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8781|回复: 8

6月18日中国梦征文作品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19: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圆中国梦“征文作品选登
稿件来源:《淮安区报》

梦圆故乡月
许文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内政治风云,波谲云诡,还是海外关系尚未解冻的时候,淮安涟水籍的海外侨胞,几经周折,踏上了朝思暮想的故土。
  月是故乡明,从此,他眷念故土的桑梓之情一发不可收拾,虽然他目睹了祖国的发展,但与世界潮流相比,毕竟还很穷啊!特别是涟水,这里是老解放区,更是落后。当他准备拿一笔百万资金交地方政府支援家乡建设时,地方官居然无人敢于接收,只得婉拒!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说怪也不怪,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啊!因此,他也成了侨胞回国馈赠资金受拒第一人!尽管他一时难以理解,但历尽世事沧桑的他,却坦然待之:他曾迸发过这样的心声:祖国是我的母亲,故乡是我的襁包,儿不嫌母贫,总有一天,祖国母亲总会接纳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
  故乡无法将这位执著的游子拒之门外。郑先生夫妇一次次回国考察,一次次回乡调研。他们下决心要报效祖国,终于选择了一个投资方向,那就是捐资办学。第一次,他注资上百万兴建了全日制完小。不久又注资上千万兴建了中学,并由初中部延伸到高中部。其建制和规模堪列苏北地区榜首。故乡人民也十分感念这双孝顺的“儿女”——郑兆财夫妇。于是把他俩的姓名组合起来,以此作为学校的命名,那就是名震全国的“郑良梅小学”、“ 郑良梅中学”。
  郑老先生夫妇从此声誉鹊起,名噪海内外。此举也曾引来一两声杂音,据说他们的一位亲戚就十分埋怨没有接到太多的馈赠。对此,郑老先生感慨系之,他认为:“这是渔婆之梦!我们要的是大公之梦,家乡振兴之梦!”郑老先生给自己的家族立下规矩:“每年要从郑氏集团的纯收入中抽取一定的比例来报效祖国、投资家园,并无偿捐赠,不收一分红利”。
  郑老先生有一段堪为传奇的经历,更有一番感人肺腑的心语:“仿佛当年红军初创时期,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人曾咯噔过这样的问号一样,正当解放战争进入胶作状态的时候,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政治疑云也一度困惑过一部分国人,未来究竟姓‘蒋’还是姓‘共’?我们根本看不清。在一股莫名的力量裹挟下,我们选择的是逃脱战火,这不是逃跑,而是逃避!于是我们远离大陆,飘洋过海……可是,那更不是人呆的地方,在异地,受歧视而受到的迫害每天都时有发生:当时,我们也恨为什么偌大的祖国,居然没有一寸安身立命的绿舟!为生存所逼,我们不得不作困兽之斗。啊,往事不堪回首,经过九死一生的打拚,我们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郑氏集团……
  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震撼了每一个海外侨胞,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鼓舞。他们翘首祖国,浮想联翩,觉得浑得是劲!那时候,他们早就有一个梦想,但愿祖国不再四分五裂,但愿中国人不再受人欺凌!郑先生说,新中国的成立是给他们圆了第一个中国梦!
  当新华社播发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时,那一阵子我们真是热泪盈眶,载欣载奔。故乡这方热土就像巨大的磁场迸发出庞大的吸引力,以致萌发回归祖国之想。郑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那是给他圆上了第二个中国梦:自己的祖国从此得以远离贫困,繁荣昌盛……
  当蘑菇云升起红戈壁,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的时候,海外侨胞奔走相告,有的地方甚至接连放了几天的爆竹,以此庆贺祖国的强大,按郑先生的话说,那是给他们圆了第三个中国梦,祖国从此得以富国强兵……
  新中国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他圆了一次中国梦。郑先生说,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梦想,否则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中国梦是阶梯式的,是循序渐进的。如今,全世界四五个人当中,几乎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这还不包括海外侨胞在内;中国没有理由不强大,因为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应该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能力、勇气和可能;海外侨胞最要做的工作就是充当祖国繁荣富强的助推器,有一分力,发一分光;要想梦想成真,举世华人都必须奋斗不息,以使中国梦达到更高境界,郑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梦圆故乡月,倾注了海内外侨胞的一腔热血;海归赤子心,凝聚了普天下侨胞的壮志豪情。正像郑兆财夫妇所期待的那样,举世华人要形成合力,来圆就一个大美中国梦!

