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7366|回复: 4

黄榆岭:北方的“香格里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17: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榆岭:北方的“香格里拉”


文/图/牛之问


     “香格里拉” 一个美丽的名字。英语是“遥远而迷人的地方”。法语是“人间仙境”。西班牙语是“天堂”。而汉语则解释为“世外桃源”。
       黄榆岭位于邢台市西63公里处的大山深处,北有马岭关,南有支锅岭,西与山西和顺搭界,是太行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一处风景区。黄榆岭有四奇,一奇峭壁飞泉,二奇高原栈道,三奇雄关据险,四奇古洞幽迷。黄榆岭幽深瑰丽的山谷,景色转换,四季迥异,春天山桃花满山遍野,夏季紫荆花肆意开放,秋季红叶布满山川,冬季山腰冰瀑与雪原的松林玉挂,形成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因此被游人称为北方的“香格里拉”。

峭壁飞泉

    金秋时节,与朋友相约去黄榆岭。车过邢台将军墓镇,在北梁元店村离开邢和(邢台至和顺)路下道北行,经冀家村,在南台村边岔道口左拐西行,经禅林寺,穿越河滩,很快进入一个峡谷。一座新建的关楼矗立在谷中,关楼牌匾上写“黄鱼岭”,下写“黄榆岭旅游区”。
    山脚下的营里是个小山村。有一妇女从村口的水池边挑水过来,急忙近前询问上山的道路,妇女说,顺着这条沟就上黄榆岭了,岭上有姑子庙。我说不是有个广阳洞吗?妇女说,广阳洞在东北角的那个山上。
   
                     黄榆岭-002.jpg

    正是柿子将熟的时候,满山谷的柿子树结了火红的柿果,一片艳丽,道边的柿果触手可及。行不远,栈道左侧的峭壁顶端有瀑布飞流直下,坠落的水流变成水雾,在水池边映现出一道美丽的彩虹。背对阳光,小小的彩虹随水雾的飘荡时隐时现,令人流连忘返。瀑布时大时小,雾随风转,飘飘洒洒,似孔雀抖动巨大的白屏,在彩虹的衬托下柔美轻盈,婀娜多姿,这条瀑布因此叫做孔雀瀑布。红崖、碧草、黄叶和瀑布,组成一个优美的画面,雾霭、水汽、彩虹和秋阳,光色变化,令人迷幻,恍若进入人间仙境。
   
                     黄榆岭-2.jpg

   
                     黄榆岭-6.jpg

    越过彩虹,有一个天然洞穴,洞口写“和尚洞”,并有“郭孙孟和尚到此洞躲避”的提示,郭姓和尚为何方人氏?为何在洞穴躲避?不得而知,也许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吧。兴奋之余,顺溪流前行,又见一水池,池中立石,清冽的水流从岩石的缝隙中喷涌而出,翻华斗艳,银花沸腾,如玉盘行珠,滚落水池。池水晶莹碧透,一望见底。
山谷水流湍急,水花在草丛和岩石间跳跃奔腾,发出欢快的哗哗声。攀登至山谷尽头一峭壁处,已无路可行,原来这里是水流的源头,但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和天空衔接处倾泻而下,轰鸣有声,如疾风骤雨,迎面扑来的水雾瞬间便打湿了衣服,水雾在脚下的岩石上变为几面宽窄不一的“玉帘”。远在明代,时任顺德府知府的李攀龙游黄榆岭,曾观飞瀑吟诗道:“群峰不断浮云色,绝壁长流落山悬,地险关门御急峡,山奇峭壁挂飞泉。”诗中所赞美的“长流”与“飞泉”,指的可能就是这道瀑布。雨季的黄榆岭,水量加大,山谷水响如雷贯耳,峭壁飞泉更为壮观。
    过了“钻天洞”,柿子树不见了,景色转换,满眼是枝繁叶茂的桃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段地方应该叫做“桃花谷”。早春三月,桃花谷花开迷人,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色。

                        黄榆岭-5.jpg


高原栈道

    山谷栈道是黄榆岭通往山西的捷径,远远望去,如一条丝线悬在青石绝壁之上。在一个山嘴的地方,有一整块像一间房子那样大的石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山上滚落下来,正好卡在峭壁与山嘴中间,下面空隙仅容一人猫腰爬过,因此命名为“钻天洞”。“钻天洞”巨石压顶,有被窒息的感觉。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其文集卷四《马岭》诗后自注:“予去岁(1243)往河南迁奉,亦取黄榆路”。元好问取道黄榆岭,对于贴壁栈道,曾发出“摩围可望不可到,青壁无梯猿叫绝”(《下黄榆岭》)的感慨,“青壁无梯”道出了栈道的奇险高峻,飞鸟难以立足,连善于攀岩的猿猴也几乎无可奈何。
   
