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2162|回复: 1

林区生活拾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区生活拾零
文/陈维来
                     
   伐木工最早住的是马架子。上面露天,马架子地面中间与露天部分相对应的是地沟。地沟深一米左右。地沟两侧用原木挷好。原木后面睡人,地沟里面生火。由于地沟深而且宽,俗话说火大无湿材,整段的木头两个人抬着堆放到里面。烟从露天部分直接排出。这样的住所比较简陋,有时雪花直接飘到人的脸上。
     好一点的马架子不露天,里面有火龙。两趟火龙上面用木杆搭铺。中间是过道,过道门口搭炉子,炉子上面扣一口大锅,因酷像一只大龟卧在那儿,俗称王八炉子。火龙是用石头和胶泥贴地面搭成一长趟暖墙,一般是在外面点火。烟从点火的另一端搭就的烟囱排出。住在这样的马架子里,人要比住在有天窗的马架子少受一些烟熏火燎。
也有住地戗子的。所谓地戗子,一般是找一个坐北向南的阳坡,挖好一个横切面,然后用原木刻楞。上面覆有木杆、桦树皮、松树枝等。里面用苔藓地衣堵缝,然后将土回填。这样的住所大部分或者一半在山坡里,所以比较保温和暖和。但比较费劲,短期作业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
做业时间长也有设暂设点的。暂设点盖有木刻楞房。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作业人员离作业点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木把宁肯多走一点路,也愿住这样宽敞明亮有暖炕的房子。一天的劳累,腰酸腿痛,睡一宿热炕,第二天早上就好了。俗话说炕热屋子暖,酒和热炕是木把们最好的享受,既热身,又暖心,是木把同冰雪斗的两样宝。至今林业工人下班后都喜欢来两口,应该算是一种传统。
最为简便的要算住帆布帐篷。里面两侧搭火龙和铺,中间过道搭炉子和火墙。帆布两层,中间夹毛毡。隔几米远还有活动窗口。
现在好了,林业工人都有了固定的住所,有的林场职工甚至住上了楼房,到作业伐区作业有专门的大客车接送。

   最早的林业生产,运送木材靠春季河流暴涨进行“推河”和“赶羊”。伐打集人员孤军深入,由于交通不便,副食供应紧张,最艰苦时大饼子就盐水。这样的地方,粮食一般靠背坡工背上山的。背坡工一般身高体壮,有专门做的背子。背子下面有两条腿,离地面很近,累时稍一欠身子,背子的腿着地就可休息一会。在漫江居住时,我家的邻居就有一位过去是专门从事背坡的背坡工。他走路很慢,但沉稳踏实,身体动一下浑身的肌肉微微颤抖着,身高一米八九左右,体重在一百六、七十斤的样子。据说他自己可推得动一轱辘马子的柴禾。即使这样的人一次也只能背八十斤玉米面,外加一些小零碎。山高雪大,路途遥远,俗话说千里不拿针。
交通方便的地方,林区也没有什么好吃的。白菜、萝卜、土豆外加芥菜疙瘩,比较受木把欢迎的是黄豆。运到山上后,生豆芽。当然是那种刚刚萌生不久的豆芽菜,有油水,抗饿。既是菜又是饭,味道又好。木把称这种豆芽菜为“无腿大虾米”。
五十年代,木把们变成林业工人,生活发生了改变。那时候物价便宜,林业工人月工资可达到一百多元。下馆子一次有菜、有肉、有酒、有饭,吃饱喝足花不上一元钱。所以那时候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跑腿子,顿顿喝酒,乐不思蜀,最终走向嗜酒如命,一生与酒相伴。
文革时期,林区副食品供应紧张。很多林场职工的子女,不知道西瓜、香蕉为何物。林业工人吃肉喜欢吃肥肉,肥肉油水大,吃了眼睛不生涩,骨头节不响。割肉时割到三指腰子的喜笑颜开,精神上也觉得自己胜利了一回。割到一指半的灰头丧气,精神上觉得比人矮一头。
现在好了,拨乱反正,林区人的胃口恢复了正常,吃肉喜瘦不喜肥。

