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8159|回复: 4

[原创]现实的写真 灵魂的悲情——读罗松明诗集《飞翔的田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1 15: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实的写真  灵魂的悲情

——读罗松明诗集《飞翔的田埂》

/李长空

 

湖南是“新乡土诗派”的发起地。1987年春,以江堤、彭国梁、陈惠芳三位湖南籍青年诗人为代表人物的“新乡土诗派”开启于当代中国诗坛,至今已近二十年历程。其间虽几经沉浮而初衷不改,最终以其独具的精神基因和艺术物质,成为这二十年的中国诗歌历程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一脉走向。“新乡土诗”诗人的对“乡土”的回归,实质上是身陷“现代化”浪潮中的清醒者,对理想中的“精神原乡”的一种回望,以此作为精神现实的凭藉或叫作价值座标,在不断的审度中实现对现实困境的超越。这一“回望”与“超越”的典型意象,是“新乡土诗”之“两栖人”的诗性命名:“流动城市血液/却传出村庄声音的/那枚双重间谍的心脏”(陈惠芳《两栖人》)。这一命名使得“新乡土诗”诗人们有了完全不同于其它诗人们的脉搏之律动——他们“站在村庄与城市的关节处”,那样尖锐、敏感、深刻而鲜活地深入到“两栖人”之两难生存困境这一命题,进而昭显对精神家园的叩寻。从同是湖南籍的青年诗人罗松明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流派对他创作上的影响和他在创作上对“两栖人”的诗性的继承。

罗松明是乡村走出来的孩子,目前生活在邵阳城中。他对生养他的土地耿耿于怀、拳拳于心,使故乡的村庄与栖居的城市成了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和情感领域。他的,用最朴实、冷峻的语言,解开了诗人自己的“两栖人”情结。诗人深入生活,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将所有情感,蕴于心,露于笔,寓于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以写真的笔,关注乡亲的生存状况

 

当今中国,最苦的是农民——我们的父老乡亲。幅员广阔的农村天地艰难行走着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民,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劳作之苦,他们与市场经济斗与人情冷暖斗的心灵之苦,使得父老乡亲本就躬耕的身子更加佝偻,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心酸与忧伤?理解他们的艰难与激愤?倾听他们的血泪心声?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有良知的青年诗人,罗松明把关注的目光投到父老乡亲身上,以朴素的真实把我们带到了乡村的前场后院,让我们结识了毗邻而居的叔伯婶娘、兄弟姐妹,那田那树,那风那雨,和那沉重的叹息……这一切,让人熟悉而又令人辛酸。

在这本诗集中,我们从“一条狗死因不明/狗很小。还没满月。/大年初二,堂伯二话不说/把小狗剖开掏出心肝洗净/在油锅里炸的呼呼叫/周围的一切一声不响/堂伯默默的把炸好的肝/塞进口里,咬的不声不响”(《堂伯》)中看到了堂伯为一己私欲对小生命的残害性,从“旁边,一只母狗和一群活泼的狗崽/争先恐后撑上堂伯的肩膀/吵着要吃”(《堂伯》)看到了同类相食的悲哀(写狗乎?写人乎?);从“乡里的诊所。堂姐/腆着肚子倚在病床上/郎中慢条斯理 这妹子/太虚。营养不良……怎么还没给狗喂食/就要生崽了” (《伯父》)中看到了乡村孕妇面临的生育境况;从“古爷的独子在外经商/每天有孙子陪他说话/一个不到五岁的孙子。/古爷是捕蛇高手,远近闻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秘诀/是儿子给孙子从玩具厂带回的/一条假蛇……十几年古爷捕蛇无数/孙子转眼成人/古爷突然充满同情收起了捕蛇机关/最后一条蛇/他换了一个装有收音机的/布娃娃/很像抱着他还未成年时的孙子”(《古爷和蛇》)中我们看到了空巢老人沉重的孤寂和失落感;从“四爷四十多才结婚,其实/和其它女人一样/四娘也看不上他那间茅草屋/四周渊深多壑/鸟屎成堆/年至花甲,四爷的房子/金碧辉煌。家鸽羽白如雪。/家用小车整天呼着满足的粗气/八十大寿时四爷推掉了所有事情/他早想好了去九寨沟/他特意揣上四娘的遗照/在世界文化遗产,四爷时常仰头/仿佛在期待/一泡鸟屎”(《鸟屎》)中看到了四爷朴素的深情和怀旧情愫;从“她开始到处托媒。每一个媒人/都能从她那拿到一笔不小的酬金/前几日,她为他相上了一个贤惠温柔美貌家底也好/的姑娘。结婚那天,她没有给对方任何礼金/她的女儿他的妹妹/跟了那个姑娘/瘸腿的哥哥”(《挚爱》)中看到了延续至今的换亲悲剧。

