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59512|回复: 14

奉化六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5 10: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奉化市境内有六座塔,各塔各有故事,一次受到橡树坛友的启发,就花了一些时间全部去拍了一回,且找来一些相关的资料:)

1、金钟塔
  金钟塔矗立在奉化市东北角金钟山上。同山余脉由萧王庙镇东来,逶迤数十里,为奉化市北面屏障。这一带都是平岗浅峦,很少有秀颖特立的山峰。金钟山山如其名,貌虽奇妙,状也平缓。金钟塔高22米。金钟塔是七层八角的砖石塔,塔身中空。基座直径6.92米。底层用条石砌,上面六层都用砖砌。塔刹特别高,须弥座有一方龛,龛大于座,四面也有壶门。龛上面有一钟,钟上面有一杵,似为宝珠之类饰品,很有它的特色。塔的始建年代无从查考,现存的塔是清嘉庆间重建。

   这个塔是从小最熟悉的,因为走出村子就可以看到。塔周围都是桃树,第一次真正意义去拍时是一个清晨,天空中还挂着半弯月儿。走到塔边上才感觉自己站得位置不够高,于是爬到了树上找角度,结果不小心摔了下来,好痛好痛的,PP都开了花:(

清秋冷月伴古塔

清秋冷月伴古塔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盛开的日子,又一次来到了塔的跟前,可是还是一样找不到好的角度;在桃花丛中绕来走去的,最后还是只选择了这一张,可惜天色不够好 [s:5]

一塔立霞间

一塔立霞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5 1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河边还有一座桥叫金钟桥,桥边有一凉亭;现在河道重整,这一切都已经消失。从高速公路上看着这一切,好象才明白沧海桑田的故事不是传说!

沧海桑田转眼间

沧海桑田转眼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培风塔

       市内古塔多数是募款集资所建,唯独培风塔是两位妇女出资合建。她们是陈登位之妻张氏和董雅轩之妻王氏。培风塔上还刻着她们的姓氏。
   培风塔在奉化鲒埼乡下陈村南面小溪旁的塘塍上。七层六角,用砖砌成。底层各面都嵌着一块石碑。北面石碑上锈“培风塔”三字,西北面石碑上刻着造塔人的姓氏。其他几面石碑刻有清代嘉庆年间举人溪湾老人孙事伦所作的建塔碑记。上面六层每层每面都有壶门图案。由于塔基不大,直径仅3.40米,各层收分又较小,再加上腰檐仅用四块砖块平叠挑出,所以塔身颀长,彷佛一柄巨剑竖立在象山港边,与大海白云为伍。真象那孙事伦碑记中所形容的那样:“山陬海澨分矗起锋芒,上挹宵汉兮下映青苍。”
   从孙事伦的碑记来看,建造这座砖塔还有一段佳话。原来下陈村历来文风不盛,人才不多,据说是由于村子周围虽然岗峦起伏,但是尖峰很少,因而灵秀之气不足,只有建造宝塔加以弥补。村人陈登位、董雅轩有志造塔,可惜天不假年,志未成而身先死。是他们的妻子张氏、王氏,继承丈夫的遗志,共同捐资,完成丈夫的遗愿。由于建塔的目的在培植风脉,所以塔名叫做“培风”。希冀建塔后能“人才脱颖而出”,甚至“高复高兮上复上,辉映斯塔兮历千秋万代而不忘”。(孙事伦作碑记中语)
培风塔.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3、瑞峰塔

   奉化市区东南有座南山,平地拔起,绵延数公里,瑞峰塔就在南山北峰的山顶上,所以也叫南山塔。横空出世,耸立天外,一进奉化,随处都可望见。
   瑞峰塔建于唐代咸通年间。现在的塔身系清代嘉庆年间重建。七层六角,楼阁式。包括腰檐、翘角、塔刹在内,全部用石条刻砌合榫而成。塔的基座有三级,最上面一级在一二两级六边形基础上雕成复莲状。底层高2.47米,每面宽2.60米。其上各层高度和面宽逐层缩小,而且收分较大。塔高17.3米,而基座直径达5.8米。基础在,塔身底,这就使塔身凝重稳固,能经受高山劲风,长期来岿然不动。由于年长日久,石块剥蚀变色,塔的外形更显示得古朴庄重。
   塔东首下方有一碑亭,也是石结构。通面宽3间,通进深2间,面积约7平方米,高2.8米,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梁架结构。亭顶用大石板起瓦缁,屋脊上雕鸱尾。明间前檐枋上雕一横匾,上书“瑞峰塔碑亭”。檐柱上刻对联:“文笔一枝凌霄汉,穹碑千古耀南山”。可惜亭中仅有碑座,石碑已不见了。


   记得拍这个塔的日子是05年的10月1日,偕友人从家里徒步走上去的。一路上松林郁郁葱葱,时闻鸟鸣啾啾,阳光从树梢一束束的投射下来……在这边上可以鸟瞰奉化全景,只是那天通透度不好,只好只拍个塔身做罢,希望有机会再重游一回。
瑞峰塔.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4、寿峰塔