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光芒
曹立杰

  走遍天涯海角  也走不出你的怀抱
  我的祖国母亲  我每夜梦里听那黄河的怒涛
  看长江日夜奔跑
  我的泪  带着乡愁把你寻找
  祖国在千年沉睡中复苏  如今国旗飞扬
  你的繁荣昌盛是无数中华儿女寻梦的脊梁
  璀璨的诗篇  道不尽游子的乡愁
  却是献给母亲最为温暖的信仰———
  你永远是我心里的根  我的灵魂
  中华崛起
  无数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一起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光芒

6月4日
《淮安区报》圆了我的作家梦
李乃祥

  近日,我在东方旅游文化网上看到了一则“共圆中国梦”的征文启事,是淮安市侨联、淮安区侨联和《淮安区报》共同举办的。心想我是《淮安区报》的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今生我能在自己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与梦想写成文字,并在三年内出版两部散文集,成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与一些名家共同构筑作家梦,说句心里话《淮安区报》功不可没。
  我生于五十年代,祖祖辈辈都是清一色的农民。我读初三时正逢上文革年代,不幸中断学业,导致知识的先天不足,“读书无用论”的阴影笼罩着当时的我。幸好我后来弃笔从戎,应征入伍到湖北当上了一名铁道兵战士,之后不久我因爱上写作就当上了连队通讯报道员。十年戎马生涯,我在军地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几十篇新闻稿件,于是被人们戏称为“笔杆子”。
  我和淮安区报的缘分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说起。1980年我退伍后凭着一本剪报集被安排到公社党委办公室做内勤,第二年又顺利考取了县委宣传部招聘的专职通讯报道员。从此我就与淮安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城学习、开会、办事总爱到报社走走、看看,了解写作动态,聆听编辑教诲,丰富写作知识,体会报人的艰辛。
  话说1983年春天,淮安报社抽调六名专职报道员到报社实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我们和报社记者编辑一起学采编、学写作、学做人,两个月时间虽短,但思想和写作方面却有了很大的长进。可以说淮安报是我写作的“驾校”,写作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此而一发不可收。除了写新闻报道,还经常给副刊写些散文。30多年来,我先后在《淮安区报》上用稿300多篇,其中散文150多篇。2008年和2011年,我先后出版了《迟开的玫瑰》、《岁月留痕》两本散文集。这里有《淮安区报》历届副刊编辑的一片心血和潜心指点,报社记者编辑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作嫁”的品德始终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淮安区报》助我成人成才成功成长,实现我今天的这个梦想。
  《淮安区报》前生为《淮安报》、《淮安日报》《楚州日报》、《新楚州报》,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1月1日起,《淮安区报》已改成对开4版,由周三改为周五刊。报社总编、副总编工作兢兢业业,独挡一面。报社对来稿一律凭质量说话,不分亲疏,不问内外,择优采用。然而对农村基层无名作者来稿也都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帮助。有一回,我写了一篇《品味河下》的散文,自以为是下了功夫的,但副刊编辑仍为我的拙作精心打磨,启示到要发掘和发现最有特点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提出了增加民间传说和典故的建议,经修改后文章立马鲜活起来。报社还多次邀请著名作家丁一、著名旅游家李存修,与我们实行零距离接触,实行一对一指导,使吾辈受益匪浅。报社还经常组织我们这些散文爱好者到绿草荡、生态文明村等地去采风,在实践中练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散文质量,为我们成为散文作家甘当人梯,乐做铺路石。前年,副刊编辑赵日超还亲自为我的第二部散文集《岁月留痕》作《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序,竭力推介我这个淮安文艺“新兵”。据我所知,《文学报》、《彭城晚报》、《厦门晚报》等报社的副刊编辑还经常给《淮安区报》来稿,互相交流写作知识。我市文艺战线的许文金、张士旺、邵念荣、丁碧兰、季学军、谢国丽等人,都是在《淮安区报》编辑的鼓励引荐下,向散文艺术殿堂的深处进军,成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的。
  今年春节期间,针对乡下文化生活贫乏,农村一些乡镇梦难圆的现象,我结合自身体会,写了一篇《乡村戏台》的散文,很快被编辑看重,第一时间在淮安区报副刊上刊用,并建议我向《中国散文家》杂志投稿,结果在《中国散文家》第二期上刊载,从而使我又一次实现了散文在国家级文艺期刊上发表的突破。
  作家圆梦的过程,缘于我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缘于我积极参加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极其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缘于广大农村火热的基层生活,更得益于梦的主办者诸如淮安市侨联、淮安区侨联、《淮安区报》为我们这群乡土作家搭建的一个个有益的文学平台,当然也离不开我个人多年来对美好梦想地不倦追求与奋斗。我定会在有生之年,以中国梦的实现为体裁,将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化为一股股力量继续和淮安区报同行,为人民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散文。

