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8715|回复: 4

灵霄山:黄巾文化的发源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6 0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霄山:黄巾文化的发源地


//牛之问


炎炎夏日,寂静的灵霄山,山脚的知了藏在树丛里拼命地叫着,此起彼伏,有些声嘶力竭,仿佛从汉代张角开始,一代传一代,极力向世人讲述灵霄山上曾经发生的故事,直到世人听懂为止。

初识灵山


提到灵霄山,便联想到黄巾军。灵霄山“僻处西域,距府城(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七十里,介于皇姑、太子两岩之间”,故原名中岩山、中央寨,属太行山的一个支脉,该山地处太行山深处,四面皆是陡峭的悬崖绝壁,只有数条羊肠小道可通山顶。黄巾军寨位于灵霄山中段,是一处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遗址。

                   隆尧-073.gif


从邢台市到山下的寺沟村,骑摩托车不到一小时的路程。上午启程,沿邢西公路西行,经会宁,皇寺,张安北,至田庄下道北行,直抵寺沟。在路边的小卖部稍息,准备了食物和水,上行到灵霄山脚。
上山的路有三条,一条通往东北的山上,一条通往西南的山上,一条顺沟壑通往西北。哪一条是通往灵霄山呢?张望间,东边山上传来羊倌吆喝羊群的声音,循声望去,在树丛里看见一个放羊的老羊倌。我前走几步,高声喊道:“大爷,上灵霄山走哪条道啊?”老羊倌头顶草帽,手持羊鞭,指着我背后的大山大声说:“路口有个牌子,从那里顺着车辙就上去了。”转身寻找,看不到牌子,树阴下却有一辆摩托车。我以为景区的牌子很大很显眼,没想到牌子居然是钉在路边柿子树上的一小片木板,上用墨汁写着“灵霄山由此向上”几个歪歪小字,可见灵霄山尚未开发成旅游景点。
老羊倌告诉我,爬到山顶要半天时间,有20多里地,远着呐。

                      灵霄山-007.gif

灵霄山以高峻闻名,羊肠石头路像掉在地上的面条一样左右绕拐,旋转上升。视线越来越高,山脚的摩托车淹没在沟底的绿色里,满目是一重一重逐渐抬高的苍翠山峦。在一片砂岩当中,烈日当空,汗水沙得几乎睁不开眼睛,一瓶矿泉水没喝几口,都洗了眼睛。从来没感觉这样累过,偶尔走在林荫道上,心头涌上孤独感,好不容易碰上迎面下山的一个年轻人,一问还是市里的,山下的摩托车就是他的,那个亲切感,像遇到亲人似的。他手里提着一袋刚摘的野山杏,介绍了一下路程,并说,前边不远就是黄巾军的指挥部了,那里有庙,有一个老头很不错的,渴了可以向他讨水喝。我没有摘取野山杏的雅兴,一心赶路,希望早点到庙那里歇歇脚,洗把脸。
灵霄山似乎永远也爬不到顶,似乎永远踯躅在半山腰,密林里积年落下的厚厚的树叶,昭示着这里是是游人少到的地方。没有鸟叫,没有蝉鸣,只有踩在树叶上发出的娑娑声,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似乎永远走不出这片幽暗潮湿又闷热的林荫道,心里不免有些恐慌。
终于,透过层层的叠翠,眼前明朗起来,山坡下出现了散落的房子,应该是年轻人所说的黄巾军的指挥部……

                         灵霄山-009.gif

路边下是一溜房子,从房顶边的小道下去,很快到了一座庙宇前。正殿是老样式,三开间,檐下的青石廊柱上镌刻楹联,上联是:治乖国番王世灵山显化。下联是:清平年千佛位普坐中岩。庙宇叫皇姑庙,供奉三皇姑,也就是千手观音,三皇姑在南和白佛庵为尼,在去苍岩山道场时途经灵霄山,并在皇姑岩作短暂修行,所以庙内神像旁边的黄绫幛子上写满了来自石家庄各地的施主姓名,东墙壁上悬挂的黄绫上还有毛笔写的题诗一首。
皇姑庙坐北朝南,面向沟壑,视野开阔。庙宇前的院子里,有一口八角的石头井,两扇木门板覆盖着井口。如果没有错的话,这口井就是各种资料记载的八角琉璃井。
庙宇前竖多通捐资修缮石碑,其记载年代不很久远,有些是近代的,但都没有提到张角和黄巾军。从碑文落款看,有邢台、内邱、临城、沙河与南和的,有邯郸、永年与鸡泽的,也有石家庄元氏的,可见灵霄山的影响范围还是很蛮大的。
庙宇身处深山老林,保存基本完好。西厢房墙根平放一根长丈余的上等方柱,窗台上搁一片绿色的琉璃瓦当。殿前台阶下盛放香灰的大木桶,像是民国年间乡下的澡缸。

