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0496|回复: 2

[原创]鼓山打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2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鼓山打鼓
青于蓝
鼓山,又名亚父山。叫亚父山,是因为这里是楚汉相争时,被项羽的尊为“亚父”的范增的故乡。
鼓山,地处安徽省巢湖南岸,附近有旗山、凤凰山。自古有云:“鼓打旗摇凤点头,巢州要出九公十八侯”。的确巢湖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的人才。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巢湖自古是战略要地,它是江南的屏障,江淮的咽喉,又是楚头吴尾,自然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各种力量都曾在这里激烈角逐。从地名上看,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吴子胥蒙混过关的昭关,有连接巢湖与长江的古东关,有古代运输的重要通道的运漕,有烟波浩淼曹操攻吴四越而不过的巢湖。站在鼓山上望去,合-巢-芜高速公路、合(肥)裕(溪口)路、巢(湖)宁(南京)公路、巢(湖)无(为)公路,还有淮南铁路和裕溪河,皆从鼓山脚下穿过。朝西面看去,八百里巢湖在望。
人们说,时势造英雄,环境造英雄。在这个历代以来兵家的必争之地,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英雄豪杰,范增,就是其中的一位。
范增虽然有世间少有的智谋,项羽也很重用他,尊他为亚父,可见项羽对他的尊重。但项羽自身致命的弱点: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使他不可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先是在范增为他设计的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好机会,后又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使范增彻底失去了项羽的信任,更是失去了和刘邦相争的最后砝码。范增慨叹“天下大势定矣”,只好含恨辞归,他又恨又气又惋惜,结果背疮发作,在彭城(徐州)含恨而死。范增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也让不可一世的项羽因此而痛失天下。
今天,在亚父的故乡,虽有亚父山,也有叫亚父的地名,但却没有一户姓范的人家,甚至没有留下一点遗迹。于是,因此而有人怀疑这里是否曾是范增的故乡。
我想,范增作为项羽死心塌地的最重要的谋士,项羽失败后,范姓族人恐怕害怕刘邦的迫害,或迁徙他乡,或隐姓埋名了,哪里还敢留下一点踪迹呢。项羽要是听信范增的话,刘邦早就被项羽给灭了,刘邦能不怀恨在心吗。更何况,刘邦本来就是个无赖,人只能为他所用,对为他取得天下建立了无可替代的功勋的韩信都被杀了,更何况一个曾经设计要杀他的对手的谋士?范氏后代,还敢留下什么遗迹吗?躲还犹恐不及呢。
假如项羽胜利呢?作为项羽的“亚父”,作为建国的功臣,范增肯定会荣耀一时,他的族人,他的故里也一定风光万千。而他死后也一定会建祠堂,立庙宇,光耀万世的。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历史不能有假设。范增随着项氏的失败,也被历史淹没了。
项羽的失败,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项羽到死的时候还不明白,认为是天意,他临死前还感叹:“此天亡项,非战之罪”,那才是真正的历史悲剧。项羽最大的悲哀,就是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是如何输给那个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的刘邦的。
而刘邦就清醒多了,虽然人们骂他是个无赖,但他却非常明白人才的重要。据《史记》记载,刘邦取得天下当了皇帝后,曾有一天,刘邦忽然高兴起来问群臣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群臣当然是大大地拍了一通刘邦的马屁。刘邦却摇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我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主要得益于三人,“夫运筹帷幄之中,取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通擒)也”。
要说才能,刘邦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项羽,尤其是军事才能,刘邦更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即便是“盗金欺嫂”的陈平和一直对他若即若离的韩信,他都敢于使用;而项羽就只有一个范增,却疑神疑鬼,最后逼迫他含恨离去,他不失败谁失败?
人才才是致胜的关键呀!只用会使用人才,让人才发挥作用,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际。但愿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登上鼓山的这天,正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山的东面是广袤的田野,田畴就像一块块五彩斑斓的锦绣铺展在我的面前;山的南面和西面,是高楼林立日新月异的市区,而鼓山脚下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开发区。站在鼓山山顶上的七层宝塔上,眼界顿时开阔,心胸为之一张。成天局促在鸽子笼般的办公室和狭窄的街道里,面对眼前的开阔,有一种孔夫子“登泰山而天下小”的气势,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与豪放。高,是一种境界,人是要经常站到一定高度来看一看身边的世界的。登高望远,会使人变得大气,变得心胸开阔,变得富有远见;而不会鼠目寸光,不会鸡零狗碎,不会小肚鸡肠。
鼓山山顶有一座七层宝塔,塔里有一面大鼓,我上前抡起鼓槌猛烈地击打了三下。那声音沉郁、厚重,但却激越、高昂,传得很远很远,向四周,向远处的市区飘去,经久不散。
范增,其实那三下鼓我是为你而打的。
因为巢湖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我在心里想。

作者:张海青,笔名:青于蓝。发表各类作品数百篇,获省级散文将两次。通讯地址:安徽省巢湖职业技术学院东区图书馆 张海青   邮政编码:238000 电话0565-2353352        手机13856549993      电子信箱:ahzhhq@yahoo.com.cn   qq:649683099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水菊编辑指导,但我想对历史的看法与观点,我没有直接说出来,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而且这也正是需要作者思考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向你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5 23:52 , Processed in 0.04513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