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4351|回复: 1

“庐山杯”入选作品| 游庐山抒怀,读天桥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10: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庐山抒怀,读天桥传说
李汝保

当我们来到花径公园以下,两崖拱峙,峭壁堆砌,一石横空,恰似断桥。桥下流瀑飞溅,如珠滴落玉盘,故此涧谷名仙人盘,明代称此盘为“罗汉洗脚池”,清初简称为“罗汉池”,也称“白莲池”。飞架在两厢绝壁将要连接起来的石桥,就是古今闻名的“天桥”。
一本《庐山旅游手册》伴游庐山,人们为什么这样对天桥感兴趣?据介绍,最主要原因,是有一个神秘传奇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遇陈友谅大队人马紧追在后,朱元璋逃到这悬崖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眼见只有死路一条,不禁仰天长叹:“天绝我也”,可是叹声未停,天上突然降下一长龙,化作巨石横架在两峰之间,搭救了朱元璋过涧。当陈友谅追兵一到,天空刹时响了一声霹雳,将天桥拦腰击断,还欠二三米距离就可与另一山头连接起来,陈友谅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朱元璋跑掉,即遗存现今人们所能看到的天桥景观。

事实上天桥的成因,是由于地层水平,比较巨厚的岩层,在其下岩层崩落后自然形成的。在地质学上称为天生桥,俗称石梁。可能古人见过这座天桥,难以解释而编造出这样的神话传说。或者人们为了说明朱元璋当皇帝是出自天意,而利用这种自然现象编出来。

天桥的神秘尚不在桥,而主要在于桥临一绝谷,谷内多为峭壁峰壑,层层刻剥,如堆如砌,蔚为奇观。有的像雄狮长啸,有的似猛虎跃涧,有的如捷猿攀登,有的若仙翁盘坐。如遇云海从峡谷往桥涌上银浪飘滚,真似蓬莱仙桥。

游庐山带着一本《庐山旅游手册》,不仅是实用方便,而且是增长见识。书中有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游山指要对登山道路、牯岭介绍、风景名胜导游、文物古迹巡礼、还有金石书画、历代艺文、名人轶事、旅客之窗、游览地图等,可以说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百里,作为游山者旅途伴侣,伴之神游千古名山。

庐山,临江拔地,峰险瀑奇,云遮雾锁,神秘莫测。自从司马迁将中华部落联盟首领大禹的足迹,与庐山的名字同时写进《史记》之后,无数古代名人,乘驾叶叶扁舟,辗转千里江湖,来到秀甲东南的灵山脚下,以识庐山真面目为赏心之乐事。


当年,苏东坡妙题西林壁已成千古流传:苏东坡游庐山漫步西林寺,刚进寺门只见壁上题诗甚多,便苦思良久,拿笔题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以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借景抒情的同时,对事物有某些哲理性的了解和议论,庐山的景物与诗人的感慨柔和在一起人格化了,“不识庐山真面目”成为人们口头禅了。
书中对锦绣谷、天桥、仙人洞、五老峰、含鄱口、三叠泉、观音桥、点将台等经典的介绍丰富具体,增加了游兴,特别是在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碑前留影,真是“日照香炉声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庐山的游览亲历,我便写下了庐山情景,刊登在《解放日报》等报刊上,现引入文中,以飨读者——

一边是阳光,一边是阴霾;一边是星空,一边是闪电;一边是云雾,一边是暴雨;一边是群山,一边是集镇……多么扑朔迷离,令人大开眼界却不可思议,多么费心猜疑,令人观赏不尽而流连忘返。

自嘲为仙女下凡,八仙过海而身临其境。却有惊无险,难显神通。早有名人点破天机:“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人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后又依次被仙人洞、美庐所取代,其实,在不同人眼中的胜景如同变幻莫测的云海蜃景感:庐山象一座自然博物馆,有着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庐山又象一座历史博物馆,有闪烁着古代文人墨客才华的碑刻诗文,有驻留着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的故居建筑,庐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胜地,与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科学、地质等有着全方位的渊源和旅游蕴藏期待着人们断去发掘,你能见到多少,就要看你本身观察事物的功力了。

“知足者常乐”。到过了含鄱口,未进植物园;翻过了五老峰,未下三叠泉;游过了锦绣谷,未散步花径;拜读了诗词园;未领略桃源.几分欢喜,几分遗憾。赏心悦目的欢喜或许是雾里观花的知足,功亏一篑的遗憾或许是故地重游的动力。
立足牯岭上,俯瞰星光闪烁的山城;来到青玉峡,仰看日照香炉生紫烟。纵观历史变迁,横看现实变化,当我们处于庐山这一特定的坐标上,令人难忘的是:风雨密电,山水洞天,吃住购游,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边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一边是“跃上庐山四百旋”的现实。


当我们休闲观瀑亭,尝过聪明泉,身坐读书台,手捧金星砚。似乎觉得远近各不同的观音像、文殊峰正给人以启迪:游遍名山不知足,学到深处方知浅,“不知足者常乐”才是“学无止境”的必由之路。
李汝保: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浦东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神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5 18:11 , Processed in 0.0415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