              穿
俗话说,脚是人的第二心脏。林区工人野外作业,冰天雪地,最先受害的是脚。因此,林业工人对脚下穿的特别讲究。不求美观,但求暖和。最早穿的是靰鞡。那时靰鞡匠的买卖特别红火。靰鞡是用牲口皮做成的。最好的是牛脊皮做成的。里面垫有靰鞡草,穿时再包上包脚布。最早的关东三宝是人参、貂皮、靰鞡草。可见靰鞡草在关东人心里有多么重要的位置。靰鞡同今天的皮鞋比起来,靰鞡大、笨、圆,鞋面不上油。现在的皮鞋论双卖,过去靰鞡论斤卖。靰鞡重了就要多掏钱,也说明这双靰鞡皮子厚,暖和抗穿。
靰鞡在过去是一种上等奢侈品。穿着到林子里有点可惜。后来木把发明了一种叫草鞋大袜子的东西。用二尺花旗布,二斤上好的棉花缝制一种类似今天毡袜子样的东西,然后用麻绳编草鞋套在脚下。比较说来,这种东西虽不及靰鞡抗穿,但走在雪地上却较灵便和轻快。
现在林业工人还有人称进山穿的棉胶鞋为棉靰鞡。
说到脚必然想到头。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八十年代,林区人最喜欢狗皮帽子。解放后林业工人配戴安全帽。起初是用柳条编制的柳罐斗子,后改为硬塑帽。
手工作业时期,伐木工后屁股上都要吊一块兽皮。用以坐在雪地上隔凉用。用弯把锯伐木时,有时需一条腿跪在地上。跪在地上的那条小腿上也要绑一块兽皮,用来隔凉。

                  灯笼杆
过去林区春节与山外最大的不同是家家户户都有灯笼杆。一家比一家高。林区人虽然偏居一隅,但都放眼世界,为普天下着想。春节期间竖起灯笼杆,将各种顔色的灯笼滑上天,让所有人沾光,分享节日红红火火的喜悦和色彩斑斓的快乐。三户四户这样做势单力薄,七户八户这样做不成气候。家家都这样做,集腋成裘,蔚然壮观,成为林区春节一景。
时过境迁,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林区人胸怀世界的高远目光逐渐淡化。现在春节期间家家都将灯笼挂得低低的,各扫门前雪,照亮自家院落,而不去干涉他人。为他人照亮,营造节日气氛的事情由单位和商家承担。
雕各样冰塑,扯上五顔六色的霓虹灯,如童话世界一般。夜晚男男女女前来照相留念,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不过站在景前拍照是要掏钱的。过去花钱买吃穿住行,现在除了这些也可以花钱买高兴,买热闹。

           高丽爬犁
过去冬天林区文化生活单调。冬天林区少年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要比现在多得多。打雪仗、堆雪人、不必说;划冰鞋、打冰嘎、放爬犁坡也不必说;要说上档次,讲技巧的要数划高丽爬犁了。高丽爬犁一条腿着地。腿是用油锯的道板做成的,也可以一只冰刀做腿。腿上乘人的台面只能放一个人的两只脚。人蹲在上面,用两只冰钎子撑地滑行。一条二、三十厘米长,宽不足七毫米的锯道板支撑着一百多斤的份量,在冰面上既要保持平衡,同时转弯又要灵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再加上高丽爬犁比之拐头爬犁、两腿的木爬犁在冰面上要快得多。因此过去划高丽爬犁的比划冰鞋和木爬犁的要高出一头。更有划得好的,来了兴致站起来划。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技巧和速度给他们带来的愉悦。说技巧和胆识他们可以称得上杂技演员了。


发表于 2016-8-23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细细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7 21:57 , Processed in 0.0713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