   在奉化市江口镇西约500米塔山(即甬山)上。塔在原白雀寺旁,俗称白雀寺塔,寺圮塔存。923年至926年(后唐同光年间)始建,寿峰塔是多层砖石塔,高22.4米,8角7层,底部有圆形台基,直径6.85米,台基上为八角形基座,呈复盆状。塔身起初用条石砌成,85公分高度以上改砌砖块。塔身中空,各对角间有砖塔连结,还有简易的石级,可供攀登。腰檐砖砌出檐,菱角牙子叠涩,角上嵌以石雕翘角,呈象鼻状出挑。第二层以上,每层每面都砌着壶门图案。壶门券顶,呈如意状,或蝙蝠状,每层各不相同。塔刹底部为一六角形须弥座,上面矗立宝瓶,造型简朴。整个塔身除基部砌石和腰檐一围嵌线外,全呈白色。  
   塔始建于后唐。相传当时台匪作乱,左丞童义在山顶筑烽火台,以便明州宋兵瞭望驰援。又在旁边建塔,使之显目。这是所以建塔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由于上游山区水浅势泻,到这儿平原地带,往往泛滥成灾,因而筑塔镇龙。后者也许可信些。江口原为长寿乡,寿峰塔之名,可能因此而来。明代嘉靖年间,塔曾重建,清代道光年间,又依明代旧规重建,这就是现在所见的塔了。十年动乱期间,塔也险些被毁,后因有关部门劝阻而停止。现在塔的基座上还有着准备放炸药的炮眼呢,1988年曾大修。现清水庵中还有明代重建助碑和清代重建碑各一方。1988年大修后又在塔的东南侧建碑亭一座。1987年2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峰塔.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天峰塔
     在奉化六座古塔中,天峰塔的造型是最特别的了。
   天峰塔是单层六面石塔,没有基座,直接建造在山顶的巨岩上面。塔底部周长8米余。塔身高4.08米,是用十五层斜面条石堆砌而成。每层六面,每面三块,左右两块与他面共有,排列整齐,在塔身四周形成六个梯形的斜面。每个斜面在塔的底部宽1.40米,到塔的顶端宽仅0.53米,上边宽底几为底层宽度的三分之一,收分很大。再加上2.32米高的塔刹,它的刹座和刹身,也都是六面的园锥形石块,每边宽度更小;刹顶又为一下方顶尖的石锥,所以每一个斜面都成了一个下宽上尖的长腰三角形。远远望上去,整个塔也是一个长腰三角形,尖尖的矗立在山顶上。
   塔刹的刹身虽小,但每一面都刻着一尊趺坐人像,女一男五。除正东面一尊为浮雕外,其余都是线条阴纹。由于年长日久,石块剥蚀比较严重,因而更显示得古朴。这一带漠漠平原,山虽不高,塔身也不长,却也远远就可望见,大有高出尘寰之感。
   天峰塔在西坞镇西北停山末端的山顶上。平岗斜坡,浅草绿茵,树木扶疏,岩石峥嵘。塔下为巨岩峭壁,直插江中。县江分流迂回到山前,在停山村中流过,到这儿为岩石所阻,汇为深泽。据说古时常遭水患,所以在山顶筑塔镇龙。塔下右侧山麓,原有圣姑庙,殿宇轩昂,香火旺盛。传说圣姑在一次洪水泛滥时现身,拯救了停山人民,后人在这里建庙祭祀她,希望圣姑坐镇于此,长绝水患。所以山顶筑塔,有可能是同一个目的。这是天峰塔由来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过去停山上小庵很多,这座塔是僧尼埋骨之处,因叫“天峰”实际上是“天坟”之误。由于志、谱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塔的始建年代也无从查考。
天峰塔.jpg

同行为考证上面的浮雕爬了上去

同行为考证上面的浮雕爬了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6、万元塔

   万元塔之所以叫做万元塔,是因为它建在明代万历元年。这塔在奉化六塔中始建年代并不算早,而保存时间也许是最长。
  一般地说,塔往往建在山岗上或禅寺旁,唯独这座塔矗立在平野之中,周围都是稻田。绿野平畴,蓝天白云,塔身矗立半空,别有一番气概。塔在奉化市江口镇郭范村两个自然村的中间,六角七层,高l7.2米。基地稍隆起,台基园形,上有六角形基座。第一层直径4米,高2.45米,全用条古砌成,腰檐也是石雕。其上六层都是砖砌,腰檐菱角牙子叠涩,翘角都是象鼻形的石雕。塔的二至七层各面都有壶门。第二层南面壶门上有“万元塔”三字碑额,下款为“万历元年建,道光二十年重修”。北面壶门有“光绪丙午竹洲募长春赀重修”小碑。塔砖上有“吴嘉丰造”字样。
  l987年2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这个塔时,又摔了两跤。都怪这个塔是建在田中,当时跑在稻田里一不小心就陷到里面的浇灌水沟里去了,唉!
万元塔.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1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夭夭2006-09-25 10:50发表的“”:
进来欣赏)

呵呵,请多指点 [s: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0 08:11 , Processed in 0.078397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