中国梦
 包秀兰

  在冬日融融的日子里
  一个生动的梦想走进视线
  这个名字就叫中国梦
  深深根植于国人心中
  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2012年,中国龙蜿蜒腾飞的一年
  一个令人期待值得纪念的年份
  中国又迈向一个崭新的平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正展开新羽翼奔向美好未来
  在新的历史的节点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审视我们的梦想
  没有人不向往幸福
  没有人不向往小康
  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传遍大江南北
  吹拂亿万中国人的心
  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身为炎黄子孙
  自豪之感如潮水涌动
  让我们齐声高歌
  一个让人期许的伟大中国梦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芭比梦
朱  敏
  去超市,结账时,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年轻的爸爸,三岁左右的小女儿坐在购物车上,车里堆满了食品,最上面放着一大盒芭比娃娃。爸爸忙着结账的时候,小丫头不停地回头看自己的芭比娃娃,脸上是一副幸福满足的表情。
  我不由得微笑,原来,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芭比梦,不管她是三岁,还是三十岁。
  女儿小时候也爱芭比娃娃,一岁多大一点,带去超市,赖在玩具区就不走了,一盒一盒的看芭比娃娃,小手摸摸这个,摸摸那个,恋恋不舍,不时地问我:妈妈,我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就能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了?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又开始问我:妈妈,你说到时候买哪个好呢?
  有时候,看着电视,她也会突然指着一个画面大叫:妈妈,快看,我想要的芭比娃娃就是那样的!
  或者,在看书,颠颠地跑过来,把封页翻给我看:妈妈,你觉得这个芭比娃娃好看吗?
  那时的她,好像中了魔了,所有的心思都在芭比娃娃身上。每年她的生日、圣诞节、新年,只要可以送礼物,我都给她买芭比娃娃。她把那些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自己的小屋里,每天和她们说话,给她们梳头,穿衣服,还哄着她们睡觉。好像,她们就是她最亲密的伙伴,一天一天的陪她慢慢长大。
  这样的芭比情结,一直延续到现在。只要我带她去超市,她还是喜欢去玩具区,看一盒盒最新款的芭比娃娃,然后指指点点的评价哪款好看,哪款实用,哪款配置齐全。
  其实,不仅是她,我也爱芭比娃娃。小时候,我们姊妹两个,爸爸只给妹妹买了一个充气的娃娃,几乎和我们一般高。玩过家家时,我没有娃娃,只好抱着暖瓶当娃娃,总是小心翼翼的,怕摔了会挨揍。看着妹妹每天抱着她的娃娃亲来亲去,用手一捏,还会响亮叫一声,我心里,不知有多羡慕。
  这份羡慕,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多年后,我上大学,男友问我要什么礼物,我点名要了一个布娃娃。当我抱着那个娃娃的时候,我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好像多年的缺憾终于得到了弥补。
  我不愿意女儿有我这样的经历,大多数时候我都满足她。我希望她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而且,给她买芭比娃娃的时候,我也是幸福的,因为,那一个个漂亮的芭比娃娃,也是我始终拥有的童话梦想。

七律【中国梦】(征文)
鱼树雄
东主含情播绿枝,梅花着意慰春迟。
银屏报导谐闻早,电讯飞传盛会时。
慧语喧堂生彩梦,同心治国唤新姿。
神州沃土和平景,世界侨胞共此痴。

听画
叶小燕

  同许多小朋友一样,小叮当迷上了画画。每天她都会画一会儿。她可以安安静静坐在小板凳上画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专心致志,仿佛它是一件迷人的工作。画完之后,她总是无比开心,热情邀请大家看。
  “不错不错。”爸爸瞄了一眼说。
  “好,好,真好看。”奶奶一边摘菜一边点头。
  “叮当顶呱呱!”爷爷拿在手里看了看。
  “画的真棒!”我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画贴在墙壁上。
  小孩儿玩嘛,她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她画人,画花草,小乌龟,房屋,斑马线,“绿嘟嘟”( 我们家的车)……她把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物,用笔画出来,并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四五岁的孩子画画要不要成人的指导?身边也有许多家长早早把将孩子送到兴趣班去学画画,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觉得,大人也许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若发现孩子对某样事物感兴趣,不妨陪孩子多停留一会,观察一下,让孩子留下深一点的印象。在家里只要为孩子提供自由画画的空间,不去干扰孩子,鼓励鼓励就行了。
  我不知道,孩子的画更是需要用心去听的。
  那天,叮当又在画画。她突然停下笔说:“妈妈,我想要一张更大的纸。”我走过去,把一张大纸递给她。原来她画了一只巨大的蝴蝶,把整个画面空间全占满了,有一片羽翅只画了三分之一,纸张小,可能画不下。  
  这一回,她画的还是那只蝴蝶,大纸张足够她画一只完整的巨型蝴蝶。奇怪的是,她在第二次画画的时候,那片羽翅还是只画了三分之一。
  她继续画,在大蝴蝶的翅膀下面,是六个小孩,从发型衣着,体形上看,有男孩和女孩,有高矮胖瘦。画面上继续出现了两个大人,一左一右,距离很长,拉了一根长长的弯曲的绳线。
  她又在画面上方画上星星,月亮。最后,她小心翼翼地给那片不完整的翅膀补上线条和颜色。
  “妈妈看,我画好了。”孩子忙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开心地笑了。
  我第一次留心孩子画一幅画的整个过程。我当时想,孩子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小脑袋里是不是在想什么,或者是,有某些东西需要表达?
  我坐下来,同孩子安安静静画画一样安安静静地面对她的画。我想孩子也许会告诉我什么。事实是这样的,孩子会很乐意与妈妈分享她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坐下来,耐心听孩子说下去,陪她把话说下去。
  一只蝴蝶受伤了,她飞呀飞,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她还没飞到家。六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跳绳,甩绳子的是妈妈,和果果妈妈,中间那个扎小羊角辫是我,胖胖的那个是杨健希……蝴蝶看见了,说,谁来帮帮我呀……我们找呀找,突然,我看见草丛里有一片蝴蝶的翅膀!我们一起用双面胶把翅膀粘在蝴蝶身上。蝴蝶很高兴,说,谢谢小朋友,我可以回家了……
  这是那天孩子与我讲的关于这幅画的故事。之间停顿多次,但故事脉络还是比较清晰。
  孩子不全是画着玩,她是在表达!
  “可是,叮当的蝴蝶为什么要画这么大呢?”我还是很好奇。
  “我还能画许多天上没有的东西呢。”孩子似乎没有回答我的疑问,似乎又揭开了谜底了。叮当后来把这幅画送给了她亲爱的户老师。我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以此纪念叮当画画,妈妈听画历程的开始。
  叮当现在还在画,每天乐此不疲。每次画完后,我会尽可能停下手头的事,与她分享一幅画,听听她画里的事物和故事。她的画稚拙有趣,一部分是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事物,画面单纯,可能就是一颗土豆,一块小山坡。还有一部分画的是她想象创造的,有故事情节,偶尔还会画一些不确切的神奇事物,比如大怪兽,天空中的房屋和菜篮子……
  每一个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一定相信自己的土豆,树叶是有生命的,是可以生长奇妙故事的。叮当需要的也许不是我教她怎么画,也不一定是一句“你真棒!”,她需要的,是妈妈对她的画的真诚,妈妈是否倾听了她画里雨滴的声音,孩子的欢笑,蝴蝶的呼救。

