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4371|回复: 2

8月24日淮安区报选发《漫话中国的姓氏》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话中国的姓氏
金志庚

  人生在世,都有个姓名,大多数人都随父姓,也有人随母姓,在香港,女性出嫁后,又常在己姓前,加上夫姓。有人说姓名不过是个符号而已,殊不知,中国的姓氏,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根。
  也许是笔者曾两次应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邀请,讲述我国“百家姓”中“韩”姓与“骆”姓的来龙去脉,  于是常有人问起我姓氏的问题,这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本文且就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说说中国姓氏的文化,探寻一下中华姓氏之根。
  中国的姓氏源于上古,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最初姓与氏不是一回事。姓,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氏,是姓的衍生,起源于父系氏族时期。因此姓与氏包括两方面内容,上古时期的“姓”,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姓”也有一定区别,但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制度都有联系,甚至影响到一个族人的立身处世、价值观念等状况。
  先说说“姓”的起源。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山居野处,群居杂婚,那时人类尚无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氏族制的形成,当时人类进入母系氏族之后,人们开始禁止氏族内部的性关系,实行氏族外婚制,即同族不可婚配,为了区分氏族之间是否同族,于是便产生了最原始的“姓”,并加“同姓不婚”的婚俗。汉代《五虎通义》中载:“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绝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可见人类社会最早姓的作用仅限于“别婚姻”。
  “姓”成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后,又逐渐成为部落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如传说中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和其妹妹女娲是最早使用姓的人,其姓为“风”,而生在姬水之滨的黄帝(轩辕氏),则以姬为姓,居姜水之旁的炎帝(神农氏),则以姜为姓,其实黄帝与炎帝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但因其出生地不同,故姓也各异,这也是中国“姓”最早的地名说。因那时是母系氏族时期,人之姓氏都以女字为旁,如姬,姜,妫,姚等等。
  除了地名说外,还有就是“图腾说”,“图腾”一词来源于古印第安语,有“亲属”和“标志”的意思,它是原始人类的祖先和保护神的标志与象征,而这种标志与象征的本身就意味着某一种姓的产生。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这一种物种便成为我们祖先敬仰与膜拜的图腾。新石器时代,各民族的人们,有的崇拜动物图腾,有的崇拜植物图腾,有的崇拜狼图腾,有的崇拜熊图腾,有的崇拜鸟图腾,如凤凰图腾,雄的为凤,雌的为凰。因皇帝崇拜龙图腾,这样龙与凤则成绝配,故后人有龙凤呈祥之说。
  再说说氏的起源。
  氏是姓的分支,它代表家庭与族群的称号,人类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时,阶级社会产生了,逐渐取代了氏族制度,于是,氏便应运而生。
  氏的出现,其直接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一些氏族首领独占剩余产品,出现了氏族内部贫富分化,人类历史渐渐进入了阶级社会。私有制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形态,催生了奴隶制,于是一些氏族的首领就代表了大家的姓氏,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夏初,并从此有了明确的姓氏制度。
  夏时的姓氏首先由立功的部落首领拥有,比如大禹治水有功,传说是上天赐其姓姒,赐氏夏。到了殷商时期,出现了“族”的称谓,族是拥有共同语言、有血缘关系的共同体。到了西周,氏有了很大的发展,《通志·氏族略》中说:“五帝之前无帝号,有国者不成国,唯以名为氏,如无怀氏、葛天氏、伏羲氏、隧人氏、神龙氏、轩辕氏等。”
