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81067|回复: 9

“话说羊年”及春节征文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5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6日淮安区报副刊:


羊年赞羊
张映泉

  马驰原野繁花茂,羊跃神州事业兴。
  2015年农历羊年,已经快到我们的身旁,大家都欢欣鼓舞、热烈欢迎。但是,有些人对羊年却有一种负面看法,贬低羊的形象,错误认为羊年不吉利,生的孩子命苦,婚姻不美满等等,有一部分人,在前年就盘算着,争取在去年(马年)生个马宝宝,不要错到羊年生个羊娃娃。这些是一种陈腐的迷信思想,违背科学的无稽之谈。因此,我们有必要大谈特谈、大赞特赞羊的正面的美好形象,让人们从思想上增强免疫力,提高觉悟,在羊年里心情舒畅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知道,羊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羊可孕育文化。古人用象形法造出“羊”字,《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有200多个。另外,以羊为题材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词和“牧羊姑娘”等歌曲数不胜数。这充分说明,“羊”对先民和后代生活影响力的巨大。
  羊可承载艺术。由于羊很早就走入人类的视野,因而在早期原始的岩石画中就有羊的壮实的身影,各朝各代陶器的图案或造型里,有羊的美丽的面庞。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工艺品,羊的形象随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羊可启发智慧。战国时期,楚怀王入秦国而被囚禁。楚襄王即位,不思进取,良臣庄辛进言劝谏,不仅不采纳,反而跑到赵国躲避起来。不久,楚国的都城郢被秦国占领,襄王才开始后悔,于是找到了庄辛。庄辛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以此鼓励襄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这个成语就是因羊从圈中跑掉而启发了人们的智慧。
  羊可象征安泰。古语“三羊开泰”本应为“三阳开泰”。《易经》中以农历正月为泰卦,是三阴在上,三阳在下,由于阳气孳生冲散了三阴,所以“三阳开泰”指冬去春来,阳气上升,阴消阳长,是新年迎春接福的吉祥语。又因“阳”与“羊”谐音,故习俗以三只羊作为“三阳”的具体象征,所以,羊可象征安泰。
  羊可体现正义。据古书记载,唐尧的臣子皋(gāo)陶治理监狱,常带着一只独角的羊,此羊对嫌疑犯“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非常灵验。到秦、楚等国执法者,都穿戴有独角神羊图案的帽子和服装,以示庄严神圣、秉公执法的形象。久而久之,羊在古人的心目中便成了正义的象征。
  “苏武牧羊”的故事经久不衰。汉武帝曾派苏武出使凶奴,单(chán)于(匈奴君主)极不友好,不仅扣留苏武叫他放羝(dī)羊(公羊),而且扬言“羝乳得归”,意思是,如果公羊产奶才可以回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书,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到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以回到长安。因此,留下“苏武牧羊”的千古佳话,羊也因与英雄相伴而闻名于世。
  羊可代表美丽,羊可作美食。汉字的“美”字由“羊”与“大”组成,羊大为美,象征纯洁和珍贵。“鱼”和“羊”合并烹调,鱼不腥,羊不膻,味道鲜美。这个“鲜”字,正是由“鱼”和“羊”组合而成。这些都是先民们从日常生活中感知的总结。
  羊是象征吉祥的祭品。“祥”字左边的“示”表示“祭桌”,右边的“羊”放在祭桌上,表示吉祥之意。古代,无论是最隆重的祭祀,或一般的祭祀中都要有“羊”。这说明羊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是作过牺牲的。
  羊是春晚吉祥物。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吉祥物为“阳阳”。该物以“羊”为原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设计。据他介绍,“阳阳”全身以金黄色为基调,因为2015年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是“金羊年”,60年才轮一次。金黄色是“金羊年”的象征,烘托出羊年的喜庆氛围,此外,金黄色的暖色调也与羊的温顺性格一脉相承,透露出新春的浓浓暖意。在除夕直播当晚,“阳阳”谐音“羊羊”将作为晚会的虚拟特殊主持人(有人配音、设计动作)与观众见面。可见,羊年对羊的重视,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们分享羊的吉祥的瑞气。
  综上所述,羊伴随着中华民族步入文明,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看来属羊的人,不仅命不苦,而且完全可以沾上羊的喜气、瑞气、财气、福气,传承着羊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成为“十羊九福全”的人,是说十个属羊的人中有九个人是全福的人。

