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4926|回复: 1

8月4日淮安区报发《大师名流的抗扰绝招》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4 10: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师名流的抗扰绝招
程应峰


  名人受到的干扰多于常人,这一点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这样,名人为了躲避干扰,营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常常迫不得已弄出一些教人瞠目、令人无奈的招数来。
  1814年10月,贝多芬创作的《光荣的瞬间》、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惠灵顿的胜利》在维也纳公演,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到维也纳,要见见这位音乐巨匠,可是怎么也见不到他。他不光不去音乐会,还总在搬家,他的新居到底在何处,谁也弄不明白。有人做了统计,贝多芬在维也纳的三十多年,共搬了79次家。他这样频繁搬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躲避干扰。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个时期要赶写一部作品,可偏偏这样的时候,总有人找他参加各种活动,不管怎样解释,这些人就是不肯放过他。雨果无奈,便专门请人将头发和胡子各剃去了一半。来邀请的人见他这副怪模样,纷纷打道回府。等头发和胡子重新长出来时,雨果要赶写的作品也完成了。
  英国女王举办王子的生日宴会,出席宴会的有皇亲贵族、内阁大臣、财阀巨头和社会名流,大名鼎鼎的大提琴家莫里斯也在被邀之列。宴会上,宾客们谈笑自若,莫里斯却焦躁不安。为什么?因为他急着去准备第二天的独奏音乐会。但是,皇室举行的这种宴会通宵达旦,如果客人在凌晨两点前离开,会被看作是失礼。怎么办?莫里斯蓦然发现穿梭于人群中的侍者穿着与他一样的礼服,便灵机一动,找一条毛巾搭在左臂上,混在侍者中间,溜出了宴会厅。经过一夜精心准备,莫里斯第二天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知天命之年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完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后,来到一家幽静的旅店,意图强迫自己休息。刚安顿好,他看见一位妇女在院子里洗衣服,盆里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牛顿想:“这是怎样的光学原理呢?”他马上找了几根麦秆,吹起了肥皂泡。牛顿一刻不停地在院里吹着,旅店老板非常惋惜地叹道:“多体面的先生呀,竟疯成这样!” 没料想,老板的这句话,帮了牛顿大忙。他索性“疯”起来,随之,一切干扰都没了。就这样,牛顿索性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断地研究实验,发现了后来被称为“牛顿环”的光学现象。
  一位美国记者为采访居里夫人,来到她度假的小渔村。走进一所普通的渔家房屋,见到一位妇女正悠然自得地赤着脚,坐在门前的条凳上。“请问,你是这儿的管家吗?” “嗯。”妇女应道。记者又问:“有位城里来的女士住在这里,是吗?” “是,但她出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妇女心不在焉地回答。记者非常失望,但他不甘心白跑一趟,便对妇女说:“你能不能说一下那位城里来的女士的情况,有关私生活方面的最好。” “不能!”妇女干脆果断地回答,“居里夫人让我转告记者先生,少打听些别人的私事,多关注一些工作动态。”记者没趣地在那儿愣了一会儿,怏怏地走了。他不知道,那个赤脚的渔家妇女,正是居里夫人。
  据说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为躲避干扰,做到了足不出户。1985年,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小姐来到北京,采访到了不少文坛名人,但费尽心机,就是没能见到钱钟书。林湄找到熟悉钱钟书的《文艺报》某编辑,通过电话与钱钟书联系上了。钱钟书在电话里警觉地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吧。” 还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想做钱钟书的节目,栏目负责人通过熟人找到钱钟书的亲戚,想通过他的通融,完成采访,但不管怎么努力,钱钟书始终没有把“门”打开。
  为应对干扰,可以说,大师名流使出的招数花样百出。这些应对的招数,或随机灵动,或信手捻来,或不可理喻,或以不变应万变,但无论如何,这些招数不含任何恶意,是可以教人一笑了之的。

