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抚松行

发布者: 杨培德 | 发布时间: 2017-6-26 13:48| 查看数: 98538|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抚松行
李木生

人,一旦经历过一些岁月,总会沉淀下某些有价值的人、事与景物在心里,成为一个生命永远的记忆。抚松,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留念的地方。
还是在今年的四月,与吉林的抚松有一次难忘的邂逅。
从鲁地赶来长春,已是不短的距离,可是抚松还藏在更远的地方。是长白山的召唤,还有冥冥之中的机缘?到达这个安适在长白山下的小县城,立刻就有了明暗即离的亲切的感觉。等到离开抚松,才清楚这种亲切来自于她的安静从容与清爽干净。
在欲念与污染的现代环境里浸淫久了,浮躁便如浓重的雾霾,弥漫于心间,使人“久居鲍市不闻其臭”。灵魂干涸,精神萎靡,身心俱疲,貌神狰狞,几成现代知识者的典型画像。
抚松就是一面镜子,以其静与净,照出着现代人极度自私躁动的丑陋。抚松还如金声玉振般,唤醒着人们回归人性的真与纯洁。
环列的山,在周遭静静地卧着;松江河泛着碎银与翠青,与城区嬉戏个没完;最是仿若近在身旁的长白山,从高高的远处坦露着它的清冽与洁白。
五时就已起床,悄悄的下楼,脖子上挂着相机,出没在山脚下这座东北小县城的大街小巷里。不大的广场却因为静寂而显着空旷,空气清淳得让人忍不住要一个接一个做起深呼吸。渐渐的就有了零星的晨练者,鸟的鸣啭也在从这棵树荡到那棵树上。广场北头,一溜八辆黑色“奥迪”挂着串串粉红的汽球,静静地候着谁家的新娘。看来,百姓们是不管时代地点,婚丧嫁娶,照样过着自己的日子。这种日子,如满地的庄稼,普天之下,莫非家常。看看远处笼在雾中的长白山,无言,却在见证。时代一个个的完结与更换,只是百姓的日子与生活还在延续着,层出不穷地新鲜着。
等到登车前去长白山,山下的土地上,鸟已在结群沐着春气儿喜喜地飞。一头白脸的牛站在浅黑的土地上,旁边是一个红衣的农妇,金子般的阳光照着长白山入口处的积雪与雪中的松与白桦。拍着照还在想,人要是像阳光里的雪一样多好,干净而又温暖。在漂亮的最高等级上,身体与精神的干净的以及在干净基础上的丰富,是首要的。
这种身体与精神的干净与丰富,我在抚松县文化工作者们的身上,感觉到了,虽是点点滴滴,却让我那样地印象深刻。他们一生深爱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将这种爱化为不息不懈的劳动,并为这片土地--堪称人类少有的几块净土--献上可谓丰硕的果实。他们当然没有中国都市里当红名家们的风光,也没有那些“现代”“后现代”的时髦“理论”(实则是拾些外国人牙慧以包装自己吓唬国人与同行)。他们只是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探进这方百姓的生活与心灵里,一点一点地建造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事业。就如鲁迅当年形容韦素园等那些实干的青年一样--他们只是建筑的一木一石。可是堂皇的大厦,如果没有了这些众多的一木一石,不是根本就无从建起的吗?就在我们所谓的作家们,殚精竭虑在职位、获奖与金钱名号的时候,抚松的文化工作者们,却如老农一般孜孜矻矻在土地上,不惜汗水与心血。
他们长年累月地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以“人参文化”为主干,一点一点地将抚松的文脉筑起,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里,增添起虽细小却有着强大生命力与远大后劲的人参文化的新脉。《抚松人参故事》、《长白山人参故事》、100万字的《生态童话系列》、52集的动画片《人参王国》、《抚松县历史文物文化遗产之最》、《长白山口传人参故事》等一系列的最见地方特色的书籍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说明。与他们虽然仅仅是一面之识,却总能一见如故。他们不去侃侃而谈,只是默默地劳作,将研究与积累化为融着心血的文字。敏行讷言,这不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君子吗?洋洋中国之大,君子是那样的难寻啊,可是我真真正正在抚松碰到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君子。
当我们酱在“热火朝天”的私欲里不能自拔又沾沾自喜的时候,这些个底层的文化工作者们,不是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的吗?
我还记得,在我们这些参会人员即将离别的时候,这些兄弟一样的当地同行们,找到天津的甘以雯和我,聊着他们恳切的心愿:这方少被污染又多被森林覆盖的宝地,一定得想法保护好,尤其是在发展经济的热潮中,更需花大气力保护好。保护已经生存了千年万年的植被,就是必须的建筑,也要体恤这些个树木的生命;保护好流动在森林之下的甘冽的雪水与泉水,抚松的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水质最好最干净的水了,如果不慎,就会丧失,要知道,干净是最易被污染的;还有我们的天空,那样蔚蓝与洁净的天空,它是上帝之眼,在看着我们、也审视着我们,看着、审视着我们的行动与内心。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还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我们只能当承前启后的造福者,而绝不能成为罪人。他们对于县委县政府发展建设抚松的蓝图,尤其兴奋,也决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们那剀切中肯的声音,和这种声音里所饱含的对于家乡的热爱与忠悃。
