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1231|回复: 2

9月13日副刊选发《烟、酒、茶、咖啡与灵感》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9 1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烟、酒、茶、咖啡与灵感
赵日超

    搞艺术创作的人,一般都有个人的生活嗜好,或抽烟、或喝酒、或品茶,或饮咖啡,乃至一生与之结伴而行。
    烟、酒、咖啡、茶对脑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尽管成份各不相同,但都有提神助兴的作用。日本人蔷薇闲著的《烟草礼赞》强调吸烟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他说天才是烟缕熏出来的,作家吸烟才能文思泉涌。诚然,文坛上爱吸烟的作家倒是不少,“五四”时代的鲁迅、朱自清都是与烟为伴的。鲁迅后期烟量增加,一昼夜要吸一筒(每筒五十支),一根接着一根,可谓惊人。鲁迅只活五十六岁,与尼古丁的毒害不无关系。如果说吸烟对艺术创作有什么启发,还要证实一下,曹雪芹大概不吸烟,照样写出文学巨著。酒与咖啡可以提神,但不可多饮。陶渊明、辛弃疾算是“酒徒”,写过“止酒”的诗、“戒酒”的词,“过则为灾”。
    饮茶可陶冶情操,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茶性俭朴,勤俭朴素是茶人之美德;茶性清淡,恬淡清白,清正廉明为茶人之高风;茶性清静,茶促和谐,茶增友谊,和衷共济为茶道之高境。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指出:“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认为茶可使人情绪振奋,心态转变。茶品如人品,茶性如人性,其韵高致静。饮茶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或许茶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后来老舍写出了著名的话剧《茶馆》。
      中国是个酒文化富有的国家,对酒的评价,当然没有抽烟那么坏。少饮有益,多饮有害,这是不言而喻的。与酒有缘的名人成百上千,李白斗酒诗为《竹林七贤》,或隐居、或嗜酒,只因其各有各的苦衷。刘伶一生喝酒写酒,饮酒才思涌发,其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酒是刘伶才气和灵气,是他人生的慰藉和思想。刘伶视酒如命,在一次远游途中,终因嗜酒寿终。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是否在酗酒后吟就,也无稽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一生借酒助兴,写过以酒为题材的小说。他一次与人打赌饮下两公斤的纯威士忌,结果当场醉倒了。后来因酒精中毒,杰克·伦敦患了严重的尿毒症。纵酒耗尽文思,最后绝望自杀,毁了一个天才作家。可见喜酒者,各有得失。
    咖啡与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而成。咖啡则品一份浪漫、尝一缕心情。优雅端杯慢慢搅拌,轻轻送至唇边,浅饮细品。我喜欢咖啡,总是想品其纯正之苦、闻其原始之香。感觉苦中带甜、甜里有苦的余味悠远绵长,令人回味…… 咖啡提神益思,多多益善。其实,过量也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同样危害身体。有人作过统计,巴尔扎克在创作《人间喜剧》过程中,约喝下五万盅咖啡,长期饮用,使他过早死于心脏病。
    人总是在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着自己。生活中不是常常说苦尽甘来么?如果甘未来,也许是自己吃苦不多,对烟、酒、茶、咖啡的文化了解不透,正说明自己努力还不够。

