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2479|回复: 2

雨霖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 1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宋仁宗皇祐五年,杭州一青楼中隐隐传出一女子的弹唱,歌声婉转凄凉。残灯斜影,夜雨悲泣,抽打芭蕉。一曲《雨霖铃》正淹没在无边的雨中……
  女子自顾弹唱,却浑然不知词曲作者就在此时撒手人寰。孤山一茅舍,油灯明灭,床边尸冷。尸旁半坛女贞红绍,桌上一《戚氏》长调,调末词云: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刚好相反,晓未至,灯先灭,一代填词状元柳耆卿是夜长眠,永别人间。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亦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其父乃原南唐工部尚书柳宜,治水专家。后降宋,不得重用。柳永之母刘氏的祖父为唐代著名音乐家雷海音之后,精于乐理,通于识谱,工于作曲,熏陶之下,柳永自幼便学会了写诗和填词。柳永天资聪颖,崇安又是八闽乐曲盛行之地,于是柳永很小年纪就能记谱及自创新声。生平第一首词《忆王孙》证明了柳永在填词方面的才华,而生平第一首诗《读史怀古》中“借得少陵大手笔,墨香重彩绘新图。”则表明了幼年柳永的鸿鹄之志。
  柳永幼年曾以一尹姓先生为师,尹先生为其取名三变。柳永立志变革词体,开创新风,最终如愿,凡有饮井处,皆能歌柳词。是柳永把词推向民间,开创一代新词风,发展了词体。其词留存有二百多首,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多是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句。
  千年词家中,唯柳永倾心于词,以毕生精力为之,其情用《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甚是恰当。柳永为人慷慨大方,交友众多,与范仲淹、欧阳修、钱惟演等交好,
  柳公权有云:心正则笔正。柳永又何尝不是一个正直之人,路见不平愤作《水龙吟》,还对边疆防守提出过有效建议。柳永平生不得志,仅做过几任小官,却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一首《望海潮》述极钱塘之盛。哪料竟遭奸人排挤,郁郁离京,最终客死他乡。友人钱惟演之子,时杭州知府钱文长及众青楼女子为其操办后事,各地文人学者,闻讯前来自发悼念者三百余人。此后,每年清明,各处名妓不约而同前往墓地祭礼上坟,挂纸拜扫,称“悼柳七”或“风流冢”。
  的确,柳永天性风流,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显赫时,一掷千金,醉卧花丛;没落时,为青楼填词作曲,赚取薄资,潦倒度日。
  柳永一生命运多舛,听来风流,实则艰辛。倾毕生精力,创一代词风。僵卧孤村,独客他乡,便纵有千种风情,弦断谁听?六十六载辛酸,岂止一曲《雨霖铃》!
  苏轼曾问友人:“我词何似柳词?”友人评说:“学士之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歌‘大江东去’;而柳郎中词,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两种风格,各具其美。尽管柳永之词遭当时御用文人晏殊等的鄙视,却为后辈所接受并广泛流传。
  时光荏苒,千年即逝。千年《雨霖铃》,千年柳耆卿。
  搁笔恍惚,不觉入梦。孤舟渡口,杨柳岸,晓风残月。
发表于 2006-9-1 2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暖玉生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7 18:41 , Processed in 0.05451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