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2434|回复: 0

施向平: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
施向平

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我党坚持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是密不可分的。在抗日战争中,周恩来是我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和实践者。从西安事变,到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始终以“在坚持党的立场和原则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方针为指导,坚持求大同存小异,通过准确预判,周密协调,果敢决策,扎实开展党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成为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在抗日战争中,成功地解决西安事变,达到了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的目的,这是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杰作,闪现出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光辉。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东征陕西省奔赴抗日前线,但遭到**军队的阻拦。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日形势,周恩来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展开频繁活动,通过张学良的秘书黎又才、杨虎成的秘书南汉昃和西北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杜然等进行着巧妙的地下工作。1936年3月,周恩来和渴望一致抗日的张学良进行谈判,决定停止内战,并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达成一致。7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又在延安悄悄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会见,双方交换了“联蒋抗日”这一重要的盟约。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蒋介石囚禁起来。监禁蒋介石的消息一传开,轰动世界。经多方努力,蒋介石听了张学良的劝说,同意会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面对这一事变,周恩来受到中央的命令,亲赴西安。周恩来面对多次要逮捕自己、判处**,并出八百万赏钱买自己脑袋的蒋介石,从抗日的大局出发,从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出发,从中调解,不杀蒋介石。周恩来一方面劝说东北军中要杀蒋介石的极左分子,一方面耐心地向蒋介石解释中共的方针,解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必要。事变发生后15天,面临着即将爆发内战,而此时,周恩来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其优良的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成功地说服了蒋介石,使蒋介石答应了一致抗日,从而再一次实现了国共合作。
在抗战的国共合作期间,党内外抗日统一战线矛盾复杂,周恩来冷静面对,采取柔中有刚,刚柔并济,从抗日的大局出发予以妥善处理。他在**违反国共合作的时候,提出强烈**;对放弃国共合作的内部同志进行严厉的批评。
在重庆期间,他在原则问题上一步不让,而又将严格性和巧妙性相互结合。当国共两军发生摩擦时,他一方面进行谴责,一方面晓之以理,以坚定的抗日意志坦诚相待。他既通过揭露**所制造摩擦,引起外国大使们对局势的担忧,又站出来进行讲话,表明共产党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进行适当安抚,从而给**增加压力,打击抗战分裂势力。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严厉斥责蒋介石:“谁挑起内战,谁就要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样的话,只能对日寇有利。”走上重庆的街头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满含悲愤地亲笔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四言挽诗,哀而动人,向**反动派的专制统治发出了无声的**,同时,也是对皖南新四军将士寄托的无限哀悼!
周恩来在对待同志时,也是充分运用统一战线思想进行教育,协调各种关系。在武汉期间,他对自己内部的同志放弃国共合作进行严厉的批评。对不愿做第三厅工作的同志,一向温和的周恩来,两眼充满怒火,大声问:“你打算干什么?为了革命胜利,任何事情都有忍耐的必要,我们所受的屈辱都不能损害革命利益。”武汉失守,这天正是鲁迅去世两周年,在第三厅鲁迅纪念委员会的支持下,召开了纪念大会。抗日的残酷现实,不由得使人想起了鲁迅的战斗,周恩来在大会上应用“疾风知劲草”这句谚语,号召人们在今天的疾风中要向鲁迅那样做一颗劲草,严厉抨击那些消极、应付、背叛、迷恋个人主义高级生活的人。新四军成立后,由叶挺、项英领导。因两人时常闹矛盾,路线又相左,叶挺愤然离开军部云岭前去香港,后在广东惠州一带组织抗日游击队。为了处理这一矛盾,周恩来想方设法找到叶挺,劝他到重庆恳谈,再由重庆送叶挺回云岭。在他的劝说下,1939年2月16日,叶挺和他飞抵桂林,后经湘桂铁路北上,2月23日到达新四军军部云岭。周恩来在云岭待了20多天,多次听取新四军汇报,提出新四军发展方向。他告诫项英:“团结叶挺是新四军内部团结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件大事,如果处理不好,就要犯错误。”在周恩来的耐心劝导调解下,项英表示接受,并在军部领导人会议上,作了一万多字的自我批评,主动提出将军事指挥权、军事干部的安排权交给叶挺。
周恩来在抗战期间,努力团结广大海外侨胞,与他们肝胆相照,争取他们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日活动。
他多次会见和结交陈嘉庚等海外华侨,高度赞扬他们的赤子之心,消除他们的疑虑,争取到他们在道义和物质上对中国共产党抗日军队的大力支持。当时一些汉奸和日本间谍趁乱在东南亚等地区到处散播汉奸亡国论调,什么“国共合作不了,中国世称东亚病夫,和日本人打起来,中国必亡。”泰国华侨杜英和跑马场工友等以“泰国曼谷十八涌跑马场华籍洋务工人”的名义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把侨胞对抗战问题的争论情况,向周恩来作了反映。周恩来亲笔回信,信有8页信纸之多。内容除了赞扬海外侨胞关心祖国命运,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忱外,着重谈了抗日战争形势的问题。他在信中指出:中国人民这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的甚至是残酷的、长期的持久战。抗日战争必将是以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而告终。周恩来的信,从跑马场的工友手中很快就传阅到跑马场外的华籍工人中去。《曼谷时报》以《周恩来论抗日形势》为题登出周恩来的信,轰动了整个曼谷华侨社会。从此,侨胞中对抗日战争的疑虑、担忧、彷徨、争论不休的局面,逐渐消失了,侨胞们的抗日信心和团结增强了,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宝”之一,正因为坚定地坚持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领导者和实践者,为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周总理为家乡题报头
秦九凤