腊月鱼香
季学军

  时光如梭,在不经意之间又踏进了腊月的大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感受到春节即将来临的气息。人头攒动的集市,人们在大包小提的购置着年货。水产品市场上络绎不绝的人流在挑选着活蹦乱跳的鲜鱼。
  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采购年货时,鱼也成了家乡人首当其中必选的年货。如今条件好了,人们都会买很多鱼进行腌制。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将腌制好的鱼成串地挂在门口晾晒。成串的鱼是风景,也流露着农家人丰收的喜悦。开春时,咀嚼着蒸熟了的鱼干,咪着小酒享受到的是清香怡人的幸福。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年年有余(鱼),母亲也会腌制一、两条咸鱼干。那两条咸鱼干挂在家里犹如风铃一样,端午节、中秋节才能品尝到那种醇香久远的味道。
  鱼的味道是新鲜香嫩的,让人回味悠长。7岁时的腊月,记得母亲一连煮了几天鱼给我们吃。那几天我们吃着鱼,好像是在过着天堂般的生活。邻居三叔是村里有名的逮鱼能手,一年四季他都能在河里逮到鱼,因此村里人都喊他叫“鱼精”。物质匮乏、生活困难的70年代,三叔将逮来的鱼都拿街上去卖以补贴家用。逮鱼却从舍不得吃鱼的三叔,那几天竟然将逮来的鱼放在家里煮了。中午三叔家煮鱼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庄上。闻着飘溢的鱼香,我们姐弟四人垂涎欲滴。细心的母亲看到我们的馋样,第二天上街买了和我们手指头一样大小的鱼。中午我们尝到了美味可口的红烧鱼。吃鱼时,母亲总提醒我别被鱼刺卡住,而我却能娴熟自如的吐出不散骨架的整个鱼刺。鱼的清香可口让我胃口大增,那几天我被撑得腰圆肚涨的。“闻到腥,涨断筋”。母亲常这样笑着奚落着我的狼狈样。后来才知道,三叔家煮鱼吃是因为三婶病了,三叔想用鲜嫩的鱼吊起三婶的胃口让她的病尽快好起来。那几天母亲为了不让我们打扰三叔家,借钱上街买鱼让我们享受着不一样的待遇。伟大的母爱总在细微中闪烁。
  母亲常说,父亲是个“旱鸭子”不会逮鱼,如果会逮鱼孩子们也能经常吃到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腊月我们村的芦柴荡进入了枯水期,父亲看中了芦柴荡中的一个水塘。父亲用铁锹在水塘边筑起了堤坝,然后光脚站在刺骨的寒水中用木桶一桶一桶地将塘中的水往外戽。站在冰水中戽水的父亲,为了让孩子们吃到美味的鱼,他站立在水塘中,使着浑身的力气,屹然如山般的高大。父亲的这种形象犹如一尊拼搏奋进的雕像永远矗立在儿女们的心中。经过父亲两天不间断的戽水,水塘终于见底了,离水的鱼儿无厘头的在塘底里乱窜。两天时间收获了近百十斤鱼。父亲和母亲又将鱼的一半分给了左邻右舍。母亲说,都是穷苦人家,也让他们家的孩子解解馋。那年的腊月,我们吃着父亲戽来的鱼感觉是特别的香。
  腊月临春近,大鱼满街拎。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指数步步攀升,生活质量节节提高。鱼也成了人们心中的绿色食品。鱼肉中脂肪含量低,其中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吃鱼也成了当今的一种时尚。全国各地也用鱼打造出了各有特色的精品美食。