                      灵霄山-017.gif

在庙宇前驻足少时,顺着厢房边的小路走下去。右侧上山的条石台阶,也许是黄巾军留下的,因为各种资料显示,黄巾军曾留下百级台阶。



寻找遗迹


沟壑的台阶下方,有一处带门楼的院落,门口站着一个带眼睛光膀子的年轻人,挺斯文的,怎么看都不像山民。原来这是邢台县林业局的护林人员居住的地方,别的护林人员介绍说,他是他们的负责人。
炎热的中午,山里的树荫下比较凉爽。我和护林人员在树荫下聊天,向他们了解黄巾军的情况。
张角,巨鹿(今平乡县)人,在灵霄山中采药时遇世外高人南华老仙,得天书三卷,名为《太平要术》,遂在灵霄山创立《太平道》,依此书所传道术,开始散施符水,为人治病,徒众发展到数十万。以后,张角见徒众势大,起了夺取天下的野心,与兄弟张宝、张梁一起起兵造反……
张角在灵霄山凭山依险,占据山寨。山寨砌石墙相围,初建东西两门。相传谋士观灵霄山风水,建议张氏兄弟不要修造南门,以免泄漏灵气。张氏兄弟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又担心谋士的话应验,就在沟壑的下方修造了一个较小的南门。护林人员介绍说,张氏兄弟的指挥部前的一块巨石,状似面南而卧的青牛。这青牛是牡牛,邢台城里的卧牛是牝牛,自从开了南门,牡牛的灵性一冲下山,找城里的牝牛去了,所谓张角大事不成,正是南门所败,灵性尽失,坏了风水。
关系张角大事成败的南门遗址,在林业所的下方约100的地方。因为没有路,我在山崖处寻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南门遗址。南门系规整的条石修造,宽不足2,上部已失,仅余台基,为灌木掩盖,下临峭壁幽谷,石凿台阶,宽不盈尺,估计是通往山下去了。


                         隆尧-067.gif

南门附近,有卧佛寺和石臼遗迹。卧佛洞内供奉中天未来佛,也就是明代的灵空教教主刘才运。石臼在悬崖边的巨石上,雕凿直径约40公分,深约40公分的圆坑,是黄巾军用来捣米的,包括张氏指挥部附近相当集中的十几盘碾盘和石磨,都是黄巾军在山寨的生活用具。

                        隆尧-026.gif   

西门的位置较远,一个人在密林中难以找到。
从南门回来,护林人员吃完午饭了,他们的午饭很简单,馒头,米汤,炒土豆,饭桌是庙宇里的雕刻花卉的石构件,板凳是平整的石柱墩,两个年轻的妇女似乎很腼腆,正收拾着碗筷,旁边静静地卧着一只大黑狗。这时一对老年夫妻也在树荫下坐着歇凉,我吃着自带的干粮,老者说,家里有米汤,厨房座壶里有开水,你自己去喝吧。我说谢谢,起身走进门楼里灌了一瓶凉白水。但见门楼的院子里种着蔬菜,丝瓜豆角架旁一石碑茶几,六个殿柱的石墩座凳,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怪不得老者说,山里空气好,清静,唯一的缺点是夏天里蚊虫多。
吃完东西,一个清瘦的小伙子说,我带你去水牢看看。水牢就是黄巾军的水牢,在护林所的西边,大约有500,有条小路通往那里。在一块长着玉米的山间平地里,有一口石井,井台竖立一个带圆洞的辘轳支架,井口有1见方,深约1丈,井壁为灵霄山的石料精砌而成,上部石缝里长着小草,下部布满青苔,总体和普通水井没有什么两样,探头仔细观察,才能看清低下的构造,原来方形井筒的下部是空洞,平静的水面影射出一面方形天空。小伙子说,空洞有一间屋子大,井水常年保持在那个水位,要不怎么叫水牢呢。黄巾军的犯罪人员或者被抓住的敌人,就在水牢里伏法。小伙子还说,水牢在很久以前被土填埋住了,数年前有人找到水牢的位置,派人挖开,水牢得以重见天日,井台和辘轳支架是后来修过的。