难以启齿的稿酬
程应峰

    同发达国家的稿酬相比,中国的稿酬低得令人嘘唏。在美国,全国发行刊物的稿酬为每字0.75-2.00美元,哪怕是类似于我国县级地方刊物的稿酬也达每字0.1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公开发行刊物每千字的稿酬在750-2000美元。相当于《北京日报》的《纽约时报》,一篇千字文章的稿酬折合成人民币为4800-12800元;在欧洲,每千字稿酬多为400-500欧元,折算成人民币为4000-5000元。在中国,国家级报刊的稿酬为每千字100元人民币左右,地方刊物则在千字50元人民币左右,令人不齿的是,一直有那么一些不良报刊及媒体,竟然漠视作者的艰辛劳动,用稿后分文不付。
    发达国家自由撰稿人一个月发表3-4篇千字文,即可过上体面适意的生活。国外传媒业普遍认为,采用自由撰稿人的稿件成本,仅为专业记者成本的十分之一,可谓价廉物美。因为这个原因,国外的自由撰稿人不仅队伍庞大,而且社会地位极高。在中国,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要靠稿酬生存下去,一个月必须发表100篇左右千字文,才有可能拿到5000元左右人民币的稿酬。在当下,这样的收入并不让人刮目相看,生活在中小城市,混得过去,也就不错了。在大城市,引用作家赵瑜的话说,“仅仅依靠稿酬是养不活自己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刘醒龙也曾叹息:“好不容易写一个中篇,挺难的,结果还不够请人吃顿饭。”
    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普通工薪层的收入大概是80-120元,那时的稿酬为每千字30-50元,月发表3-4篇千字文的自由撰稿人可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而现在,中小城市普通工薪层的收入大概在2500-4000元,而稿酬标准每千字仅为30-100元,自由撰稿人必须月发表60篇以上千字文才能拥有普通工薪层的收入。我记得很清楚,1991年,我在某省城晚报发表一篇千字文获稿酬40元,那时我的月工资不足120元。从那时至今,物价和工资收入涨了又涨,该报的稿酬却一直维持这个水平。
    据行业内统计,到2011年,中国靠稿酬生存的自由撰稿人,己濒临灭绝,己不足千人。究其原因,当然是稿酬过低。某记者就稿酬问题采访某作家时,某作家说,他1988年完成第一本书稿,得到稿酬约2000元,当时他月工资不到100元。将稿酬取回,他感叹道:“害怕啊,不敢一个人到银行去取,找了两个哥们儿陪着去,取回来的钱,买了一台当年流行的19寸彩色电视,成了亲朋好友里第一个有彩电的人。”亲朋欣羡的目光,让他觉得当一个作家是多么自豪的事:荷包鼓,腰杆硬。而如今,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一本书的稿酬,不过就是一两个月的工资。这样的待遇,真的不愿意写了,干什么都比干这个强。
    回溯到鲁迅、张恨水时代,一部小说诞生,就可以买下一座王府,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中国当下撰稿人能获得的稿酬跟那个年代的稿酬相比,除极少数有丰厚版税收入的顶级作家外,99%以上撰稿人的收入是难以启齿的。低稿酬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教人纠心的一个结,面对尴尬的稿酬收入,不能不引人深思,中国的自由撰稿人该走向何处?中国文学的前景将会是怎样?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将以什么为依托?

