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3454|回复: 3

东方旅游文化网(群)会员庆中秋作品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4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恭祝各位领导、老师、文友、诗友、亲友中秋节快乐!
2018年东方旅游文化网(群)会员中秋寄语及作品选登

中秋雷雨唤银盘
李存修

戊戌中秋雷雨天,
夜来星去悬银盘。
月下亭亭小蛮腰,
楚楚动人立江边。
归客游人争相悦,
明秋何处是月圆。

七绝  仲秋思乡(外一首)
王红莉

竹影蹁跹月映楼,百灵柳上啭歌喉。
仲秋南望乡情咏,金桂摇香浸茗瓯。

五律  仲秋

清辉润素笺,笔爽韵秋欢。
红叶披风靓,黄花饮露鲜。
月窗摇玉桂,竹影读霜天。
今夜新诗约,潺潺若涌泉。

戊戌中秋赏月
沈 鹏

中天望月闲,
秋意伴云寒。
快饮吴刚酒,
乐宵月下还。

中秋寄月
潘洪信

眉际添愁那一弯,
楼头倚罢倚窗前。
今宵共我这轮月,
多少人生画不圆!

绝句 藏头诗
常忠魁

中天皓月洒银光,
秋露凝情五谷香。
快与家人斟桂洒,
乐归故里话农桑。

團圓
臺灣 昊昊

中秋月兒明,
玉兔紅線連。
相思情萬里,
櫸杯慶團圓。

中秋夜寄
尹宗国

桂花何必开在春,
流芳八月满乾坤。
皎皎万里中秋夜,
无限清风无限心。

水调歌头.千秋圆爱梦
诸葛秀波

看古今情场,盟誓山海许!绸缪缱绻温柔,痴爱男共女。十年别离酸楚,九秋难忘侵骨,叹夜梦孤旅。相思不尽处,缠绵情永驻。
心同爱,情同怀,胜鹧鸪。鸳鸯蝴蝶情永,似牛郎织女。千古多情明月,人间天上情侣,同行玖瑰路。踏万水千山,常伴婵娟舞。

画堂春.中秋月下
成建东

中秋迎爽水溶溶,几技曳动芦丛。岔溪桥上晚来风,吹了愁容。
又是星潢明月,叹何时、海峡相逢?凭阑思绪几千重,无语心通。

難寫是十五
昊 昊(中國臺灣)

難寫是十五
休將嫦娥託付
凝望不傾訴
相思朝朝暮暮

夜闌痛深處
秋雨聲聲入户
未乾是情書
家燕淚滴一路

不必說嬋娟
千里知音深悟
月華沐孤獨
清風輕拂淚注
……

云遮月 月又圆
陈小鹏

远方的人啊
今夜遇上了点麻烦
那一轮明月尽管圆
却被云遮住了半边脸
不知是因为羞涩了
还是想给我留下
在想象中的无言

**脆闭上双眼
举起浓茶满盏
让袅袅升起的清香
随着心溶溶的波澹
飘向你的断桥边
缭绕于你的箫管
轻拂你泪光闪闪的脸

远方的人啊
你的箫声婉约在我眉间
朦胧于我宏达的诗篇
你感到一阵柔风吹过吗
吹过后入心的温暖
那是我唱起当年的腼腆
那片遮月的云去了远山
……

眺望中秋
徐祯霞                                

月圆的时候  我作别了故乡
来到另一个城市
守望着异乡的月亮
此时  故乡的月光正明

我的目光  穿过重重秦岭
眺望山那边的故乡
故乡正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中
月光下  我的兄弟姐妹
他们团团而坐
吃着月饼  品着桂花的阵阵幽香
把亲情和爱深情地品尝

