,貌看李风就是一个20岁上下的大姑娘,中等稍高的身材,短头发,木果脸,说话文

雅,走路轻快。李风这位外秀的姑娘,在淮安两年多,正是处于日、顽、我三角交错割锯时

期。淮城是伪县府,东南(车桥一带)为顽政权,中共淮安县委在北乡。在这十分复杂十分

险恶的环境里,李风有效地带领和运作了县委班子,有板有眼地切切实实地做好一系列重大

抗战工作: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使抗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多次举

办学习班和党训班,书记亲自讲课,培养出400多名区、乡干部,成为抗日斗争的骨干力量;

善于做统战工作,在借粮、减租、减息斗争中取得重大成果。1942年春天,借到粮食753900

斤,山芋干1820斤,法币300元,为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
李风还有一副菩萨心肠呢。她为人善良,舍己利人。房东家的女儿十一二岁,常年饥饿使她

瘦得像根“芦柴”。小“芦柴”见到李风就有事没事地喊着“姑姑”“姑姑”。科长张玉琢

家是本地地主,身上没断过钱。每到县委驻地总能带上油条、朝牌什么的,这是为外地来淮

的领导人改善伙食的。可这些食品除分给搭伙者,多入小“芦柴”口中了。一次早餐时,钦

工“油条王”打这经过,王师傅抓出一把油条送给同志们。李风从身上摸来摸去只有两个铜

板,只取两根油条。李风从不吃独食,近10个一起进餐的人,面对两根油条,咋办?结果按

人头截成若干小段。可李风的那小段又进了小“芦柴”之腹。县委的伙食是豆沫煮山芋干,

每次开饭,李风总是把自己那份分一点给小女孩,并拒绝通讯员要从集体伙食中给她补上。

她有一句口头禅,“男同志食量比女的大”。
若说到艰苦奋斗,李风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必胜信念,令人敬佩和乐道。出身豪门世家

的尹珍升一次与李风同宿,看见书记内衣上有虱子,不觉脱口“哎呀”一声。可李风淡然而

风趣地说道:“不要怕,这是‘革命虫’,目前没条件对付它,暂且让它作伴。等打败日本

强盗,这小虫也必将随之灭亡。”这事传了出来,成了人们谈笑的逸事。一个晚饭后的空闲

时刻,县长赵心权首先挑起话题:“听说我们的李风书记打敌人分大小先后的。先打败日本

鬼子,再消灭身上的‘革命虫’。”组织部长郝渠接过话茬:“到抗战胜利,日子好过了,

那虫子要进入历史博物馆的。”“博物馆才不收这寄生虫呢!要让它在世上绝种!”这是县

长给顶了过去。一旁只听不语的宣传部长许邦仪慢条斯理地道来:“不见得吧。我说动物学

家的实验里少不了虱子的标本哩!”你一言,我一语,弄得这边李风笑也不是,骂也不是,

说也不是。但她内心里充溢着和谐、乐趣和宽慰。
1942年年底李风调去延安学习,后长期在北京工作。1959年外出折道来故地淮安,看望了几

个乡村,对水利枢纽工程特感兴趣。1988年应邀又专程来淮。同年6月25日,李风给县党史办

的一封信中提出:“我希望淮安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富民兴淮的伟大经济振兴中,作出应有

的贡献。”
常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书记——许亚
接李风职务的人是许亚同志。他一到淮安正碰上日伪空前疯狂的“大扫荡”。驻在车桥、凤

谷一带的韩德勤部队望风而逃,溃不成军。我抗日根据地的四个区有三个半被“伪化”或“

半伪化”了,县委领导机关被挤到沿废黄河东侧的郎颜、徐码、赵码南北一线的3个村庄。一

日清晨,日伪军从涟水夹滩渡河,东来扫荡,从位于中部的徐码**,弹丸之地被一裁两截

。许政委临危不惧,巧妙应对:要钦工区联防队主任颜景詹和副主任徐鹤成各领一支队伍,

用打排枪的方法吸引敌人向南、东南两个方向而去,县委机关就隐蔽在徐码北不足一公里的

赵码头。敌人被联防队牵着鼻子胡乱奔突了一整天,最后悻悻渡河西去。
就在“大扫荡”最紧张的日子里,许亚在郎颜住地曾一连五个通宵办公,油灯下亲自看阅、

批写各路传递哨送来的敌情、社情、我情。别人劝他休息,他说:“同志们在第一线流血牺

牲,我当政委当书记的能安心入睡吗?”人们发现许书记刷刷书写的毛笔字端庄而又洒脱,

原来是喝足墨水的人呢。
许亚常对武装人员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通俗易懂的话既深刻,又形象,