                   黄榆岭-10.jpg

    走完山径栈道,爬上黄榆岭,视野豁然开朗。岭顶上平缓的高原草甸,像一张黄褐色毛茸茸的地毯,平铺到远方,与天际相接。西边山坡的下方,一条明晃晃的水泥公路将地毯割裂,蜿蜒着伸向山西和顺。北边不远的山坡上传来放牛人的声音,抬头望去,一群黄牛散落在坡顶,衬托在蓝天白云里,悠闲地吃着黄草。拉近的镜头里,放牛的老汉头裹羊肚子毛巾,按照风俗应该是山西的村民。放眼望去,天空像水洗过一般清澈湛蓝,白云一尘不染,散发着透亮的光辉,像扯开的棉絮,或一片片,或一缕缕,轻盈地浮游着,仿佛随手就可以摘下来一片。白云在黄褐色的山坡上投下数块巨大的云影,慢慢地游弋,不一会儿,云影游走了,眼前一片光亮。置身于开阔的岭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恍如进入蒙古或西藏的辽阔的草原,令人想起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黄榆岭-026.jpg

    沿草甸山径右拐下行,穿过一座鼓楼,出现一段险路,石壁写有“此段危险,请绕道”的提示。这条古代沿绝壁开凿出的石径栈道,弯弯曲曲,悬挂在空中。悬空栈道长约20,窄处宽不盈尺,仅容身侧过,下临万丈深渊的峭壁,没有栏杆围护,而且边沿没有杂草和灌木可以掩饰心理上的恐惧,因此当地百姓叫它“鬼见愁”,多数人走到这里,都会头晕目眩,两膝发软,望而生畏。也有人叫它“回生栈道”,每过一次都有死过一回的感觉。我有多年登山的经历,大胆走了过去。1.8个头儿的朋友,居然蹲坐在地上,连连喊道:“不行,我过不去了,两腿都软了,站不起来了!”我说:“我来接应你,胸膛贴着石壁,不要朝下看!”反复再三,脸色苍白的朋友终于闯过了这段险路。
    经过悬空栈道“鬼见愁”,来到姑子岩。姑子庙建在姑子岩悬崖下的凹进处,虽然居高临下,但庙前建有一人造平台,并有戏楼、树丛及灌木阻挡视线,避免直视沟壑产生眩晕,可以缓解紧张的恐惧心理。撞响姑子庙上方钟楼里的大钟,钟声飘向远方,在空中久久回荡。回望来路,峭壁之下,悬崖万丈,一簇簇、一团团的野菊,在石缝里怒放出黄灿灿的花朵,而强劲的松树倒挂在峭壁,根须深深地抓住岩石,扎进石缝里,顽强地探着枝头。对面的山上,秋色重染,金黄的树丛里,红叶点点,在阳光照射下,绚丽多彩,像一幅光色交替的西方印象派油画。
    转过钟楼,栈道边有一尊巨大的卧佛,一条大道通往姑子岩身后的原始松林,通往山西,那里天空低垂,岗峦起伏,衰草漫漫,秋风瑟瑟,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一条小路通往东山顶,那里东迎旭日,西送夕阳,长天秋色,落霞孤鹜,是黄榆岭的制高点。站在东山顶远眺,邢台一带山峦起伏,层次分明,梯田、村庄、道路、水潭、河流等几十公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令人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黄榆岭-8.jpg


                                  黄榆岭-072.jpg


雄关据险

    营里村原是明代的驻军兵营,戍边将士长年据险守候在黄榆岭山脚,以防蒙古瓦刺大军从山西越过黄榆岭进入中原腹地。清代以后,黄榆岭明长城逐渐失去军事防御功能,山脚的兵营也随之废弃。在村里行走,多数村民知道村庄原是明朝的兵营,对于何时迁来百姓居住,均摇头表示不知。巷子里一个砸豆秸的老婆婆说,她仅知道上三辈——她的老爷爷、她的爷爷和她的公爹。一个荷犁下地的中年汉子说,大概是清朝以后吧,以前村子就几户人家。村里营房遗址早就分辨不出来了,明军的点将台在村子的下方,台上有一株裹红布的古树。村民说村东峡谷两侧的山上是明代的城墙,城墙顺山势呈阶梯状上升,峡谷中的关楼是重修的。关楼像一把大锁,锁住了峡谷,也锁住了黄榆岭的的唯一出口。
   