春联
聂顺荣


  火一样鲜红耀目
  从遥远的民俗走来
  装裱在岁月的门框上
  迎娶春天柔柔的腰肢

  像两朵飘逸的祥云
  画满福祉,写满希望
  镀满吉祥,沾满喜气
  红遍村村寨寨的家门

  一副满溢喜气的春联
  平平仄仄地祈祷着
  火火红红的日子
  幸福甜美的未来

  贴上春联,我们从此
  听着春雨如何唤醒大地
  看着春风如何悄悄地
  将我们的门楣吹红

打花糕
汤秀云

  我的老家在水泊梁山,每逢腊月都要蒸花糕,做法颇为讲究,称为打花糕。俗话说:“打花糕,过大年。”花糕是用白面和红枣做的,一层一层的,精巧别致,摞起来就像盛开的莲花。花糕(高)的寓意很深刻,象征年年攀高,岁岁光景越好。
  母亲是做花糕的巧手,腊月二十八前后,母亲就忙着开始打花糕了。她先把用酵头和的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然后,她挑选个头差不多大的红枣,洗净放在锅里用开水泡涨。面发好后,柔至硬度适中。先用一块面团儿用擀面杖压成合适大小的面片,做一个圆底儿。再取一小块面,搓成手指粗细的长条。用筷子在中间压出一条线。把面条抻长,卷上一颗红枣,就是一个花糕鼻。把花糕鼻一个一个的摆在圆底外围,中间用大量红枣来填平。做上面的部分跟下面是一样的方法,只不过做小了一圈儿。如此一层层地做上去,一般做两三层即可。最后,母亲用面做成一大花朵,中间加上红枣,放在花糕的顶部。这样一个花糕就一下子变得活泼有灵气了,煞是好看。整个过程,我一直不离她左右,如痴如醉地看着她粗糙的大手在面团间灵活地滑动,好像在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开始蒸花糕了。父亲早已往大锅里加了水,炉膛里把柴火填满些,烧得旺旺的。母亲先把花糕打在盖帘上,再把花糕从盖帘上滑到锅里蒸筚上,再用猛火,一直到蒸熟,中间不揭锅盖。为防止把蒸熟的花糕移到锅外时粘底,有时还在放进生花糕时往蒸布上抹上一层油。
  新出锅的枣花糕,精亮细白中点缀着颗颗诱人的红枣,香气溢满人的每个毛孔,让人垂涎欲滴。不过,这时候母亲是绝不允许我们先吃的。
  除夕晚上,母亲才把花糕拿出来,放在案板上。看着如此漂亮的花糕,母亲都不舍得切开。她拿着刀,在花糕上空比量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刀,才能把它一分为二。大年初一早上,母亲把切好的花糕蒸好,一人一块。大家一边品尝着母亲做的花糕,一边说着祝福的话,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
  在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女儿新婚,第一年春节回门省亲,娘家一定要打一个大大的花糕表示祝福和希望。花糕到了婆家还要接受一番评价,大小和花型都有讲究。为了使女儿脸上有光,让婆家人高兴,一般人家都请手巧的有经验的人来打这个花糕,花糕越大越漂亮越受赞美。
  如今,虽然年味过的越来越淡,母亲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她还是坚持年年要蒸几个花糕,他们自己留一个,再给我们兄妹三人每家一个。她希望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高高兴兴一年比一年高。

腊月的模样
张承新

  一年十二月,每一个月都有自己的模样,腊月没有那么多的春花争艳,只一朵腊梅,就璀璨了整个腊月的脸。
  乘着北风的翅膀,雪花纷纷扬扬,给大地披了一身洁白的风衣,腊月就是这银装素裹的模样。
  虽然,此时是一年四季之中最冷的日子,但这里有一轮冬阳,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还有妈妈煮的一锅热气腾腾的八宝粥,吃一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腊月是幸福的模样。
  日子到了这里,冬天要走了,春天要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眼前,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人开心的事!日子到了这里,今年要走了,新年要来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就在眼前,这是一家多么值得人期待的事!腊月的模样,有几分兴奋,有几分喜悦,还有几分忐忑。
  走进腊月的门,年渐渐近了,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天南海北,处处飘浮着年的味道,腌制的腊货,五花八门的年货,纷纷出场,腊月是鲜亮亮的模样。
  随着年的逼近,城里人欢欢喜喜忙大年,为年的庆典,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花钱如流水,就连平常过日子节省的人,到了这时也不缩手缩脚了,毫不迟疑地大方一回。乡村人也不例外,杀年猪,掸尘,蒸年糕,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货,买新衣,腊月忙的就是这一份喜悦的模样。
  又走过365个日子,一个个想念凝成一朵朵红红的梅花,盛开在故乡的大地,美丽,芳香,这就是腊月的模样。
  每到这时,年的亲情团聚的集结号就开始吹响,飞散在天涯海角的游子们,都纷纷踏上回家的路。腊月,是游子排队买票焦急的模样。是游子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登上回家列车,满脸开心的模样。是农民工辛苦一年拿到工钱,回家有了交代,满心欢喜的模样。
  腊月,一年十二月之中,最红火的月份,红红的春联辉映着腊月吉祥如意的模样。五彩缤纷的年画流淌着腊月福禄安康的模样。辞旧迎新的鞭炮响起,普天同庆,欢歌如潮,腊月的模样最美,祝福满天飞,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人们锦绣前程,一桌年夜饭圆了所有人的梦。

水调歌头·农家欢
鱼树雄

  一夜北风紧,窗外雪漫天。枝头迎晓黄雀,沾絮逗凝寒。勤妇红颜半掩,懒狗篱窝悄探,童戏在门前。是谁心灵巧,堆个雪人欢。       铜火盆,土陶罐,热炕沿。农家冬事,天伦茶趣庆丰年。不笑粗茶淡饭,只论打工近远,筹划种农田。待到大年过,出去好挣钱。