乾隆尊老有术
李晓巧

    自汉朝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标榜“以孝治天下”,尊敬老者,这其中清朝乾隆皇帝有些做法让人耳目一新。
    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且篆刻了一枚“十全老人之宝”的印章自娱。他活到89岁,做了60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排名第二的皇帝,比他爷爷康熙皇帝在位61年少一年——这其实是他刻意为之的,以表示他尊敬自己的祖父,不敢超过祖父在位的61年之数,而后,形式上让位给儿子嘉庆,自己当了太上皇。而且,康熙皇帝南巡了六次,乾隆呢也南巡了六次.尽管他意犹未尽,然而,爱玩的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因为他爷爷只去了南方六次啊。
    乾隆五十一年,广东一个98岁的老人通过乡试考上了举人,又兴致勃勃去参加会试,乾隆知道了,立即破格开恩授予他国子监司业官衔。到了乾隆五十四年,他去祝贺乾隆爷八十万寿时,已经101岁了,皇上又晋升他为鸿胪寺卿的待遇———那可是个正四品的顶戴啊。
    乾隆皇帝一生都很崇拜他的爷爷康熙,康熙皇帝做六十大寿时开过一次千叟宴,于是,乾隆做五十大寿时也在乾清宫办了次“千叟宴”,参与宴会的老人有三千九百余人,乾隆赏赐给每位老人一根结实考究的鸠杖助步.鸠杖在古代是长者地位的象征,老人们喜笑颜开——你想举了这根圣上御赐的鸠杖回乡,那是何等威风啊!及至乾隆当太上皇,他过八十六岁生日时又在皇极殿办了次更大规模的生日宴会,这次,全国范围“选老”,被邀请参加皇家生日宴会的老人有五千九百多人,可谓人头攒动、盛况空前。那些参加宴会的六十岁以上、爵位高于三品顶戴的老人们,不管远近,即使是千里迢迢,餐风宿露,也都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以参加乾隆的“千叟宴”为天大的荣耀。乾隆皇帝热衷办“千叟宴”,不只是他老人家喜好热闹,好大喜功,其实,当也有他作为一朝天子要引领天下之人敬老尊老的深意在其中。
    上有所行,下必效焉。见乾隆皇帝如此贵待老者,各省官吏也纷纷奏请加恩于老年人。于是,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一普查,统计出了当时民间有百岁以上老人几百位,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浙江庆元县的蓝祥,166岁.时年80的乾隆认为这是盛世才会出现的人瑞,立即就发特旨恩赏了布衣老人家蓝祥一个六品顶戴,让老人好生开心。
    其实,清朝是有明文规定优待老年人的,诸如高龄生员赐举人、官员全俸退休、宴请新科举人而开的鹿鸣宴、旌表人瑞等,甚至,《大清会典例》中还有“存留养亲”的律例。该律例明文,凡应判刑的罪犯,若家中祖父母、父母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的,或者家中守寡的母亲守节已经超过二十年了,而家里又没有成年男子和未成年的男孩,那么,就可以申请不判死刑,不流放,以此尽量避免一家没有后代奉养父母老人,或者是从此绝了后代。但是,如果,被害人也是父母老弱或者患有疾病的话,那么,罪犯就只能照原罪判刑了,意思是不能让受害人家里同样年老之人感到不公平。

望月
董振安

银辉似水洗瀛寰,望月仲秋翘首观。
玉兔研磨灵悔药,吴刚寻觅桂情缘。
文峰托起复兴梦,运浪催扬致富帆。
寂寞姮娥舒广袖,乘舟下界共团圆。

月湖漫步
金炳麟

青青蒲草映莲荷,  
习习微风吹碧波。
几只水鸥收倦羽,  
闲听长笛伴渔歌。

人生是一篮杂果
刘成彬

    母亲是中学的特级教师,临退休前,带最后一个高中毕业班。高考结束后,学习一直很刻苦、一直名列前茅的女生路微微却名落孙山。路微微是班里的团支书,性格文静,懂事大方,母亲很喜欢她。她的落榜,母亲既觉得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那天,母亲接了一个电话后,神色凝重,对正在写东西的我说:“凝凝,和我出去一趟,买点东西,然后去医院,路微微住院了。”对于路微微,我是知道的,她曾多次带同学来家探望过母亲。
    到了水果店,妈妈装了一篮水果,又到蔬菜店,添了一些蔬菜。我惊讶地看着母亲,不知道她为何这么做?
    我们进入病房,微微脸色苍白,白皙的胳膊上打着吊针。看到母亲进去,她欠了欠身,眼圈红了,母亲疾步走过去,握住了微微的另一只手。母亲坐了下来,抚摸着微微的头发,关心地问:“微微,好些了吗?”母亲叹口气,说:“微微啊,你怎么就这么傻呢?”这时,母亲示意我把果篮拿过来,然后指着果篮里的各样果品,让微微看。
    母亲拿起一个小小的青苹果,对微微说:“微微,你们的青春,就是这样的一个青苹果,虽然已经成形,但是却仍然稚嫩,吃一口,一定是酸涩的。”母亲又拿出一个红红的大苹果,说:“只有等苹果真正熟透的时候,它的味道才是美味无比的享受。”母亲又拿出一个橙子,说:“微微,你看到这个橙子了吗?它的外表坑坑洼洼,咬一口皮是苦涩的,可是,里面的果汁是多么的香甜浓厚啊。做人也是这样的,我们要的是一颗美好而丰富的内心啊。”母亲又拿出一个苦瓜:“微微,苦瓜味苦却能去火,良言有时也觉得逆耳。其实,人生不也是这样的随时都会出现一些苦的味道吗?多吃些苦又有什么坏处呢?”
    听着母亲的话,微微看着满满一篮各色的果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然后眼睛慢慢地开始亮起来。她点点头,对母亲说:“老师,您放心吧,我明白了,我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了。”
    从医院离开后,我对母亲说:“妈妈,人生就是一篮杂果,时刻充满着酸甜苦辣,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对吧?”母亲点了我一下脑门:“傻丫头,你那么聪明,还用妈妈教吗?”
    人生是一篮杂果,这句话,一直伴随我勇敢坚定地走在人生路上。

