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5981|回复: 8

乌镇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1 15: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   镇   行
           蔡怀森

近年来,乌镇的名气大了起来,一座水乡古镇,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假日里,去了一趟乌镇。
乌镇位于苏浙两省交界,京杭大运河西侧。是嘉兴市下属桐乡市的一个小镇,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桑之地。境内河道密布,水网相连,人们临水建屋而居,以水为街,以岸为市。千百年富庶的水乡农耕文化积淀,尤其是近百年来,邻近上海,受海派工商业文化熏陶。看过电影《林家铺子》如果还有印象,那场景就是乌镇,那画面就是发生在乌镇上的故事。
如今的乌镇更显富庶典雅,绵延数百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别具原生态的古镇风韵,使其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喧嚣闹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光所在,引得人们发思古之幽情,前来觅一份清新。古镇现经一番整治修旧的特色打造,开始实施了围镇收费的格局,进镇需100元购门票,虽包括当地人亦颇有微词,减少了街市商贩的消费收入,且收费者有与民争利之嫌,但无碍小镇内人流逐渐增多,既然千百里外赶来了,那能不进镇呢。
小镇沿河边有石板街道,廊桥相连。沿街商铺林立,所售物品皆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而我最为感兴趣的还是街中保存完好的茅盾故居,及茅盾笔下描写的“林家铺子”的店面。原汁原味的古镇小街,给人一种观赏古旧文物,一种时光倒流,想当年的感觉。身处“林家铺子”店堂中,真想看看老板娘在关键时刻,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私房钱,临危处置事宜的内室。同时也是寿生和林**拜堂成亲的地方,还想看看暗夜里,林老板带着积蓄和林**黯然离家出走登船的石阶。据说这是一个基本真实的故事,当年林老板离家去了上海,后辗转又到了香港,靠着些微积蓄不断打拼,重又成就了一番事业。
据说60年代初在香港放映电影“林家铺子”,在香港的当年大陆的“林老板”们个个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乌镇所处桐乡,世代农桑,历来还是丝织之乡。90年代初,随着大批国企的纺织印染行业改制,桐乡兴起了一轮纺织印染私营经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外贸出口拉动,至2000年初再掀**,初期的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纷纷投资改造上规模,形成集团化生产,高峰时期,乡镇路旁连片厂房。各地打工者(尤以女工居多)集聚桐乡及周边市镇,一片热闹繁荣景象。
至2004年前后,由于产能过度扩张,市场需求趋缓,原材料涨价,同业中竞争加剧,利润率大幅回落,紧接着用工成本加大,行业已回归至微利状态。而后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出口量大幅下降,终于迎来了致命一击。如今行走在纺织印染服装的工业区间,连绵的厂区十有**关门闭锁,但见厂房在,“不闻机杼声”。打工者纷纷离去,乡镇间一片冷落。尚有些资本的,开始了转战各地炒房,名声赫赫的浙江“炒房团”由此而生。也有去山西挖煤的,去陕北采油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起了当年的“林老板”,留下债务,不知行踪的。
乌镇是个好地方,行车中放眼望去,粮田面积在减少,往昔成片的桑园也已难见了,取代的是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及成片育着香樟树苗的苗圃。江浙一带的人是聪明能干的,尤其是乡镇村中的一些能人,即或是国营工厂的职工,下岗了也只有跟在他们后面打工的份。这不,全国各地日益扩张的城市,美化城市环境所需的香樟树,还有正在兴起的木材加工业,高档家具制造业,销往全国各地的实木地板。他们靠着遍布全国各地的浙商销售网络,大大小小的老板,永远勤奋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对市场天生敏锐的嗅觉,为社会,也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在努力拼博。


                       2009年 6月 28日

发表于 2018-7-21 17: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十月份去过一次“乌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0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是十年前的乌镇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2 17: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镇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好地方,很多不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 15: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乌镇应该在乌镇的特色上用笔,把打动人心灵的东西写出来,在语言表达上再下些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0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赵老师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5 16: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镇行
蔡怀森

假日里,去了一趟乌镇。

乌镇位于苏浙两省交界,京杭大运河西侧。是嘉兴市下属桐乡市的一个小镇,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桑之地。境内河道密布,水网相连,人们临水建屋而居,以水为街,以岸为市。千百年富庶的水乡农耕文化积淀,尤其是近百年来,邻近上海,受海派工商业文化熏陶。看过电影《林家铺子》如果还有印象,那场景就是乌镇,那画面就是发生在乌镇上的故事。

乌镇富庶典雅,绵延数百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别具原生态的古镇风韵,使其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喧嚣闹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光。古镇经一番整治修旧的特色打造,开始实施了围镇收费的格局,进镇需100元购门票,虽包括当地人亦颇有微词,减少了街市商贩的消费收入,且收费者有与民争利之嫌,但无碍小镇内人流逐渐增多,既然千百里外赶来了,哪能不进镇呢。

小镇石板街道,廊桥相连。沿街商铺林立,所售物品皆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而我最为感兴趣的还是街中保存完好的茅盾故居,及茅盾笔下描写的“林家铺子”的店面。原汁原味的古镇小街,给人一种观赏古旧文物,一种时光倒流,想当年的感觉。身处“林家铺子”店堂中,真想看看老板娘在关键时刻,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私房钱,临危处置的内室。

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放映电影“林家铺子”,“林老板”们个个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乌镇所处桐乡,世代农桑,历来还是丝织之乡。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批国企的纺织印染行业改制,桐乡兴起了一轮纺织印染私营经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外贸出口拉动,至2000年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纷纷投资改造,形成集团化生产。各地打工者(尤以女工居多)集聚桐乡及周边市镇,一片热闹繁荣景象。

2004年,由于市场需求趋缓,原材料涨价,同业中竞争加剧,利润率大幅回落,紧接着用工成本加大,行业已回归至微利状态。如今行走在纺织印染服装的工业区间,连绵的厂区关门闭锁,“不闻机杼声”,打工者纷纷离去,乡镇间一片冷落。尚有些资本的,开始了转战各地炒房,名声赫赫的浙江“炒房团”由此而生。也有去山西挖煤的,去陕北采油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起了当年的“林老板”,留下债务,不知行踪的。

放眼乌镇,粮田面积减少,往昔成片的桑园也已难见了,取代的是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及成片育着香樟树苗的苗圃。江浙一带的人是聪明能干的。这不,全国各地日益扩张的城市,美化城市环境所需的香樟树,还有正在兴起的木材加工业,高档家具制造业,销往全国各地的实木地板。他们靠着遍布全国各地的浙商销售网络,大大小小的老板,以及对市场天生敏锐的嗅觉,为社会,也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在努力拼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9 09: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美丽的乌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0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老师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8 22:14 , Processed in 0.053879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