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戽河泥

发布者: 古塔上的风玲 | 发布时间: 2017-12-8 21:38| 查看数: 322141|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塔上的风玲 于 2017-12-20 18:48 编辑

                                                       戽河泥

                                                       柏文革

   大集体那会儿,一进入寒冬,便将沟坎上的苇草割尽,接下来清沟取泥。

   我们这里的步凤镇,地处里下河地区,通榆河东。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地,自从垩了沟里的河泥,土壤明显得到改善,庄稼开始壮实,当地种田人管它叫不花钱的有机肥料。

   沟里的水抽了一天一夜,只剩下脚面子深;坎上尽是草茬,干干净净,一览无遗。大清早上,天寒地冻,没有一丝风,大家喝了几碗糁子粥,开始倾巢而出,陆陆续续的聚到了沟边。

   大家人手一把戽掀,木制的,也有铝制的。戽锨的外形像瓢,一尺多长,装在一根两三米长的竹竿上。两个人一组,站在沟底的人,把戽掀伸到淤泥里,往前一送,连泥带薄冰,满满一戽掀,然后扬起,顺势扣在站在坎上的那人的戽掀里。坎上的人就势一悠,甩到上面的麦地里。不一会,上面黑乎乎的一大片,散发着河泥的芬芳。

   小时候的我,一点也不怕冷,有时会跟着出工的母亲,去看喧闹的戽泥场景。见过下面递泥里的发脾气,原因是上面接泥的那位,只顾说话,误了手里的活,让他递泥时扣了一个空,满满一戽掀稀泥直接滑落到坎上,溅了他身上、脸上尽是黑泥点子。上面的人反而说不爱听,理由是,往上甩,溅起的泥点子早已满满的一脸了。这时两人才有空对视了一下,突然“噗嗤”一声乐了,原来都一样,像舞台上唱戏的大花脸,刚才的怨气瞬间荡然无存。

   也见过上面的人开玩笑,说蹲在下面的好,轻轻一扣,完事了。往上甩,可耗劲了,几碗薄粥早就甩没了。下面的人回应,你下来试试,我的脚早就冻得没感觉了。是的,连双像样的袜子都没有,双脚差不多是裸在靴子里,加上陷在淤泥里,长时间不动弹,冻脚是肯定的。这时风良叔听了“哈哈”地傻笑,他把一只脚抽出来给大家看,说跟没套一样。大家就朝他的那只脚瞅,尽是是乌黑的河泥。原来他的旧靴早就破了个大洞。

   权衡利弊,还是有靴子的好,在下面递泥,机会总比上面的人多,常常会捞些外块,逮到小鱼小虾什么的,这叫近水楼台。那年头,没啥吃的,刮了鱼鳞,抓把咸菜一起煮了,满屋子飘香。咸菜里有了腥味,好下饭!

   我问过母亲,过去人没啥吃的,就几碗薄粥,甩起泥来一下连一下,哪来的劲呀。母亲说,没法呀,不干咋行?不过干部会哄人,说加紧干,明年顿顿白馒头。啧啧,好像我们每甩一下,就看见一个大馒头似的。你还别说,胳膊里还真的来了劲。

   一天干下来,大家浑身像散了架,晚饭一吃,倒头就睡。

















最新评论

昭阳千垛 发表于 2017-12-8 23:10:26
本帖最后由 昭阳千垛 于 2017-12-8 23:14 编辑

不过干部会哄人,说加紧干,明年顿顿白馒头。啧啧,好像我们每甩一下,就看见一个大馒头似的。你还别说,胳膊里还真的来了劲。怪哩。
嘿嘿,这句话有趣!往昔生产队劳作情景再现,有乡土气息!
老张艺华 发表于 2017-12-17 08:43:19
充满生活气息,欣赏!
青山多妩媚 发表于 2017-12-20 13:24:37
支持一下老朋友。。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7:43 , Processed in 0.05117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