婆婆是棵卷心菜
刘亚华

    由于母亲去世过早,妈妈这两个字眼,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便显得格外的陌生,直到结婚后,我碰到那个女人。确切地说,是我的婆婆。
    和先生是闪婚。新婚典礼上,我才见到从老家风尘仆仆赶来的公公婆婆,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看得出来,婆婆对我一米五的个头有着很大的不满,小声地拉着他们的儿子窃窃私语,但核心内容还是被我听到了:“她这么矮,能挑水担柴吗?将来能生娃儿吗?”典型的“妇人之见”。
    婚礼主持人笑闹着,让我给公婆敬酒。我端着酒杯故作潇洒地走到他们面前,婆婆揉了揉衣角,站起身拘束地拒绝着:“别了,算了吧。”我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到时总会知道我的好处,再说,晚辈怎么好跟长辈计较呢。我便极力表示亲热,大方地对着公公,叫了一声爸爸,转向婆婆,忸怩了半天,却怎么叫不出“妈妈”这两个字眼来。“不习惯,就先叫阿姨吧。”还是先生拍拍我的背,替我解围。
    太生疏了,20年没叫过了,怎么也开不了口啊!尽管在我的梦里,无数次想拥有一个可以叫“妈妈”的人,一个能给我安全给我鼓励给我呵护的人,可真出现在面前,我却开不了口。两年里,我“阿姨阿姨”地叫,她嗯嗯地答,好像也挺自然而然。
    我竭尽所能讨婆婆喜欢,买她向往的花里胡哨的衣服,给她买新款的发夹与皮鞋。婆婆嚷嚷着,那么贵你也敢买,以后怎么过日子啊,还叫我退掉,一脸的不悦。
    那天是婆婆生日,我去给她拜寿。车上挤满了人,密不透风,我根本就看不清到了哪里,突然,司机一个急刹,好多人差点摔倒。司机下去骂骂咧咧,好像有人骑自行车不看道,专往马路中间跑。我抬头一看,立即为这人惊出了一把汗。当我再看的时候,我的心震撼了:司机骂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婆婆。她怎么敢这么拦车,多危险啦!刹那间,我真的好感动,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婆婆是在给我拦车?她应该等好久了,知道这辆车里肯定有自己的儿媳,又看不到我的身影,车也不停,情急之下,才挡在了马路中间。
    我突然间明白,婆婆原来是棵卷心菜,内心里包裹得很严密,不愿轻易让我知道。但只要用心,一点一点剥开上面的叶子,那洁白如玉的“菜心”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那才是婆婆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她的感情细腻温暖,她爱我,爱这个她原本不喜欢,和她毫无血缘关系,却成了最亲的家人的人。
    那一刻,我当着众人的面,深情地对着婆婆,唤了一声“妈妈”,我喊出了那个在心里憋了20多年的称呼。原来,只要有心,用温暖,坚冰也会被融化。