梦回三尺讲台
魏兴云


  在我供职的这个单位,经过市政府批准,是从一个中专学校改制过来的,所以身边有好几个同事是老师出身,有的在教育行业工作几十年,有的是初上讲台的年轻老师,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离开了讲台,内心无比的失落,有的还经常在梦里回到讲台上。
  同事老刘二十三岁从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二十五个年头,把人生最好的时光奉献在讲台上,把一茬茬学生送走,他鬓角的头发也白了不少。李老师以前是教哲学的,学校改制之后,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一时间似乎手足无措。在大街上遇到以前的学生,还叫她老师,她心里有些难受又很无奈。
  听这些同事介绍,在改制之前,因为学校是行业下属的自收自支的单位,不是教育部门批准的正规教育单位,设施严重老化,只能靠联合办学的方式,经营的压力很大,存在着招生困难,管理力量也很薄弱,而且召来的学生普遍难以管理,老刘和李老师以前当班主任,每天早上6点到学校,晚上11点才能回家休息,其间还要值夜班,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压力超大,精神几乎快要崩溃了。
  到了我们这个单位以后,作息时间正常了,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十分规律,乍一闲下来,内心空落落的,有的同事在几个月内胖了十几斤。在教学楼被拆倒的那一天,好几位老师在远处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难过的心情别人无法体会得到。
  我问老刘:“以前那么辛苦,你怎么还会那么留恋讲台?” 他回答说:“教师离开了讲台就像演员离开了舞台,生活似乎一下变得黯淡无光,以前虽然很累,但很充实,尤其是听到学生毕业以后成功就业的消息,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教师节快到了,我做梦都想回到教师的岗位上”。
  让我们充满希望的是这里将被改造成设施完备的老年大学,教育的对象换成了老人,到那时老刘他们梦想成真,将有机会重操就业走上三尺讲台,续写着桃李春秋,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家乡的小河
管传生


  记忆中,家乡的小河是我永远的爱,我是喝着她的水长大的。小河一米深一米五宽,位于老房子后面,全村人每天都在小河边洗菜淘米。每天我都用小木桶到小河取水,因人小力气不大,提一桶水还是感到挺费力的,好在河边有一棵小树,他的树干弯向河面,真是巧夺天工。我一只手扶树干一只脚站树根,安全又省力。淘米洗菜时,总有那么多的小鱼围着篮子窜来窜去,天真的我有时也忍不住地用篮子等工具迅速向水中捞去,总能捕到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鱼,放在小碗里养上半天也其乐无穷。
  缸里装上水,用约5厘米直径细长竹筒,装上明矾在水中搅动,一会儿就清澈见底了,大人称这叫打矾。打矾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漩窝,像盛开的紫金花。如此简单方便清洁水的方法,也不是谁家都能用的。有人怕费事,有人怕花钱。当大人小孩口渴时,随手拿起一个碗或飄舀起水就喝,喝完后咂咂嘴,半天还有一股甜甜的感觉,但那时的肠道疾病发病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我再次来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远远望去一排排别墅式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宽宽的水泥路直达家门,村口儿童们在玩耍,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对我的到来并没给予更多的关注,不由让我想起诗句“小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时我并没有贺知章那样太多的感伤。
  见到了儿时伙伴,谈了些趣闻,我提议看看昔日的小河,发小笑着说小河有什么看头,现在谁家还吃河水呀,全是自来水既方便又卫生。但碍于情面,还是陪我来到魂牵梦萦的小河边,但河水已失去了往日的清澈,颜色呈暗黑色,表面有许多白色的漂浮物,更见不到一个鱼儿的影子,不禁让我有点伤感,虽然家乡路宽了房子漂亮了,但小河已不是当年的小河了。我从心底呼唤,小河呀小河,什么时候能让我再看到你当年的靓影。