5月29日《淮安区报》

心怡寻根一家亲
刘成彬

  2012年10月,现定居在美国南加州的著名画家周心怡女士,其首部励志大作《绚丽女人花:周心怡的美丽世界》在全国上市。而她也专程从美国飞回北京,参加各地举行的新书签售会。其中一个签名会之地是河北省盛会石家庄市。那天,人潮涌动,热情的读者们,都争相一睹心怡女士那美丽优雅的芳容和她的绝妙画品。
  石家庄市著名书法家、教授张济海先生说:“欣赏心怡的画,你会在五彩斑斓里品味到她心律的舞动,不知不觉把你带入至善至真的天堂,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周心怡女士,才华出众,曾获台湾大学小姐冠军、世界大学小姐最佳才艺奖、日本二科艺术大赏优胜亚洲数码艺术大赏优胜者……现在她在北台湾科技大学任教,是电脑绘画界的先锋,据说是全球运用鼠标绘就东方泼墨山水的第一人。
  2011年10月份,著名旅美画家周心怡女士和母亲及弟弟来河北省赵县探祖寻根,燕赵时评博客圈为她在石家庄市玄元公馆举办了盛大的联谊会。
  居美华人美女画家周心怡女士的照片,在她的博客,我是见过的。美丽、大气,是我的感觉。没想到,真人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还是那么的惊诧,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那么美丽,那么高挑,好看的,让我不禁一看再看。
  公馆现场悬挂了很多幅心怡的画,我们有幸得以亲眼目睹。她的画,全部都是美女。我不懂得画,可是,她的画让我感受到一种空灵的美,让人的心灵在瞬间迷失在画境里不能自拔,思维和意识就在画境里游离着,如痴如醉,我是第一次体会到。意识和身体能够分离吧,我的意识就在画中不停地穿梭着,美轮美奂,艳丽而又奇妙,空灵而又神奇。她的每一幅美图,无不诠释着中国古典及现代美。她的作品被誉为世界电脑绘画的先驱之一。
  周心怡,其祖籍在石家庄市赵县西湘洋村。她的曾祖父早年在赵县拥有众多的房产,祖父周冠瀛1948年随孙立人将军离开大陆去台湾发展体育事业。心怡自幼喜爱美术,至今,她的美术作品遍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大陆。她的出现,有着沉静四射的光芒,吸引着大家的眼睛。心怡说,她希望通过回到故乡寻根问祖,使家业得以发扬并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落落大方而又深情地诉说,饱含着一个海外华人游子对心中故乡那份炽热眷恋的情怀,让人感慨不已。她的寻根之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拳拳挚爱之情。
  她非常喜欢唱邓丽君的歌儿。她站在走台中间,落落大方为大家一展优美的歌喉。她的歌声,那么好听,似乎有着神奇的感染力量,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每一首歌儿,唱得那么投入和动情,而最为打动人心的是那首“小城故事”。旖旎婉转的歌声中,让人感受着心怡女士对家乡小城的那种天性的眷恋和魂牵梦萦的牵挂之情。
  从小出生在台湾的心怡,说着纯正的普通话,很有亲和力,没有一丁点名画家的架子。她那么的年轻,令人敬佩。
  燕赵时评博客圈圈主萧含先生、副圈主老王、河北省博客圈圈主东方可可老师等人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心怡女士的省亲到来表示了热忱的欢迎。博友们让我献歌,我紧张极了,因感冒,还有些声音沙哑。但是,为了代表家乡人对心怡女士的欢迎,我献丑一次又何妨?
  我唱了一首“荷塘月色”。献歌之前,我对心怡女士说出了由衷欢迎的话语:“欢迎你回家,心怡,家乡的人们为你骄傲和自豪,我们都是你的娘家人!”那热烈的掌声雷鸣般响起。我知道,我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我和心怡女士合了影,她甚至落落大方地挎住了我的臂弯,甜甜的笑着。哦,我真觉得幸运呢。我悄声问:照片可以发在博客吗?心怡甜甜地柔柔地说,可以啊,当然可以。
  博友们也都献歌献艺,对心怡女士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
  清风中,声情并茂的小诗朗诵把我们带入了深情的境地,兰百合的吉它表演让人陶醉,鲁荣琴大姐的清脆歌声,让人赞叹,还有书法才艺的展示,有现场博友和心怡女士的互动采访……整个下午,充满着欢快和热闹,充满着温暖的情谊。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我的心中,哦,不,是在大家的心中,不约而同地唱响了这样的歌儿。