揣元宝
秦九凤

  在我们淮安区北乡,每年的正月初一、初五、正月半和“二月二”的早饭都必定要吃汤圆。可小时候,妈妈却从不让我们说“吃汤圆”,而叫“揣元宝”。
  妈妈说,正月初一要图个大吉大利,汤圆子是糯米面或粘玉米面做的,白白的、圆圆的,就像银元宝一样。元宝吃了还得了?应该叫“揣”。把元宝揣进衣服里,揣进怀里那多好。所以叫“揣元宝”而不叫吃汤圆。
  汤圆和平常吃的稖面疙瘩是一样的。孩提时代说惯了,也会把汤圆说成疙瘩。如果真的说了,那可不得了:那新的一年内自己身上就必定害疙瘩疮了。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妈妈左一遍又一遍地交待我们,过年(正月初一)那天,千万不要把汤圆说成疙瘩,我们听了都频频点头。谁知过年那天,比我大几岁的大哥见到汤圆端上桌后,连忙讨好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说疙瘩说元宝!”这可犯了大忌,妈妈既不好搭理又不好纠正,只好连连说:“别说话,快揣,快揣。”
  一直十多年,都被庄邻们当笑话传诵着。

亲情是最好的年货
张宏宇

  办年货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腊八节一过,咸鱼、酱肉、香肠开始挂上家家户户的阳台,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再过一天就要过年了,但家里没钱买年货。母亲念叨,再穷也要过个年啊。于是,父亲便在母亲的嘱咐声中,冒着鹅毛大雪,赶往几十里外的叔叔家借钱买年货。父亲回家时,外面已黑得看不见人,他用从叔叔处借到的钱,买了二斤瓜子、二斤猪肉、三挂鞭炮、二斤酒,还有一些糕点,这就是我家那年的年货。有了年货,便有了年的味道。
  还有一年春节,父亲提前买了几斤猪肉,担心放在室内容易坏掉,就挂在屋外房檐下。那时住的是平房,房外就是人来人往的马路,当天夜里,挂在外面的肉就被人拎走了。第二天早上,父亲发现后急坏了,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这下过年吃不上肉了。远亲不如近邻啊,邻居们知道后,东一家西一家,凑了几张肉票,有了肉票,父亲又重新买来几斤肉,那年的年味很浓,弥漫着深深的邻里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好了起来,物质也丰富了,鱼和肉都可以方便地购买了。我记得1984年春节,我们家最大的年货是抢购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们住的是单位大院,三层楼几十户人家,我们家是第一个添置彩电的。过年,全家人坐在电视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邻居们也都跑到我家看电视,整个春节,大院里热闹非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读高中了,感觉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但过年的喜庆仍然不减。我印象特深的那一年,我们家的年货特别丰富,家里安了空调,有了摩托车,并且装上了电话,家人可以通过电话拜年了,我们家的年夜饭也第一次搬到了酒店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年货种类越来越多,人们想吃啥都能买到。现如今,每到过年,我家的厨房就成了一个大仓库,里面有米、面、油、蔬菜、肉类、海鲜,应有尽有,这些东西根本吃不完。
  我们过年回家,不会再大包小包地带年货回去,能够回家团圆,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

极简主义者的春节
郭秀云

  进了腊月门,各家各户都在忙活,以己喜欢的方式购置各种年货用品,犒劳辛苦一年的自己、亲人和朋友。爱吃的,就多备些美食;好穿的,就多买些衣物;爱美的女性们,添置些美容化妆品是必然的;爱玩的,早就结伴排班,旅游、打麻将、掼牌……一切按自己的喜好去谋划行进。
  而自称极简主义者的我的蜜友们,大过年的,她们在比拼啥呢?80后喜喜,竟在微博晒出“省润唇膏大法”:冬天干燥的嘴唇,定需一管润唇膏。可你知润唇膏的秘密吗?当润唇膏涂得平平已无法再涂时,用一把小勺子又能挖出好多好多。目测:藏在管内的分量几乎等于管外的分量(有图有真相)。节俭是美德:不是我们买不起,而是我们要珍惜哦。姑娘们,你们有没有浪费过?于是60后明晓姐与70后日月妹俩人互不服气展开节俭大比拼,比牙膏挤得干净、比毛巾用得破、比洗发水加水摇……
  此时这80后喜喜又扔一枚“重磅炸弹”——来跟我比吧:看见我的床单没?用了两年洗破了,把中间破的地方剪掉,又找两块布拼缝上,一年过去还在用。你俩谁有?大过年的,洗干净了更温馨啊。
  我在一旁观战,忍不住也晒出自己的极简过年计划:回掉好些吃喝应酬和牌局相约,把近来网购和文友们赠送的书读完。一盏灯,一支笔,几本书,足够成为我年节的耄耋大餐。文友梅过年的写作计划,自让我爱写作的羞惭。她每天照例五千字静心爬行。
  而玲、燕、青仨90后姐妹趁寒假,来个“自助逍遥游”,各自租辆三地自行车,结伴骑行云南和贵州。羡煞了一帮拖儿带女的老老少少姐妹们。
  宅家的小资老女人岚,买来红纸,自己写对联,剪窗花,糊红包;爱美食的80后玉,不啃老,自己动手蒸馒头、炸肉圆、灌香肠、做蛋糕,晒出的图片引人垂涎;还有更狠的70后君妹,网购微型缝纫机和各种花色质地的布料,不仅自己缝制手艺要求简单的床单床罩,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和缝制了一家老少的过年新衣。中式的,民族风!
  一向自称没心没肺的清莲,晒出应对世事的极简办法,那就是微笑。不去想那么复杂的人事,笑而不语和默默付出,就是最好的善报和福报。而她好酒好烟的老公,也在试着戒烟戒酒的模拟热身呢。
  昨在湖边散步,碰见“动物控”华,她过年的计划是寻找流浪狗和流浪猫,给它们送吃的。一语惊人!目前已带两只生病的流浪狗回家疗养了。
  这些极简主义者以自己的涵养和智慧,打点别样的生活,欢度喜庆简静的春节,自得其乐,也感染辐射亲亲友友。这个春节,注定不一般。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腊月的模样
张承新