而在那遥远的山坡上
父亲和母亲的坟茔  安静且安详
一丛岁月的老菊花  正泛着金黄

仲 秋
陈尧英

仲秋,我独处窄小
阳台上,见一部份蒜瓣破土而出
才长高三寸的兰花指向天空
茉莉怎么了?自思量,在光秃秃的枝丫
散叶,昼夜留香——

这是舍你不得的时光
微风起,微微吹啊吹!月亮隐约
佳人出浴
    入眼框——

紫,家居富顺。低头思故乡
那被露水打落的星星被月光照见
好似你的脸庞,略带金黄。

古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今日仲秋,我在这里,愿你们身在异乡不思故乡。

一份精品月饼
刘云

    中秋来临,高建的公司给他们分发了一份精品月饼,包装讲究,打开一层又一层的漂亮外壳,哇!一个汤碗大的月饼,图案美观,馨香袭人,盒子内底还用鲜艳闪亮的金色绸缎铺衬着,一看就是高档次的月饼。
    月饼一直是高建的最爱,小时候家里穷,看着村长的儿子吃着月饼,高建馋得直吞唾液。他跟在村长儿子**的后面,偷偷拾到他吃完月饼后丢弃的有嫦娥奔月图案的油纸,他把油纸紧紧地捂在鼻子上,深深地闻那种香味,感觉那月饼好甜好香。儿时的记忆袭上心来,一股冲动让高建有了吃下这月饼的冲动,突然他想起了远在红安务农的妻。妻平时生活节俭,她一个人在家总舍不得弄好吃的,妻也从来没吃过这样好的月饼。这月饼,我寄给妻尝吧。   
     三天以后,在那个偏僻的乡村里,高建的妻子洗干净刚干完农活的手,接过邮递员送来的包裹,左瞄右看地总算把这精美的包装盒给打开了,“呀,好大好美好香的月饼!这好的月饼应该给儿子吃。”妻子又毫不犹豫地把这盒月饼寄给了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
   又过了几天,大学校园内,儿子惊喜地打开了包裹,但他控制了自己的馋嘴,因为爸爸小时候欠月饼吃,去闻别人丢弃的月饼纸的故事,他也知道,他想爸爸长年在遥远的他乡打工,挣钱养家也够辛苦的,便把这份精品月饼寄给了他爸爸。
    中秋那天,这盒精品月饼又回到了高建手里。夜晚,高建深情地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圆月,品尝着这份转了一大圈的精品月饼,他感觉是那么甜,那么香!

眺望圆月
邹 进

一捧清辉捎带久违的桂花香
姗姗来迟月上枝头的约定
搁浅在湿漉漉的银河中
叩开月宫之门,所有的柔情蜜意
凉水般漫延开来
长长短短的俳句,一阙就能吟醉

中秋之夜,烈酒格外流行
把酒问青天,乡愁是唯一的答案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默契如孪生姐妹
在唐诗宋词中一写就是千年
而千里之外的思念任由晚风梳理
醉了家园,媚了月亮

由月缺走进月圆,从思念走进眺望
故乡明月穿越千山万水
在语言与精神构筑的天涯海角
用盈盈月光点燃万家团圆的灯火
此刻,异乡过客不再形只影单
他遥遥举起盛满祝福的诗歌
家的气息在呼吸之间浮沉起伏

思念日渐憔悴甚至枯萎
这并不可怕,每年八月十五
密密麻麻的思念都会在
如水的月光中复活,注定成为绝唱
回望西楼窗纸,一对剪影清晰如画
千里共婵娟,一株莲的心事
被圆月一语道破
邹进: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丰区漫画研究会主席,供职于江苏悦达集团。

