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9891|回复: 1

中秋佳节话团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5 09: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佳节话团圆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花好月圆时。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品汤圆,喜团聚,人生多少故事,生活几许况味,都融入那一轮明月的清辉里,都渗入那一壶老酒的醇香中。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中秋节作为节日始于唐初,盛行于两宋,到明清时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
经过岁月的演变,中秋节至今倍受人们推崇主要因为它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中秋时节,天高云淡,月亮最为满圆,不由得就让对那天空的明月肃然起敬,由月亮的圆满想象着人的团圆。中秋佳节,一轮明月总能打动人心,让人情思奔涌,感慨年华,引发诗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人们借那轮圆月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情。中秋节也就成了团圆节。关于“团圆节”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有言:“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拜月所赐,所以中秋佳节也都围绕“月”进行。中秋赏月那是亘古不变的主题。那样的夜晚总是美丽迷人的,银汉迢迢,月光如水,一家人围坐一起吃月饼、品美酒、闻桂子、谈乐事、赏佳月,共享天伦。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写道:“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从吴自牧的记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秋之夜是何等的铺张奢华,全民欢庆,共襄盛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柔和的月光下,大家共同享受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份妙不可言的团圆,那份千金难买的幸福。
其实春节也好,中秋也罢,大家所追求的并不是那顿丰盛的晚餐,而是饭桌上那融融的亲情,那美好的团聚,那实实在在的家。团圆是每个炎黄子孙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最孜孜不倦的梦想,最津津乐道的享受。团圆所给予我们的是美满、祥和、欢乐、喜庆、温馨、幸福、爱怜……是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的财富。
中秋佳节话团圆,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月夜,大家欢聚一堂,其心悠悠,其情切切,其乐融融。这个时候大家格外思念远在异乡的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种最真最纯的乡愁。万家灯火下,袅袅炊烟里,一家人愉悦团聚才是最迷人的人间图画。
每到中秋佳节,我总是不由得想起一位老人来。那位百岁老人今年春天永远离开了,再也看不到家乡圆圆的月亮了,留给大家的只是中秋月,未了情。老人是我的一位宗亲,年轻时参加了国军,全国解放后不知所踪,族人都以为他战死沙场,就慢慢地遗忘了他。谁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中秋佳节,失踪快五十年的他突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原来,国民党战败后,他到了台湾,从此就把自己留在了那里,中间隔着余光中的那湾浅浅而又深深的海峡。他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特别是在传统佳节,他的那份情思真的无处安放。所以等到政策松动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在中秋节赶回家乡,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赏月,吃顿月饼和汤圆,体验一下家的温馨。从那以后,老人几乎每年中秋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也要回家,和家人相聚。老人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看到金瓯一统,两岸梦圆。
我知道那是老人最深的家国情怀。我也知道那也是全体炎黄子孙最迫切的中国梦。
团圆如酒,很香很美很诱人。那团圆的酒味道很纯正,那地道的风味香飘久远,飘过秦汉,飘过盛唐,飘过明清,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一页都沾染了它的香味。
团圆如花,很靓很美很迷人。那柔和的光泽很亲切很撩人。那朵团圆的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谢,开在端午,开在中秋,开在除夕,开在泱泱华夏每一寸土地上。
团圆如歌,很磁很粘很动人。那悠扬婉转的声音从古唱到今。诗经唱过,宋词唱过,元曲唱过,至今还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默默地传唱。
河南省光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森林
邮政编码 465450

发表于 2015-9-17 1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挺丰富的。原来是文化味渗透着人情味,人情味调和着文化味。赏学黄主席美文,分享一份浓浓的散文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4 09:26 , Processed in 0.0537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