       一年十二月,每一个月都有自己的模样,腊月没有那么多的春花争艳,只一朵腊梅,就璀璨了整个腊月的脸。
       乘着北风的翅膀,雪花纷纷扬扬,给大地披了一身洁白的风衣,腊月就是这银装素裹的模样。
       虽然,此时是一年四季之中最冷的日子,但这里有一轮冬阳,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还有妈妈煮的一锅热气腾腾的八宝粥,吃一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腊月是幸福的模样。
      日子到了这里,冬天要走了,春天要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眼前,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人开心的事!日子到了这里,今年要走了,新年要来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就在眼前,这是一家多么值得人期待的事!腊月的模样,有几分兴奋,有几分喜悦,还有几分忐忑。
      走进腊月的门,年渐渐近了,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天南海北,处处飘浮着年的味道,腌制的腊货,五花八门的年货,纷纷出场,腊月是鲜亮亮的模样。
      随着年的逼近,城里人欢欢喜喜忙大年,为年的庆典,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花钱如流水,就连平常过日子节省的人,到了这时也不缩手缩脚了,毫不迟疑地大方一回。乡村人也不例外,杀年猪,掸尘,蒸年糕,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货,买新衣,腊月忙的就是这一份喜悦的模样。
        又走过365个日子,一个个想念凝成一朵朵红红的梅花,盛开在故乡的大地,美丽,芳香,这就是腊月的模样。
       每到这时,年的亲情团聚的集结号就开始吹响,飞散在天涯海角的游子们,都纷纷踏上回家的路。腊月,是游子排队买票焦急的模样。是游子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登上回家列车,满脸开心的模样。是农民工辛苦一年拿到工钱,回家有了交代,满心欢喜的模样。
        腊月,一年十二月之中,最红火的月份,红红的春联辉映着腊月吉祥如意的模样。五彩缤纷的年画流淌着腊月福禄安康的模样。辞旧迎新的鞭炮响起,普天同庆,欢歌如潮,腊月的模样最美,祝福满天飞,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人们锦绣前程,一桌年夜饭圆了所有人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简主义者的春节

文/郭秀云

  进了腊月门,各家各户都在忙活,以己喜欢的方式购置各种年货用品,犒劳辛苦一年的自己、亲人和朋友。爱吃的,就多备些美食;好穿的,就多买些衣物;爱美的女性们,添置些美容化妆品是必然的;爱玩的,早就结伴排班,旅游、打麻将、掼牌……一切按自己的喜好去谋划行进。
  而自称极简主义者的我的蜜友们,大过年的,她们在比拼啥呢?80后喜喜,竟在微博晒出“省润唇膏大法”:冬天干燥的嘴唇,定需一管润唇膏。可你知润唇膏的秘密吗?当润唇膏涂得平平已无法再涂时,用一把小勺子又能挖出好多好多。目测:藏在管内的分量几乎等于管外的分量(有图有真相)。节俭是美德:不是我们买不起,而是我们要珍惜哦。亲亲姑娘们,你们有木有浪费过?于是60后明晓姐与70后日月妹俩人互不服气展开节俭大比拼,比牙膏挤得干净、比毛巾用得破、比洗发水加水摇……
  此时这80后喜喜又扔一枚“重磅炸弹”——来跟我比吧:看见我的床单没?用了两年洗破了,把中间破的地方剪掉,又找两块布拼缝上,一年过去还在用。你俩谁有?大过年的,洗干净了更温馨啊。
  我在一旁观战,忍不住也晒出自己的极简过年计划:回掉好些吃喝应酬和牌局相约,把近来网购和文友们赠送的书读完。一盏灯,一支笔,几本书,足够成为我年节的耄耋大餐。文友梅过年的写作计划,自让我爱写作的羞惭。她每天照例五千字静心爬行。而玲、燕、青仨90后姐妹趁寒假,来个“自助逍遥游”,各自租辆三地自行车,结伴骑行云南和贵州。羡煞了一帮拖儿带女的老老少少姐妹们。
  宅家的小资老女人岚,买来红纸,自己写对联,剪窗花,糊红包;爱美食的80后玉,不啃老,自己动手蒸馒头、炸肉圆、灌香肠、做蛋糕,晒出的图片引人垂涎;还有更狠的70后君妹,网购微型缝纫机和各种花色质地的布料,不仅自己缝制手艺要求简单的床单床罩,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和缝制了一家老少的过年新衣。中式的,民族风!
  一向自称没心没肺的清莲,晒出应对世事的极简办法,那就是微笑。不去想那么复杂的人事,笑而不语和默默付出,就是最好的善报和福报。而她好酒好烟的老公,也在试着戒烟戒酒的模拟热身呢。
  昨在湖边散步,碰见“动物控”华,她过年的计划是寻找流浪狗和流浪猫,给它们送吃的。一语惊人!目前已带两只生病的流浪狗回家疗养了。这些极简主义者以自己的涵养和智慧,打点别样的生活,欢度喜庆简静的春节,自得其乐,也感染辐射亲亲友友。这个春节,注定不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民的腊八节
张承新