  关于氏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天子封邦,以国为氏,如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即鲁,封其弟召公于燕,还有如管、蔡、宋、曹等国号,这些诸侯就以国号为氏。
  二是以诸侯立家,以王赐为氏。
  三是以诸侯分封,以父家为氏。
  四是以官爵或封地为氏,如鲁庄公居鲁国东门,就以东门为氏。如有史、巫、卜等职官,其后裔便以史、巫、卜为氏。
  五是分族别氏。即天子分封者为侯,侯分封的为卿,血缘关系渐远,于是卿大夫便通过"别族"的方式另成宗氏。
  周朝时随着宗法礼制度的完备,姓氏制度也逐渐完善并系统化,到了东周春秋时,可考的只有二十二姓,即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芈、曹、董、姜、偃、归、曼、隗、漆、允等。我们今天看到的百家姓中的姓氏,大多数是从这古老的二十二姓中衍生出来的。
  姓的衍生与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二、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如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有十四人,为十二姓,这乃是中华民族姓氏的主流。
  三、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地宋、赵、吴、郑、陈、马、卫、韩、秦等。
  四、以职业或官职为姓,如司空、司马、司徒、这都是当时的官名。
  五、以山、河名为姓,如皇帝死后,葬于桥山,其后裔中有守陵者,则以“桥”为姓,后简化为“乔”。
  六、以住地方位为姓,如东郭、东门、西门。
  七、以部落的名称为姓,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
  八、以出生的异象为姓,周平王有个儿子出生时掌纹中呈篆文“武”字,周平王便赐其姓“武”。
  九、以谥号为姓,“谥号”是指帝王、贵族、大臣死后,帝王追封或后任据其生前功绩给予的称号。其后裔则以此号为姓。如春秋时宋国的国君叫卿,谥号“桓”,历史上人称宋桓公,后任则以“桓”为姓。
  十、因避讳、避仇、避祸或避嫌为姓,如田姓,出自黄姓。如明朝朱棣以讨黄子澄为名,推翻了建文帝,自立为帝,于是黄姓的后裔改姓“田”。
  十一、帝王赐姓,这种情况在古代较多,比如敝人姓金,当时少昊是西方大帝,五行中说属金,于是,少昊赐姓金。匈奴休盾王之子在汉武帝时归顺汉朝,武帝赐姓金。明朝的太监马三宝,因航海有功,永乐帝赐姓郑,三宝太监就改名为“郑和”。
  十二、以数量词、排行次序或天干地支为姓,如周武王因以“万人服天下”,其后便有人以“万”为姓。
  还有少数民族改汉姓,汉民族改少数民族姓等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说了汉族的姓氏,当然还要说说少数民族的姓,如回族,大多数姓马、沙,但回族人的姓氏加起来也有100多姓。再如满族,满族的姓氏大约有700多个姓氏,大多以住地为姓,如佟佳、富察等。或者以部落名称为姓,如瓜尔佳、赫舍里、爱新觉罗等,爱新觉罗译成汉文叫“金”,故后来不少人改姓金。朝鲜族的姓氏也有100多姓,主要有金、李、朴、崔、郑等。蒙古族的姓氏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有部落名称为姓,有的以祖父或父亲的名字为姓,再有就是皇帝的赐姓,但蒙古姓只有七个,即包、白、韩、吴、何、胡、关。傣族是南方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姓为刀,刀姓是明代皇帝赐的姓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国云南有个泸沽湖,有一年我与几个同志赴云南考察,没有去旅游胜地香格里拉,直接去了泸沽湖,据说这是我国目前唯一还保持着母系氏族风俗的地方,各家都是老祖母当家,因是“走婚”制,故一般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与舅舅生活在一起,据说这个地方人居然不知姓什么,解放后,政府派人到这偏远地区扫盲,于是当地的孩子就跟老师姓,老师姓王,学生也姓王,老师姓杨,学生也姓杨,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进步,这里的人也逐步汉化,且还出过不少名人。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姓都包含着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熟悉的《百家姓》,共收录504姓,其中444为单姓,60为复姓。《百家姓》编于北宋年间,因皇帝姓赵,故第一姓就为“赵”。而中国的姓何止几百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1969姓,其中汉族有8000多姓。
  本文是根据各种资料综合整理的结果,目的是普及一下中国姓氏的知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有句“骂人”的话叫,“你都不知自己姓什么?”是啊,就是知道自己姓什么,如能了解个来龙去脉,不亦乐乎!