在《阿花回来了》中,诗人又这样写道:“阿花回来了/大包小包不少/一路大方的笑着给乡亲们/从未见过的糖、水果/大把大把//阿花回来了/邻居们很高兴,或者说/兴奋。她们冲着阿花的/红艳艳的头发/暧昧的/笑”,通过阿花的大方和邻居们冲着阿花暧昧的笑,活脱脱地刻画出邻居们对阿花的怀疑和不尊重心理。诗人省却了阿花打工之前邻居们对她的态度,相信应该是前后两副嘴脸吧。诗写到这里,已经是出味的了,但诗人还有更为厉害的杀手锏。他在诗的第三节,又奇峰突出:“阿花回来了/两年前她喂大的黄狗健在/只有/它对阿花像以前一样/热情的摆尾”。这狗真是太可爱了,它不像人那样世俗,更没邻居们那样多疑善变,还是像以前一样/热情的摆尾”。诗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写这只狗呢,很明显是为了与邻居们相比,用狗的可爱来反衬邻居们的多疑善变。虽然物类各异,虽有语言隔阂,这狗还是比人可爱多了;而人,比狗更可悲,不仅有语言的隔阂,更有心的隔阂。这首诗与老诗人流沙河的《芳邻》有同工异曲之妙。

而在《补鞋匠李老汉》中,诗人更通过“八十多了。胡子花白。/每天/躬着腰,周围的鞋/铺成一地汪洋/高跟的平底的皮的布的/大的小的高档的低劣的/李老汉手里/一条条路纵横交错,额角/冷汗如泉”的李老汉形象,唤起人们对老年人的主动关爱。老人与铺成一地汪洋的鞋,深深地铭刻在读者的心底,抹之不去。

我一向认为,生为农民、体味过农民种种苦难,并渴望所有的农民都能过上阳光灿烂日子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乡村的底蕴,洞悉家乡的本质。罗松明的经历和创作,让我更坚定了这种看法。这些由小人物的传记构筑的百姓画廊,以淳朴、平静的乡土叙事方式,把作者对故土的感受抒写出来:诗歌中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们在他们相对封闭的村场院落里,干着他们自己的活,说着他们自己的话,过着他们自己的日子。许多人物身上散发着浓郁的在人间的气息,印证着我们对人性人情的日常体验。读懂了这些人,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的乡村风情画。

 

以冷峻的笔,描绘变革时代的场景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产物。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作品的性质和特点。

当今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因而,诗人罗松明不仅关注着乡亲们的生存状况,他还把自己对故园的情和爱,用冷峻的白描的手法,凸现于自己的诗歌中,以唤起人们对改变生活现状所投入的满腔热情。他作品中提到的那些变革时代的场景,我们仿佛一闭眼就能看见,这为国人了解湖南邵阳,为世人认识中原大地,提供了真实鲜活的资料。