                           灵霄山-044.gif

看完水牢,小伙子带我去张氏兄弟的点将台。点将台在护林所的上方,也就是庙宇西侧的山上,有石质台阶可以攀登,这台阶下接护林所旁边的台阶,原来我所见到的台阶是新修造的,这里的台阶才是真正的百级台阶,用料比新修造的要宽大厚实,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持完好坚固的状态,更是多了一份沧桑。点将台呈三层阶梯状,依山而筑,下层四十二级,中层十三级,上层二十六级,共计九九八十一级,台阶上是一片面积不小的平地,可容纳数百人,平地就是张氏兄弟的点将台。当年张氏兄弟在此居高临下,点封将官,分派任务,台阶两侧布满亲兵,点将台上下,欢声雷动。

                        隆尧-037.gif

点将台的上方是一座小庙,打开殿门,供奉几尊神像。小伙子指着左侧的一尊说,这就是张角。塑像浓眉大眼,身披战袍,正襟危坐。在这里张角不叫张角,叫大贤良师。灵霄殿原有上刻“大贤良师座中岩”的滚龙石柱,史书也多有记载。张角创立了太平道,道教撇开其政治义举,尊其为神仙,自在情理之中。今天冀南地区在春节期间供奉的全神纸马,上写“天地三界,十万真宰”,指的就是张角三兄弟。小庙的石质廊柱雕刻文字和花卉,富丽堂皇,显然是原建筑构件,但是庙宇一经改建,不仅大大缩水,并且显得不伦不类。灵霄山的原建筑构件莹亮滑腻,温润似玉,都是上好的石材。
从点将台下来,穿近路去张角的指挥部。丛林里散放着许多碾滚,石磨,石臼,小伙子介绍说,这是山寨的生活用具,黄巾军人员众多,加工粮食必须依靠这些工具。
黄巾军的指挥部,在皇姑庙的上方,坐北朝南,是一个独立的院落,五间平顶石窑,另有门楼和厢房,门楼和厢房经过改建,可以肯定石窑保持着原汁原味。室内呈穹隆型,石质窑顶,白灰抹缝,里外套间,各有一个小型窗户,墙壁厚达1,西侧墙壁有一石龛,外挂一布帘,仔细看去,是灵霄山的全景示意图。示意图所显示的庙宇殿堂,许多已经不复存在,可见布帘也有年头了。指挥部的上方曾有张角的“大帅金銮殿”和铁瓦楼,可惜被岁月摧毁。数年前有人在山上挖出锈迹斑斑的铁质瓦当,证明了传说中铁瓦楼的存在。
护林人员所说的大青牛就在门楼的下方,皇姑庙的东侧,巨石像一头卧牛,只是缺少脑袋。据说卧牛的灵性冲出南门,败坏了山寨的风水,张氏兄弟愤怒之余,将巨石的前脸一剑劈去,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细细观察,巨石的确有人工破坏的痕迹。
卧牛的前方,就是八角琉璃井,井台的琉璃已失,换成了石头,确切说是八角石头井,山上的护林人员就是吃着井里的水,一根塑料管子直通沟壑下的林业所。拉开覆盖的门板,一口大井出现在脚下,上部为石砌八角,下部为石砌圆形,和水牢一样,朝阳的井壁长满了杂草,背阴处布满青苔。
沟壑以黄巾军的指挥部为制高点,朝南逐渐降低,梯田里种着玉米,截面是精砌的石墙。石墙的下方有旗杆石,我跳下去寻找,在草丛里找到了两块并列的石头,类似轧地的石磙,中间有洞眼。洞眼应该穿有圆木,可以转动,类似辘轳,用来升降和固定旗子,所以护林人员也叫做升降石。很久以前,沿沟壑有宏伟的殿堂建筑,高低错落,气势非凡,现在梯田玉米地里的砖瓦碎片可以确证。