儿子心中那片神圣的国防绿刘国华
刘国华

  从儿子呱呱落地那天起,我就开始为他设计未来的人生,但那似乎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那些梦想里都萦绕着我曾经的理想光环。
  所以在他“抓周”那日,我特意准备了厚厚的一本书放在诸多东西中。不出所料,他抱着那本书很久都不释手,就在我“认定”他将来是“做学问”时,他却甩了那书,眼睛和手都粘在了床边的一把玩具手枪上,哭闹着要它,如获至宝。难道这孩子注定与“兵”有缘。
  儿子三岁那年夏天,我和夫君带他到火车站一旁的货场空地去玩。那天,正巧赶上部队外出拉练路过车站中转休息,停放着许多坦克。儿子挣脱了我的怀抱,跑了出去,用小手够着抚摸坦克履带,就在我们过去试图想把他抱走时,一位解放军走了过来,伏下身摸了摸我儿子的小脸,笑着将他抱起,随后把他放进坦克舱里。当儿子被抱出来时,脸上充满了兴奋和幸福。他蹦跳着告诉旁边的几个小伙伴:“我坐上坦克了。”十年了,这成了他时常拿出来炫耀的美誉。
  我们问过他许多次坦克里面究竟有什么?他却始终笑而不答。其实我知道,因为那时他小,他根本记不得什么,但是这成了他兵梦的开始。之后他向我们要了很多玩具,除了大炮、坦克、飞机、枪等玩具,还买来了许多颜色各异的塑料小兵人,直到现在他还时常用零花钱买回新式机枪、手枪玩具。家成了他的“战场”,一到周末,床上、地上到处都是他修建好的碉堡、工事,许多时候,他一个人代替甲乙双方“无硝烟战斗”很久,俨然就是一名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对这纸上谈兵的沙盘战,乐此不休。
  我们还为他买了很多军事书籍。我起先认为他只是好奇罢了,但是当他滔滔不绝和我讲起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航母与战斗机时,为导弹和火箭发射时有何不同的问题而与他爸爸争得面红而赤时,小小的他从期盼着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的海试时间快快来临,到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首降成功;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海中下潜成功,神七神八问天凯旋归来而欢呼雀跃时,在他无数次目不转睛看过共和国50和60周年国庆阅兵大典的DV后,总是穿上我的朋友特意找来送给他的旧的迷彩服和头盔、武装带,在门厅高歌一曲“咱当兵的人”昂首挺胸地正步走上几圈,这可是他的三件宝。
  去年夏天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在河边散步时邂逅了一名老兵。闲聊中,老人讲起了他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的情形,动情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兵,是一种使命、职责,更是一种光荣。” 儿子听得出神,他很郑重地告诉老兵,“我的理想是当兵。”老兵高兴地说:“好孩子,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是个好兵。”从那天起,儿子每天坚持做俯卧撑,还利用上下学路上时间跑步。
  不知何时起,儿子每天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任务——观看军事节目,防务新观察、军事科技、军事纪实等。我终于知道了这里的原由,那就是“关注国防就是关注我们的家园。”我也在这些节目中领略了张召忠、尹卓和陈虎、李莉等军事专家风采。从电影《铁道游击队》 到电视剧《亮剑》,从《士兵突击》到《我是特种兵》,他都看了多遍。而他的理想,也从当年解放军在洪水地震中解救老百姓情景时,感动后想当救援队员和消防兵,到今天从“今日关注”中了解东海、南海近况,变成了想当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只有兵种的不同,而当兵的情结已深深凝在他的血液中、心坎上。
  这次期中考试作文《我心中的英雄》,他这样写道:“从红军到现在的解放军,无一不传承着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事迹中无一不体现着这支军队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人民子弟兵是我心中的英雄。”