面对《街道》:“街道不宽,刚好能容/一辆类似宝马的车自由横行/那里的居民有一个习惯/听到某种喇叭声音便自觉罗列到街道两边/很整齐很快。强过部队里受训的军兵……往往,喇叭这时会暂停/等一位绅士摸样的人下车/他们才懒洋洋的起身”,“大叫花通红着心事拄拐伸碗/一声小气泄不完碗中的空无依旧/五十和旋彩铃透过名牌与褴褛/贫与富打出底牌瞬间剔透晶莹/浓妆粉饰的女人挺着胸脯扭捏作态/半裸的臀部奏响交易的前曲/乡里来的阿婶携着泥土的气息迷路/的哥招呼地址狞笑着开车呼啸/绕几圈返回只收五十”(《街曲》),“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从一对散步的老头身边/从一个瘸腿的妇女身边/从挑着红薯赶集的父亲身边/从所有的打工者身边……从一个美女身边/从一辆类似轿车的东西身边/从舞吧、酒吧的门前”(《一辆自行车一驰而过》),“三瑶的西装。黑鼠皮鞋。/提一壶邵阳大曲/嘴里嚼一串/纯正的邵阳方言……街道里的北京人/一眼揪准了我”(《邵阳的第一条步行街》),“一段高速公路的诞生,源于泥土/和血泪的孕育。苍灰的路/像一条没有鳞角的巨蟒/把单纯的乡村分割为二/并留下说不出味道的复杂气息”(《一段路》),“一辆豪华轿车,停在/教学楼门口/一动不动/来往的师生绕过/或者避过/远了/更远了/这辆轿车的眼睛/一眨不眨”(《一辆轿车停在教学楼门口》),如此等等,无不折射出这个变革时代人们心态的变异与复杂、混乱与矛盾、欺诈与无奈、义愤与抵触等等情绪。

于是啊,“在一条河边散步/我看见了一棵柳树溜光着身体/看见了枫叶和河水恣意调情/看见了几条鱼为一片青草拼命争吵/看见了一群小孩高声的唱着情歌/看见了一条狗吐着舌头在青菜旁抬起了后腿/看见了一阵风卷起垃圾向天空求爱/看见了一朵白云喘着沉重的呼吸”(《在一条河边散步》),一切的一切,都打上了变革时代的烙印,我再也无法承受其沉重,然而,“因为治疗,我患上了病”(《心理医院》),这是何等的悲哀和不幸呀!

这些作品更普遍意义的深层意蕴,在于它们不单是描绘出了变革时代人们物质生存状态,更描绘出了他们的精神生存状态。

 

以批判的笔,解剖当代人物的灵魂

 

在当今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几乎人人都在精神泥沼里打滚,要么在泥沼里苦苦挣扎却依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要么道貌岸然实则重物质轻情义,要么根本不打算挣扎上岸“一蓑风雨任平生”,要么为了自己爬出泥沼而将别人蹬向深渊。

面对人文主义理想与扭曲的现实,诗人又以其批判的笔,蘸了心灵的血,着力抒写现实生活所激发的强烈的矛盾,解剖当代人物的灵魂,表现出对现实的清醒态度和批判精神,企图改良这个病态社会的病态灵魂。“先是生活/然后是一份高薪/一家公司/一个集团/一辆轿车和一位秘书/几个情人和一帮跟从/一个世界/太阳越来越小/月亮在黑暗里诞生,最后/消失,又一个/新的世界”(《一些欲望》),凸现出一个现代版的膨胀的欲望,这样的欲望,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刚吃饱,马上感觉饿/我的理想/是把世界化为一粒米/囫囵下去”(《上进》),幻想吞象的蛇,面对这样“上进”的“我”,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一个肥胖的身躯,面对一个村姑的乳房/一个饱嗝让农场狂风大作”(《生意》),温饱思淫欲,把国民的劣根性揭露无遗;“一生只有一次。这个盛大的会议/在一条街上举行/阳光明媚。春天,鲜花一样的开放/一篇文章匆匆赶来,总结了昨天/世界是一条典型的变色龙”《追悼会》,是对不分青红皂白给死人一律戴高帽社情的无情鞭挞!