                        隆尧-063.gif

再往下走50左右,就回到林业所人员吃饭的地方。树荫下的沟壑里,还有一处古迹,暴露在外的券形石洞,是黄巾军的藏兵洞,穿行在山间,据说有45里的长度。
南寺的位置较远,从水牢旁边的小路通往护林所对面的大山。小伙子要去干活了,不能再陪同前往,我独自行走在通往南寺的小路。约行20分钟,小路突然右拐,通往内丘县境的骆驼岭。穿过密林,站在悬崖边的一块巨石上,谷底被古老的橡树覆盖,像翻卷着浪花的绿色的河流,朝两侧的山谷漫卷而去。按照小伙子的指点,南寺应该在附近的谷底,但是看不到人的足迹,也找不到确切的方位,蚊虫叮咬,嗡嗡乱叫,被逼得步步后退,无奈之下,只好无功而返。护林的老者说,去南寺的确没有路,要有人引领才行。据老者介绍,南寺的砖塔保存完好,砖塔建在一块巨石上,巨石凿一石龛,下有骨头罐,估计是和尚塔,旁边曾有一石柱,有人搬倒石柱,发现支撑石柱的石板敲击有声,掀开石板是一石洞,洞底放骨头罐,清水浸泡,估计石柱也是和尚塔。可惜南寺之行未成,无缘一睹。
灵霄山山高路险,人迹罕至,黄巾军寨自汉末废弃,以自然风化和风雨侵袭为主,人为破坏较少,是邢台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保存较完整的地方,也应该是全国黄巾文化遗存最多的地方。




岁月无痕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回中道: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
张角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184年)三月初五,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他们还暗暗派人在京都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由于叛徒出卖,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称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称做“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大将军,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同时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
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最终失败。
关于张角其人,《后汉书.皇甫嵩传》载: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后汉书.刘焉传》注引《典略》:初,熹平中(173——178年),汉中有张修为五斗米道,张角为太平道。《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亦载:光和中(179——184年),东方有张角,角为太平道。太平道者,师执九节杖,为符祝,教人叩头思过。
上述资料告诉我们,张角在太平道自称为大贤良师,大贤良师源于《太平经》。张角在黄巾军则自称为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这些称号也是依据《太平经》: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太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
张角传教十年,以灵霄山为道场,修筑了寨墙,寨门,营房,这里集中了他的徒弟,集中了太平道的精英人物。张角一朝起事,太平道徒众摇身变为黄巾军将士。黄巾大起义的细节史料多有记述。《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皇甫嵩与黄巾贼战于广宗,获张角弟梁。角先死,乃戳其尸。十一月,皇甫嵩又破黄巾于下曲阳,斩张角弟宝。《广宗县志》记载更为详细: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张角劫持安平王,囚于广宗。汉灵帝派卢植攻黄巾军。六月,改派董卓攻张角,无功治罪。八月又下诏派皇甫嵩攻张角。黄巾军分散隐蔽于县大柏社、红庙、庞村一带。十二月,皇甫嵩与张角弟张梁在广宗交战,张梁战死,义军三万人阵亡,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皇甫嵩且命部下悉虏黄巾军妻子老弱,焚烧辎重三万余辆。从记载看,张角先在广宗病死,后张梁在广宗战死,张宝在下曲阳(今晋州市西北)战死。
黄巾军从起事到失败共九个月,河北广宗一带是主要战场之一,并且集中了黄巾军的主力部队。张角病死后,灵霄山寨由马龙马虎二将镇守。因寡不敌众,马龙马虎战死,后安葬于此山。护林人员说坟墓位置在我来时经过的东门外的山崖下,俗称“马将坟”。“马将坟”侧有几十座坟墓,想必是与马龙马虎共同战死的黄巾军将士。除此之外,南沟与西沟均有古墓数座,传说较多,因为没有碑铭记载,难以确定墓主身份。
宋代以后,灵霄山相继兴建了灵霄寺、南寺塔、铁瓦楼等建筑,明代大肆扩容,增建庙宇,塑制了大贤良师及其部将的塑像,并建戏台一座,竖碑铭志。每年三月十五日灵霄山庙会,戏楼上连天乐声不止,寺庙中香火鼎盛,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随着岁月流逝,戏台已毁,多数庙宇坍塌无存,从散落山间密林中的遗址和原建筑构件看,灵霄山黄巾军寨和明代的庙宇都有相当大的规模。