中秋节回凌川村老家十吟
潘洪信

小路轻弯叶正黄,
车轮南转沐朝阳。
眉边村景身边事,
一口乡风直透肠。

断续娇声谁喊娘,
老槐树下小羔羊。
成堆玉米无人问,
一地黄金晒路旁。

六七老人开话囊,
当年光腚放牛郎。
双双大手双双茧,
握出腮边泪两行。

脸满皱纹头满霜,
家庭问罢问麻桑。
关心最是老身板,
半口残牙说健康。

光脚屁孩风一裆,
弹弓秒杀不无伤。
儿时岁月孰堪忆,
野菜最宜装小筐。

谁家媳妇问刘张,
私语村头兴未央。
生眼双双疑是我,
似曾相识看端详。

柿子犹怜老白杨,
邻家黑狗卧南墙。
乡音街口不曾变,
鬓发飘然二大娘。

满是亲情笑语香,
成堆玉米闪金光。
开心莫若无边绿,
白菜萝卜和大姜。

小村晚照满残阳,
归鸟无声过水塘。
几片炊烟房上起,
开瓶老酒眼先尝。

巨变归功开发商,
百年村落说沧桑。
闲情莫过邻家狗,
倦眼几睁不搭腔。

    天涯共此时,花好月园中!共庆佳节,合家幸福 ——金晨
    金晨,出生于1945年,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江西省美协副主席,南昌画院院长,南昌市美协名誉主席。

     同一轮圆月,同一束阳光,站在地球不同的点,过着同样的节日,祝愿你及家人节日快乐!—— 邓梦洁
     邓梦洁,中国华夏龙文国学文化研究院书画名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天赐墨缘国际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楼汤包
张嘉树

    最近我初来淮安生活,恰恰临近中秋时节,淮安这边的朋友小曼告诉我,淮安螃蟹最是肥美时,文楼蟹黄汤包也是最好吃的时候,本就美名在外,顾客争相购买,即使排着长长的队你也会甘之如饴。有名谣夸奖:"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听得我口水直流,忍不住直奔汤包店一尝美味。
    闻名不如见面。到了店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百年老店的招牌,让我忍不住期待了起来,包子一上来,我就忍不住准备夹起来大口啃着吃。旁边的食客笑了,说这一看就是没吃过的,这文楼汤包要用吸管插一个小小的口子,再吸汤汁,吸完了汤汁再下嘴咬着吃,还教了我一个小口诀:“先开窗,后喝汤,轻轻提,慢慢移,最后一扫光。”我按着旁边食客的方法试了下,果然好吃,非同凡响,那汤汁滋味无比鲜美,那馅、甚至是那皮都真正是好吃到舌头也要咬下来了。
    据店里的老板说,文楼汤包作为天下美味,其馅心全部由汤制成,是名副其实的汤包。馅料由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温成液体,后冷却凝固。再把冷冻后的馅心纳入包内,入笼而蒸,出笼汤包中的馅心成液体,用手撮入碟内,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最后才会盛到顾客面前。这样严谨的选料,独特的工艺,制作成的汤包具有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肥厚鲜美,别具一格,绝世无双。但是这么美味的食物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很贵,我这样的平凡人想吃了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解解馋的。
    据说文楼汤包历史很悠久,远在嘉庆年间,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就已“味盖三城,驰名京都”。还有个小故事,道光皇帝南巡淮安时,吃了文楼汤包后龙颜大悦,盛夸:“真乃人间第一鲜呀!”而且在1997年,文楼蟹黄汤包还被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点小吃
”的光荣称号。
    吃着汤包时,我会想着,一个地方的美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也体现着一个地方的人的品质,淮安的文楼汤包正是在美食中体现了淮安城的底蕴深厚,包容之心,也体现了淮安人民的“君子含而不露”的风骨,有实力,又谦虚谨慎!