正是这扭曲的现实,使诗人感到“风吹过/留下空旷。寒冷。累。疲惫。寂寞。”(《唱歌》),也不再信任这个社会上的许多事物:“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告诉自己/车上有扒手/服务员的眼睛很肮脏/下一个站再上车”(《下一站再上车》),还认为“壁画,让一堵墙销声匿迹/其中有父母、朋友、偶像、上司、同事/欢乐的、严肃的、拘谨的、大胆的表情……出入需要一堵墙的动静/需要处理几张关键的壁画”(《一堵墙》),最终认定“出门时你最好换上一件/奇特的衣服,戴上一顶/没有人戴过或者没人认为那是帽子的/帽子。如果你是疯子/会加快你成功的进程”(《思想者》)。读着这些冷峻的思考的诗,感觉一个字就是一滴血,一行诗就是一串泪,字字句句都流淌着诗人无言的伤悲和无奈的苦涩!

 

以悲情的笔,呼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在这个越来越商品化的社会中,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着一个时代的良知;在这个经济体制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他的悲怆的歌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俄罗斯诗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说:“即便我们久已不再对人民顶礼膜拜,我们也不能背弃或不再关心人民,因为我们的爱和思想素来倾向人民”。然而,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诗人已经丧失了伟大的心灵、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他们追求的,除了现代的表现技巧、晦涩的语言风格和暴露自己的隐私,还有什么是与这个时代对接的?!这难道不是当代诗坛的一大悲哀?!

可贵的是,罗松明正是一个充满着悲悯情怀的诗人:“世界病了/从天花乱坠花红酒绿/到一豆枯灯摇摇欲坠/不管判断、祈使或者疑问/感叹、陈述/一首诗的责任/当从一撮泥土一泓清水切入”(《一首诗的责任》),“我的诗歌与一座坟墓并在一起/里面深埋着我的思想思念/以及爱恨情仇”(《奠》)。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创作实践的。“一位深沉无私的母亲怀里/与她一样漆黑的儿女/被一条透黑的鞭子驱使/爱至极点的母亲呵/你的泪水翻涌/最终,你悲痛地把他们/紧紧的  拥在怀里/不再放手”(《某煤矿塌陷》),面对骇人听闻的矿难,诗人发出血的控诉:“团圆呵,你们抛弃了这白色的世界/团圆呵,你们燃烧时的火焰/一样,比鲜血还红”(《某煤矿塌陷》),读过不禁令人长叹:何日方能杜隐绝患,使煤矿工人平安把家还!在《在中山路,看一辆拖拉机被扣押》中,诗人又写道:“终究,快不过警车尖锐的呼叫/这辆勇往直前的拖拉机/对红灯太陌生/被扣下。包括车上满满的化肥/和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汉”,更出人意外的,是一次无心的闯红灯,结果却“被一个红印压成一张薄纸/和酒店里/一张丰盛的菜单”,这是对以权谋私的深刻揭露!集子中这样的诗还有许多,都流露出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罗松明的诗, 不是田园诗、山水诗,不是以欣赏乡土之美的态度来写作,而是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以乡亲生存状态及故园场景为出发点,以乡土的语言,写作乡土的人、事、物,以表达浓厚的乡土感情。语言是乡土的,题材是乡土的,感情是乡土的,此三者是构成他诗歌的基本特色。透过他的诗,我们痛切地看到人性被扭曲到了何种程度,思索在当今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我们究竟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当然,他的诗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还需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与思想视野,从哲学的精神与宏观的境界来加深作品的浓度与广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写作技巧,等等。但他还很年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会逐步成熟起来的。

诗路漫长!人生多长,诗路多长!祝愿诗人罗松明在诗的道路上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全文5500字)

 

2006-5-31 于广州长空轩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郭垂展在2006-6-18 18:31:26的发言:
学习!

感谢兄弟关注.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6 1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来,供朋友们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18: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9 10:16 , Processed in 0.06416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