                   黄榆岭-11.jpg   

    黄榆岭关建在南面的山崖上,距村子6华里,有村民说8华里,实际上山里的路程误差很大,是因为山路弯曲的缘故。出村子就是能走马车的栈道。栈道由山石砌就,因岁月磨砺而光亮平滑,这是一条宽而正规的山路,远在古代是一条繁华的省级公路,客商赶着马帮或驼队来往于邢台与山西之间,给青山秀水增添了一道灵动的风景。进入山谷,山脚的古道边是一个废弃了的小村庄,几户人家的石屋的房顶已经坍塌,石屋下溪流边有一盘完好的碾盘。在山腰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处面积很大的墙基,仔细寻找,在树丛里发现了一通清代石碑。据碑文记载,此处原为黄榆岭关帝庙,“此路通顺德(邢台),和邑(和顺)东广,往来商客人皆于此地口歇”云云,碑记见证了古代栈道的金色流年。直到解放初期,栈道荒废,叮当作响的驼铃声消失,深山老林归于沉寂。
    行走在密林间,突然头顶的树上扑棱棱一声巨响,吓了我一跳,原来是一只灰褐色的苍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飞向对面的松林,松林里传来大鸟的鸣叫,寂静的山林愈显空旷,也令人感到不安。在山下时村民曾说过,黄榆岭有野猪、狍子及黄羊等野生动物出没。要是碰上野猪,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中午十分,望见明长城的关楼。关楼仅存门洞,栈道从门洞穿过,一条大路通往山西。门洞内两侧下方青石有雕凿的圆槽和长方形的卯眼,圆槽当为安装城门的门轴基槽,卯眼当为安装门框。门洞上方两侧凿有对称的方洞,当为为穿插横木挡门之用。
   
                   黄榆岭-021.jpg    

    城墙呈南北向,筑在山口较缓的地方,连接两侧的悬崖,用料为粗糙的毛石,因长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坍落。城墙下有方型和圆形的边墙墙基,估计是史料记载中的官厅或营房遗址。惟有敌楼墩台保持原状,墩台用不规则的毛石干砌,方型实心,内填黄土、碎石夯实,西北角有登台石阶,可拾阶而上。台顶布满羊粪蛋蛋,台上原应有建筑物,应该是给了望放哨的士兵遮风避雨之用,类似岗楼。烽火台位于关门西南的峰顶,建在一块突起数丈的巨石上,仅存残基。站在敌楼墩台上,山风呼呼大作,一身热汗顿时变成冷汗,山风似乎是从古代吹来,数百年的时光仿佛在一瞬间掠过孤寂无人的黄榆关,掠过秋日的上空。城墙两侧,景色迥异,关门内秋叶满山,丛林尽染,关门外山西方向光秃秃的低缓的岗峦,几乎没有树木遮掩,十数里之山河、道路、行人,一览无余。
   
                  黄榆岭-12.jpg         

    黄榆岭长城北连马岭关南接支锅岭长城,在遥远的古代是赵国与晋国的边墙,长城始建于周慎静王四年(前317),比秦长城早一百多年。据邢台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戍守”,明朝官兵开始驻守黄榆岭。“土木堡之变”(1449),蒙古瓦刺军越过长城。几乎攻陷北京,“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政府在黄榆岭增设重兵,在山脚安设兵营,这也是营里村的由来。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军对原赵长城重新修缮加固,从而成为重要的军事关隘——黄榆岭关。
    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代大文学家李攀龙出任顺德知府(邢台市长),并作为一府之长前往黄榆岭慰问边关将士。作为李攀龙的朋友,明代诗人王世贞在李攀龙任职期间应李攀龙之邀,千里迢迢来到邢台,游览了马岭关和黄榆岭。《畿辅通志·舆地略》山川条记载了王世贞的游览路线。王世贞站在黄榆岭上,面对雄关美景,豪兴大发,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太行无际望天愁,榆塞褰帷万古收。紫气东盘东海出,黄河西抱汉关流。”
    遥远的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狼烟,敌楼上的士兵发现敌情,立即通知营房里的将士。炮台上,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山西方向,一马平川,攻略中原的敌人步兵翻越低缓的山岗,骑兵大踏步地逼近黄榆岭关……
    其实终明一代,黄榆岭关没有战事的记载,也没有蒙古瓦刺大军和其他明政府的敌手越过太行山进入中原腹地的记载,因此包括黄榆岭长城在内的太行山明长城只是在紧张的气氛里度过了数百年的岁月,无数的戍边将士在长城上消磨掉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关楼的下方,有一条从丛林里伸展出来的长几十米、形似大鱼的巨石,俗称“黄鱼石”,因此“黄榆岭”也写作“黄鱼岭”。石上并排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圆坑,侧面有巨型脚印和驴蹄印,脚印一左一右,仿佛是穿着沾满黄色泥巴的大鞋子从里面走出来,深陷了下去,泥巴粘在青石上。试着去抠,泥巴坚硬无比,居然是与青石一体的,清晰逼真的驴蹄印也是如此。那是传说中张果老的脚印和驴蹄印,为张果老从山西太原府挑南关时留下的,巨石为传说中的黄鱼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贴切美好的神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实为千古奇谜,令人为之惊叹。

