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23387|回复: 9

赵日超:带着女儿行走沙家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1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965956546489.jpg
带着女儿行走沙家浜  
赵日超

   https://mp.weixin.qq.com/s/d4ACmRo9i5PbkDVA8a_7uw                               


        暑假,和刚读高一的女儿一起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当看到阿庆嫂的那段唱词儿“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时,女儿问我:“爸爸,人走茶凉出自何处?是不是出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奶奶用过的铜壶现在还在吗?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那把铜壶?”

       女儿毕业于新安小学。她虽然知道电视与书本里《沙家浜》的这个故事,但社会是个大舞台,并不明白唱词儿的真正意思。为了让女儿过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日,我于是带着女儿从新安旅行团发源地——淮安来到了沙家浜。

       1940年前后,江南新四军部分伤病员来到沙家浜养伤。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10多名医护人员的护送下,乘着小渔船进入沙家浜地区的芦苇荡里,利用一眼望不到边的青青芦苇,躲避日伪军的追捕。据出生于1923年,曾参与火烧日寇侵占虹桥机场的吴志勤老前辈回忆,大部队西撤后,沙家浜地区处于日、伪、顽和当地土匪恶霸的四面包围之下,环境极为艰苦。小小的渔船,既是医疗室,也是“交通艇”,还是伤病员们的家。

       如今硝烟散尽,以郭建光和阿庆嫂形象创作的大型雕塑屹立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中央,形态各异、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围绕周围,两组细腻生动的锻铜人物形象浮雕置于两边。《沙家浜》中的36个伤病员大部分已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或在新中国成立后过世。

34685014004933.jpg
      进入沙家浜红色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普通的建筑,在建筑物门脸的上方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几个鎏金大字。纪念馆门口有一处雄赳赳的革命英雄儿女的塑像,在塑像的下方是用花草点缀的五星红旗的标志。纪念馆里的图片再现了老区军民当年英勇斗争的场景,有缴获的日军战刀及其他相关的战斗物资,馆内陈列着先烈们曾用过的各种机枪、手枪等物品,还有帽子、手套、茶壶。看到那些锈迹斑斑的物件,女儿问我:“爸爸,这个铜壶是不是当年阿庆嫂奶奶用过的铜壶?”

      “这就是阿庆嫂当年用过的铜壶。”导游详细的讲解,灌输着革命历史,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那段艰苦的岁月,让他们幼小的心田,深深地埋下了革命的火种。我告诉女儿,当年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实施“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在1935年一个细雨蒙蒙的秋日,新安小学校长汪达之带着14名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当年团员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手拿着“江苏淮安新安旅行团”字样的三角小旗,为了宣传孙中山先生“必须唤起民众共同赴国难”的遗嘱,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新旅”的孩子们从淮安县城北门大街向西出发,在古运河码头登上了南下的小轮船,穿行在芦苇荡中,从秋天走向冬天,从冬天走向春天,从春天走向夏天,从夏天走向秋天,传播“芦荡火种”。他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历时18年,行程5万余里。国难当头,每位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我们淮安的“新旅”少年们用稚嫩的嗓音宣传抗日,用真诚的行动唤醒民众,用高昂的热情鼓舞人心,他们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递给每一位民众。
QQ图片20150904191308.jpg
       展柜里陈设了刁德一和胡传魁们平时享用的仿真菜品,荤素搭配,还有酒盅、碗筷,这与革命战士清贫的食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陈设触动了孩子们的内心。刁德一等人与日本人狼狈为奸,鱼肉百姓,认贼作父,阴险狡诈的丑恶嘴脸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行走场馆,我内心的潮水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芦苇荡的神秘,沙家浜的恬静,让我和孩子们领略到当年新四军与敌人周旋的风采,子弟兵的大恨与大爱。

      沙家浜路的两岸,原本是茂密的芦苇荡,如今开阔了许多。微风吹过,芦苇起舞,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小船载着孩子们不时从水面上穿行,我的心情又一次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船在芦苇丛中行游,当人哼起当年人们最爱的样板戏《沙家浜》,我又想起刁德一的唱词儿“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瞬间我能感觉到阿庆嫂的“开茶馆,盼兴望”,与唱词儿“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的那段进入交锋的智斗。“人走茶凉”原本出自《明代嫖经》与《青楼韵语》。原句是:来的都是客,全凭钱一囊,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意指娼妓与嫖客都是假情假意,势利有加,不会对恩客付出真心。如今,用“人走茶凉”喻世的,多指那些当官而退职或退休的,他们在位时因权力在手,可以在一个单位里呼风唤雨。一旦退职或退休了,以前那种威风就过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人们的视线。也多指势利小人私欲膨胀后的趋炎附势。

userid135102time20100629100351.jpg
  
     游人穿行在桥上桥下,游走在花草之间。当年,新四军和革命群众利用茫茫的芦荡这道天然屏障,把日寇、伪军,搞得晕头转向。如今京剧《沙家浜》的那段唱词儿带动了一个使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旅游业,而名扬海内外。

