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楼兰

稿件推荐专用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1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园记忆:被雨和爱情弄湿的园子  
作者:谢云

       到绍兴时,正值梅雨季节。雨丝细细密密的,像扯不完的线绺,在古老的小城漫天飘起,织出一幕意韵深长的帘来。

      在鲁迅路下车,过放翁桥,远远地,就看到石雕牌坊上的白底黑字:沈氏园。这就是沈园了,陆游和唐琬的沈园,《钗头凤》的沈园,牵动我思绪多年的沈园——乍然相见,竟如梦中。就像默默的爱、深深的情,沈园其实是淹没在一群旧宅里,含蓄而静谧地,在江南烟雨中,湿漉漉的,散发着邈远的古意和淡淡的怨幽。

      许是下雨之故,园里游人不多,静寂而冷清。经“诗境石”,过“问梅槛”,由西而东,一路走去,短短的工夫,身上就被弄湿了。就像彼时的氛围和心境。其实伞一直握在手上,只是不愿撑开,只想就这样掀起雨帘,湿湿地走进那段古旧的历史,去摸摸那个伤心的故事,到底刻着多少无法愈合的伤痕。

       六朝井亭位于孤鹤轩边。这亭别具特色之处在于,透过亭顶可望到天空。据介绍:亭顶中空,一可“承天露”,使雨水落入井中;二可“承天光”,让阳光照入井内;其三,古人打水多用竹杆往上提,水打上来时,竹杆就顺势从空穴中伸出去,非常有趣。但我觉得,这情趣之于沈园,也许倒在其次;接天入地,渴望自由、光明,似更切近那个爱情故事的象征意义。

       沿卵石小径拾阶而上,孤鹤轩凝重端庄,古意盎然。这是沈园建筑与景观布局的中心。一个人置身轩中,形单影孤,禁不住怀想起诗人的种种经历:多舛的爱情,倾危的时局,坎坷的的仕途,难酬的壮志……这一切,最终都只化作一声孤鹤的哀鸣。

      “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面对一泓池水,缕缕柳丝,默念着萧挺撰文、钱君匋书写的这幅楹联,聆听着雨点敲打飞檐的声音,仿佛整个园内,都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那段著名的爱情故事,也在此时浮现出来。陆游初婚表妹唐琬,琴瑟和谐,幸福美满,但因陆母对唐琬不满,两人被迫离散。数年后,两人在此园不期邂逅。虽唐已改嫁,陆亦另娶,彼此却都旧情难断。此时相见,种种旧事顿涌心头。感慨万端之际,陆游在园壁题下《钗头凤》,怆然而别。词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唐琬读后,曾和作一阕:“世情薄、人情恶,雨逆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而此后不久,即因郁闷愁怨,化作一楼香魂,与沈园一起,成为后人感伤之泪的一处源头。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这份刻骨铭心的伤痛,贯穿了陆游一生。尽管他后来南下北上,又辗转川蜀,几十年颠沛流离,却始终无法排遣心中的眷恋。63岁在严州任上,曾有诗怀旧:“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68岁重游沈园,见到被人刻石立碑的《钗头凤》,潸然泪下:“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75岁再游沈园,作《沈园》二首,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诸句。到81岁高龄,竟还梦游沈园,作诗怀旧:“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直至离世前一年,才“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往情深如此。

        这样一种深挚无告的沉痛爱情,与同样产生于古越大地的“梁祝”,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只不过,前者让人憾痛不已,后者令人惊叹万分。当然,能执着一念,在阴阳两隔后四十多年里,仍如此真诚地怀念、悲悼,怎么说,也该算经典了。

       出孤鹤轩南行,便是“题词碑”。一壁据说是出土断砖砌成的残垣上,镌刻着词学大师夏承焘书写的《钗头凤》。这也是沈园的灵魂和主旨所在。细想来,与其它鼎鼎大名的江南园林比,沈园实在没多少特出之处,如果没有这两首词,如果没有那段爱情,沈园就不成其为沈园,也绝难留存至今,引得人们不断前来凭吊,伤怀。可以说,是《钗头凤》,是陆、唐的爱情悲剧,成就了沈园,使它如一位不甚艳丽的女子,因凭眉目间的一丝忧郁,而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正因如此,虽然早知道这园子是沈氏的私家园林,与陆、唐二人并无直接关联,但在心底,还是将这园子认定给了他们。因为,他们已成为超越沈园本身的一处夺目“心景”。

       再往前,就是葫芦池。据说,这是陆唐邂逅处。陆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当是指此。池畔一块假山石上,书有“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许多情感顿时涌上来,堵得人透不过气。虽历经沧桑,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现在的沈园,也不再是当年的沈园,但我相信这池中的水,一定还见证着当年。因为这世上,只有水最清楚、明白,也只有水才取用不竭。而当年两人重逢时,那伤感的泪,一旦溶于水中,也便永远不会消失——当然,我知道,这池水中,一定还有很多后来的泪滴,充满感动和感伤的泪滴。是它们和那段爱情一起,弄湿了这个园子。

        雨一直在飘洒,细细软软地。时近黄昏,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让人越发感到园子里的冷清、静寂。一阵古筝随雨飘来,连空气里,都能感觉那弦动的韵味。细听,是《汉宫秋月》。那样低徊,哀婉,沉郁,让整个园子都浸满了拂之不去的忧伤。