淮安历代名人荟萃,加之她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早在民国年间,就办有多家报纸。读报、关心时事政治也是淮安人的传统。日军侵占淮安前夕,进步群众自发在淮安城内办起“淮安群众看报室”,以唤起民众,投身抗日,不当亡国奴;解放战争后期,《新华日报》华中版就办在淮安。据《新华日报》老同志、原驻淮阴记者站站长刘峥对笔者回忆,当时由毛泽东、朱德联合下达的“中国人民**渡江作战命令”公布后,就是在淮安板闸《新华日报》华中版报社赶印出来后,再连夜用吉普车送往前线各参战部队的。
建国后,中共淮安县委为了继承淮安历史上的这一光荣传统,进一步推动淮安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5月1日创办了新的中共淮安县委机关报——《淮安报》,每周2期,8开2版。
《淮安报》创刊后,人们期望有一个出自名人之手的报头。淮安人首先想到了敬爱的周总理。1958年夏天,当时的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县政府委托,专程赴京向周总理汇报淮安工作。那年7月2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后客厅亲切接见了王汝祥,详细听取了家乡工农业生产情况。王汝祥见周总理高兴,就向他汇报说,为了适应淮安的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淮安县委已打算把现在的周二刊《淮安报》办成日报,想请总理给题写个报头。周恩来听了笑着谦虚地说:“我不会写字,怕写不好。”经王汝祥一再请求,他才诙谐地说:“既然是‘父母官’的吩咐,我也就只好遵命了。”接着,他又就如何办好《淮安报》作了指示,并要求以后每期报纸都能给他寄一张。
按周家祖训,男童5岁时入家塾馆念书,习颜体毛笔字。周恩来很小时候就练写出了一手秀气的颜体字。1907年他先后失去生母和嗣母后,到淮安东门内的龚表舅家寄读。龚家塾馆的周先生又让周恩来在颜体的基础上再加练魏碑,以增加笔锋上的刚阳之气。就这样,周恩来终于形成了他后来特有的那颜体加魏碑的毛笔字。
1958年7月27日,也就是王汝祥第一次在西花厅见过周恩来的4天过后再去见周恩来时,周恩来拿出了6张他写在宣纸上的“淮安日报”4个字的报头题字,对王汝祥说:“老王,报头的字我给你们写了。我字写得不好,你们随便挑一张将就用吧。”王汝祥端详着周恩来那隽永秀丽、浑厚有力的墨迹,十分激动,把6张题字都小心翼翼地收好带回淮安。从1958年10月1日起,《淮安报》改为日报,并正式启用周恩来题写的《淮安日报》4个字的报头。至1961年9月21日,因为我们国家连续3年自然灾害,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经济上十分困难,《淮安日报》在一共出了895期后停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淮安的各行各业也同全国各地一样,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淮安报》又成了我国首批恢复出版的县级报纸。1980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4周年时出了复刊试刊号,仍用周恩来题写的报头,只是中间去掉一个“日”字。同年3月5日,周恩来诞辰82周年时正式复刊。复刊13年后的1994年再度恢复为日报,并完整地使用了周恩来题写的4字报头。复刊后《淮安报》仍按照周恩来当年的嘱托,每期寄一份到西花厅,请邓颖超收阅,直到1992年邓颖超逝世。
1998年3月5日,在周恩来纪念馆奠基典礼上,邓颖超的警卫秘书高振普讲话时还说,大姐(指邓颖超)在职的时候,就想来一趟淮安,因为淮安是她的婆家。但是因为工作忙,她未能来成。现在退下来了,时间有了,可是又失去了来淮安的身体条件。但她知道你们淮安人很关心她,也很想念她。她经常收到你们淮安给她寄去的报纸和书籍,她交待我,年岁大了,她不能给你们一一回信了,这次要我总的答谢大家,谢谢你们了。高振普将军说的“寄报纸”的事就是指《淮安报》社给邓颖超寄去的报纸。
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淮阴日报》更名为《淮安日报》,并且沿用了周恩来亲笔题写的报头。半个多世纪以来,淮安人民每每看到这张报纸,就会自然联想到敬爱的周恩来对家乡的关怀,因为这是他留给家乡的一片深情,一片爱心,从而激励着家乡人民的学习和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22:38 , Processed in 0.0468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