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6401|回复: 1

都江堰 . 青城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6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江堰 . 青城山                     都 江 堰 · 青 城 山

                   蔡 怀 森

                          一

金秋季节,在川中,游览了巴蜀著名的名山胜水都江堰和青城山。
都江堰,先秦称“湔淜”,蜀汉时称都安县,宋代后称都江堰,也曾长期叫灌县,灌口。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向北是岷山山脉,西临横断山脉的邛崃群峰。山区高原、森林草场有雪山延绵。四川与甘肃交界处的岷山南麓,千里雪峰。高山深谷,涓涓溪流自松潘汇聚成岷江。至此,一条清澈碧绿,滔滔不绝,汹涌澎湃的岷江沿山势地形落差向南,直达都江堰,并由都江堰奔泻向成都平原,最终汇入长江。
都江堰距成都仅50公里,地势落差近300米,汹涌的岷江水经都江堰奔向四川盆地,已成地上悬江,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干旱又是赤地千里,岷江清流成了蜀中长期侵扰民生的祸患。
战国时期,秦昭王任李冰为蜀中郡守,始有了李冰治水都江堰的壮举。相传李冰父子历经数载对地形和水情作实地勘察,率当地民众将由北迎面而来的岷江水流从中作堰,以堰分流江水,又因堰形似鱼头,故被后人称为鱼嘴。自此堰分两水,也称两江,一条曰外江,一条为内江,以外江溢洪,引内江水流入成都平原,灌溉田地。引水内江需精确的流量和渠口通道,遂凿玉垒山。这也是此工程的巧妙和艰巨之处,当时无机械,无火药,李冰以火烧石,使之爆裂分解,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道宽20米,长约60米的山口连向下面的渠道。因山口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宝瓶口”。开凿玉垒山分离出的石堆所置地方叫“离堆”,即现在有着一片庙堂建筑景观的伏龙观。
宝瓶口引水内江,宝瓶口外的江堰则起着确量分洪的作用。如此工程,巧夺天工,惠民千年,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属难得,堪称千古水利杰作。后代人为感恩李冰父子,在玉垒山建二王庙,将李冰父子似神灵供奉,亦是昭告天下:惠民,利民者可受千古敬仰。
近年,都江堰政府在市中心修建了李冰广场,塑了李冰父子雕像,把李冰父子从庙堂请到人间。游览广场见到雕像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当为都江堰一景。
站在宝瓶口,离堆边,形似鱼嘴的飞沙堰滩或跨越外江的廊桥,发现眼前,足下湍急流淌的岷江水竟似碧玉般的绿色。见过不少大江大河,湖泊水道,有浑黄一体,有污浊泛黑,有清亮见底,但象眼前两岸青山中流淌的一江碧波确未曾见。
如今岷江上下,一江碧波依旧,近年还新建了不少桥梁闸坝,尤其是水电的开发,使得每一处岷江水都有了用处。岷江水电还是A股上市公司,滔滔不绝的岷江水分明还是流淌着的钞票。

                     二

岷江水过宝瓶口不远处,是横跨江流东西两岸的南桥。南桥构建风格特别,通体木构,重檐,跷脚,歇山顶。殿堂廊桥式建筑,看上去古朴,典雅,端庄,颇有气势。桥面上木地板通道只过行人,不通车辆,自成一景。游人站在桥上凭栏四顾:向上看,直观宝瓶口激流涌进,向下看,一渠碧水奔腾而去,注入成都平原。这里渠道宽阔,岸边石砌雕栏,栏边酒楼茶座,游客在此用餐品茶,身旁碧澄的岷江水流淌,置身青山绿水,尽享古韵风情。据说每年夏季此处办有啤酒节,届时晚间灯火辉煌,啤酒、鱼鲜、川中名小吃汇聚,流淌千年的岷江水见证着当今的盛世繁华。
过廊桥即是灌口古镇。
都江堰史上曾称灌县,至49年解放后方定名都江堰。老城区仍称灌口镇。如今的灌口镇看上去显然是经过精心改造的古镇模样,街道两边的各式店铺皆为传统巴蜀风格建筑群,木构门窗、梁柱、廊沿,美观大气,颇有特色。店铺中多陈列巴蜀土特产品,镇中小吃、茶座、餐饮、宾馆连绵不绝,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街道中间清澈流水的渠道,渠边凭栏置餐饮茶座,再旁是道路,路边还有修砌似小溪流水的小渠道,芦篙,苇草,块石,小桥点缀其间,再边上是商家店铺。整个街道融流水、小桥,自然生态,商贸休闲为一体,生活,生态气息浓郁。
从未听说过都江堰为水城,亦非泉城,也没有江南水乡的印象,然而身在灌口镇中,处处有岷江碧水流淌,让人感到清新自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更值得赞赏的是城中遍布的渠道水流中没见一星半点垃圾和塑料杂物漂浮其上,亦未见有任何污水流进。感觉有些震撼,实属难得。都江堰人治水、爱水、惜水、敬水可见一斑。他们在享用岷江碧水的同时,还想着这里流过的是哺育成都平原千万人的生命之水。

                   三

都江堰境内的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山脉相连,距离不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青城山主峰顶的老君阁海拨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称青城之幽。初时不解,身临其境方顿有所悟。青城山,一座林木参天,殿堂深幽的山,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中,森森然,不到近处不见道观殿堂之庄严气势。步入青城山即被幽道石阶旁的参天古木簇拥,高十几米、二十几米粗硕笔直的树干密植左右,有名贵的大小叶楠,紫檀。针杉,云杉更是遍布山间,仰视树冠,终年常绿,树干上下径粗相当,让你顿时知道了什么是栋梁之才。早先看到的殿堂、庙宇、祠寺,大户人家宅第的顶梁立柱,终于有了出处。只是这里是真实的原本树木。又生疑惑:这些有了年轮的古朴栋梁之才,还有极为罕见的楠木、紫檀是如何能躲过经年的楼堂馆所必用,大跃进炼钢之需的。只能估计是曾经的地方官民惜之,道观居士护之吧。
青城山据载为道教始祖张天师召众神仙朝贺的神仙都会所在,有天下第五福地洞天之称。青城之幽还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景仰之地。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曾写下:“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青城山曾称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对青城山的林木森森留有眷意。上世纪四十年代国画**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千幅,还自号“青城客”。徐悲鸿先生同期亦曾来此小住,写生,创有《九歌》,《国殇》等佳作。
如今的青城山,道观严整,林木繁茂,山间水瀑不歇。山脚溪水流淌,山下路旁,农家小楼、别墅、庭院多设“农家乐”招待八方来客。尤其假日里,闹市中人驾车至此休闲,一杯清茶,一顿农家饭菜,一片山水田园风光,饱览青城美景,富了农家,放松快乐了自己。据说青城山下农户百岁老人已不稀罕。
张天师及众第子孜孜以求的得道成仙到底如何,不得而知,而今游客四面八方涌来,和农家,道家一起享用大自然赐与的美景仙境,其情景交融亦是一种安逸自得的境界吧。
得此盛世,不慕仙矣。





发表于 2017-10-10 08: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上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0 08:56 , Processed in 0.06429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