这种洋溢着爱的精神,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源远流长。作为抚松人参文化的一个核心故事--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山神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虽然被长白山的百姓视“山神”,其实孙良是实有其人的,而且正是百姓中的一员。哪怕在他们的传说故事里,也本然地体现着《国际歌》里的那个真理: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孙良是山东莱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为了给母亲治病,才跋涉了数千里地来到长白山寻挖人参。在山上结识了同是挖参的张禄,结为相互依靠的同伴。只是当张禄天黑未归的时候,孙良义无反顾,寻找张禄三天三夜,最终饿死在寻找的途中。人死了,却在岩石上为后来的挖参者留下了一首顺口溜,也留下了一条做人与生活之路。这首顺口溜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张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
挖参是孝,寻友是义,这是中国百姓最朴实的精神与情感。孝与义,也曾经被孔子列为君子的必备品质而与百姓的精神交汇。“五四”运动时期,孔家店是被打倒过的,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也遭到过激烈地批判。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新文化运动,矫枉过正是必须的,起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精神与思想的历史,往往是螺旋着上升,螺旋之中,便会有回到原点的时候。只是这个原点,已经带着当下与当代的特色,不是固守,而是前进。
当商品经济的大潮裹挟着人们泥沙俱下的时候,当我们的精神或曰人性被经济与物质所全面异化的时候(马克思语),这种回归就是一种必然的召唤与必经的进步了。现在重新审视孙良的故事,我们不是从中发现了一种珍贵的“原点”吗?而抚松人,更是早早地接过并发展了这个“原点”--亦即仁爱的精神--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贡献着自己独特的一份。
这种精神,还可以追溯得更为遥远。那块闻名于世界的黑耀石,就是抚松新屯子镇农民张春德于2002年发现的。《辞海》有黑耀岩的辞条:“玻璃质火山喷出岩。几乎全部由玻璃质组成。一般为黑色、褐色,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贝壳断裂口。可作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辞条的作者,当然还不知道张春德发现的这块黑耀石,如果知道,他一定会在辞条中加入这种石头坚硬锋利、可以成为古人生产或生活中刮削器的内容。这块重达17•5公斤的乌黑耀眼的石头,不仅将长白山人群居住的历史,一下子推前了3000年,从新石器时代提前为旧石器时代,还同时证明:这里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第一个露天居住遗址和我国第一个石圈居住遗址和用火遗址。
普罗米修斯是西方的人类的盗火者。而这块黑耀石,见证了也记载了中国的用火的先驱们。而那个叫张春德的农民,挖出了,发现了,没有毁坏,也没有藏匿,而是献给国家,不也在延续着这种无私的精神吗?
洁净、热忱的精神,总是无私的。我们这个民族,最为急需的,也是这种精神。而这种可以概括的仁与爱的洁净而热忱的精神,正在抚松的土地上郁郁葱葱着。
远离喧嚣,却又心存高远。抚松县敢于在全国打起人参文化的大旗,并举行一个节日,让一个普通的外来户孙良成为主角之一,这种胸怀的博大,已经在感动着远来的作家与艺术家们。抚松县不乏这样的燃火者,温暖他人,照亮路途。说起我们所见到的抚松的文化工作者们,大家不无感慨地说:他们身上无不打下当地俊美大自然的烙印,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
我们是想着这些人登上长白山的。
四月末的时节,我们一行十一人是仅有游客,长白山的空旷与沉静就喂饱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身边尽是雪,直拔的树就在雪中向着高空伸展,一副自由无羁的样子。不能走天池的线路岂不更好,长白山的大峡谷就与我们结缘了。深不见底的长长的峡谷里,突兀而起着万丈长剑般的利峰,既刻录着当年火山爆发时的气势,也在默然里蓄着新的爆发的力量。阳光捉迷藏般的藏起了,雪就落开来,停停落落,大大小小,甚至将天地之间迷蒙为浑然的一体。迷蒙里,峡谷更加神秘莫测,心里真有一点跃入其中矗立为一支剑峰的冲动。
雪在纷扬的里渐渐密起来,让我甚至不能相信竟是置身在长白山上。
一株株笔直的白桦,秀挺在大雪的茫茫里,如梦如幻,如诗如歌。
一只花背的松鼠,轻移着京剧旦角一样的碎步从树根部迅疾地窜入几十米高的树梢上。
冰凉风抚着热热的面,我悄然解开上衣的第二个扣子,好让它更多的进入在我的热怀间。
深切地感到着一种安恬与静谧。再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人声鼎沸的拥挤与噪音,清清楚楚地觉得,长白山就与我的身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我就是空中的一片雪,就是森林中的一棵松,甚至就是不时鸣唱的一支鸟儿,或者竟是一股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流泉……没有了紧张与压力,没有了名利的考量,曾经的人的本性,舒舒展展在大雪纷扬的长白山上。我甚至想到,会在不定哪个拐弯的大树下,碰到那个叫孙良的同乡,正用熟熟的亲亲的乡音向我打着招呼。
最迷蒙的时刻,“啊啊啊……”喊山的声音就如纷扬的雪飘向深邃的峡谷。这声音发自山东八十高龄的画家单应桂的胸中,她仿佛在用自己依然年轻的生命点燃起长白山清冽而又热切的激情。她那满头的银发,已与长白山不尽的积雪融为一体,诉说着生命的奇异。
也点燃了我。向着大山、峭拔的森林、深深的峡谷和漫天翔舞的大雪,向着这方土地与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我与我的灵魂一起扬起高亢无碍的呼喊:我爱你……

《政务风景》2017.2期

最新评论

纤纤月 发表于 2017-7-15 20:39:58
赏读,学习。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6 20:38 , Processed in 0.0530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