开学记
宋伯航

  八月下旬,各学校都陆续开学了。儿子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当父母的我们自然为儿子感到高兴。
  上大学需要钱,尤其是刚进校门的第一学期,作为家长肯定要为孩子宽备一些。妻子没有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谈不上收入;我虽在一家行政单位上班,属于一般工作人员,收入也一般,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开销。对于儿子考大学,家里也早有所准备,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平时能省的就省,该节支的绝不开销。
  儿子马上就要去学校报到,临近离家前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里,妻子把一张6000元的银行卡递给我,让我亲手交给儿子。儿子接过银行卡,问我卡上有多少钱,我说:“够用了,学费4500元,你到学校后再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留下1000多元,如果还不够吃饭用,会再给你卡上打钱的。”妻子不放心,在一边嘱咐着:“现在物价虽高,但你一定要看着花销。”儿子听后,也没有说什么,将卡塞进了行李包中。
  下午我到单位上班,同事们问我:“孩子什么时候离家去上学?”我说:“明天”。同事们又关心地问:“孩子的启程票买好了吗?你和你爱人谁去送孩子上大学?”我回答说:“车票买好了,是他自己一个人去。”同事们一脸惊讶,散去。各自准备忙自己的工作。
  这时王局长听到了我们在谈论孩子上大学的事,从办公室里走出来,问道:“你们在说谁的孩子上大学啊?”因为他的儿子今年也考上南方一所三类普通大学。对此话题,他的关心也在常理。办公室小张立马回答说:“我们在说宋干事的儿子。”“哦”,王局长应了一声。接着说:“我的儿子明天走,没有出过远门,飞机票都买好了,可孩子非缠着我,要我亲自送他去上学。”小张不紧不慢地接了一句:“谁让你儿子是局长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也真是,娇气不说,自理能力也太差了。”我笑着说:“未必吧,孩子都是惯出来的。”王局长笑着说:“这样吧,我的孩子明天就上大学了,也是高兴事,今晚我请客,为我儿子饯行。”大家没吱声,局长请客谁敢不赏脸。
  私底下,大家的话题转到局长为孩子送行请客的事,纷纷议论着。王局长主动提出请客,是有原因的,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至少大家也得表示一下。最后达成共识,每人送300元。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醉意,把儿子送到了长途汽车站,再次叮咛儿子到学校后要专心学习。儿子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这时,王局长拨通了我的手机,问:“孩子送走了吗?”我说正在公共汽车上。“我现在正送儿子到飞机场的路上,儿子没离开过家,我还是不放心,到学校后,孩子不会洗衣服,到时候还得给他买个洗衣机。”我说:“局长可真是个称职的好家长,凡事考虑的周到。”“宋干事,我送儿子的这段时间,你在单位上要多操些心。”我说:“局长,你就放心吧。”
  我送走儿子,回到单位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芸芸众生的生活中,每个人的日子过得都不一样,就连孩子上学的事,有很多像王局长一样有权有钱的人,过着比别人更优越的生活,这人与人之间,的确不能攀比。  

难忘父亲那双手
 黄善忠


  如果父亲健在,今年刚好八十岁,在父亲远去的这九年里,一直总想写些文字以作纪念,可总是千言万语凝聚笔尖不知从何说起。
  父亲一出生便尝到了人世间最痛苦的生死离别,我的奶奶在生下父亲后因患产后风而驾鹤西去。据父亲告诉我们,天长、六合一带的逃荒生活几乎就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所有回忆。父亲刚懂事时,就遇到了小日本侵略中国,我们家所在的这个苏北古镇处于战火的煎熬中。直至解放后,父亲他们这代人才过上了相对安稳一点的生活。艰辛的成长岁月,让父亲像所有老人一样对共产党、毛主席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在我的印象中,我家老房子的堂屋中间的墙上多年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艰辛的成长岁月,也让父亲一生节俭,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即使后来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步改善,他也从不浪费一点粮食。父亲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我们姐弟四人,直至我的女儿出生后,他也让他的孙女从小爱惜粮食。
  父亲是个极端忠厚的人。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父亲因为为人正直,不存私心而被生产队选为保管员,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夏秋两季的收获时节对囤放在社场上的粮食堆进行盖印。所谓盖印,就是用一个底部刻有生产队名字的木盒子,上部一个把手好用手握着操作,盒子内部装着从锅灶堂里掏出的草木灰,围着粮食堆盖上些许印记,以防被人偷盗。在那个每天三顿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成了所有人眼里最宝贵的东西。父亲每盖一个粮堆都很仔细,密密麻麻。有些庄邻背地里引导父亲少盖点印,给大家也可以给自己留个方便,父亲懂得他们的意思,但总是一口回绝。就是这样,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粮食保管从未出现问题。
  父亲是个勤劳的人。分田到户后父亲因为患有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好的缘故,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他便尝试着用我们那里有着丰富资源的芦柴编制用品出售。这可是个吃力的活计,首先要用一个称作“柴抽子”的专用的工具,一根根的把芦柴剖开一条缝,然后将这些芦柴平摊在场地上,用青石滚碾压,这可也是个技术活,首先要从芦柴的梢部开始碾起,然后逐步向根部推进,否则芦柴就会散裂,做出的制品就不美观,大约碾压半小时后,坐下来,拿一双吃饭的筷子,左手捡起芦柴梢子,右手用筷子夹住芦柴,从梢到根刮去芦柴上面包着的皮和叶子,一根根刮净后,还要再一次将这些芦柴铺平再用石滚碾压上一二十分钟,直至一根根芦柴有了充足的弹性才会坐下来编制用品。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双手布满了芦柴的茸刺,每年的冬天裂得厉害,便用非常便宜的歪子油一层层涂擦。就是这双布满伤痕的双手,用编制的芦柴制品出售换来的收入让我顺利的读完了初中、高中。至今想起父亲的双手,我的心中都有一种震颤的感觉。
  父亲喜欢阅读,尽管只是在扫盲班上学了一点字,但他特别喜欢看书,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古记(讲故事)伴我度过了快乐而丰富的童年。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姐弟四人便搬上小板凳,围坐在父亲身边缠着他给我们讲古记。父亲总喜欢用手摸着我的头,慢慢地打开话匣子。尽管已劳动一天的他很是疲倦,但他依然兴趣十足的满足我们的愿望。就是从父亲所讲的那些古记中我了解了《刘秀七岁走南阳》、《狸猫换太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个个故事,尽管后来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后发现父亲所讲的有些情节是他自己编造的,但在那个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匮乏,连找一本小人书看看都困难的岁月,每天听父亲的古记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也永远无法忘记的回忆。
  父亲走了,但我感觉他依然陪伴在我身边,他常常在梦里教育我做人、做事,鼓励我不断前行,我也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息。