       一年365天,总有一些温暖的日子,让人们想念,比如过年,比如中秋,还有腊八节。腊八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过年中秋的红火与热闹,仅仅凭一碗腊八粥就深入人心。
        一直觉得腊八节,是母亲的腊八节。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的门,母亲就开始张落糯米、花生、黄豆、山芋、胡萝卜、青菜等煮腊八粥的食材。虽然这些食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腊八这一天,到了母亲嘴里都换成新名字,糯米变成了珍珠,花生变成了长生果,黄豆变成了金豆子,最夸张的是胡萝卜切成的丝条变成了孙猴子的金箍棒,最让人惊喜的山芋变成了红年糕,最让人惊奇的青菜变成了翡翠玛瑙,就连那一份清水也变了名称,成了天宫里瑶池的玉液琼浆。这些引人遐想的名字,也不知道做为普通农家妇女的母亲是怎么想起的,这样的腊八粥,不要说吃,仅仅想想这些食材新颖的名,就让人馋涎欲滴,难怪那时吃母亲做的腊八粥,特别香甜。
       一直觉得腊八节,是妻子的腊八节。自从结婚住到城里后,我又吃到另一种腊八粥——妻子做的腊八粥。
       妻子做的腊八粥所选用的食材,和母亲选的大同小异,她增加了莲子红枣,减去山芋。妻子生长在新时代,小日子过得很自在,不愁吃不愁穿,接触的网络文化又多,她做的腊八粥自然而然烙上时代特色,什么幸运米无忧水,什么发财枣幸福莲,什么欢乐豆吉祥花生,什么健康的胡萝卜平平安安的青菜等。这样的腊八粥,不要说喝,仅仅看看这些别出心裁的名,就让人耳目一新,身心愉悦。
       一直觉得腊八节,是平民的腊八节,不需要豪华酒店的山珍海味,不需要大鱼大肉,仅仅需要几种普普通通的食材,熬一锅热气腾腾的粥,在这个寒冷的腊月,陪伴家人美美地喝上一碗,共享一份亲情的温暖,就有一种幸福在心里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里走亲戚
李志胜

        住着这样或那样亲戚的小村庄,是栖息于正月里的一朵朵质朴花儿,人们每逢新春佳节,总要想方设法,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依照亲疏有别的次序,南来北往地去走亲戚。
       正月里走亲戚,是我国古老的一个习俗,年复一年传承下来,其目的就是联络感情、表达关切。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拉起架子车,跟着奶奶去走太姥姥家。因为到了那里,不仅有好吃好喝的,而且能够获得5角甚至1元的压岁钱,有时幸运的话,还可以乘兴博得“会算命”舅老爷的一卦,以给新年的学业,添些缤纷、吉利的念想。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走亲戚的交通工具换成了自行车。初一去看同学朋友,初二跟着母亲去瞧姥爷,那辆除了车铃不响、其他地方都哗啦哗啦乱响的旧自行车,承载了我当年太多的愉悦。现在条件好了,“四个轮子”的私家车一发动,那住得或远或近的亲戚家,都全然不在“走”的话下了。
       正月里走亲戚,看似简单、从容,其实里边蕴含许多学问。
       首先,是时间与次序,早前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却“时过境迁”,讲究“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
       其次,是礼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标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走亲戚一般带馒头、糕点、肉类、鸡蛋;八十年代末,是罐头、柿饼、蛋糕、美酒;到了九十年代,鱼肉、奶粉等开始盛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变成了成箱的水果、成盒的奶茶。
       其三,是待客。以前亲戚来了,就左右邻居间的去借碗碟、找板凳,在家中烧火燃灶,准备酒席;如今,各式饭店、宾馆的“年夜饭”花样翻新,只要一个电话,一切用餐全都搞定……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往走亲戚“一个小院接着一个小院串”的格局被打破,许多亲戚步入城市,住上楼房,逢年过节再想“走动走动”,那得坐汽车,跑高速,爬楼梯,乘电梯,来来去去,上上下下,不由得脚步会发软,心中也渐渐少了些“地气”。
       去年初五,我偕家人跑了一百多公里,去看一位从小要好的朋友。他这些年经商“顺风顺水”,自己买了别墅,同时也帮家中老人、亲戚置下了户型各异、宽敞明亮的商品楼房。那天,当我一脚踏进他老父亲家拜年时,满满一屋子的亲戚让我惊呆了。他们相约而至,笑脸如花,使我看到了不同于早年乡村走亲戚的温馨一幕,但亲情的交织与融合是“同向”的,那就是舒心、坦然、欢乐和幸福!
       想起孩提时,自己初三、初四、初五哪里也不愿意去,一心窝在家里等亲戚上门,借机收那弥足珍贵的“割耳朵票”,我不禁为年岁的“增速”过快而苦恼。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的儿子说: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不收该发(压岁钱)”的年龄了,正月里走亲戚好是好,就是感觉有点儿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是漂泊者的乡愁
  作者:张宏宇