                               黄榆岭-031.jpg    

古洞幽迷

    黄榆岭的峭壁上有很多天然洞穴,村民介绍广阳洞在村子西北山的峭壁上,高百丈,洞名为明代邢台县知县朱诰题写。
   
                黄榆岭-067.jpg

    出营里村北行,由山脚进入一条山谷,谷底有牌子提示:广阳洞由此上山。上山的道路为密林中的登山台阶。“百鸟林”里,鸟儿在婉转地歌唱。秋色浓重,黄褐色的树叶落满台阶,踏上去簌簌有声。绕过几座山的山腰,进入一条深谷,远远望见深谷尽头峭壁上的三个巨型大字“广阳洞”。山谷幽深,已经见不到阳光,溪流淙淙,菊花怒放,踏着乱石中的石板台阶,走走停停,费力地朝上攀登。
    登上深谷的尽头,直立的悬崖挡住了去路,峭壁下出现一面平台,却看不到洞口。在平台上寻找,石壁上粉刷了几块白粉,上写古人的题诗。右侧白粉围起来的是朱诰题名,石刻线雕“广阳洞”三个大字,落款是“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赐进士第朱诰立”,边上有注释:“公元1590年(朱诰)赴邢台任知县”,也就是说朱诰来到邢台的第二年即在黄榆岭广阳洞前题名勒石,以资纪念。左边是邢台籍明代刑部尚书李京的题诗,左上方狭长洞壁下写“修仙台”,注释为“朱诰辞官不坐到此洞修仙”。平台上有一个石灶,一盘石磨,一棵古树。一灶一磨,如此简单的生活用具,居然改变了政绩斐然的县太爷。朱诰在邢台历史上的名气很大,为什么忽然挂冠辞职在此隐居起来了呢?也许是黄榆岭的美景诱惑了他吧。古树横倒在地,仅余一张树皮,想来曾经陪伴过这位县大老爷。
   
                  黄榆岭-15.jpg   
  
    平台三面环山,峭壁环状收口,一面面向山谷,形如瓮天,又犹如几面巨大的屏风,成扇状分布遮住了西面的天空和风景,平台分三层,可居百户人家,可围坐上千人。我忽然意识到,所谓的广阳洞,原来就是这峭壁下的空间。平台中间的柿子树下,有一块竖立的岩石,上写“珍珠瀑布”。仰望壁顶,一条瀑布从空中飘下,像一条银色的白练轻盈地飞舞。仔细观察,不是水流,却是数不清的水滴迎面坠落。水滴大如珍珠,晶莹剔透,坠落在平台的碎石上,急骤如雨,在碎石间升腾起一团梦幻般的水雾。珍珠瀑布时而飘动,不经意间,珠子砸在身上,也淋湿了相机镜头。对于珍珠瀑布,李京题诗赞道:“百丈悬崖万岭围,半天瀑布雨霏霏。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飞。”
   
               黄榆岭-045.jpg    

    离开广阳洞下山,天色将晚,在营里村小憩片刻,便驱车回返。夕阳映照着峡谷,山峰笼罩在一片橘黄色的光辉之中,峡谷雾霭慢慢升腾,重建的关楼更加肃穆,山上的城墙更显沧桑,不由得在心底大喊一声:黄榆岭,壮哉!






[ 本帖最后由 nzwabc 于 2007-11-7 18:20 编辑 ]
黄榆岭-12.jpg
发表于 2007-11-10 0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文字更美,太棒了!这样图文并茂,读后如亲临。

欢迎常来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片

拍得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美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夸奖

不知拙文是否适合在贵刊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 02:00 , Processed in 0.573904 second(s), 1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