中秋琐忆
舒 敏

    有很长很长时间,中秋的我是无缘月饼的。
    那时的我大抵还小,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利落。年轻利落的母亲,别说中秋,一年里每个节日似乎都不愿错过。
    腊月末,母亲会蒸形状不同的馒头、内容各异的包子。那时节的农家,大家忙忙活活、往来穿梭。一年的这几天里,大家不约而同都支起蒸锅,忙着蒸馍、蒸包子,等热乎乎的包子出笼后,各家都要拿出不少分送给亲友或者近邻,所以常常,自家吃的,多是别人送来的包子,而自家的包子,可是多半送了人。
    包子的生命周期总是很短,蒸好后很快就被吃尽或者送光,至于馒头,情形可就不同。
    母亲会找些网兜,装上一些造型别致的鱼馒头或者枣山,将它们悬挂风干,目的是为着用“干馍”迎接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里,母亲准会给我们炒不少棋子豆,棋子豆里,有时也会夹杂些黄豆等。棋子豆是用细土炒就,我年年吃,年年爱吃。
    二月二过了没几天,到了二月八,母亲又开始忙活,母亲说“二月八,吃‘骨架’”。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骨架”两个字怎么写,但对母亲亲手蒸好的“骨架”却印象深刻。“骨架”的成分,是面粉、油、盐和葱。母亲给发酵后的面粉添上油、盐和葱花后,将它们揉一揉,扭一扭,入锅,蒸熟,然后我们一帮孩子,开始不顾形象地大咬大嚼。
    端午节,母亲一定不厌其烦,要亲自给我们包粽子、蒸甑糕。
    及至中秋,母亲则一准忙前忙后,给全家人做烫面蒸饺。蒸饺虽然好吃,但总归不够体面。偶尔,为使节日气氛更浓郁些,父亲会买来少许水晶点心。点心跟月饼,外表来看,都是圆的;内心来看,都是甜的,所以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大学里的第一个中秋节,大哥带着苹果、石榴还有月饼赶来看我。月饼看起来的确洋火,但老实说,并不喜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工厂,每逢中秋,会有不少同事邻居买来各色配料,支起烤箱,自制月饼。
    年纪如风一样飞长,中秋节里开始离不开月饼,不是因为贪嘴或者爱吃,礼仪需求。
    晚间收拾屋子,无意中看到一封二十多年前的中秋收到的已经没了信封的纸张泛黄的老旧信件。收信的我,那时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写信的他,也才刚走出校门不久。
    大概是吵架了,我去信要求绝交。于是凌晨三点的他,摇动笔杆写来封“长”达三页的信。信里有对未来的计划,对将来生活的憧憬,不乏幼稚,却也真诚:“你可以不要我,但我为了你,宁可死等一生,而且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喜欢你……”
    这样的话语,当然只能在特定的年龄和时间段才能说出口,到了今天,估计拿机关枪顶着也不会说出来。太幼稚。然而当年,圆月下孤独着的那位姑娘,一定是感动的。
    世间的情愫那么多,最美好的,不正是感动吗?月究竟是圆是偏、是亮是暗,日子究竟是不是中秋,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美好、有感动。
    舒敏,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某文化单位。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梦里乡愁》。

赏月·拜月·咏月  
陈鲁民

     在国人眼里,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重要节日,既庆团圆,又贺丰收,更值一年最佳气候,其纪念活动之丰富,甚至超过春节。
     赏月是重头戏。大约从魏晋朝代起,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苹果、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到了宋代,赏月之俗达到**,不仅大小诗人纷纷写诗抒怀,普通居民也愉悦庆祝,《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而且,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拜月历史悠久。拜月由祭月而来,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渐渐取代了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拜月的规矩还挺复杂。场地要求倒还宽松,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举行。人员要求,主祭赞礼各一名,还有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拜月前,参与人员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还要写出精短优美的祝文,向月亮读祝,以更好地表达诚敬。大约从清末起,拜月活动式微,为更轻松愉快的赏月所取代。
     咏月最为热闹。中秋尤其是诗人的盛会,有人统计,除了饮酒,赏月是出现在古诗中最频繁的活动。其时,文人骚客无不诗兴大发,竞相吟咏,几乎没有哪个成名诗人会在咏月诗上缺课。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趣非凡;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质朴明快;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深意长;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愁绪万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浅旨远; 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浪漫清新;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令
人惆怅。真格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如今又逢中秋,月明如旧,金凤依然,但似乎与中秋相关的一些习俗都不大时兴了。拜月、祭月就不说了,早就为赏月所取代。可就是赏月,参与者也越来越少,几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殊为可惜。一些年轻人过中秋,宁可到酒吧里狂欢放歌,也不肯到外边看一眼“嫦娥玉兔”。城里的高楼大厦,水泥森林,遮天蔽日,想找个观月赏月的地方都有些为难。咏月之雅兴,更是早就被“风吹雨打去”,今人不仅诗兴大退,写诗水准也不敢恭维,就连得“大奖”的诗作都一再被人诟病,更不待说一般的涂抹之作。而少了赏月诗,人们的赏月情趣也减色不少,离“诗意的栖居”就更遥远了。
     赏月、咏月,可融合亲情,陶冶情操,可激发诗意,提高幸福指数,既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自信内容之一。大家都来参与,共襄雅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 涯 何 处
周良林