  又是一年春节到,年关将近,城市里已开始弥漫浓郁的年味,由于忙于工作,忙于生计,回家已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梦想。
  年一天天的近了,常常会梦见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背影。浓浓的年味勾起了我的乡愁,我想到了家乡的人们,嗅到了故乡“年”的气息,闻到了一年又一年老家过年的味道。
  记忆里,儿时对过年是那样的渴望,那样的祈盼,那份载满快乐的记忆在我们心底是美好的,过年时的种种快乐让我们挥之不去,每逢过年,越发让我魂牵梦萦,构成了无法割舍的乡愁。大学毕业,一直飘泊在外,年已经对我失去了吸引力,我不在象小时候一样盼望着过年,而是害怕过年,由于无法回家过年,我害怕听到鞭炮声,害怕看春节晚会,害怕吃年夜饭。其实我知道,我害怕的是孤独,害怕的是父母的担忧。
  离开故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品尝过浓郁香醇的年味了,故乡不仅活在记忆里,更活在游子的心里。“年”是漂泊者的乡愁,每年这时候,乡愁伴着年味开始浓烈起来,那是一种心痛,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的思念夹杂着乡思的痛,会在你的心灵深处刺伤着你,让你大病一场。
  年来了,只要闻到年味,我就可以闻到家乡的味道,故乡的风,故乡的雨,都在我的记忆中。当然,还有故乡的乡亲们,你们现在都还好吗?我虽然无法和家人团聚,但我还是要在远方,向你们道声:“过年好,新年快乐。”此刻,最怀念的是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热腾腾的饭菜,香喷喷的家常事,那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漂泊在外,生活的定义是什么呢?我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有一个温馨的家,有真心相待的亲人,能够和家人相聚,安安稳稳的度过每一天,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年”来了,在每一个乡愁袭来的时候,我都会萌生一种回家的冲动,所以,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总会想着回家。
  现在,乡愁已经满天飞了,人世间,乡思这词说起来容易其实没那么简单,你只有用心咀嚼后,在心中消化了,才能够深刻地受到,“年”是一种乡思,“年”就是漂泊者的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6: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三羊开泰”
高延萍

    羊年到了,我们全家是喜气洋洋,因为奶奶属羊。我想让奶奶来个洋洋得意,便把准备买“喜羊羊、乐羊羊”画书的钱买了一个大大的绒毛羊送给了奶奶。奶奶笑着说:“这羊娃娃虽然好看可爱,可惜是只能看,不能吃啊!我都是当奶奶的人了,还要什么玩具,我们这把年纪的人讲的就是实惠!”
    我问爸爸:“奶奶要的实惠是什么?”
    爸爸说:“奶奶一辈子都很节俭,她认为你送给她一只玩具羊还不如送她一只能吃的羊呢!”
    我听了,觉得奶奶心里有些遗憾,为了满足奶奶的愿望,便把攒了两年的压岁钱都拿了出来,缠着爸爸去买一只真活羊送给奶奶,并且不要先告诉奶奶,要给奶奶一个惊喜。爸爸虽然露出了很夸张的表情,但还是答应了。
    隔了两天,爸爸果然开车去乡下买了一只活羊回来。当爸爸牵着活羊进门时,奶奶果然惊呆了。我忙上前叫道:“奶奶,这是我送给你的羊年礼物!上次送给你的羊玩具不算数,这次才是真的!”
    奶奶果然笑得合不拢嘴,上前搂着我说:“哎呀!我的好宝贝真送给我一只活宝贝呀!可我们住在这电梯楼房,怎么能养它呢?”
    “那……奶奶不是要实惠吗?这活羊不是比那玩具羊要实惠吗?”我噘着嘴说。
    奶奶摸着我的头解释道:“嗨!都怪我顺嘴一哧溜,没把话说清楚!我说的实惠是指你买玩具羊的钱还不如买几斤羊肉。你爸爸今年冬天手脚总是冰凉的,我想要他多吃点羊肉温补一下身体!”
    哦!原来如此!爸爸都快四十岁了,奶奶还在时刻挂记他呀!
    为了满足奶奶的愿望,我求爸爸把那只活羊送到市场上去换回了上十斤羊肉。奶奶这回的脸上真正挂满了喜洋洋。
    这就是我家“三羊开泰”的故事。有人会笑话我,应该是“三阳开泰”,但在我看来,我家就是“三羊开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乡村的年味
张晓杰