将 军 的 故 事
陈民牛

玉 观 音


  妈妈王月仙虽然五十多岁,仍不失贵夫人风采。那美貌、那风度、那亲和力,让铁石心肠的男人心尖也痒痒。可见她年轻时,更是位压倒群芳的大美人儿。美中不足的是她那双凤眼并不传神,似乎在泪水中泡透枯干,而失去了神韵……
  打我记事起,就从未见过爸爸。同学们都说我:狗崽子,你是有母无父的野孩子;甚至有的同学骂我:是从石缝、树丫上掉下的野种……我曾哭着闹着向妈妈要爸爸。妈妈总是含着泪水,灵魂深处蓄着无穷难以言说的隐痛,说:“你就是从树丫上掉下来、石缝中蹦出的,可绝不是野种”。“那爸爸他姓甚名谁?您就不能告诉我吗?”
  “军荣啊,你还小,专心读书吧,将来妈妈会告诉你:爸爸是谁。”妈妈强忍着碎心的泪水,继续说:“放心吧,妈妈不会叫你失望的。”
  妈妈既然不肯说,她内心深处一定有难言之隐。从此,不管同学们怎么说我,怎么骂我,我都只当耳边风,一心用功读书。转眼,高中快毕业了,国家夏季特招新兵,我征得妈妈同意,参军入伍了。在临走那天晚上,我跪在妈妈面前,含着男人金贵的泪水说:妈妈我这一走,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割舍不得的是您,您为了我不惜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一生过得太苦了,临别时,就让我多跪在您膝前一会儿吧!
  “快起来,男人膝下有黃金!”妈妈见我跪求她,更剜心摘肺地含着几乎哭干的泪水,把我头脸紧紧地搂抱在她胸前,生怕谁突然从她温暖的怀里抢走了我;良久,我只觉她两股泪水,从我耳、腮旁流过……她将多年珍藏在心尖上的半边玉观音,取下递给我,说:军荣啊,把它戴在脖下心上,这可是你陈家保护神、传家宝啊!你爸爸在临入伍时送给我的,保佑我俩永远团聚、平安幸福,见它如见你爸爸啊!
  我接过半边玉观音,戴在脖下心上,趁热打铁地再次问她:“妈妈,爸爸他姓什名谁啊?您能告诉我吗!”
  “这……”妈妈满怀信心地勉励我说:“军荣啊! 你是妈妈心尖上的肉,你去部队,一心服役,事事带头,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待你胸前挂满军勋功章时,我会告诉你爸的姓名。”
  “妈妈,儿不在您身边,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在儿心目中,世上最贵重的就是您的身体啊!我到部队一定会为您争气;同时,我要寻找爸爸……”
  “爸爸,你就不用寻找了,据说,他已将宝贵的身躯铸在中印边界的钢铁长城上!”妈妈未说完,早泣不成声了。
  “对不起,我又叫您伤心了。”我在内心发愤:一定要在部队现代化战争研究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业绩来。我就是这样离开了我伟大的妈妈来到部队;我憋着一口气地钻研现代化战争,设计好几套超前意识的现代化战争方案,受到军委及国际上肯定。于是,一鸣震动了中国以至世界军界……由团长升任师长。这时,我收到军委的通知,要我准备好:《现代化军事战争如何打胜》,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去参加“现代化战争如何打胜”的国际研讨会。我信心百倍地准备好论文和答辩。
  那天,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杰出的将军、军事人才,济济一堂。军委主席致欢迎词,然后,由陈为国将军主讲很有见的地“现代化战争”,博得各国军事家们一致喝彩。我深感陈将军句句有见地的话打中现代战争的要害,字字说到我的心坎上,真叫我钦佩得五体投地……接着是我在大会上发言,在介绍个人简历时,我讲述出妈妈的故事,更精辟地阐述我对现代战争的见解,亦博得陈将军在内与会人的热烈掌声。