    今天是中秋,大家都忙着过节,喜气罩在脸上,给人亲切的暖意。
    赶火车的旅人归心似箭,顾不了讲究斯文和清高,连爬带滚挤上火车,谁也不想错过那枚圆圆的月亮。好在多了高速,还有动车与高铁,人在旅途中,有了些尊严和体面。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情感依旧新鲜缠绵,与人为善的中秋月,把**妩媚的柔辉洒在大地,洒在人们心中。中秋月在蓝天碧海中裸泳着,让人想起恋人,妻子,母亲,却想不起片刻邪念。或许人们更愿想像成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轻轻地咬一口,然后彼此相视一笑,多少情意尽在不言中。
    吉祥的夜风传播着温馨的曲子,桂花香随便就落在酒杯里。团聚的家庭大把大把地挥霍和谐的喜悦,暖融融的笑声把中秋染得醉人,月却更圆更亮了,仿佛久守闺房的春妇忽然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夫君,忍不住就流露出又惊又喜的淡淡的红晕……
    匆匆夜行的人忍不住停下来,用羡慕和祝福的目光轻舔那四处飘散的团聚情调,有些忘情。不管那个港湾是简陋、还是豪华,但幸福没有高低贵贱,一定能把心抚得舒畅,家的概念连同守望的妻儿在脑海中渐渐清晰开来,不由抬头望了望头上的圆月,一声叹息。
    亲爱的月,你能把我的思念带走么?
    公园里四处是赏月的人,吃着月饼,喝着啤酒,说着笑话,无忧无虑。即使有什么容不下的痛苦与烦恼也被中秋月清理了,这一刻,他们心里只有圆圆的月亮。他们一个劲的唱着月亮的歌,很动情,很真诚,没有矫情,相识不相识的都在关于月亮的歌中找到了话题,找到了理解的默契。端着啤酒杯,朋友干一杯。树影下相依的恋人,是最幸福和甜蜜的,窃窃私语,默然交流,他们心中珍藏着一轮圆圆的中秋月。
    幸福的暖流到处弥漫着。唯有无法归家的旅人,坐在孤独的酒馆里, 忧郁地喝酒,开着的窗放进一轮皎洁晶莹的圆月,亲切地揉搓着旅人心中的伤痛,亲切地斟酒对饮。旅人痴痴地望着白洁如玉的明月,眼里闪烁着泪花,恍恍惚惚浮在他心底的是故乡的圆月,是母亲的脸、爱人的脸、孩子的脸。
    故乡的明月有色,洁如母亲的白发。
    故乡的明月有声,细如恋人的情话。
    诗是谁写的,早已不记得了。但这诗却象中秋月一样,年年飘在记忆的摇蓝里。
    此刻,我同酒店里的旅人一样心情,望月的感觉只会辛酸。我无法表达苏先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姆娟”的旷达,何况苏先生也潇洒不起,点点滴滴泼满美丽的忧伤。倒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一语道真情,“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自从外地求学,就没再在家里过一个中秋。虽说要好的同学也聚在一块,喝酒、唱歌、弹吉它、赏月,弄得月摇摇晃晃的,也有几分自在和快活。一旦静静地漫步在校园,独自享受一份淡泊和悠闲,乡愁就游过来了,笑眯眯的圆月一下弄得心空荡荡的。儿时的中秋月就顺着脚根儿爬过来,连同儿时的歌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背背篓”。那时农村买不起月饼,也对月饼缺少亲切,年年却是要打糍粑的,圆圆的糍粑一个个排在桌子上,跟天上的月亮一样,顽皮的我们就把这些“月亮”啃得残缺不全,抬头看天上的月亮磨盘般圆圆的, 光光的,滑滑的,便是愤愤不平,一个劲祈祷它掉下来,好狠狠地咬上几口。可月终究没掉下来,糍粑却被啃的乱七八糟。母亲见着,也不恼,只是坐在竹凳上慈爱地看着我们,露出最舒心的微笑,她动情的眼里晃着明亮的圆月。
    中秋是要祭月的。“夜明,祭月也。”《礼记·祭法》上已有记载。王昌龄还有一首拜月诗,“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昨夜云生初拜月,万年甘露水晶盘。”后来我上大学时也看过《西厢记》中崔莺莺拜月烧香, 祈求美好的爱情生活;《拜月亭》中王瑞兰