绿意渐浓
葛玉兰

    姐回来探家,带给我一条珠串。深沉的绿,我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真是喜欢。姐说,就知道你喜欢这绿。我喜欢绿?不是吗?你看你身上的裙。那天恰好穿了一条绿裙,暗绿底料,上层的软纱次第开一片绿白交织的团花。是呀,我何时喜欢上了绿?
    细想,从我心里,对绿真是有情意的。很早时,就希望胸前有一枚玉坠。要水滴的形状,自然是九寨沟的水滴,清澈碧绿。我要那蚀骨的清绿与我日夜相随,否则宁可不要。可惜看过许多,皆不能入心,许是缘未到,玉与人是讲究缘分的。
    而绿与人,也是有缘分在的。《红楼梦》里,黛玉独喜一袭水绿裙衫,那裙在她身上,绿漾出蒙蒙水气,整个人儿若雨后青竹,既俏丽又灵慧。绿是黛玉的属性,但若她哪日大红艳粉地出现,便不是黛玉了。紫娟也着绿,比黛玉略暗些,衬着她的细腻沉稳,主仆相得益彰的好。
    绿亦频频出入宋词里,也是说不出的好。譬如“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的绿是水,裹满惆怅地流呀流。“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的绿是酒,装满了浓浓感伤。姜夔的绿意最是变幻无常,“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他的绿是春,春里种满行行相思。“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在这里绿又是葳蕤的柳木,载一帘惜别依依。而“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姜夔的绿又幻成女子的眉黛。可见他有多喜欢这绿,都敢用它在眉上。我真是爱极了这个绿,反反复复,读了又读。
    今年的夏,太阳出奇地热烈,只好整日匿在房里,看书,喝茶。书是闲书,茶是绿茶。杯必是那只青竹白瓷——两枝青绿竹叶,宛自枝上初折下,叶尖还渗着水滴。而那碧绿的茶汁,推着袅袅香气,从两只眼睛,一直洇到心底里。
    绿养眼睛,看书累了,趁机去照拂房间里的几株绿植。大盆绿萝是家里的“老人儿”了,藤蔓仍在延伸,叶片却一直缄默地青绿着。从她身上培植下来的小盆绿萝则不然,叶子亮晶晶的,绿得要滴出水来。那盆叫“孔雀绿玉”的叶子最美,浅绿底色,上面是一道一道竹叶状青绿花纹,且叶片越老,色泽越是青白分明。
    亦可去窗前看花坛里的树。秋已立,樱树经受一季高温煎熬,枝叶由鲜绿转为黄瘦,别有一番颓废之美。紫薇的叶子过于琐碎,与她细密的花儿倒也相配。一根根细瘦枝条间,暗浮团团朦胧红雾,也叫人心动。丁香的叶子最耐看。此时丁香叶已然青绿,暗暗的不张扬的绿。向下一面又呈翠绿,在风中柔软地翩舞,青翠交织,飘逸中不失含蓄。还有一种结了串串绿果的树,却是异常精神。它明绿的叶在阳光里跳动出闪闪碎钻,有炫耀之嫌。这树跟其它树种不太合群,果实成熟期在冬天。严冬里它的叶转成苍绿,果实则串串深紫。
    你看,绿原是浅浅深深,淡淡浓浓,循序渐进地出场。像岁月的魂,年轻时新绿,娇滴滴春的妆容。渐至翠绿,满腹的热烈不知要同谁讲。再后来青绿,眼角刻几缕浅纹,话语宁肯放在心底酿成酒。至苍绿。绿意渐深、渐浓,额头一抹刚毅、苍凉。
    公园墙下有株“爬墙虎”,遮满了整面墙壁,我站在窗前正好能看到它。若安生于地,当是那种平凡但长久的草,偏偏不甘平庸,一日复一日奋力攀墙爬壁。终于上来了,波形粉墙蔽出蜿蜒绿浪,也把自己染成苍绿,俨然花白了发的老者。历经艰辛积淀的苍绿啊,与“爬墙虎”这名字果然相配,似一副霸气的铠甲。虽然这铠甲看上去不如新绿明亮,甚至老旧,可谁又能说,现在的它,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坚韧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哪怕薄凉中渐渐老去。

发表于 2013-9-26 13: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文章。问好各位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2 14: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超老师很辛苦,坚持给各位作者报喜,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30 14:00 , Processed in 0.08178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