青春,从这里开始
吴苏蓉

  第一眼看见的苍凉
  第一步迈出的凌乱
  第一次面对的心酸
  在最初的记忆
  我的青春  从这里开始
  沉淀  明晰

  这里有我
  裙裾飞扬的绚烂
  有我  信手拈来的欢喜
  还有  简淡如水的清愁
  于是单纯的爱着
  你承载的聚散分离

  爱着  高楼眺望的暮霭流岚
  爱着  墙角花池的几树新绿
  爱着  教室操场张扬的笑脸
  爱着  那一回眸的青春如许

  少时的青涩
  在你的眉间眼角流淌
  柔软的情怀
  在奔跑的岁月中静默生长
  我握着这一段
  你赋予的青春华年
  与同窗一起
  折下你枝头的一枝芬芳

  留下  你茂盛的春华秋实
  记住  你渐渐展露的锋芒
  时钟滴答里
  青春丝丝缕缕地折损
  无法忘却的
  是城东一角的彩色风光

七律·闻“神十”上天
金维德

  腾空赤熖绽奇葩,“神十”凌霄足可夸。
  信步广寒抚月兔,喜闻仙子煮香茶。
  方和太白谈科技,双与如来论佛家。
  借问飞船何处发?玉皇遥指大中华。

七律·有感“神十”太空授课
杨宝华

  群仙闻讯失从容,授课开言到太空。
  玉兔匆匆丢药杵,嫦娥款款别寒宫。
  唯凭科学翱翔力,犹仗和谐不世功。
  广汉如今难寂寞,飞槎一一泊苍穹。

我的飞天梦
章壮骧

  我的梦
  梦正香
  天宫一号
  还是俏模样
  神十飞
  会老乡
  请带去我的问候
  带上我的遐想
  因为
  我上老年大学
  很忙

  敢上九天揽月
  两次对接理想
  太空遨游半月
  凯旋真荣光
  请让我走到英雄的身旁
  感谢你们
  辛苦一趟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
  开启了应用的新时代
  太空旅游
  是人类的向往
  太空旅游
  是我的梦想
  请带我同行
  飞离地球
  体验曼妙生活
  遨游太空
  饱览奇异景象
  此时
  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遐意
  此时
  我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神十完美收官
  任务完成漂亮
  全球一片艳羡
  在五洲四海的天空回荡
  啊,伟大的祖国
  真棒
  真棒

那一晚的竹笛声
  成建东

  那一晚的竹笛声
  不再凄婉,迷茫
  满河的星星
  沿小溪一路流淌

  那一晚的竹笛声
  不再凄婉,迷茫
  天边的小风
  随芦草一路吟唱

  那一晚的竹笛声
  不再凄婉,迷茫
  载着我的心儿
  不知要去何方

  那一晚的月光中
  你曾用风铃草一样
  亮晶晶地眼神看我

  那一晚的月光中
  你曾将一本书送给我
  里面夹了一片鲜红地玫瑰花瓣
  也许是你不经意的放入

  之后的竹笛声
  不再凄婉,迷茫

发表于 2013-9-26 13: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们不同凡响。问好〈那一晚的竹笛声〉的作者成建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30 14:13 , Processed in 0.0465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