        池旁有草亭。飞檐高翘的亭阁中,石桌石椅一如往昔,似在迎候不再重来的故人。经过雨的洗润,园子里那些阔叶植物,绿得更真切了。满园花树静静含苞,仿佛酝酿着一场美丽的聚会。而那墙头上的爬山虎,也似乎牵扯着一些或远或近的往事。

       走出这个被雨和爱情弄湿的园子,雨仍下着。回头作别时,才发现那块卧着的“断云”:一块椭圆的大石,被人为断成两截。据说,“断云”谐音“断缘”,细看,那石的中间,果然有执拗的丝丝相牵。想来,“断缘”其实也是“牵缘”,缘断了,情丝却仍牵系着,揪扯着。就像离散后的陆游和唐琬。若真有灵,我相信,800多年来,陆游其实是一直都在这园子里,怀念着他永远的唐琬。

       而且我知道,即使只为这一点,沈园也将继续存在,像一个梦,为人们的愿望找一个寄托,或者像一把古筝,时时为爱的吟唱而拨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需广角的江南》
作者:张洪彬
??
        朋友即将远行,问我去江南需要带一些什么摄影器材。我想了想说,你无需带广角镜头。

?? 去过红原、西藏以及新疆的朋友都知道,广角镜头是必需的,微距镜头几乎没有任何用场。唯有在广角镜头下,蓝天白云,漫无边际的草地或沙漠才能尽收眼底,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觉,登高望远,顿觉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 去江南,一定要在人少时去,孤身一人,带一本宋词,挎一台相机——广角镜头是没必要的,你需要记下的都是细节。两三个小孩在河对岸淘菜,一条乌篷船在小河上徜徉,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撑着小伞从小巷的尽头走近,一个老太太坐在幽暗的屋子里借着屋瓦漏下的光束穿针,一个邮差推着自行车从小桥的石阶上走下来,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抚摸着当窗理云鬓的美丽面庞;落日余晖,轻轻把光渲染在屋角之上、小巷斑驳的墙面上;新月一弯,悠闲地在小石拱桥下荡漾;两盏昏暗的灯笼,静静地悬在门楣之上……缓慢的节奏,暗暗的光线,绚丽的色彩,尽可以揽入你的镜头。

?? 我想,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你甚至可以用你的镜头记录下江南的悄声细语。母鸡下蛋后飞到屋顶上,没完没了地炫耀着自己的功劳;屋檐下一只鹦鹉在笼子里自言自语地展示着它刚学会的话;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橹声,渐行渐远;更夫吆喝着,敲着破锣,越来越近;小巷中高跟鞋扣击石板路,节奏清亮;高高的戏台之上,身着古装手持折扇的女子高亮的唱腔荡漾在小镇的瓦缝壁间;两个中年妇女坐在天井的摇椅上,享受着深秋的阳光,手里纳着鞋底,压低了声调在谈论着隔壁寡妇的诡秘行踪;踢毽子的小姑娘计数的稚嫩声音被自行车铃声打断,又重新响起……

?? 我想,如果你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你甚至可以用你的镜头记下江南的气息。清晨的水仙和睡莲的香味还带着露水的气息;街边包子铺热气腾腾,勾引着你的涎水;煮花生的香甜味从大娘的竹篮里溢出,飘散在小镇的石板路上;屋角空地上的夜来香在夜的掩护下静静地呼吸着,吐气如兰;小酒坊一定又在晒酒糟了,酒香随着轻风飘散在整个小镇。

?? 挎一台相机,带一本宋词,孤身一人去江南吧。在乌篷船上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在红衣少女走过小巷的时候按下快门;在炊烟袅袅之时铺开信纸,给父母写一封信;在华灯初上之时,坐在小旅馆的窗前,在纸上描画你小情人调皮的嘴唇。
?? 带一台相机去江南,无需广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大人,我可是想把这个用到下期的啊,你就这样给挖走了.真有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1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里的文章,即使这期没用上,以后还可以再用。有好的就先存这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0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啊,那以后有好的文章我就放在这儿,如果已经用过的我就去掉,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 16: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楼兰2006-11-01 07:32发表的:
如此啊,那以后有好的文章我就放在这儿,如果已经用过的我就去掉,如何?
要我说不去掉也好,楼兰编辑可以在采用过的帖子上做个标记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0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森林的简历:黄森林,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96年以来已先后在《散文百家》、《作家报》、《报晓》、《雁鸣湖》、《澳洲彩虹鹦》、《珍珠港》、《今日安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信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散文100多篇,已出版散文集《记下平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08: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禾源:原名甘代寿,1963年出生,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在《散文》、《福建文学》、《散文家》、《辽河》、《河池学院报》、《中原晚报》、《农业科技报》、《福建宗教》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出版过小说集〈稻草垛上的女人〉散文集〈风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13: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楼兰2006-10-22 12:42发表的:
楼兰、暖玉、杨柳岸南推荐的稿子:

调兵山印象
文/暖玉生烟   图/钟尧飞 
 

.......
黄森林的简历:黄森林,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1996年以来已先后在《散文百家》、《作家报》、《报晓》、《雁鸣湖》、《澳洲彩虹鹦》、《珍珠港》、《今日安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信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散文100多篇,已出版散文集《记下平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5 14: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8 01:33 , Processed in 0.061468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