七律 加拿大华侨伯度赠油画感赋
 陈精国

  大洋彼岸接飞鸿,  异国风光载画中。
  油墨丹青展巧艺,  情怀义感落舒胸。
  洛璣山下几多梦,  古运河边再度逢,
  景美难移強国志,  天涯永念故乡龙。

一位老华侨的旧愿新梦
许双林

  一位鹤发华侨
  千里迢迢
  回故乡祭祖
  恭敬孝道
  还带个已久的心愿
  为生他的村庄
  铺条致富路
  架座脱贫桥
  走进故里
  满目升平景象
  不再是儿时的萧条
  一条条康庄林荫道
  一座座美观水泥桥
  麦浪滚滚 菜花香飘
  那村口的银杏树
  已枝繁叶茂
  茎粗两人抱
  铺路没戏唱
  架桥不需要
  爱心何时献
  心愿怎么了
  而他四处一走感觉到
  村民都是老和小
  与乡亲们细细聊
  才知道
  成年男女打工
  在天涯海角
  留守的老的老小的小
  隔代相处的日子真难熬
  于是,脑海里
  一个新的梦想在萦绕
  在故土
  建个适合乡情的大型工厂
  办所九年制的一流学校
  让远飞的鸟回窝
  使展翅的凤还巢
  他满腔热忱
  联系要好的侨胞
  他真心实意
  与地方政府洽谈商讨
       ……

不断实现的梦想
疏泽民

  梦想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没有了梦想,也就没有了奋斗目标,这样的人生索然无趣。
  小时候,我对教师极度崇拜,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走上五尺讲台。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然而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无力供我继续上学。初三那年,我被迫放弃读高中,无奈地选择了一所涉农中专院校,以便尽早参加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三年后,我毕业分配到基层农机站,整天与农民打交道,与农业机械打交道。每当我帮助农民修理好农机具,趴窝的拖拉机又能突突突地下田耕作时,憨厚的农民翘起了大拇指,直夸我是农机医生,手到病除。我想,既然不能圆教师梦,何不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出一番事业,成为一名农机战线上的专家呢?
  确定了目标,就有了干劲。我经常骑一辆破自行车,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走访调查,对所有农业机械设立台账,并建立信息反馈卡,收集机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帮助解决。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差不多能根据拖拉机的声响,判断有无故障及故障部位。我还结合实践编写了《小型拖拉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手册,免费发给农机手,同时还将自己的维修经验和心得,写成科普文章,刊登在国内主要农机专业类报刊杂志上。此后,来自全国各地机手的来信雪片般飞来,大多是为机械求医问诊。对于共性的问题,我在报刊上集中作答,个别问题则逐一回信。
  经过十年基层磨练,我的工作得以应手。上级领导看到我表现不错,就把我调到县城一所培训学校任教。尽管学员是成年的机手,有的年龄比我还大,但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投射过来的齐刷刷的目光,我还是感到无比自豪。我的教师梦,终于实现了。与此同时,我连续多年被中国农机科普委评为全国十佳农机秀才,我的农机专家梦,也圆了一小半。
  工作之余,我还坚持文学创作。文学是我的业余爱好,当一名作家,抒写自己的人生情怀,是我的另一个梦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几年来,我的文字陆续见诸报端,在国内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已有五百余篇。虽然这个作家梦很漫长很艰辛,但我觉得很充实,也很快乐。
  以前写稿用纸和笔,时间久了,会感到手胀脖子酸,那时我就梦想能拥有一台电脑。2001年,我用稿费买了一台联想电脑和打印机,感觉轻松多了。现在,我又将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手机也换成3G的,随时拍照、上网、发稿,十分便捷。这些梦想的实现,让我觉得,活在当下,是多么的幸福和富有。
  是呀,有党的好政策作支撑,有繁荣昌盛的祖国作后盾,有和谐社会作舞台,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呢?