拜月烧香,祈祝亲人安康,夫妻团圆。但那时已瞧不见祭月的古风民俗,只还有些流风余韵而已。母亲在桌上摆了两个特大特圆的糍粑, 还有两柱香, 一杯水酒。这时母亲就合掌闭眼,极虔诚庄重的神态,大概是祈求五谷丰登,儿女平安,而我们却盯着桌上的糍粑,只等母亲一声命令,好一哄而上,拼命地咬上一口, 该怎样的开心和痛快 ! 童心无邪,哪知慈祥的母亲博大的情怀。
    糍粑成了梦中之物。
    我在千里之外的北方上学,中秋是没法在家过了。每每中秋之时, 就收到母亲的信,说中秋照例给我留一个最大最圆的糍粑,等我回去吃。年年如斯,糍粑都发霉了,母亲才肯扔掉,她一定在偷偷流泪。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念诗仙那首千古绝唱,以泪浇月,心里盼着快些毕业,早日回到父母身边,好好过一个中秋节。月饼虽然时髦,我还是对糍粑一往情深,和父母坐在圆圆的月下,吃着圆圆的糍粑,每一颗心都圆圆的。人圆月圆,二老的心已等得有些焦渴了,白发如月,泪水常把我沧得心酸内疚。
    没想到,毕业后,我越走越远。
    隔着千山万水,中秋的团圆梦仍然是梦。今夜,父亲和母亲定是相对无言,桌上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糍粑, 那自然是留给我的。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银银清辉给乡野涂满古朴的诗情画意。圆圆的酒杯盛着盈盈的酒香……可我在遥远的南方,一个人孤独地徘徊。
    我分明听得见母亲心中伤感的哀怨。
    曾经想给家里寄两盒月饼,月饼能代表什么呢?也想给父母点一首歌,可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的。打个电话问候,只是海市屡楼,天方夜谭。那时候,电话还是一个奢侈品。
    我漫无目的的走在街道,似乎无技可施。
    虽说已写信问候了双亲,也给他们寄了些钱表示孝顺,终觉得有些浅溥,了结不了母亲的愿望。记得当时,母亲一听说我分到别的省,就伤心地哭了,哽咽地说,什么时才能回来过一个中秋呢?在我离家到北方上学时,母亲也是这样说的。
   今夜的街道有点空旷,没有往昔的热闹。大家都忙着团聚,忙着赏月去了。辉煌灯火独自流离如梦。
    我不敢看天上的明月,圆圆的感觉会把我脆弱的心灵鼓捣得支离破碎。我胡乱的踩着从树缝里漏出的月影,可月影漫散开来又慢慢聚合了,依旧圆圆的,如酒杯。
    来,干一杯,这时候,我不希望清醒。
    隔着玻璃,我看人家在电话亭打电话。
    桔红色的键钮,熟练的手指。我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表情:焦急的等待,等待的急躁和不安,接电话的激动,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手微微颤动,答话也有些颤动。
    我的心似乎也扑扑急跳。看人家打电话也有一份亲切,祝福也不由说了千遍万遍。虽说秋夜的凉意已弥漫,弥漫着浓烈的乡愁,我有一丝温暖在流淌,从他们的喜悦中我分享到一点幸福。我似乎看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嗅到了家乡庭院的野菊花香。
    也有忧郁的人低着头出来,脸上写满失意和凄凉。不由也跟着心酸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抱以一笑,笑是苦涩的。
    摸摸口袋里的硬币,却不知该给谁打,我脑中漂起来只是杂乱无章的电话号码。
    眼前依旧有欢乐的歌声,笑声灌满中秋月色。
    我只得回到宿舍,觉是睡不着的。
    周良林,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常州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发表散文作品20余万字,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9087EB8418D0F39F134AAC8F27FC85E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处赏月最清新
李存修