  散会后,陈将军突然来到我房间。我十分敬仰地请他坐,他迫不急待开门见山地问我:“小陈,你是哪儿人?你今天在会上讲的那位母亲,她在哪?”陈将军的突然到来,与他的问话,真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敬畏地说:我是江苏省淮安市席桥东邱人,您对我发言中的母亲为啥这么感兴趣?!
  “那你们家是不是一直住在东邱?临入伍时,你母亲给没给你什么有纪念性的东西?”陈将军越问越认真地继续说:小伙子,你是位军人,必须如实地告诉我。
  “陈将军,听妈妈讲,我们老家在渠南车桥镇芦滩村,后不知什么原因就搬到渠北东邱庄了。”我如实地向陈将军继续汇报说:我入伍时,妈妈只给我这半边玉观音。
  “你能将这半边玉观音给我看看吗?!”陈将军更加急切伸手要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随手解开衣扣,将紧贴在心尖上的半边玉观音取出交给他。他已早取他那个半边玉观音,两下一拼,正好拼成一个完整的玉观音。“你是……”他不顾一切地扑上前紧紧地抱着我头,老泪纵横地说:“儿呀!你妈妈现在哪?她身体还好吗?!”
  “陈将军,这话从何说起啊?妈妈一直不肯告诉我爸爸在哪,姓什名谁,她只勉励我认真服役,待我胸前戴满勋章时,她才告诉我爸爸在哪?姓什名谁。后来,她被我追问急了,告诉我说:爸爸已铸在中印边界的钢铁长城上了……”我将信将疑地继续说:您是我……有什么根据吗?
  “好儿子,在那‘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风头上,爷爷奶奶领着我从南京新街口,下放到苏北的车桥镇芦滩劳动改造,你妈妈当时是铁姑娘队队长、东南乡第一大美人。记得入队不久,造反派就说我爸妈是反动学术权威,将他俩拖去游乡批斗,最后,活活被斗死,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斩草除根,密谋要斗死我。幸亏,天不怕地不怕的你妈,把我藏在她房中,救下我这一条命。天长日久,我俩内心都萌发着爱情的火花……后来,你妈怀孕着你,就在这关键时刻,国家恢复夏季征兵,我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到部队这所大学校去锻炼,但你的出世若张扬出去,我就永远当不上兵,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最后,你妈决定牺牲自己,保密我俩的关系,绝密她已怀有身孕;托人找关系,让我参军。临走时,我将我家传家宝——玉观音,给一半给她,既保佑我俩骨肉永不分离,更是将来团圆的凭证;我入伍后,立即给你妈去信,信都退回说:此人突然失踪,无法投寄。我急得就差疯了,特请假去芦滩寻找她,也是同样的结果……”说着,他拨通会务组,立即购两张现在就起飞江苏(淮安)的机票。
  我在前,父亲陈为国在后,突然,出现在妈妈月仙面前,惊得她张大了嘴、睁圆了凤眼,半天,才从惊喜中清醒过来。她埋怨我为啥不事先告诉她一声。“妈妈,您看我把谁给您带回来了。”说着,我将爸爸向她面前一推,说:您看他是谁?!
  “啊!是你……”她话未说完,陈为国将军,早泪流满面,顾不得儿子在身边,猛虎般冲上去紧紧地将王月仙搂抱在怀里。良久,他才埋怨她为啥搬到东邱也不告诉他一声,把他天南海北地找得好苦啊!
  “你哪里知道,你一走,我肚子就吹气般鼓胀出怀了。全芦滩人见我未结婚的大姑娘肚子就膨胀起来,什么‘无花果啦!’、什么‘新时代姑娘不用结婚下种就生孩子啦!’……说得多难听呀! 众人讽刺嘲笑的吐液,就把我活活淹死了。我就差点儿被逼疯了,整天眼泪洗面,就差没上吊……正在这时,我东邱大姐丈夫突然去世,要我搬到她家去住,所以,我突然……我躲在大姐家生下了荣军,你到部队就杳无信息,我上哪去告诉你啊!这么多年,我想念您,眼泪都哭干了……”
  “我到部队不久,就被派到美国去培训,所以……现在好了,我全家骨肉团聚了;全家搬到北京去住吧,让我补尝补尝您,共享天伦之乐!