巨人圆“梦”
王 磊

  2013年,黎明的曙光掠过云端,照耀着东方这片古老的国度。在重庆,早起售卖的摊贩们依旧高声吆喝着自己的买卖,煎饼摊的老赵或许正在为自己女儿的降生而暗暗自喜。
  “老板,你有什么梦想啊?”见老赵满脸喜色,笔者打量着问道。
  “有啥梦啊,把女儿好好养大,上重点大学;还有就是今年冬天就可以搬入廉租房了……”老赵不暇思索地爽快答道。
  “来份煎饼!” 一位买煎饼的老顾客打断了我和老赵的谈话。
  离开老赵热气腾腾的煎饼摊,望着前方攒动奔走的人头,回头看着老赵忙碌的侧影,“梦想”两个字涌上心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民族也是。
  民族梦想是什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给了“中国梦”一个完整的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南湖红船再到“十八大”,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却依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什么样的力量周而复始地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什么样的智慧使得炎黄子孙们踏着历史的洪流永生,那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梦想。
  上天,下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
  仰望星空,对外太空的无尽渴望催生出众多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激发起中华儿女真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它们最终随着祖先的深厚眷恋一起流露于诗词、散文的字里行间,正如《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般寄托古人哀思的词句,正是印证着中华儿女对飞天梦的始终向往。
  随着“神舟火箭”的三级推进,“嫦娥”飞天了,标志着中国的空间探索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
  “无论从长远国防建设或是现实防务需要来考虑,中国海军都必须拥有航母。”海洋,一个蔚蓝的中国梦。无论是经济功能,还是军事作用,甚至在维护世界和平、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航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的梦想,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梦想。
  怎么看待民族梦?
  雨后的下午,灌木密集的小区绿化里,退休职工周永昌的小外孙正在和同伴嬉闹,同伴们争相模仿着“航母style”的标志动作。
  很显然,孩童们以模仿航母的手势动作而感到骄傲。
  正如某航母论坛中的帖子一样:“中国航母俺们的骄傲”、“中国强大了,我为你自豪骄傲航母”,网民们也对航母产生了无尽的好奇和骄傲。
  中国航母的“下海”,不仅是一两个人的期望,而是整个民族长期的梦想。实现梦想是值得骄傲的,中华儿女也应该骄傲地对待整个民族的梦想。至此,民族梦、中国梦,与百姓梦有了更加完美的交集,甚至水乳交融。
  梦想不止于此。
  2012年,在永川区社保服务大厅三楼,前来领取社保卡的人络绎不绝,而小李就是排队等候中的一员。
  据了解,小李是当地一家公司的社保经办人员,本次前来是领取公司人员社保卡的。“我们公司的职工都盼着早日领到社保卡呢,听说用这张小小的卡片看病,又简单又方便。”小李笑着说。
  “是的,我市职工医疗保险已纳入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城乡从婴儿到老人的所有人员,只要一张社保卡在手,在全市看病都不用愁,并可以实现实时结算。”
  “幸福”也是民族的梦想,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老百姓才会幸福,才能实现“幸福梦”。民族的梦想,归根结底要通过普通老百姓来体现。一个梦想,只有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才具有成为民族梦想的价值。
  每个人的梦想加起来,汇聚成民族之梦。
  怎么实现民族梦?
  当“你幸福吗?”跃然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刊的头条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幸福”一词广泛的思考。
  最“幸福”的人他们有自己小小的梦想,“最美”的人他们也有自己小小的梦想,这一个个梦想如涓涓细流流入大海,最终汇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煎饼摊老赵的梦想是女儿考上大学、年底搬入新家;退休职工周永昌的梦想是享受晚年生活、好好带带外孙;到社保局办事小李的梦想是为公司职工早日领到社保卡,看病好方便些;而周永昌的小外孙可能也有自己的梦,当航母的舰长,或者是当一个翱翔蓝天的飞行员?
  吴晓龙,原某空军副大队长,1999年8月转业。他说:“以前在部队是保卫祖国、现在在政务大厅是服务百姓,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最终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而服务,我觉着这就是我的梦想。”
  老赵的梦想可以理解为对教育公平、房价调控的期望;周永昌的梦想可以理解为对优化老年化社会结构、关爱子孙后代成长的期望;小李的梦想可以理解为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期望;周永昌外孙的梦想可以理解为对中国军事软实力提升的期望;吴晓龙的梦想可以理解为对阳光政务、幸福永川的期望。
  每一个人对未来有憧憬,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民族才能圆梦。
  古老的东方、辽阔的疆域,一位巨人正在奔跑,迎着曙光,去追逐复兴的梦想。这就是中国,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形象。





发表于 2013-5-29 21: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赵主编采用小诗!祝贺诸位佳作刊发!祝赵主编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0 1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上墙的朋友们。愿你们获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4: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网站会员抓紧时间投稿。6月中下旬就开始初评