       沙家浜镇原名横泾公社。自从京剧《沙家浜》在全国唱红后,这里的农民就自发办起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沙家浜,寻访当年的足迹。为了方便游客,当地村干部带领村里的小伙从乡供销社“抢”来了紧俏的18根毛竹,连夜动手铺筑起了一座进入芦苇荡的便桥。有年夏天,当地中小学教室、空置的厂房、附近村庄的民房都成了临时旅社,最多一天竟接待了1.73万人次。上海《新民晚报》惊呼:“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如今,沙家浜已发展成为占地2500多亩、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区。一些游客在竹林中漫步,还有游客泛舟芦苇荡,船娘的歌声清脆迷人,却少了对孩子们的爱国教育。

    导游介绍,2005年,沙家浜影视基地建成后,当地农民又有了一个“风光”的就业机会——上电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开拍后需要大量群众演员,报酬是每天20元。当地妇女兴奋不已,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土布衣服、围兜、头巾,过了把电视瘾。据统计,当地有1115人次参加了《沙家浜》的拍摄,却少了孩子们抗日宣传的身影。

       沙家浜风景区占地6400多亩,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沙家浜有个沙奶奶酒家,老板娘是沙家浜的外来媳妇。前几年,景区非常冷清,她执意在那里投资租下景区最大的酒家。随着各景点的日益完善,北区逐渐热闹起来,喝茶就餐的客人越来越多。一到秋天,酒家能同时接待500人。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沙家浜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红色游”延伸开来,发展了体味芦苇荡、江南田野风光的“绿色游”和赏金秋风光、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休闲美食“金色游”。
QQ图片20151026230024_副本_看图王.jpg
        穿梭于沙家浜水道弯弯的芦苇丛中,登上抗战时的烽火碉堡,观望水边巨大的风车,我与女儿感受到沙家浜浓浓的人文气息,沉醉于沙家浜芦苇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青纱绿水的天然意境之中。女儿迟迟驻足不前,不忍离去,女儿问我:“爸爸,我们的国家现在强大了,听说美国军舰现在又开进了我们的南海,为何向往和平的国家总是提出抗议?”面对孩子的提问,我长时间的沉默无语。我想硝烟散尽几十年,人们或许已淡忘了日军掠夺和奴役我们14年之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忽略了在我们的周边国家依然硝烟四起,对军国主义复活更应警惕与铭记。我们的孩子们缺少的就是机智勇敢这一课。   
                 
      赵日超,知名散文家,东方旅游文化网主编。2014年4月出版散文集《窗外风景》,《人民日报》《文学报》《中国环境报》《中华日报》(泰国)《中国散文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文学》(香港)《党的生活》《江苏作家》《中华文学》等刊登书评。《法制日报》《消费日报》《中国文化报》《作家文摘》《文艺报》《齐鲁晚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书讯并好评。中国作家网、人民网、光明网、法制网、中国图书网、中国散文网、中国教育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明网等200多家网站宣传了《窗外风景》。中国作家网转载了50000字,全国四十强报社《大连晚报》连续15期15个整版推介转载。


发表于 2020-11-17 2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眼又是一个秋天。《带着女儿行走沙家浜》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DSC07956.JPG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重振国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19: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赵编辑的文字见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2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起《沙家浜》,我就想到沙奶奶、阿庆嫂、赵四龙、郭建光等革命英雄人物。
感谢许老师,赵老师将我们带进沙家浜旅游风景区,有时间一定再次去瞻仰饱览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9: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沉默是金。下午刚观看了央视现代京剧沙家浜,很荣幸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从娃娃抓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2 17: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着女儿行走沙家浜》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作品,极具教育意义。美文{: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4 14: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过沙家浜的人,对这些文字印象应该更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8 15: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与文化交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4 06: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8 12:48 , Processed in 0.080971 second(s), 6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