韩灵

飘飘然
又是一个轮回
是风的追求
还是树的不挽留
纵身投入
水的怀抱
暖暖的
畅想生命的下一个春

秋夜醉景
刘小平

月儿圆且亮,
树下有余晖。
聆听秋虫叫,
闲看丹鸟飞。
池塘荷叶密,
旷野晚风微。
因醉此中景,
夜深人不归。

处暑话秋凉
苏宝大

    一进处暑,秋高气爽,人一下子感觉舒服多了,而且每下一次雨,都会有一次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而大地上的万物又向成熟迈近了一步。
    处暑话秋凉。人们在经历着数日难熬的高温蒸煮,早就觉得心烦意燥,早就盼着秋天的一丝凉意到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可见诗人终于盼到第一次的秋凉后,心情猛然喜悦了起来。那么,进了处暑还有暑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是说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处暑后,中午热,早晚都很凉爽,昼夜温差也大。民谚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秋老虎的余威犹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处暑与小暑大暑不同。它是一个由炎热向凉爽季节的过渡,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较为明显的一个节气。处暑后的早晚气温已经让人感觉到了特别凉爽舒适。是适宜中老年人早晚散步溜达,或结伴到室外观赏秋景的最佳时节。
    庭院里,梧桐树上,秋风一起,三三两两飘着残叶。栖息着的几窝小鸟,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快活地扑棱棱,从这一棵飞落到那一棵,寻觅着秋后的果实;然后,悠闲地站在窝边,或落在导线上,屋脊上,围墙上和树的枝枝桠桠上,悠闲地剔着羽毛,或歇息或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围墙内,那满架爬满着南瓜藤蔓上的叶儿轮廓,已经像焉着的脑袋,开始黯淡、卷黄、收缩、下垂,并一天天飘下几片的残叶。藤架下的阴凉处,招引几只在秋后显得有些疲惫的蚂蚁,正无精打采地拖拽一只半死不活的红蚯蚓,向洞穴移去。让人联想起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凄凉的画面来。
    夜晚,月色下,蛐蛐儿躲藏于屋后潮湿松软的草丛中,正在一声接一声黯然地低吟着,像似演奏一曲从高昂至低沉谢幕前的交响乐。
    处暑这样一个凉爽宜人的节气,很容易吊起读书人的胃口来。清闲的午后,捧一本散发墨香的书本,泡一壶浓茶,走进院落,躺于树荫。一边慢悠悠啃读书本,一边端起杯子啜一口凉茶,细品,慢读,低吟,沉思,凝望天空飘动的云朵,再惬意不过的了。
    早年的沈从文老先生也曾独自体验过有书相伴于树荫下的读书乐趣:“在雨后的仲夏白日里,麻雀的吱喳虽然使人略感到一点单调的寂寞,但既没有沙子被风扬起,拿本书来坐在槐树下去看,还不至于枯燥。”从文老先生真会享受。
    时光是一根充满魔力的指挥棒,自然万物,斗转星移,不可逆转,时间面前,人人平等。爱美的女士们可要好好珍惜这个凉爽宜人的节气。过了此时,这一年中再想着漂亮短衫、短裙,去大街逛悠的机会恐怕不多了。想把美丽留住,惟有把握珍惜这个短暂的时节。

伐木工的住所
陈维来

   伐木工最早住的是马架子。上面露天,马架子地面中间与露天部分相对应的是地沟。地沟深一米左右。地沟两侧用原木挷好。原木后面睡人,地沟里面生火。由于地沟深而且宽,俗话说火大无湿材,整段的木头两个人抬着堆放到里面。烟从露天部分直接排出。这样的住所比较简陋,有时雪花直接飘到人的脸上。
  好一点的马架子不露天,里面有火龙。两趟火龙上面用木杆搭铺。中间是过道,过道门口搭炉子,炉子上面扣一口大锅,因酷像一只大龟卧在那儿,俗称王八炉子。火龙是用石头和胶泥贴地面搭成一长趟暖墙,一般是在外面点火。烟从点火的另一端搭就的烟囱排出。住在这样的马架子里,人要比住在有天窗的马架子少受一些烟熏火燎。
  也有住地戗子的。所谓地戗子,一般是找一个坐北向南的阳坡,挖好一个横切面,然后用原木刻楞。上面覆有木杆、桦树皮、松树枝等。里面用苔藓地衣堵缝,然后将土回填。这样的住所大部分或者一半在山坡里,所以比较保温和暖和。但比较费劲,短期作业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
  做业时间长也有设暂设点的。暂设点盖有木刻楞房。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作业人员离作业点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木把宁肯多走一点路,也愿住这样宽敞明亮有暖炕的房子。一天的劳累,腰酸腿痛,睡一宿热炕,第二天早上就好了。俗话说炕热屋子暖,酒和热炕是木把们最好的享受,既热身,又暖心,是木把同冰雪斗的两样宝。至今林业工人下班后都喜欢来两口,应该算是一种传统。
  最为简便的要算住帆布帐篷。里面两侧搭火龙和铺,中间过道搭炉子和火墙。帆布两层,中间夹毛毡。隔几米远还有活动窗口。
  现在好了,林业工人都有了固定的住所,有的林场职工甚至住上了楼房,到作业伐区作业有专门的大客车接送。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23: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姓》编于北宋年间,因皇帝姓赵,故第一姓就为“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06: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8 21:04 , Processed in 0.26450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