东南霞光
季  玉

  “东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朝霞曦露,春暖花开。而当二十岁的我走进一个叫“东南”学校的时候,心,就有了和“东南”一辈子的约定。
  那是一个西北风劲吹的冬日的正午,我用一辆老旧的“二八”式自行车驮载着厚重的行囊,行进了五十多里路程,终于抵达我步入社会的第一站——博里镇东南联中。之所以叫“东南”,我猜想完全得名于学校所在的方位,距离集镇十里之遥的“东南方”。
  这是一座新建不久的学校,许多教学设施还在完善之中,地理位置偏僻,周边都是农田荒冢,在冬天的萧杀中,更显落寞和孤寂。我的心有些失落,甚至有想逃跑的冲动。然而,窘迫的现实及时地提醒了我,对文学充满浪漫幻想和追求的高中肄业的我,能在熟人帮忙下觅得一个代课教师职位该是何等的幸运?
  车子刚在门口停下,从门里走出一位四十岁出头的中年男子,手中捧着一摞子书本,戴着金丝眼镜。他抬头看见了我,问我是不是新来报到的代课老师,我回答说是的。他让我架好车跟他先到办公室,之后自顾自地走进隔壁的房间。我猜想他肯定就是周月堂校长了。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大帅气多了,只不过言行举止太多严肃,充满了老学究的味道。当我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周校长推了推他快要落下鼻梁的眼镜,看着我说,听说你喜欢文学,还发表了好些文章,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以后有机会向你学习……没想到一脸严肃的周校长和我谈话的开场白竟然是这样的,心中涌动着一种别样的温暖。感觉他就像自己的父亲,在一脸严肃的表情下却有着一颗可亲的慈爱之心。尽管在东南只呆了两年时光,尽管有许多同事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以及熟悉的却完全变陌生的容貌,但有一种记忆却和生命一起,成为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一部分。
  在我到东南任教那年,东南联中从筹建到基本建成也不过四、五年时间。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年轻的,有着这样那样缺憾的农村中学,却在短短三年后,教学质量跃升为博里镇4所初级中学之首,并成为全区农村中学中的一块品牌。毫无疑问,这样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任劳任怨、爱校如家的周月堂校长分不开的。如此说,有些俗套。然而就如人们时常说“谢谢”一样,说者简单听者也简单,而唯有心存感恩的人才知道这声“谢谢”的情深意重。对周月堂校长其人我没有过深的了解,一方面源于我内心的渺小,身为代课教师的我在面对一校之长时胆怯而不敢接近;一方面源于相处的时间太短,刚刚消除了生疏和隔阂,却没有机会再共事再了解。但公论自在人心,我想他桃李满天下的诸多优秀学子能见证一切,东南联中在博里教学史上留下的奇迹更能佐证一切。我尤其不能忘记周师娘时常招呼我的声音:小成,来这儿吃!小成,给你留着羊肉烧白菜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周校长人格的影响,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师娘,对我这个弱势分子倒格外的关照,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高尚的精神境界呢!
  我真的非常感念这段简单、贫苦却又充满人情味的教学时光。
  2012年5月的一天中午,忽然接到一个号码陌生的电话,没想到竟然是周校长打来的,他说他在城里的外甥家,想见我有事谈。我激动不已,立即诚邀他吃饭。他说他外甥家已经做好了饭,如我不嫌弃就在他外甥家吃。因为十多年没见到周校长了,更主要源于对“东南”的那份美好记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轻率地答应到一个陌生人家里吃饭。
  当在门口见到周校长的一刹那间,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岁月无情催人老,原来那么年轻帅气的周校长,尽管儒雅之气依旧,却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值得庆幸的是,他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使我很快从伤感中解脱出来。吃饭时,周校长告诉我他明年70岁了,想给自己送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已经猜出他见我的原因了,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老校长,利用退休以后的空闲时光,对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进行了回顾,对自己记忆中的人和事进行了回首,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整理成书。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既是圆自己对文学追求的夙愿,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对后人的寄语。而我则不这么看,我更认为这是一颗有信仰的执著的心灵之语。酒一杯接一杯的端着,许是有些醉意,老校长竟然说,我不会让你花钱请我吃饭的,我城里学生多,以后让他们请……猜想他一定以为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吧!
  时隔数月后,忽然接老校长电话,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著作写几句话,我立即予以谢绝,理由只有一条:人微言轻,不足以担此荣耀!听我这样说,老校长显然有些生气了,我只好答应下来,放下话筒,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喜欢阅读的。在我以为,阅读是一件无比快乐和幸福的事,它如美食和旅游一样给人以精神愉悦和享受,但前提必须是读自己喜欢或让自己早就慕名心动的作品。说实话,在翻开老校长书稿之前,我还是迫于一种任务,对这场阅读没有寄予过高的奢望。事实上我错了,我在以自己的世故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世故的偏见。尽管我自认为我是虔诚的,我对老校长是了解的,但在品读完老校长一个个饱含生命之真、人性之善,亲情之切,友情之浓、师情之厚、恩情之重的文字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吸引了,被打动了,被震撼了,同时还有一层羞愧。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评说老校长这部书稿的是非成败,我也没有资格以文学的标准衡量老校长这部书稿的审美理想,但在老校长这部书稿中由始至终贯穿着的四个字:真、善、孝、义,恰恰是我们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正在流失的,也正是我们整个时代需要坚守和秉持的。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带给所有阅读者最重要的阅读价值和意义,这也正是老校长最大的期许和夙愿。我想,从这个层面上讲,老校长的这部《霞光集》,一定会和老校长其人一样,被他身边的每个人所喜欢,所尊敬,所记起……
  藉此小文,由衷地恭贺老校长《霞光集》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8: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日超老师,为大家报喜!祝贺大家好文刊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9: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上面的朋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2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区报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梦想启航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0: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神十”发射成功
钟锦逵

  神十飞天冲九霄,
  太空筑梦乐逍遥。
  高科研究新开发,
  歌颂英雄搭彩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30 15:11 , Processed in 0.078238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