     中秋月最美,美在哪里?中秋月最明,明的怎样似水?中秋是团圆节,可是家家团圆了吗?人们都在中秋赏月,但最用心的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人,可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在历史上喜爱赏月的名流大家、迁客骚人、书生才子们,他们以不同心境,不同的际遇,望着天上的明月,留下了让世世代代捧读的月亮般的诗句。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其实东坡并不善酒,只是借酒抒情。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古人诗人写的明月灿烂千古,好诗岁月不朽。而我等凡夫游卒,不能中秋咏月,但可八月十五异地赏月。行走60年,曾到达过这些地方赏月拜月:
    太平洋瓦胡岛上,
    非洲大漠深处,
    云南滇池边,
    胶东半岛天尽头,
    扬州瘦西湖,
    新疆塔克拉玛干腹地
    **羊卓雍
     ……
    今年与五羊作伴过中秋。然后,将孔子未見过的岭南明月带到曲阜,于28日大典祭拜时,将其奉献给千古圣人。
                      戊戍中秋于羊城明月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回凌川村老家十吟
潘洪信

小路轻弯叶正黄,
车轮南转沐朝阳。
眉边村景身边事,
一口乡风直透肠。

断续娇声谁喊娘,
老槐树下小羔羊。
成堆玉米无人问,
一地黄金晒路旁。

六七老人开话囊,
当年光腚放牛郎。
双双大手双双茧,
握出腮边泪两行。

脸满皱纹头满霜,
家庭问罢问麻桑。
关心最是老身板,
半口残牙说健康。

光脚屁孩风一裆,
弹弓秒杀不无伤。
儿时岁月孰堪忆,
野菜最宜装小筐。

谁家媳妇问刘张,
私语村头兴未央。
生眼双双疑是我,
似曾相识看端详。

柿子犹怜老白杨,
邻家黑狗卧南墙。
乡音街口不曾变,
鬓发飘然二大娘。

满是亲情笑语香,
成堆玉米闪金光。
开心莫若无边绿,
白菜萝卜和大姜。

小村晚照满残阳,
归鸟无声过水塘。
几片炊烟房上起,
开瓶老酒眼先尝。

巨变归功开发商,
百年村落说沧桑。
闲情莫过邻家狗,
倦眼几睁不搭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遮月    月又圆
              文/ 陈小鹏

远方的人啊
今夜遇上了点麻烦
那一轮明月尽管圆
却被云遮住了半边脸
不知是因为羞涩了
还是想给我留下
在想象中的无言

**脆闭上双眼
举起浓茶满盏
让袅袅升起的清香
随着心溶溶的波澹
飘向你的断桥边
缭绕于你的箫管
轻拂你泪光闪闪的脸

远方的人啊
你的箫声婉约在我眉间
朦胧于我宏达的诗篇
你感到一阵柔风吹过吗
吹过后的入心的温暖
那是我唱起当年的腼腆
那片遮月的云去了远山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8 16:53 , Processed in 0.06222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