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0706|回复: 1

杨光中:从王红莉的书法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9 17: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王红莉的书法说起
杨光中

  一位行家说:“字如其人,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书法则是一种严谨又自由的生命形式。”我近时看王红莉的部分书法作品,对上述的说法更加深信了。
   王红莉是中国书画院常务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是一位“国礼画家”,头衔很多。有一次我的好友作家赵日超前来我处聊谈有关王红莉的书法造诣,于是促使我提笔写点对她的书法作品的观感浅识。人称“国礼画家”的王红莉,能诗、能文,能画、能书法,堪称艺坛多面手。她平时交际甚广,为了对外宣传和推广书法,需要不断创新探求,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爱好5000年的中国文化。
  王红莉的书法,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她起步洛阳后迁居京城,书法日有精进,获得同行好评和中外友人的喜爱。
  其一,王红莉的书法呈现生命之美。她在师承于古的基础上,求意求境求新求奇,聚墨于形。如书法“龙”字(见右图),左半边上方,为一男性形象,昂首挺胸,抬眼凝神,耐人寻味;右半边则为一动态的少女,形态生动婀娜多姿。两者刚柔相济,合而为一。在结字、笔法上相互融通,使“龙”字达到质妍并存的妙意。即使是把这幅书法送给不懂汉字的外宾,稍作解释也能认知接受。
  其二,王红莉的书法还呈现出另一种创意之情。“凡欲结构字体,皆需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这是古人的见解,意思是说,这样的作品才能达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又如“自在人生”一幅(见下图),王红莉通过甲骨文四个字的形意,在一张宣纸上加以笔墨展示,倒也赏心悦目。第一个是“自”字,一张会意的面孔,方寸之内,虚实相生,神情自诺;第二个字是“在”,也以甲骨文的字构,举措之间,得以彰显;第三个字“人”,画一个屈膝欲跪的动态侧身,构思简约,含意不言自明;第四个字“生”,更富有现实感,一片土地长出几株草木,表现书道与自然相通之意。总之,这幅书法,古朴不失灵动,简明之中包含醇味。
  凡有生命力的书法,要融入真情,追求神合,下笔有情趣,谋篇有想法。王红莉的书法功力,早已蜚声艺坛,但她不会满足于已有成绩,不会一律横平竖直,墨守成规,重在求新求奇。
  笔者以为,笔墨当随时代,生活中运用电脑代替了手写,是一种进步,那么书法的探索也不会止步。既要继承也要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受到广大群众和外国宾客的欢迎。为此,笔者对身边几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作了测试,把我收藏的一幅字和王红莉的“龙”字摆在一起,问他们看中哪一张,都说“龙”字这一张有形象有新意。凡业余作者想学书法,首先要练基本功把字写好,同时要注意厚重的中国文化,由书想到画,由书想到文学,由文学想到人。艺术通感,笔墨相随。曾记得清代刘载熙说过:“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以作品说话,若要有所为,就要像中国书画院常务院长王红莉那样,心有灵犀,不断嬗变追求,学海无涯,艺法无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发表于 2017-4-21 14: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4 13:50 , Processed in 0.0419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