                      太平道乐-.gif

秦汉时期的钜鹿郡、钜鹿县的治所都在今天的平乡县。1800多年过去了,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因黄巾起义受损,大批太平道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太平道组织无形解体,残余信徒大多融入天师道,再无复兴机会。但太平道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崇尚黄色,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太平道乐至今仍在巨鹿、平乡、广宗等地流传。在今广宗县大柏社村及其附近,每逢白事,总有许多人家要请一班人去奏乐,演奏曲目有《太平十八番》、《三仙曲》、《朝天子》、《经堂悦》、《玉芙蓉》)等。这些乐曲不是一般的音乐,它既有道教音乐清净超然的神韵,又有粗犷、雄浑、质朴的风格,所用乐器和曲调与一般宫观道院的风格不同,可谓独树一帜,该乐曲称作太平道乐。最初张角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对神的祈祷编成经文,让徒众诵读,在众多道徒咏诵经文过程中便形成了一种咏诵韵律——经乐,这是太平道乐的最初形式。太平道乐以管、笙、笛、箫为主,分两种,一种被称为“文乐”,是召集民众进行宣传时演奏的;还有一种叫“武乐”,用来给战场上的将士们助威。广宗历来为穷乡僻壤,相对比较闭塞,太平道乐受外界影响很小,尤为保留了古老韵律的原汁原味。

                      太平鼓乐.gif

太平道源自灵霄山,遗存于平原,灵霄山一石柱上刻“圣人无异致演就几番艰难困苦而大士之道方成”,另一石柱上刻“口口玲珑总括尽治世垂训万义因”,包括其它石柱上的楹联,从表面内容看,似乎庙宇和张角没有多大的关系,仔细深究,楹联的内容隐隐约约透露出张角的信息。滚龙石柱的刻字“大贤良师座中岩”以及石碑上的楹联“兴善事功德无量,行义举流芳百世”,则点明张角经过几番艰难困苦,虽然义举未成,但他的太平道成为中国早期道教的重要流派,影响至深,正是张角“大士之道方成”的明证。
黄巾军寨距离灵霄山主峰尚有七八里路,山顶有老祖庙和寨墙,山后是内邱县境的马豆庄和瓦窑庄,据说张角撒豆成马,剪纸成兵,因雨淋兵现原形,故此得名马豆庄,灵霄山建庙,北峰是峭壁,骡马难以上山,只有赶羊群从山下瓦窑背驮琉璃瓦,一只羊仅驮两片瓦,故此得名瓦窑庄。眼看天色将晚,攀登主峰是来不及了,便告别护林人员,折身回返。
下山途中,按照护林人员的指点路过东门。东寨墙沿山脊蜿蜒北上,东门附近有许多石墙废墟,是黄巾军的营房。东门西侧下方有张角的行刑台(俗称“杀人场”)和灵空教教主刘才运的坟墓,行刑台分两层,东西有数十米长,以大条石精砌而成,宛如一段高大的残破城墙,在斑驳的阳光里,显得无比凝重和沧桑。站在东门峰顶的瞭敌台上,北眺灵山主峰,西望群山逶迤,我想起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也想起了那部电视剧的片首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回到山脚,老羊倌在路口吆喝着羊群。我问道:“大爷,您知道张角的事情么?”老羊倌说:“咋不知道呢。张角在山上采药,遇到一个神仙,给了他一部天书,教他行善。他能耐大了,就起了夺天下的野心……”老羊倌草帽下的那张笑脸,使我想起了张角遇到的南华老仙,不过老羊倌不是鹤发童颜,也没有仙风道骨的飘逸,有的只是山民的淳朴与憨厚。
炎炎夏日,寂静的灵霄山,山脚的知了藏在树丛里拼命地叫着,此起彼伏,有些声嘶力竭,仿佛从汉代张角开始,一代传一代,极力向世人讲述灵霄山上曾经发生的故事,直到世人听懂为止。

个人简历
牛之问,男,1965年生,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学位,工艺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职业画家。多篇文章在《河北画报》发表。《纪实老邢台》在《财智》连载。《老邢台系列》在《牛城晚报》连载。出版有绘画专著《牛之问速写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典藏河北·品读历史文化名城—商都故城》(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 本帖最后由 nzwabc 于 2008-5-29 16:48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6 10: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

文字很有功力,自然景观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可读性很强啊。

如果连照片一起发上来就更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1: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有图片的,没传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3: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拙文是否适合用在贵刊?图片已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7 0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照片再读文章,直观性更强些。

提给编辑们审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8 08:26 , Processed in 0.07009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