    乡村里有句俗话,进了腊月就是年,想到过年,脑海中闪过的记忆多和吃有关。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了,做吃的是一场重头戏,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空气里飘荡着食物的香气,满满的都是年味。
    泡腊八蒜是乡村里一个老传统,每年腊八,家家户户都会买回一大袋子蒜和大桶的老陈醋。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将蒜剥去皮,只剩下白白胖胖的蒜瓣,然后将它们放在小坛子里或者大的罐头瓶里,放满蒜以后再将老陈醋倒在里面,多少以没过蒜瓣为好,然后将坛坛罐罐密封起来,放到阴凉处保存。等到除夕吃年夜饭的时候拿出来,原本白白胖胖的蒜瓣已经完全变成了绿色,绿得鲜亮可爱的腊八蒜是最成功的,夹一瓣放到嘴里,有点儿辣,有点酸还透着一丝丝甜,拿它就着饺子或者扣肉吃,既开胃又解腻,别提多香了。
    做豆腐也是腊月里的一场重头戏,基本上每家都会做上两锅豆腐。一锅放到空屋子里冻一晚上,就变成了另一种美食——冻豆腐。冻过的豆腐颜色发黄,用凉水拔一下,整个化开后样子有点像海绵,但冻豆腐里的空隙比海绵的要大很多,吃起来不复豆腐嫩嫩的口感,变得很有韧性也更有嚼劲,是北方做杀猪菜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
    另一锅豆腐做好后,大家一般会将它炸成豆腐丸子和豆腐泡子。炸豆泡很简单,先将豆腐切成厚厚的片,再切成一个个三角形,然后将油烧热,直接放到锅里炸就可以了。炸豆腐丸子就复杂多了,先将豆腐捏碎放到一个大盆里,然后将肉馅、鸡蛋和剁好的蒜泥放到豆腐里,再放上适量的淀粉、盐和香油,搅拌均匀后,一边团做丸子一边往油锅里放,就可以开始炸了,刚放进去的时候油花很大,等油花变小以后轻轻的用漏勺将丸子分开,等丸子变成金黄色飘到油面上就可以出锅了。刚炸好的丸子吃起来外酥里嫩,咬一口满嘴豆香。
    两锅豆腐做完就该煮肉了。将五花肉切成寸方,排骨切成一根根的,大骨头一剁两半,洗干净就可以下锅了,煮的时候只放点花椒大料葱姜和盐,尽量保持猪肉的原味,这样的肉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煮好后,将骨头盛上一大盆,大人孩子围坐桌旁,直接用手拿着啃,那滋味别提多过瘾了。剩下寸方的五花肉,抹上蜂蜜,在油锅里穿一下,走走油,颜色变成了暗红色,吃的时候切成薄薄的片放碗里,放上豆豉和葱姜在大锅里蒸透,就变成了香喷喷的扣肉了,吃起来香而不腻,最下饭了。
    这些都做好后,年也近了,三十晚上用酸菜、海带、冻豆腐、丸子、豆泡和扣肉装一个什锦锅,再炒几盘小菜,配上一碟腊八蒜,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准备好了,乡村小路上飘了一个腊月的香味在除夕夜浓到了极点,一家大小围坐起来,推杯换盏其乐融融,这个年在鞭炮声中一下子就过得圆满了。
    愿您快乐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6: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英台近·立春感怀

赵庆生

    下层楼,循陌路,残雪映梅笑。柳杪轻摇,枝瘦愈寒峭。生机蕴发晨霜,一年复始,寄希望,艳阳高照。    月儿姣。凭栏遥想家山,青丝白多少?起蛰阳和,银鳞负冰跳。东郊迎迓勾芒。丰登五谷,愿天下,亿民同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写春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7 05:29 , Processed in 0.06710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