还富有辩证哲理。敌人扫荡前夕,在钦工外围破路时,他发现不合标准,强调全部加工,半

点含糊不得,马虎不得。
在彪炳史册的车桥战役中,许亚带领淮安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战前,秘密而有效地破袭

淮城至芦滩的道路,使增援之敌的汽车像蜗牛,像乌龟;战役进行中,许亚随同战场指挥员

叶飞一起行动,随时调配后勤事宜;战后组成3万人一天平毁车桥50多座碉堡和所有工事,以

堵绝敌人重占。
许亚是常熟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他一生的最后一站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任上。1982年春

天,县党史办同志去厦门拜访他。相见时,他频频问起这个乡村,提起那个人名字。
“心里永远装着群众”的政委——邹屏
1988年10月15日,邹屏应约给党史办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当时工作的第一个观念

就是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通过群众。”这几句话正是他一生躬

身力行的写照。邹屏用“多跑路,多思索,多动笔”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多

”“三同”来践行他那强烈的群众观念。1944年春,他到淮安上任的第三天,就带领工作队

去泾口区蛇峰蹲点。经过20天的访贫问苦,从“社会人物分类”“人物思想动态”“伪政权

苛捐杂税”三个方面摸清情况后遂于3个乡作试点。经过25天的发动群众和扶正压邪的实际斗

争,拿到面上推广。先后斗争恶霸地主143人,农民得粮2272石,还有步枪22枝,子弹393发


邹屏在艰难的工作中,坚持做到一系列的“亲自”:事前亲自调查、思考、写稿;事中亲自

部署、检查、纠偏;事后亲自回顾、总结、推广。
抗战期间,减租减息是件直接关系到群众疾苦和抗日活动的大事。邹屏采用“三结合”方法

:一是点面结合,个别突破,推及其他;二是和平与强力结合,由干部正面做思想工作,让

大会面对面的强攻;三是群众斗争与政府调解结合。如此,效果显著,全县(当时有泾口等5

个大区)减租地主1838户,有6241户佃农分得粮食1090482斤。
邹屏在淮安期间,常年穿着灰色军装,戴上军帽,几乎无人叫他书记,总是政委相称。这是

何故?因他本身就是独立团政委,他善于把群众工作和抗日武装斗争有机结合起来,“为了

群众抗日,依靠群众抗日”是他常说的一句话。这里有几个例子:
1、车桥战役后,淮安县委于城头乡召开大会,邹屏作了《参军动员报告》。由于报告对参军

的意义、要求、方法、步骤讲得深刻,明了,易懂易做,在预定时间内超额完成了700多人的

征兵任务。
2、1944年夏,涟城日伪军为其点线安全,在淮安北乡的高巷、严码、甘姜同时建了3个据点

,并由此出发,不断侵扰钦工、顺河一带,抢粮抢物抢牲畜。对此,邹屏提出并亲自督导,

在此3个据点南面约三里处,由西向东挖了一条12华里的沟堑,起名“抗日沟”。此后,邹政

委多次坐镇钦工,指导总队、区队,连连打退敌人侵犯,保卫了夏收、秋收和日常的安宁。
3、奇袭板闸镇,活捉杨文锦。邹屏与县长赵心权、独立团团长高昆峰三人一起研究拍板,于

1945年初的除夕之夜,发起板闸战斗,一举歼灭伪军第三大队,敌酋杨文锦被俘致死。
4、1945年5 月13-14日,三师八旅攻打石塘、赵徐日伪据点。为配合主力作战,县委特地召

开紧急会议,一边调配县独立团和有关区队直接参战,一边组织民兵搞后勤事宜。战斗进行

中的25个小时里,邹屏与三师参谋长洪学智一直并肩在现场指挥所里,共击毙伪大队长以下

官兵107人,俘伪官兵660多人,缴获大批**及各类军用物资。
5、1945年9月22日,我三师七旅、八旅和射阳独立团、淮安独立团进攻淮城。邹屏率领联防

队直接投入战斗。当他见到东门城楼上的敌人已失去抵抗力时,就足登竹制云梯,攀越城墙

,随小分队进入城内,直奔伪专署、伪县府进击。邹屏成为地方干部第一个进城人员。
邹屏是河南舞钢人,13岁入党,15岁任中心县委书记。最后,从黑色冶金工业部设计院院长

任上离休。他曾两次来淮看望,深受大家的欢迎和爱戴。
战争年代的工委和县委书记们,早就为后来人放了好样子。让我们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继承

和发扬前辈人那种抗战精神,用实际行动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5 07:38 , Processed in 0.0476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